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关水族文化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等方面,对于水族建筑文化的探究甚少。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历史文献梳理,并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以贵州省三都县怎雷村的水族传统民居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平面形制、结构特征和装饰装修等三个方面探究水族建筑文化,发现水族传统民居是现存为数不多的能展现"干栏式"建筑原始面貌的建筑。首先,水族民居"左-中-右"的平面布局呼应了我国春秋时期"一明两暗"的建筑平面形制;其次,水族民居的"干栏式"结构保持了较为原始的"栅居"特征;最后,水族民居的横向装板体系又展现出"仓廪建筑"的特色。在此基础上,笔者通过对水族民族文化、迁徙历史、政经背景、图腾崇拜等的分析与讨论,追溯水族传统民居建筑特色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
现存的湖北民居主要为明清时期建筑,而明清时期的江西移民使得湖北民居发生了一系列的衍变。现阶段关于移民与传统民居的研究众多,但在移民和民居衍变的具体对应关系的研究上尚有不足。通过湖北阳新地区的3个传统村落不同的民居形制的对比分析,总结阳新地区民居平面形制的特征和差异。进而引入基型和衍变理论模型,结合移民的民系、轨迹、时间和数量等多个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移民运动带来的民居衍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长吉图地区是朝鲜族少数民族聚集的主要区域,也是我们吉林省民族文化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长吉图"地区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形制有着与众不同的特征,在如今不断汉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深入调查研究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为长吉图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振兴民族文化,传承传统建筑文化,进而在传统建筑形制基础上进行发扬和创新设计打下扎实的根基,最终在长吉图地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实现适应当地当时的新兴朝鲜族建筑文化风貌。  相似文献   

4.
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复兴的重要手段。面对全国乡村在快速更新中出现千村一面、本土文化逐渐没落的现状,针对传统民居空间形制与现代生活方式存在的不适应性,导致乡土文化无法继承的问题,本文以王澍为文村新村规划设计的新民居为例,提炼传统民居排布方式与建筑空间形制,运用拆分与重组的方法,将传统记忆嵌入现代空间。2013年,文村村作为浙江省级试点项目率先启动,王澍不只为乡村带来新式建筑,更为乡村带来重拾自信的希望和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江西景德镇地区的特定地理区域环境下,逐渐形成了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蕴含了景德镇传统制瓷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从当地民居的发展与演变方面入手,对景德镇地区明代民居建筑形制进行了详细的叙述,并在地域文化对于当地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一颗印"式民居是在特定的气候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极具地域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蕴含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是昆明民居的重要组成。该文以自然与人文引入,从民居发展与演变,对"一颗印"式民居的建筑形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家庭关系地位方面对"一颗印"式民居的传统家庭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现场测绘以及数据分析对湘西"南侗"与"北侗"的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比较研究,从平面形制、构架体系、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详细比较了湘西"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的差异,同时对"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进行了探究."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小,基本保留了其传统文化;而"北侗"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较大,其传统民居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受到汉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是"南侗"与"北侗"传统民居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彝族土掌房和印第安土坯房作为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隔万里,相差两个世纪,在自然环境、社会背景、宗族血脉和宗教文化等多元要素协同影响下,出现了相似的建筑形制。通过对选址、组团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结构、功能划分与空间布局以及建筑装饰等方面的对比分析,以期探究特色传统民居建筑形制的影响要素和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完善特色民居的研究,并为民居发展和保护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张晨 《居业》2021,(10):94-95,98
