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城乡供水管网建设中,针对供水管网末端压力监测的特殊需要,设计管网末端压力监测终端,建设信息中心采集管网末端压力、流量,通过专门开发的软件系统,实现用末端压力、流量控制供水电机转速,达到节能降耗目的,同时可实现对管网破裂与渗漏的自动检测。  相似文献   

2.
宫国宪 《水利天地》2003,(11):36-36
变频调速器在农村供水运行中的优点: 变频软启动供水省电、省工、卫生、占地面积小,便于管理和减少费用。在变频调速器的运行中,是利用水泵直接进入管网,水泵扬程越高,管网和用户产生压力也越大。利用压力表控制管网的压力变频器定时定点软启动供水,管网末端同样能达到供水压力。 调速变频器在农村人畜供水中的缺陷: 变频器供水主要靠深井潜水电泵系统完成。井内的水随着水泵抽水旋转,抽出大量泥沙和铁锈,使泥沙和铁锈直接进入管道,加速供水管道淤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城市供水安全性和服务可靠性,常采用多水厂向管网供水。多水厂供水区域可分为完全由单一水厂供水区和多水厂联合供水区。这些供水区的划分,以及管网中各节点(管段)由各水厂供水百分比,可利用给水管网水质模型中的水量溯源功能分析。在叙述水量溯源原理与分析过程后,以单工况示例和延时模拟示例进行了说明。水量溯源对了解各水厂向管网供水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供水管网漏水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强  翟平 《水利天地》2008,(8):35-35
供水管网是城市供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被人们誉为城市的“大动脉”,而城市供水管网系统在其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无法预测甚至无法控制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造成部分自来水漏失。如何运用技术和管理的手段,控制管网漏损,有效地控制漏失,提高供水效率,降低供水企业的给水成本,是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区域供水管网DMA规划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区域供水管网规划阶段引入DMA(District Meter Area)理念,根据自然条件并结合管网布局情况,探讨管网分区原则;在给水管网建模基础上对DMA规划方案进行评估。通过模拟计算,本规划方案能满足该区域供水安全要求;通过费用分析,在规划、设计前期实施DMA技术,可有效节省建设成本。避免在现状管网中实施分区造成的不便,为提升供水管网规划及设计水平,提高供水企业管网的管理和运营水平做出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城市供水管网漏失控制科学分区方法,提出了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分区方案以及减压阀最优调度方案,通过实现城市供水管网压力最优化控制,从而降低爆管事故发生率,降低供水管网背景漏失,为供水企业的安全供水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王莉  管永涛 《给水排水》2012,38(12):125-128
叠压供水设备是直接从市政供水干管上取水,保证供水管网水压不小于限定压力值,且水质不被污染的给水加压设备。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规范叠压供水设备选用与安装,2010年起修编《叠压供水设备选用与安装》图集。以现行有效的规范、规程、标准为依据,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标准图为施工图的补充图,以满足施工条件为重点。阐述了编制叠压供水设备的选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几种典型叠压供水设备的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图、安装图、性能参数及其选型表。介绍了叠压供水设备选用与安装标准图的编制依据、编制原则、编制内容,编制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8.
城市供水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供水管网是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市政工程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随着给水行业的不断发展,城市供水管网的信息量越来越大。现在铺设于地下的供水管线,少则几十公里,判4数百上千公里,管线的连接复杂,用户信息数量巨大,且更新速度快,这些都为供水管网的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为了管理好这些信息,各公司通过建立档案室等改进管理方法,但手工管理仍难满足要求,繁重的工作往往使这些资料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建立合适的地理信息系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一、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  相似文献   

