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
介绍了烃类在裂解炉中裂解的结焦机理及影响结焦的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乙烯裂解过程中抑制裂解炉管结焦的措施。以结焦机理为依据,缓解和抑制炉管结焦的措施和技术主要有乙烯原料及工艺条件优化、向乙烯原料或稀释蒸汽中添加结焦抑制剂、炉管表面预处理、新材料炉管和炉管强化传热等技术。在裂解系统中添加结焦抑制剂的方法不受高温限制,也不改变现有工艺,容易在工业装置上实施,是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对炉管表面进行涂覆处理的技术在国外研究较多,该技术不需要专门维护,处理后炉管寿命长,随着能承受1 100 ℃以上温度涂层技术的推出,该技术越来越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石化扬子石化公司与华东理工大学联合开发的乙烯裂解炉废热锅炉抑制结焦技术通过鉴定。针对乙烯裂解炉废热锅炉结焦状况,研究了炉管不同位置所对应的结焦情况和机理,开发出惰性金属抑焦涂层,并实现了工业化批量生产,同时在1套乙烯装置的裂解炉中实现工业化应用。应用结果表明:惰性金属抑焦涂层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3.
SiO2/S涂层抑制结焦性能的中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抑制乙烯裂解炉管结焦,对SiO2/S涂层的抑制结焦性能进行了中试试验,并与未涂层炉管和加入结焦抑制剂炉管的结焦结果进行了对比。利用SEM和EDS表征了炉管出口部位结焦层的形貌及成分。结果表明,与未涂层炉管相比,SiO2/S涂层的结焦抑制率为39%,而结焦抑制剂的结焦抑制率为41%,两种工艺条件的抑制结焦效果相当。未涂层、涂层和加入结焦抑制剂的炉管出口结焦层均发生了片状剥落,剥落焦层主要由碳元素组成,且无丝状催化焦存在。涂层和加入结焦抑制剂的炉管剥落焦层厚度约为30 m,而未涂层炉管剥落焦层厚度约为50 m。焦层剥落后的未涂层炉管和加入结焦抑制剂炉管表面为粒状焦,而涂层炉管表面为松散的粉末状焦。  相似文献   

4.
结焦抑制技术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乙烯裂解炉金属催化结焦、自由基结焦和非催化缩合结焦3种结焦机理以及国内外采用的添加结焦抑制剂、炉管涂覆及改变炉管表面的机械构件等结焦抑制技术。综述了国内外结焦抑制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王红霞 《石油化工》2012,41(7):844-852
在阐述乙烯裂解炉辐射段炉管及急冷锅炉结焦和渗碳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工业上已使用或正在研究的结焦抑制方法,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该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改善炉管材质、使用结焦抑制剂、采用强化传热炉管及开发新型急冷锅炉等结焦抑制方法,并对今后结焦抑制技术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SiO2/S涂层和硫磷抑制剂的抑制结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常压化学气相沉积法(APCVD)在退役25Cr35Ni乙烯裂解炉管内表面制备了SiO2/S涂层,分别研究了表面涂层与裂解原料中添加结焦抑制剂的抗结焦性能;并对表面涂层与结焦抑制剂的联合抑制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谱仪(EDS)和Raman光谱对SiO2/S涂层形貌、成分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对焦层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iO2/S涂层粒子结合紧密,粒径大小约为6 ~10 μm,涂层厚度约为7 μm;涂层由Si-O-Si三节环结构和非晶态的Si-O-S结构构成;炉管内表面经过涂层处理后,结焦抑制率为65.07%;裂解反应原料中加入抑制剂的质量分数为200 μg/g时,结焦抑制率为69.20%,两种方法的抗结焦性能相当;表面涂层与结焦抑制剂联合使用时,抑制剂最佳质量分数约为50 μg/g,联合抑制率为98.50%。  相似文献   

7.
熔融腐蚀是乙烯裂解炉辐射段炉管在使用中常发生的一种破坏形式,文章通过宏观检验、光谱分析、扫描电镜及能谱、金相组织、原料含硫量调查、结焦、烧焦工艺分析,得出了某乙烯装置裂解炉炉管的熔融失效原因:炉管表面局部产生结焦、碱金属盐等形成低熔点共晶物、碱金属离子催化燃烧作用加之烧焦过程空气流量和温度控制的影响,使炉管表面形成过热点,局部温度超高,保护膜破坏发生熔蚀,同时渗碳、氧化、蠕变以及介质冲刷共同作用,造成炉管短期内局部腐蚀损坏泄漏。防止熔融腐蚀破坏的措施是控制裂解炉烧焦时炉管出口温度COT,加强添加结焦抑制剂,控制原料、稀释蒸汽等物料中碱金属离子含量以及对裂解炉烧焦加强巡检。  相似文献   

8.
<正>2018年11月30日,兰州石化乙烯厂乙烯装置结焦抑制剂项目正式投用,整体生产运行平稳,将对裂解炉长周期运行和经济效益提升产生深远影响。乙烯厂在挖潜增效攻关中眼睛向内找问题,对标先进降成本,在走出去调研对标先进企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裂解炉结焦抑制剂试用工作,迈出了向节能降耗要效益的关键一步。乙烯装置裂解炉炉管内壁材料对原料的裂解反应有较强的催化作用,加速生产焦炭导致炉管焦层厚度增加,制约了裂解炉运行周期。目前,乙烯车间在原料  相似文献   

