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使用后评估(POE)是评价建成环境空间效能的重要理论方法,也是建筑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国内外的使用后评估研究和实践从评价方法、技术工具、研究范围等方面均已有丰富研究成果,应用的建筑类型也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建筑空间扩展到城市建成环境。文章基于"前策划-后评估"闭环视角,从专项空间效能评估研究、国际建筑师职业实践、国际建筑学教育进展三方面展开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最后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大型公共建筑使用后评估的制度建设、应用前景、难点应对等方面的探索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街景图像是一种新兴的街道环境数据来源,步行性则反映了街道建成环境对步行的友好程度。利用街景图像评估地区步行友好程度,是新技术大数据背景下欧美步行性研究的趋势之一。文章从步行性评价工具的发展和街景图像的特点出发,概述了欧美虚拟街道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然后从评价指标、评级标准、适用范围、检验方法方面比较了欧美几个应用较为广泛的虚拟街道评价工具;最后总结了街景图像应用于步行性评价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为我国新时代新技术下的城市步行环境评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运用视觉影响分析技术定量化评价建成环境空间开敞度的方法。首先将建成环境对人的视觉影响划分为二维视觉影响和三维视觉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日本学者芦原义信提出的建筑外部空间D/H指标进行扩展,构造了一个综合二维视觉影响、三维视觉影响的视觉影响分析模型。基于GIS可视性分析功能,提出了以通视率和平均视觉遮挡距离为核心的定量评价指标,实现对建成环境空间开敞度的定量化评价。提出的方法可用于定量分析城市设计中建筑群体的不同形态、不同布局对开敞空间的影响,从而为城市设计方案评估提供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在规划设计阶段对方案热环境进行评估,有利于形成舒适节能的城市气候环境。选择合理准确的热环境评估工具是建立规划设计与热环境评价之间联系的关键。城市气候地图能够直观地表达实际建成环境或拟建成环境的风、热等气候要素分布。通过对城市气候地图的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分类进行阐述,以广州市金融城规划设计案例为例,介绍按区域和按网格2种地图分区方式生成城市气候地图的过程,探索城市气候地图作为热环境评估工具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建筑是一种交流系统,它具备组织与建立交流互动空间的独特社会功能。社会秩序依赖于空间秩序。建成环境自发演变为一种指意系统,即构成和塑造能够影响主体的行为模式的建成环境的符号线索(形态特征、颜色、纹理、环境参数等)。参数化符号学的意义在于超越传统建成环境自发形成的指意过程,建立起更加复杂和精确的指意系统,组织和架构更加丰富的交流互动。基于主体的建模技术成为实现参数化符号学的强大工具,借助这一工具,建筑所构建的未来生活进程将在设计过程中得到建模和评估,最终推动设计的迭代和优化。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似乎在一夜之间充斥了人们的视野。城市与空间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以及新技术和新数据的涌现,驱动我们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与手段。空间数据与分析工具成为主观感知之外帮助人们理解和认知城市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新技术和新数据诱发了新的事物和行为方式;另一方面,涌现的技术和数据也改变着传统既有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文章基于数据和感知技术在城市和空间场景中应用的流程,探讨了新技术和新数据对专业领域和公众空间感知的影响,并提出空间感知研究与新技术结合进行工具化与产品化的未来方向。空间研究与设计实践者的经验与知识有机会结合新技术与新数据应用于更广阔的场景和视野中。  相似文献   

7.
论城市规划评估中新技术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案例研究,重点介绍了空间分析、专业系统分析、大数据应用,以及公众调研方法等新技术方法在不同类型的城市规划评估中的应用。文章对每一类技术方法的特征和应用进行了系统论述,并指出了新技术方法的引入对城市规划实现系统评估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使用后评价作为评价建筑性能的一种手段,通过评估建成环境对今后的设计策划以及运营提供参考。该文研究以重庆大学B区为例,对校园开放空间进行建成环境空间认知使用后评价,通过基于城市意象理论的认知地图与SD语义法的调研,针对重庆大学B区寻路难、空间认知模糊的问题,剖析校园开放空间在空间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环境提出改进的策略。评价数据将作为现有校园开放空间改造的指导资料,同时为新建校园空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是对人造环境的规划设计进行评价的有效方法,它以环境投入使用后的各方面性能为评价对象,以环境当中的使用者为主要评价主体,采集评价主体对环境各性能的意见以及使用者与环境的互动状态,从而评估环境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与统计学、社会学等学科结合,形成了一套适应当时技术能力的评价方法并长期使用,这套方法有其优势但不免存在一些缺陷。进入大数据时代,科技的进步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评价方法的缺陷,并提供新的评价思路。文章分为两部分,首先总结传统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方法,总结其优缺点;其次,讨论大数据的相关技术如何为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带来更新,从采集、分析和管理三个方面来着重研究。  相似文献   

