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绝缘材料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变频电机绝缘材料的工作环境和破坏机理,概述了耐电晕绝缘材料的研究及其在变频电机中的应用现状,讨论了我国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耐电晕绝缘材料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耐电晕绕组线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变频调速交流电机的发展为背景,综述了国内外变频电机用耐电晕绕组线发展概况,最后提出我国今后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鹏  赵明  周群 《电测与仪表》2023,60(1):42-47
实验研究了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ed,SVPWM)电压开关频率(6 kHz、12 kHz、18 kHz)和基波频率(10 Hz、50 Hz、100 Hz、150 Hz、200 Hz)对变频电机绝缘材料耐电晕寿命的影响,并与相同开关频率50 %占空比重复脉冲方波电压下的耐电晕寿命进行对比。实验表明:开关频率越低,耐电晕寿命越长,耐电晕寿命的时长和分散性在不同基波频率下的波动越大;开关频率越高,耐电晕寿命越短,耐电晕寿命的时长和分散性在不同基波频率下的波动越小。50 %占空比重复脉冲方波能够用于替代SVPWM波预测变频电机绝缘的耐电晕寿命,但在开关频率较低时不能准确反映其统计特性;开关频率越高,50 %占空比重复脉冲方波对SVPWM电压下变频电机绝缘耐电晕寿命时长和分散性的预测越准确。研究结果有望为变频电机绝缘性能实验评估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漆包线漆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利明 《绝缘材料》2001,34(5):18-19
本文简要介绍了一种耐电晕漆包线漆的研制情况及耐电晕漆的技术指标,该漆的耐电晕性能突出,特别适用于变频电机用漆包线。该耐电晕漆包线漆是国内首次研制成功的耐电晕漆包线漆。  相似文献   

5.
耐电晕特种绕组线的制造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两种耐电晕性好,绝缘厚度薄,机电性能优良,而且导热、耐热性都很高的新型绕组线。一种是耐电晕薄膜绕组线,另一种是耐电晕特种漆包绕组成,可适用于牵引电机、变频电机以及高压电机等。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重复方波电压上升时间对变频电机绝缘耐电晕寿命的影响规律,搭建了具有不同重复脉冲电压上升时间的耐电晕测试系统。根据IEC TS 60034-18-42,分别测试了Ⅰ类和Ⅱ类电机绝缘模型在不同重复方波电压上升时间下的耐电晕寿命,并对比了相同幅值和频率下正弦电压测试结果。结果表明:脉冲电压上升时间对匝间绝缘耐电晕寿命及局部放电时域和频域统计特性的影响显著。因此,根据相关标准测试变频电机的耐电晕寿命时,应考虑上升时间对电机耐电晕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研究适合变频电机使用的改性聚酸亚胺的耐电晕性能,采用逐级升压击穿法评定耐电晕寿命。首先测试了由杜邦公司提供的FCR薄膜的耐电晕性能,所得结果与杜邦公司提供的数据吻合得很好;对杜邦KaptonCR薄膜和几种自制薄膜进行了耐电晕测试,并将两次测试结果作了对比和分析。证明所采用的测试方法是简便可靠的,CK6、CK2和B10—2型薄膜具有接近FCR膜的耐电晕性能。  相似文献   

8.
将进口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线与国产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绕包线进行性能对比检测,同时还模拟变频电机绝缘结构进行了耐电晕寿命试验。  相似文献   

