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在高水头、大流量、发电及通航要求高的狭窄河谷中进行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枢纽布置是较复杂的问题,文章结合景洪水电站左岸厂房枢纽布置方案整体水工模型试验研究,探讨了对通航建筑物及其他建筑物相互位置,消力池体形,尺寸等进行的大量试验及相互位置的优化选择,推荐出了较合理的枢纽布置方案,为设计提供了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江明新  李业坚 《红水河》2009,28(5):38-41
布置有通航设施的水电站建坝后,通航建筑物的特殊布置位置及水力条件影响,引航道内发生泥沙淤积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枢纽布置设计及工程建设中是需要考虑及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乐滩水电站船闸布置特点,通过水工物理模型试验进行研究,验证及分析了上下游引航道拉沙冲沙效果,经不同流量级及工况试验,对原方案反复试验验证和修改后,提出了较佳的排沙效果方案,并被工程设计采纳。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文得根水利枢纽工程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拟定了可行的枢纽布置方案。综合分析枢纽建筑物位置、施工条件、导流条件、施工工期、工程量、建成后运行及投资等因素选择了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4.
为改善大源渡航电枢纽二线船闸下游通航水流条件,采用整体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在有支流入汇的弯曲河段拟建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及影响因素。基于设计方案的多次优化比选试验,提出一种在下游口门区外侧布置隔水墙的隔挡方案,该布置方案满足下游口门区船舶(队)安全航行及河段行洪能力的要求,较好地解决了该枢纽二线船闸下游通航问题,为类似工程提供科学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京南水利枢纽地形地质、水流条件、施工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得出左岸厂房方案具有顺应天然河势、泄流顺畅、投资省、工期短、能提前发电、通航等优点,而作为推荐的枢纽布置方案。最后结合京南工程谈对低水头水利枢纽布置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6.
三溪口枢纽位于多湾河段连接处,引航道及口门区水流条件复杂,上游半开敞式引航道受枢纽泄流影响较大,下游引航道受下游45°弯道和小支流影响较大。通过枢纽整体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了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并给出了优化布置方案。枢纽泄洪水库动水对上游引航道内水流干扰大,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保证通航安全的枢纽泄洪调度建议。通过合理疏浚河道凸岸滩地,并适当调整引航道布置长度和角度,有效地改善了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7.
飞来峡水利枢纽由于场地限制,新船闸需要在在凸岸建设,要获得良好的通航水流条件难度较高。本文通过整体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飞来峡水利枢纽新建二线、三线船闸并列布置方案在各种正常运行工况下的通航水流条件,对船闸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最终提出了满足通航要求的船闸布置方案,可供同类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为了全面验证枢纽建筑物整体布置方案的合理性,对江西信江八字嘴枢纽工程进行了整体水工模型试验。通过模型试验研究其水力特性和流态,在满足消能防冲的条件下,创造安全的通航水流条件,确定了枢纽整体布置形式和消能工体型。试验成果优化了枢纽建筑物布置方案,为工程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清远水利枢纽是一座以航运、改善水环境为主,兼顾发电、灌溉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其通航建筑物是枢纽工程布置的重点之一,其合理的布置是将来通航安全的保障,也为枢纽安全、灵活调度运用打下基础,本工程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对船闸上游的分水墙和下游的隔流堤都作了多方案的优化,优化提出推荐方案使上下游引航道的流态得到较大改善,能够满足通航要求,也在原设计的基础上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10.
清远水利枢纽工程是继飞来峡水利枢纽后在北江干流上拟建的又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该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方法对清远枢纽的整体布置、消能防冲、施工导流、船闸通航及电站发电等几方面水力学及泥沙关键技术问题开展研究,优化了枢纽的整体布置、消能防冲设计、电站进出口及船闸上、下游通航建筑物的布置,以及施工导流布置方案,达到了进水平稳、水...  相似文献   

11.
大洑潭枢纽位于沅水上游,处在山区限制性河道,其通航水流条件十分复杂,不利于通航。针对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和连接段水流条件差、横流较大、洲尾通航困难及小流量下通航水深不足等问题,设计和修建大洑潭枢纽船闸整体物理模型,并结合船模航行试验,对船闸引航道口门区、连接段及洲尾处通航水流条件进行系统的试验研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船闸枢纽平面布置存在缺陷,上游船闸引航道口门区及连接段水流条件易受江心洲分汊口斜流影响,尤其左右两汊同时泄流下,船舶航行难度较大。整治方案采取加长导航墙和修建丁坝、顺坝及开挖航槽等措施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优化方案④下的通航、船模水流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确定了在该条件下的最大通航流量,并论证了在此方案下通航的安全性和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海河水利》1995,(6):49-53
1枢纽布置及主要建筑物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和坝线经长期研究和比较,已选定三斗坪坝址上坝线,在已建成的葛洲坝水利枢纽上游约40km。见长江三峡水利枢纽施工总体布置图。三峡枢纽主要建筑物包括拦河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三大组成部分。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两侧分设左右两  相似文献   