9.
课题针对黄河下游地区供水管网水质共性问题,以饮用水安全保障为目标,对基于水质保障的供水管网仿真建模与水质模拟分析、水质多因子评估与综合优化改造、多水源切换供水条件下的优化运行等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发了"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平台"、"城市供水优化运行系统"及"基于智能化遗传算法的给水管网优化改造设计系统",建立了黄河下游地区供水管网水质保障体系。通过在济南示范区管网的应用与示范,为我国城市供水管网的科学管理、运行及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城中村因管网杂乱,导致供水漏损控制难度大,而管网改造可行性及经济效益低,如何降低其管网漏损是供水企业关注的焦点。以营口市两个城中村供水压力调控项目为例,探讨局部压力管理措施在降低管网漏损中的应用。实际运行表明,局部压力管理措施可为漏损严重而对管网进行改造存在难度的供水区域提供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震后应急供水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及满足人民基本生活需求非常重要。由于缺乏应急供水水质及水量标准,未考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后居民用水特点,基于同一标准规划和设计的给水管网,震损点多、漏失量大、压力低、水质污染概率高,使得应急恢复供水缺乏指导性、难度大和风险性高。结合重灾区震后应急供水面临的困难,对管网规划思路、水厂药剂安全储量、水质应急监测、水厂应急处理技术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低位水池作为二次供水系统的蓄水设施,其入口浮球阀的启闭会使管道中出现水力瞬态过程.瞬变流造成供水管网的压力波动,增加了管网系统的水力负荷.以南方某市HX区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通过浮球阀启闭时的瞬态过程模拟,分析供水管网压力波动情况,证明了低位水池入口浮球阀的启闭会造成供水管网中大幅、频繁的压力波动,提出了针对浮球阀启闭引发瞬态过程的供水管网防护措施,以减小其危害.  相似文献   

13.
根据南方某市供水管网属性数据和故障统计数据,对管网爆管和泄漏的影响因素进行权重分析,提出在生产实践中管径可作为管网故障的关键表征因素。在此基础上借助SPSS软件建立了基于管径单因素的管道故障率模型.该模型在管径400mm处分段构建,平均误差3.18%,拟合精度良好。该模型定量阐释管径因素在管网故障诊断中的作用。并提出可将故障率模型作为约束条件引入大型给水管网的优化设计过程。对管径在给水管网故障控制中的关键作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高层住宅小区彩立方项目原设计采用水池-水泵-屋顶水箱供水方式,后经综合考虑,在尽可能改动最小的情况下,把原给水系统改为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比较了新旧给水系统的优劣,介绍了管网叠压(无负压)供水方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卢凯 《中华建设》2012,(12):248-249
高层建筑层数多高度大,给水系统静水压力很大,为保证管道及配件免受损坏,必须对给水系统进行合理的竖向分区。当前常采用的分区供水方式主要有:设水池、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下层直接供水、上层设水池、水泵和水箱的给水方式、分区并联单管给水方式、分区串联给水方式、分区并联给水方式、分区水箱减压给水方式、分区减压阀减压给水方式、分区无水箱减压给水方式等。分区无水箱减压给水方式一般是低区(通常是地下室与裙房)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中、高区由变频加压给水设备供水。此种给水方式优点有:供水可靠;  相似文献   

16.
供水管网系统中的压力监测点能够实时读取压力数据,广泛用于管网的水力模型校核及运行状况监控。在供水管网系统原有压力监测点的基础上,在什么位置选择以及选择多少个新增压力监测点是供水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给水管网新增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并用于实际供水管网系统,结果表明,与人工经验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科学合理地选择压力监测点数量及位置。  相似文献   

17.
从变频恒压供水的原理出发,结合变频器实际运行控制模式,分析推导了辅助泵的流量、扬程和小气压水罐容积的计算公式,并得出结论: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中,辅助泵的流量、扬程,小气压水罐的容积,与所选用水泵的特性曲线、管网设定压力值、水泵的运行控制方式等密切相关,应根据具体工程需要进行选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大中型城市常采用多厂协同供水方式,即由多座水厂向城市管网供水.由于建设年代、取水难易程度、供水规模、生产工艺、所处位置差异,造成各水厂的日常运行成本各不相同.多厂协同供水优化调度分析在可靠的给水管网延时水力模型基础之上,由取水、输水、制水和二级泵房提升成本形成目标函数,兼顾水量和水压等水力约束条件,运用数学优化技术,从各种可行调度方案中确定使系统运行成本较低、可靠性较高的方案.结合案例分析,从理论上判断出哪些水厂可以增大供水水量和水压,或者降低供水水量和水压,得出了不同的时用水量条件下最优的水厂供水量和供水压力方案.  相似文献   

19.
文烨  孙钢 《给水排水》2002,28(12):45-47
现行供水管理体制存在着收费不合理 ,生活消防供水安全可靠性相对较差的弊端。提出将小区室外给水管网交由自来水公司施工管理维护 ,及只设分户水表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岐山县城区供水管网压力不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指出城区供水管网压力不足与管网漏水、管道锈蚀结垢和管网布置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建议首先对现有管网进行全面诊断,找准问题关键所在,若通过管网技术改造能解决水压不足的问题,则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