9.
<正> 可基本避免在蒸汽裂解装置炉管内表面发生炭沉积的涂层技术将由美国Quantiam技术公司推向商业化应用。在5台乙烯裂解炉上进行的商业化规模试验结果表明,对于轻质原料,使用涂层后可使裂解炉清焦时间延长至1~2年,而未涂层的炉管约每30天就必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乙烯装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GK-VI乙烯装置裂解炉的节能问题。首先结合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对采用高选择性辐射段炉管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提高裂解炉热效率的方法进行了说明,重点分析了裂解炉与燃气轮机的联合、抑制结焦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乙烯裂解炉的结焦及其抑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乙烯裂解炉的结焦机理(金属催化结焦、自由基结焦和焦油聚合结焦)、影响结焦的主要因素(原料性质和裂解深度、稀释蒸汽、停留时间和裂解温度)和抑制炉管结焦的主要技术(裂解原料的优质化、炉管表面处理和添加抑制剂),着重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炉管表面处理技术的研制情况和添加抑制剂技术的进展及其工业应用情况,提出炉管表面处理技术的工业应用有待发展和突破,结焦抑制剂的发展方向是复合的多功能抑制剂。  相似文献   

12.
借助国内减压渣油、催化裂化油浆及乙烯焦油实验室焦炭化试验数据,测算出3种原料油经延迟焦化装置加工的模拟效益。结果表明,减压渣油掺兑催化裂化油浆和乙烯焦油后,延迟焦化装置的效益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分析结果显示,对于炼油厂来说,按照当前的价格体系计算催化裂化油浆、乙烯焦油经延迟焦化装置加工的效益要好于两者作为商品直接外销。造成延迟焦化装置效益下降的原因主要是掺炼催化裂化油浆、乙烯焦油更多地副产了低价值的普通石油焦产品。通过对原料油的组成、结构以及石油焦成焦机理进行分析,探讨了乙烯焦油在工业延迟焦化装置上加工的可行性,同时阐述了改善乙烯焦油炭化性能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吸热型碳氢燃料作为冷却剂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提供主动热防护具有重大发展前景,但碳氢燃料在高温下结焦会造成传热恶化和系统热防护能力下降。因此,综述分析了碳氢燃料结焦的机理,并着重总结了碳氢燃料高温结焦的不同抑制方法。研究表明:惰性涂层能够覆盖反应管壁活性金属位点,抑制丝状焦;催化涂层不仅能够抑制丝状焦,也能够减少无定形焦;结焦抑制剂能够钝化活性金属位点,抑制结焦;供氢体能够抑制氢转移反应产生的结焦前身物;此外优化反应管的形状、粗糙度等参数也能够减少结焦。最后,针对结焦抑制的方法进行展望,建立更加高效的结焦抑制方法对主动热防护技术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延迟焦化工艺技术及其进展(2)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 我国延迟焦化工艺的发展[1 2 ,1 3]自 1 963年在原抚顺石油二厂建成被誉为“五朵金花”之一的我国第一座加工能力为 0 .3Mt/a的延迟焦化装置以来 ,历经近四十年的发展 ,时至2 0 0 0年年底我国共有延迟焦化装置 2 9套 ,总加工能力为 2 0 .65Mt/a(均不包括台湾省在内 ) ,居世界第二位。2 .1 工艺技术工艺技术的发展包括大型化 ( 1 .0Mt/a)“一炉二塔”式工艺流程的开发和实践 ,“双路进料系统的渣油焦化工艺”的开发以及石油针状焦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此外 ,在延迟焦化工艺的组合工艺方面也取得很大的进展 ,如重油催化裂化 延…  相似文献   

15.
乙烯裂解炉结焦抑制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竞涛  周则飞  俞仁明 《石化技术》2004,11(3):55-57,61
介绍了乙烯裂解炉的结焦机理,结焦抑制剂的种类,综述了国内外乙烯裂解炉结焦抑制技术的进展。针对国内乙烯装置生产状况,提出了加强结焦抑制剂的工业应用试验,提高裂解炉生产能力,延长裂解炉的运转周期,减少裂解炉烧焦频次以提高装置经济效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炼厂副产物作乙烯原料裂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对炼厂副产催化裂化干气、丙烷、丁烷、重整拔头油、重整抽余油、焦化汽油等进行了裂解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这些不宜作车用燃油的副产物均是优质的裂解制乙烯原料,在适宜的裂解条件下,丙烷裂解乙烯单程收率大于35%;正丁烷裂解乙烯收率大于32%;拔头油裂解乙烯收率大于32%。重整抽余油不含烯烃,链烷烃质量分数高达93.23%,在适宜的裂解条件下,乙烯、丙烯、三烯收率分别为31.00%,14.75%,50.07%。焦化加氢汽油中正构烷、异构烷、环烷烃的质量分数分别为36.41%,30.51%,25.80%,其裂解性能与新疆库西石脑油的裂解性能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