13.
盘龙寺拦河闸枢纽工程拟在右岸兴建引航道,需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分析盘龙寺拦河闸枢纽工程通航建筑物的布置方式及上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试验结果显示:在5年一遇洪水条件下,上游航道口门区纵向流速最大为1.33 m/s,横向流速最大为0.28 m/s,稍微超标;原方案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在四种试验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超过规范要求,原因在于下游引航道口门区受河道弯道影响,航道中心线与河道主流存在夹角引起汇流不平稳。为了通航安全需在上游引航道局部段设置引航线,控制最大通航流量应设置为4 900 m~3/s。同时,提出了下游引航道口门区优化布置方案,改变下游引航道外侧导墙布置长度,将原来的末端40 m直线型导墙改为半径为50 m,偏角为16°,偏向河中央的弧线型导墙。改进后的方案有效地改善了下游引航道口门区附近的通航水流条件,流速符合内河航道通航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4.
建立大藤峡水利枢纽整体物理模型,对大藤峡水利枢纽船闸下游口门区布置方案进行试验,参照常见的船闸下游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改善措施结合工程实际对工程方案进行优化,通过宏观的河势调整结合具体的口门区水流条件改善措施,使得口门区及航道过渡段的水流条件能够满足通航要求,并节省了工程量。  相似文献   

15.
分汊河段河中布置船闸水沙碍航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汊河段的汇流口水沙条件复杂多变,为保证航道稳定及船舶航行安全,分汊河段水利枢纽平面布置时一般将通航建筑物布置于其中一个汊道的靠岸侧。受工程建设条件限制需将通航建筑物布置于分汊河段河中时,既存在流态碍航问题又存在泥沙淤积碍航问题。针对布置于分汊河段洲尾汇流段的已建桃源枢纽船闸存在的通航条件较差的问题,采用整体定床水流、定床输沙与遥控自航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开展了船闸下游口门区水沙碍航特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流条件是导致流态碍航与泥沙淤积碍航的根本因素,左、右汊不同下泄水流在汇流段形成单边突扩或水流掺混交汇,致使下游口门区所处的汇流段水流流态差且推移质泥沙落淤碍航,分汊河段船闸河中布置应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6.
京南水利枢纽水工模型试验通过上、下游导航建筑物的合理布置,与闸门调度运行的优化程度相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复杂河段、水流条件下,枢纽的通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引航道及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一直是多线船闸并列布置中十分重视的问题,如布置和运行控制不当,容易导致相关安全问题。建立了1:100的贵港枢纽下游及船闸引航道物理模型,研究贵港二线船闸的布置方案及其对引航道和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结合贵港枢纽的特点,分析枢纽不同泄流条件下,二线船闸原布置方案中引航道、一线船闸停泊段及口门区的流速大小,得到影响船闸引航道水流条件的控制工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布置方案,对不同布置长度及透空方式下引航道的水流条件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研究成果,推荐二线船闸下引航道内采用隔流墙,布置长度为135 m,底部不透空或透空高度小于0.50 m的方案。研究成果为贵港二线船闸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航建筑物布置和施工期通航问题是通航河流河床式枢纽工程布置的考虑重点。利泽航运枢纽坝址洪水流量大、水位变幅大,丘陵区河道宽度有限,枢纽布置、施工导流及施工期通航问题较突出。依据河势和地形地质条件,枢纽采用船闸和电站异岸布置,通航建筑物和泄水建筑物布置合理,整体布置紧凑;采用分期施工导流方案,充分利用枯水期施工,采用先全年围堰建设船闸,利用河道临时通航,后全年围堰建设电站、船闸通航,从而基本满足了施工期不断航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立浮石水利枢纽整体物理模型,对浮石船闸改扩建工程口门区布置方案进行试验。上游口门区所处河段基础条件较差,方案布置受限制条件较多,水流条件难以满足通航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情况从宏观角度出发,在上游河段顺水流方向布置导流墩和潜坝以调整上游河段的主流分布,使得口门区及航道过渡段的水流条件满足通航要求,并减少对河道泄洪和通航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达  邱静  王丽雯  王珍 《中国防汛抗旱》2013,23(2):42-44,79
清远水利枢纽工程是继飞来峡水利枢纽后在北江干流上拟建的又一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由于该工程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其工程建设对全国七大必保堤围之一的北江大堤安全影响成为焦点问题。通过定床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比较了有岛和无岛两种枢纽布置方案,分析了枢纽建成后带来的水位壅高、流场变化、分流比变化及下游流场改变给北江大堤的安全带来的影响。依据试验研究成果为设计部门推荐了较优的无岛枢纽布置方案,并就枢纽运行后对北江大堤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保护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