10.
面向城市空间的实景视觉体验评价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筝  杨云  邱明  罗烨  刘颂 《风景园林》2017,24(4):28-33
虽然环境体验在开放空间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准确的描述和测量环境体验却较为困难。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基于实景(in situ)体验中的实时(real time)心理物理反馈数据的视觉及综合体验评价新技术,及其在规划设计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采用实验手段,利用便携式生物反馈仪和GPS采集人在实景体验中的心理物理反馈和空间位置移动数据,并采用情感计算(affective computing)技术对生理指标进行加工和体验预测。通过整合情感数据和空间数据的情感制图(affective mapping)技术,实现对建成环境体验的实景视觉体验评价,识别激发负面体验的环境因素并进行改进设计。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22)
本文从大数据发展背景出发,对高校图书馆应用新技术阅读推广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分析了新环境下阅读推广的新趋势与新技术,最后提出了新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应该构建并完善阅读推广工作机制、利用现代化技术拓展高校阅读推广空间、利用新技术提升阅读推广服务、建立和完善阅读推广评价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作为科学化设计研究范式的建成环境主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建成环境主观评价的涵义及其对建筑理论研究的意义,认为建成环境主观评价是一种科学化的设计研究范式.通过剖析美国圣·迭戈儿童医院康复花园的评价案例论证了上述论点,并据此讨论了设计研究型主观评价方法应用中的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使用后评估是以使用者的行为和心理为出发点,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建筑的建成环境进行评价和分析,为更加高效优质的建筑空间提供参考。文章以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灰空间"为研究对象,构建评价指标集,通过观察记录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空间进行使用后评估,藉此明晰高校图书馆"灰空间"的使用情况和主要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探讨日后高校图书馆改建或新建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城市建成环境与个人时空间行为之间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利用手机信令数据,从职住关系、通勤行为和居民消费休闲出行行为的微观个体行为视角构建城市建成环境的评价框架,以上海市宝山区为例进行城市建成环境的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居民各类活动、出行行为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受到用地、交通、区位等建成环境因素影响显著,综合分析得出宝山整体建成环境的发展呈现出南北不同的格局,具有明显的近中心城、新城和近轨道交通轴线的发展特征.最后,简要探讨了利用手机信令数据对城市建成环境评价的应用价值,并结合评价结果和区域发展目标,对宝山区的空间调整优化和居民行为引导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区是“在地养老”的老年人最主要的活动场所,社区建成环境的适老性对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影响显著。我国山地城市形态特殊,建成环境的微观适老性问题相比平原城市更复杂、更严重,但目前针对山地城市社区的适老性评价工具较少。社区建成环境审计是一种逐条评估微观环境要素的方法,在适老性问题识别上具有全面、详细的优势。文章基于适应山地城市特征的高密度社区建成环境审计工具扩展版(The High-density Environment Audit Tool-Extension)的构建过程,选取重庆市主城区两个典型区域的123个交叉口、139个路段和22个集中活动空间作为样本进行实地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总结影响老年人社区室外活动的环境要素、需求要素,形成山地城市社区建成环境适老性问题的“环境—需求”识别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梳理、识别出主要问题的类型并讨论成因,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在地评价与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大数据和开放数据构成的新数据环境,对城市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进行了更为精细和深入的刻画。新数据环境下所开展的定量研究较多,但多为针对城市系统的现状评价和问题识别,少有面向未来的规划和设计的研究与应用。提出了数据增强设计(DAD)这一规划设计新方法论,它以定量城市分析为驱动,通过数据分析、建模、预测等手段,为规划设计的全过程提供调研、分析、方案设计、评价、追踪等支持工具,以数据实证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并激发规划设计人员的创造力。从数据增强设计的定义、理论和实践的维度、内涵、设计流程、特点与概念辨析、常用方法与工具,以及应用场景等角度,阐述了对DAD的认识;最后给出了关于DAD的研究案例和设计案例。  相似文献   

17.
地理设计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空间信息系统工具愈加丰富、解决方案层出不穷,如逼真的三维视觉表现和对个体对象的分析等.然而,这些工具和解决方案常常不支持社区、城市和地区一级的评估,也没有在评估中考虑结合设计提案.本文提出的"地理设计"概念,能够提供一个统一的、具有技术能力又不依赖于任何平台的方法来解决大规模环境下设计和分析的一体化问题."地理设计"支持对提案进行快速和反复的影响评估,也支持提案共享以产生改良的替代方案.开篇即给出"地理设计"的定义.地理设计初衷讨论了地理设计的背景和数字表现基础.随后,比较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工作流程和地理设计的工作流程,从而揭示出将地理设计内嵌于空间信息系统的优势.展示了一些早期的地理设计实际应用的例子.最后,给出了地理设计面临的问题、建议和未来的一些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8.
居住社区规划设计是牵涉广泛的系统工程,新技术与新工具的应用对综合、实证地分析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概括的介绍了北美应用于居住社区规划领域的新技术和工具,希望对我国人居环境的改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强丹  李恒佳  周子皓  叶宇 《新建筑》2023,(1):112-117
推动新城空间的成熟化、品质化转型已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趋势,但目前尚缺乏可以精准、定量开展新城空间形态成熟度评价的方法。研究立足量化城市形态学,在经典城市形态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加入街景大数据和新分析技术,同时结合中国建成环境特征开展在地化指标调整,尝试构建适宜本土的城市形态成熟度的定量评价体系。以上海五大新城为例,对城市形态成熟度开展测度分析;并统计专家共识与分析结果相校核,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设计导则,为城市更新提供精准支持。此外,由于该方法主要基于开放易得的多源数据开展分析,后续可进一步支持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评估,为新城空间形态品质提升提供兼具全局视野和细节图景的研判支持。  相似文献   

20.
徐伟 《华中建筑》2023,(4):128-133
空间景观是彰显城市品质的核心要素,针对建成环境空间景观系统的评估也是对城市后续建设优化和规划景观日常管控进行反馈的重要依据。该文以空间景观的“技术评估”“实效评估”以及“价值评估”为方向,基于这三个维度进行了系统性的因子梳理和体系建构,试图建立一套普适性的建成环境空间景观体系评估流程,最后通过梅溪湖国际新城的实施案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