9.
变频电机用耐电晕漆包线的试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变频电机用耐电晕漆包线的试制工作,这是我国首次试制成功的,内容包括导体及漆料的控制、涂线工艺的探索及关键点。并对其常规性能及起始电晕电压、耐高频脉冲电压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最后介绍了该线在多种变频电机上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为表征变频电机用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材料的耐电晕性能提供一个可靠、准确的试验方法,在参照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基础上,对杜邦Kapton 100CR薄膜进行了耐电晕性能测试,分析了外施脉冲电源、电极、测试温度环境等因素对薄膜耐电晕测试结果的影响,并提出在测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Partial discharge or corona activity in the insulation system of large electric machine stators has caused deterioration of these machines, and in some cases resulted in premature failures. Development work is being done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cause and effects of this corona activity. Efforts are centering around the increased use of corona-resistant material, and the reduced use of corona-sensitive materials. Some of the developments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2.
徐雪城 《大电机技术》1994,(6):27-31,64
介绍了空气相对湿度对高压电机线圈电晕起始电压的影响,采用人工模拟试验和实地试验两种方法。试验选择了有代表性的、不同电压等级的和不同绝缘结构的试样,两种试验结果是接近的。本文为线圈的制造与检查提供了数据,并为制定防电晕标准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高压电机防晕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述了高压电机防晕结构、工艺及材料,并对高压电机防晕技术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先进电工绝缘材料对电力装备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性、先导性的作用,它决定着电力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耐电晕耐电痕化绝缘材料的发展对保障电力设备持久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现状等方面对耐电晕耐电痕化绝缘材料发展动态进行综述,对耐电晕耐电痕化绝缘材料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对我国耐电晕耐电痕化绝缘材料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比较耐电晕型和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电场,分析温度对空间电荷分布的影响,以此来研究聚酰亚胺薄膜中电荷输运机理和空间电荷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耐电晕型聚酰亚胺薄膜空间电荷积聚的阈值场强高于普通聚酰亚胺薄膜,纳米粒子的加入有效地提高了耐电晕型薄膜的介电性能.此外,温度的升高促进电极发射电荷,增大电荷的能量和电导率,使得空间电荷的数量不断地增加,入陷的位置逐渐向介质体内移动,这与聚酰亚胺薄膜绝缘老化、击穿关系密切,是空间电荷的重要特性.  相似文献   

16.
李颖  王鹏  郑昌江 《绝缘材料》2020,53(4):33-38
在上升时间为10 ns、电压幅值为3.5 kV、频率为5 kHz的重复单极性短脉冲下,实验研究了相对湿度分别为30%、50%、70%、90%时变频电机匝间绝缘的局部放电及耐电晕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试样的耐电晕寿命逐渐缩短,局部放电幅值先减小至某临界值后明显增大。这是由于随着相对湿度增加,电荷驻留效应减弱导致局部放电幅值减小,但当湿度超过某临界值后,微水聚集增强了局部电场,局部放电幅值增加。同时,微水的附着使试样的介电常数增加,从而使气隙间电场强度增大,这可能是其耐电晕寿命缩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纳米氧化铝改性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纳米氧化铝溶胶,将其掺入到聚酰胺酸基体中,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掺杂量的PI/Al2O3复合薄膜。利用耐电晕测试装置、耐击穿测试装置、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薄膜进行了测试及表征。结果表明:随着掺杂量的提高耐电晕时间增大,当掺杂量为30%(质量分数)时PI薄膜的耐电晕时间为57.64 h,是未掺杂的15倍以上。随着掺杂量的提高杂化薄膜电气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但都比未掺杂的低。纳米氧化铝粒子在PI基体中分散较均匀。  相似文献   

18.
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综述了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显示,虽然我国学者对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的结构与性能、耐电晕机理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尚未取得关键性突破.产品的耐电晕性、热收缩率、机械强度等多项关键性能仍远低于杜邦(Dupont)公司产品水平.表明国内研究者对该产品的认识,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制造工艺方面仍处在初级阶段.  相似文献   

19.
研究和分析了汽轮发电机电晕产生的机理、部位及其危害,再结合一些案例介绍了在发电机设计、制造工艺、运行阶段以及检修等方面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汽轮发电机电晕预防措施的研究及应用将对发电机组安全运行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交流电晕对硅橡胶材料憎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针-板电极研究交流电晕对硅橡胶材料憎水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作用电压、表面污秽状态、相对湿度等因素都会影响电晕条件下的硅橡胶材料憎水性丧失和恢复特性。交流电晕使清洁试片憎水性丧失迅速,但憎水性恢复缓慢,一般憎水性恢复需要10h以上;而染污试片憎水性丧失相对较慢,憎水性恢复较快,一般憎水性丧失需要6h以上。研究证实,IEC62217中的复合绝缘子多因素试验对硅橡胶材料憎水性丧失和恢复的过程考虑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研究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