通过对关中传统民居形制特点的梳理,展现出关中民居独特的形制特征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旨在加强人们对关中民居的保护意识,并提出从对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制进行保护及对原住民保护意识加以提升两方面并进,让独具特色的关中传统民居保留更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河北传统民居在我国北方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且地域特色明显。但由于河北省区域范围较广,各类型民居形制研究还不全面。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邯郸武安市大贺庄村的民居建筑非常具有特色,但相关研究极少,文章以该村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常家庄园主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现场测绘和相关建筑形制对比等方法,系统研究该建筑的“两甩袖”形制特点和绿色建筑技术,归纳其独特价值。以期能丰富冀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为历史文脉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传统合院式民居是中国民居形式的主体,最能体现中国民居文化,南方天井院落是具有代表性的合院式民居。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形制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中国传统空间观很大程度上是以“无形”喻示“有型”,社会及人文特性对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型制的影响变得尤为重要。分析其中两个主要影响因素便是:1人口迁移带来的文化传播交流和其对于空间形制的影响;2理学思想和宗法制度共同对于南方天井院落空间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河北传统民居在我国北方民居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且地域特色明显。但由于河北省区域范围较广,各类型民居形制研究还不全面。其中,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邯郸武安市大贺庄村的民居建筑非常具有特色,但相关研究极少,文章以该村的代表性民居建筑常家庄园主宅为研究对象,通过历史文献查阅、实地调研、现场测绘和相关建筑形制对比等方法,系统研究该建筑的“两甩袖”形制特点和绿色建筑技术,归纳其独特价值。以期能丰富冀南传统民居建筑的研究,为历史文脉传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传统民居建筑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具有民族地方特征与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少传统民居建筑已然破败不堪,甚至倒塌,如何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传统民居建筑,促进传统民居建筑遗产的良性有序传承,成为保护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课题。加固修缮是现阶段传统民居建筑保护的重要形式,充分利用现有科技与材料,对屋面、地基、路面等建筑结构加固修缮,使得传统民居建筑保持原来的建筑形制、结构、材料以及  相似文献   

14.
南昌市进贤县传统民居保存数量众多,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是赣派建筑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一些特色部件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成为进贤传统民居的标志性符号。本文以旧厦村传统民居为例,在实地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对传统民居上的特色构件、部件的形制特征、装饰特征进行探讨,分析归纳红石门罩、槛墙、水磉、香炉这几种特色要素的做法与装饰特征,并对其装饰主题背后的艺术特色与文化意义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袁玉康  黄凯  雷华 《城市建筑》2023,(14):108-112
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广府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考察及民居测绘对紫坭村民居进行研究分析,重点对紫坭村民居的平面形制、外观形态及建筑装饰等方面开展调研分析,以求更加深入地探究广府传统建筑的特色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6.
胡斌  戴志中 《华中建筑》2000,18(4):130-130
城市中的传统民居同乡土居民在使用功能、布局形制、造型处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该文通过现状调查研究、对历史文化名城襄市陈老巷地段的传统民居建筑和会馆建筑做了初步的分析和介绍。认为保护民居是城市文化保护的一部分,从而保证城市发展文脉的延续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援藏力度加大,藏民家庭搬进了新式民居,传统民居被弃用,带来了文化割裂等一系列问题,而川西藏区传统民居的更新仍是在原有基础上加以改造。分析西藏与川西藏区传统民居的使用现状及影响西藏传统民居发展与更新的因素,提出西藏传统民居"宜改则改、宜迁则迁"的改造原则,从庭院设计、建筑布局、建筑材料、建筑围护结构四个方面提出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素有"鹤乡"之称,区内河流纵横、资源丰富。坐落在保护区旁的扎龙村保存了许多满族传统民居,这些民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也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资源,它们见证了满族文化和东北原住民族的文化融合。本文介绍了扎龙村的历史背景及满族民居概况,通过对当地传统满族民居的实地调研,从民居建筑各个组成部分剖析了其独特的建筑形制,最后结合当地现有条件从政策制订、使用主体、思想宣传三个角度提出了满族传统民居保护传承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商丘地区位于河南省东部,处于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在交通上被称为"四省通衢"之地,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较为繁荣,其传统民居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商丘地区地处豫东平原地区,临近明清黄河故道,主要为黄河冲积平原区,历史上受黄河泛滥影响较大,同时由于传统民居本身的耐久性以及城市发展等原因,传统民居保留较少,现存传统民居大多为清末至民国时期所建。该文通过对该地区现存传统民居的实地考察,从传统民居平面布局、民居形制、结构形式以及装饰等角度对豫东平原地区传统民居进行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历史悠久,传统民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各地区不同的民居形式。传统的民居空间大抵都为围合院落的布局形式,是中国建筑极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由此衍生出来的"围合"思想更是博大精深。研究"围合"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探究传统民居生活的源头所在,更是追溯中国传统民居文化精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