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述了复合材料电杆在山区配电网中的应用。为解决山区杆塔的运输安装困难以及减少雷击污闪故障,对复合材料杆塔的电气、机械特性作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聚氨酯复合材料电杆在受潮、淋雨等条件下,具有良好的绝缘性,因而可以提高线路的绝缘水平。与常规钢筋混凝土电杆相比,冲击放电电压增加了约5.9倍,爬电距离增加了3.2倍;杆塔的整体强度满足各工况下荷载的要求。一条10kV的12基复合材料电杆线路已在南网挂网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依据使用条件设计了两种复合材料电杆,并进行电杆真型荷载试验,验证了复合材料杆在主要控制工况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得出了复合材料电杆设计承载力、变形和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电杆P-△效应产生的附加弯矩较大;电杆破坏特征为距离杆底4.0 m处外边缘玻璃纤维断裂和杆端挤压破坏;拉线对复合材料电杆变形约束有限,建议拉线复合材料电杆在设计中考虑电杆变形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昊 《供用电》2010,27(3):69-70
分析了10 kV箱式变电站和杆上变压器常见故障抢修方案,并对不同的抢修方案的实施条件和效果进行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对10kV分段备自投误动及110kV进线备自投拒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同类情况的处理提供了实例,并总结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进一步提高备自投装置在实际应用中的动作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输电线路的发展,利用电绝缘复合材料对110kV电杆进行结构设计并作优化。针对材料本身的刚性不足变形较大的特点,提出了不同截面类型并作对比分析,选取了性能较好的适合FRP电杆的新型三角肋圆形截面。利用有限元Ansys软件对电杆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借鉴输电线路典型设计原则和钢管类设计条件,采用同结构、变尺寸的方法对模型施加荷载。参考输电设计规范,归纳分析出最优的结构形式及尺寸,电杆高为17m,直径为350mm,壁厚为10mm。为确保电杆运行可靠性,数值模拟了电杆在不同荷载工况下最大强度及变形,验证最大运行应力为109MPa,杆顶位移8.06cm。研究结果表明,这种分析方法设计出的电杆安全可靠,为复合材料电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凌四海 《电力建设》2001,22(3):19-0
结合海南电网实际,论述了直线杆的可靠性计算方法,得出10 kV 钢筋混凝土电杆线路的可靠性指标为0. 879~0. 988。  相似文献   

7.
采用架空方式架设仍然是现在10kV的主要架设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10kV输电线路越来越多,使输电线路走廊越来越趋紧张,由此产生了10kV多回路架设。本文结合商丘地区实际,就10kV同杆四回架设中电杆的选择及其埋深进行探讨,以达到安全、经济选择水泥杆目的。  相似文献   

