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该在简要综述国内外油藏地球化学基础理论、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利用油藏地球原理研究油气水洗、水淹程度的进展情况的分析,提出了油藏地球化学评价油层水淹程度是油藏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之一的观点,并进一步论述了针对水淹层评价的四种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简要综合叙述国内外油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利用油藏地球化学原理研究油层水洗、水淹程度的进展情况。根据目前查阅到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证明我国利用油藏地球化学理论研究油层水淹程度是一个开创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该文简介了采用油藏地球化学理论研究油层水淹程度的方法和驱油效率、水淹程度的物理意义,探讨了制作ΦD-SD图版的影响因素,系统详细地介绍了建立油层水淹程度判别图版方法,并阐述了多项分析对油层水淹程度判别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化录井资料 ,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 ,建立了枣园油田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 ,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 ,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并提出了建议 ,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该文应用地化录井资料,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建立了枣园地区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文章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油藏地球化学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玉恒  李长宏 《河南石油》1999,13(5):29-31,36
在简要综合叙述国内外油藏地球化学理论基础,研究状况和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我国利用油藏地球化学原理研究油层水洗、水淹程度的进展情况。根据目前查阅到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证明我国利用没藏地球化学理论研究油层水淹程度是一个开创性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井与地球化学信息判断储层水淹程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坨2-1-检1803井密闭取心资料,发现岩石热解地球化学参数及常规测井信息与储层水淹程度有密切关系。借助神经网络技术,提出了利用测井、地球化学资料判别水淹层级别的新方法。该方法已在两口新钻井中成功地进行了全井预测。  相似文献   

8.
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油藏内流体组成的地球化学剖析,分析流体非均质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探讨流体充注机制。油藏地球化学描述既是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又是进一步开展油藏地球化学其它项目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介绍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的理论依据、实验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该应用地化录井资料,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建立了枣园地区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章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对油藏内流体组成的地球化学剖析,分析流体非均质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成因,探讨流体充注机制。油藏地球化学描述既是油藏地球化学研究的一项基本任务,又是进一步开展油藏地球化学其它项目研究的基础工作。本文介绍油藏地球化学描述的理论依据、实验技术、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郑玉龙 《录井工程》2005,16(3):13-18
随着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发展,注水采油已广泛应用到油田开发中来,由于各种液体的注入改变了原有储集层的特性,也使得储集层的评价产生了困难,该文通过岩心模拟真实地层条件下驱替实验,在注入水和化合物情况下,储集层流体性质在驱替过程中的变化,利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析,建立水淹层的地球化学评价方法。为解决水淹层的评价开创了新的思路,并见到了实际效果。此外,通过水驱油、化合物驱油实验还表明,由于注水对储集层内的烃组成有一定影响,在地化分析参数上产生一定变化,水驱油实验的结论证实了地球化学技术评价水淹层的正确性,针对不同储集层可以采用注入驱替试剂,达到既提高产量又保护储集层、延长开采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该文通过地化录井岩石热解和油气组分分析技术的有效结合,探讨了现场评价开发井油层水淹状况的方法剩余油饱和度法、横向与垂向对比法、地化剖面分析法和色谱组分谱图分析法。建立了河南油田不同水淹程度油层组分谱图图版和水驱油效率判别水淹程度标准。应用实践表明,地化录井应用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4.8%。  相似文献   

13.
张云英  王铁燕 《测井技术》2005,29(6):548-550
在对大庆油田薄差层的地质特征和水淹特点的研究中发现,由于水淹的影响,薄差层的水淹层解释仅依靠测井曲线响应的幅度值,建立参数数学解释模型来进行储层参数计算存在较大误差.提出了应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建立水淹模式库的思想,来解决薄差层水淹层解释问题.以密闭取心井、单层试油以及测试资料为依据,按照不同区块地质特点、测井曲线响应特征以及其邻层特性等,获取尽可能全的井况信息,综合所有信息,使地层水淹后的岩性、物性特征与测井曲线响应特征相映射,提取水淹层特征参数和水淹等级的划分模式.建立水淹模式库,并应用于水淹层测井资料的综合解释.使水淹层单井定性一次解释符合率达到65%以上.定量解释精度明显提高.基本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14.
东濮凹陷的许多开发区块目前都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分析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和油层的水淹程度是现阶段该区块油层评价的关键所在。该文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理论依据与主要评价参数的获取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场应用,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主要开发井油气层的地化录井显示特征;研究了综合运用地化分析技术和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随钻评价开发井储集层性质与原油性质和油层开发动态的方法。应用实例证明综合应用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5.
激发极化电位(IPR)测井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昌景 《特种油气藏》2004,11(4):57-59,66
油田开发至中后期,油层普遍存在水淹情况,导致电性、物性、含油性等变化,给测井及解释工作带来很大困难。通过IPR解释水淹层模型和方法的建立及应用,比较准确地解释了辽河油田储层的水淹情况,寻找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油层水淹问题,为老区的稳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马岭油田水淹层测井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岭油田南二区、中一区49口井的沉积环境、沉积微旋回和水淹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油层的非均质性理论,采用新,老井叠合对比法,瑛清了水淹后油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地层水矿化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块状砂岩状砂岩各自的水淹机理和水淹特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文15块沙三上特高含水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中测井信息应用难度增大的特点,研究了有利沉积微相带控制的正韵律层、反韵律层及中间层水淹模式和参数变化.水淹层测井解释特点为:水淹层自然电位曲线基线偏移,曲线减小幅度增大;地层电阻率随水淹减小变化,其微电极电阻率幅度差减小;水淹层中黏土矿物吸水膨胀致使声渡时差增大;自然...  相似文献   

18.
针对常规测井资料对水淹层特别是淡水淹与混合水淹层解释精度较差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介电测井资料求取储层含水饱和度的解释模型.在下二门油田的应用表明,介电测井时淡水淹层和混合水淹层解释有较高精度,解释符合率达 80%以上.在介电测井资料处理解释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是储层岩性影响和介电频散效应影响。具体校正公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是一种新的测井方法。该文主要针对胜利油田的多个油区的套管井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分析,指出它在开发过程中对研究管外窜槽、注水层的吸水量、判断水淹层和划分水淹级别、划分储集层和判断储集层性质、划分油层中的泥岩夹层、确定泥质含量及粘土类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综合其它测井方法后,能对研究储层变化、寻找剩余油分布等提供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