8.
复合材料电杆作为一种新型的输电线路电杆,因其具有绝缘性能强、耐腐蚀性好和质量轻等优点,应用于我国配电网线路可以有效提高线路绝缘性能,降低雷击跳闸率,提升线路整体技术经济性。以6 kV复合材料电杆的耐雷性能为研究对象,基于ATP-EMTP仿真分析平台,深入分析了复合材料电杆塔头的结构参数与分段接地方式对线路耐雷性能的影响,提出了较优的塔头结构和防雷接地方案。以某工程线路为例,塔头尺寸较优化前减小40%,优化后的接地方法较全线逐塔接地减少安装3/5的接地引下线,同时满足防雷考核指标,技术和经济性均有较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普通混凝土电杆在实际应用中的不足,并考察主要影响因素,研究500kV输电线路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的设计过程.运用现行的电杆设计理论,引用500kV典型设计中5A-ZB1塔的设计条件,对电杆荷载和内力进行计算,并在强度、变形、抗裂度等方面进行验算.研究表明,这种活性粉末混凝土电杆不仅能够满足强度要求,而且具有较大的安全储备,可以在目前500kV超高压送电线路中推广使用,并发挥其显著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架空方式架设仍然是现在10kV的主要架设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10kV输电线路越来越多,使输电线路走廊越来越趋紧张,由此产生了10kV多回路架设.本文结合商丘地区实际,就10kV同杆四回架设中电杆的选择及其埋深进行探讨,以达到安全、经济选择水泥杆目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沿海台风地区气象条件,计算了大风工况下格构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电杆的设计荷载,确定了电杆结构布置型式和杆件规格。考虑服役周期内结构大变形和FRP老化的影响,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完成了格构式FRP电杆结构分析;与承载性能相同的常规混凝土电杆相比,单根电杆重量可降低60%以上。为验证格构式FRP电杆的承载性能,完成了90°大风100%设计荷载工况和超载工况下的电杆结构真型试验,获得了沿高度方向的杆身位移和典型构件断面的应变,并与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杆顶位移和主材断面应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格构式FRP电杆杆件在250%设计荷载内均处于线弹性阶段,其中主材断面应力最大值159.8 MPa,低于FRP材料的屈服强度300 MPa;有限元计算得到的杆顶位移和主材断面应力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当加载至约260%设计荷载时,FRP电杆根部侧面加固板孔壁发生剪切破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对将18m电杆用做10kV同杆四回架空线路直线杆的受力进行验算,对同条件的其他同杆多回架空线路的受力计算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潘彩容 《广东电力》2008,21(1):47-49
揭东电力局10kV军民双回输电线路(LGJ-240)在台风“珍珠”的袭击下,5根直线电杆连续倒杆,严重影响了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为此,对电杆进行了受力分析,提出普通J级15m电杆不能满足风速为30m/s的使用工况的技术要求,指出原设计存在的问题,对今后10kV配电网输电线路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对架空送电线路水泥电杆发生裂纹的类型和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实际经验阐述了综合治理水泥电杆裂纹的方案,并介绍了110 kV水泥电杆更换杆段的优点、工器具的改进制作和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5.
邱辉  史进  张磊  王彤 《供用电》2012,(6):83-86,97
10 kV架空绝缘导线配电线路耐张杆处无防雷措施,但耐张杆处绝缘导线雷击断线问题却时有发生。分析了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机理,在基于对直线杆PSL-12/4型防雷绝缘子和耐张杆处非防雷绝缘子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绝缘导线配电线路耐张杆处防雷绝缘子的设计思路并具体介绍了整体设计。实验测试结果和试点应用表明,耐张处防雷绝缘子的整体性能优异,最后给出了实际应用时的安装流程。  相似文献   

16.
龚靖  张恩铭  陈友慧  尹冉 《华东电力》2012,(9):1557-1560
提出了应用纤维增强复合塑料(FRP)材质的新型电绝缘材料输电杆。针对材料的特性,采用克里姆型外形结构,在传统环形截面内设置加劲肋,以加强其截面刚度,使得FRP材料在输电杆塔上的应用范围可以从35 kV提升至110 kV。根据杆塔设计规范,提出适合克里姆杆型的档距取值范围,并对电杆径厚比进行优化选择,给出较适合的尺寸。研究结果表明,所选材料和截面尺寸,满足电杆应力及挠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50年代初,我国开始采用工厂离心制造砼环形电杆(以下简称环形砼电杆)代替了解放前人工制造的方形、三角形等电杆。它比铁塔节约钢材、降低造价、减少维护等,并很快地被列入国家技术政策,同时也被供电部门所接受,并推广使用。起初用在35kV以下线路上,60年代已使用在220kV和110kV输电线路上。在220kV方面,北方曾采用拨稍杆不打拉线,我省大部份为打拉线等径杆。70年代初,又用于330kV输电线路,但这些杆都用预应力杆,运行中发现裂缝很多,使砼杆使用受到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探讨输电线路耐张杆倒杆抢修复电的最佳方案.通过对一起因台风吹袭造成的110 kV线路耐张杆倒杆事故进行分析,针对倒杆事故暴露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抢修复电过程采用Φ300三联杆代替A-05型Φ400门型耐张杆(倒杆杆型).Φ300三联耐张杆具有整体结构简单、重量轻、跳线方便等特点,用作耐张杆塔倒杆塔抢修复电的杆型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艾国  赵芹 《电器评介》2014,(8):23-23
在10kV配电线路的故障抢修过程中,要想准确的把握问题的根源,确保维修人员的安全,就需要对配电线路故障中的危险点进行详细的了解,本文结合配电线路故障抢修过程中的操作实际,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故障抢修危险点的状况,并提出了如何将危险降到最低限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罕见的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影响下,220 kV输电线路遭受断线、倒杆(塔)、砼杆横担折损变形等严重损坏.在线路受损情况中,特别是有大量砼双杆虽没有倒杆,但是其横担发生严重变形、折断,抢修工作复杂、工程量较大.在紧急抢修中,研究探索安全、高效、可靠的横担更换方法,对于快速抢修恢复220 kV受损线路意义重大.根据实际电网抢修中,几种经反复论证并经实践检验有效的砼杆横担更换方法进行阐述与交流,以进一步总结电网抢修技术,更好地服务电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