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徐作耀 《丝绸》1990,(5):53-56
日本开发了一种特殊用途茧——细纤度茧,用来缫制复合丝等新型生丝。由于这种细纤度茧与普通茧相比,具有茧形小、茧丝纤度细、粒内纤度偏差小、茧丝长度长等纤度特性,故最近又用来缫制15.5dtex(13/15D)和23dtex(20/22D)的“高档生丝”。这种“高档生丝”由于组成的茧丝数多,与普通生丝相比,具有纤度偏差小,匀度好,显色性、光泽、触感、悬垂性等优良的特性,故可用来制作高级和服与西服的优质面料,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为此,日本正在广  相似文献   

2.
4.开发新形质生丝: 根据蚕丝存在的某些不足之处,动用高新的机械加工、化工技术等,可以开发一系列的新形质蚕丝。 (1)细纤度生丝:对细纤度茧丝的蚕茧,采用低温药物煮茧、低张力浮缫缫丝,就可生产出细纤度生丝。细纤度生丝是保持了茧丝卷缩性的生丝,富有比普通生丝柔软、膨松和伸度大、染色性能好的特点。 (2)网络生丝。将多粒煮熟茧缫取丝条时,由成形(竹或)对卷取的各根茧丝赋予各向异性的风力,将茧丝排列成网状,然后加以轴向牵引就缫制成网络生丝。其网络生丝富有高膨松  相似文献   

3.
原料茧粒内纤度偏差及茧丝纤度曲线是缫制高品质生丝和品牌生丝的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以往,粒内纤度偏差以及茧丝纤度曲线是用检尺器进行一粒缫或者多粒缫获得纤度丝,再称重求得。(以下称“老方法”) 但是,在这种方法中,由于缫丝过程中的落绪,操作经常被中断,纤度丝的样本数又  相似文献   

4.
制造生丝时,最基本的技术管理之一,就是如何按照目的纤度的需要,使数根茧丝合并成为纤度均匀一致的生丝,并进行连续缫丝。现行的纤度控制方法与存在的问题纤度是表示丝条粗细的指标,它的单位,棉纱用支数,生丝、合成纤维类则使用旦尼尔(d)。所谓旦尼尔是指450米长的丝,具有0.05克的重量叫一旦尼尔。因而生丝的纤度可由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5.
刘冠峰  陈建国 《丝绸》1992,(7):15-17
本文应用1粒、8粒缫以及红外光谱等手段,对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的茧丝性状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全龄人工饲料育蚕茧具有茧丝纤度细、茧丝纤度偏差小的特征;其生丝强力低于普通桑蚕茧,但伸度好、初始模量小;雌雄茧相比较,雄茧的茧层缫丝率和出丝率显著高于雌茧。多项测定表明:在微观结构方面,全龄人工饲料育蚕的茧丝和普通桑蚕茧丝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烘煮茧工艺及雌雄性别对茧丝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蚕品种茧丝纤度、伸长率性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改变烘煮茧工艺条件对其性能影响不显著,雄蚕茧纤度明显比雌蚕茧细;降低等速干燥温度有利于提高茧丝强力;延长减速干燥时间可显著提高出丝率,雄蚕茧的出丝率显著高于雄蚕茧。  相似文献   

7.
对粗纤度茧、茧丝及其生丝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作为粗纤度蚕丝产品研究和开发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由湖北省英山县缫丝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纺织研究所、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联合开发的诱导三眠蚕超细纤度丝己通过了国家鉴定.三眠蚕是常规四眠蚕经过药物诱导实现三眠化、经三眠就上簇结茧的一种优质茧.三眠蚕茧上茧率高,解舒性能好,茧丝纤度细.纤度差异小,是生产高档薄型丝绸产品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9.
茧参数和生丝均匀特性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茧的质量参数对缫出的生丝质量有着重要影响。早期研究已经发现了影响生丝质量的许多因素,但粒内的纤度变化率对生丝均匀特性的影响尚未见专门研究。本研究对不同品种共11批次的茧,进行了包括纤度曲线斜率在内的茧质量参数研究。然后,对这些茧分别在立缫机和自动缫丝机上缫丝,并对生丝的平均纤度、纤度偏差、最大偏差、匀度变化和乌斯特不均率进行了测试。为了研究茧参数和生丝均匀特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关系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除其它茧参数外,粒内茧丝纤度斜率僮化率对生丝均匀特性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引进用生物激素诱导三眠蚕茧生产超细纤度生丝的技术,并用该蚕茧试制16dtex生丝。调查表明,诱导三眠茧具有解舒丝长、解舒率高、茧丝纤度偏差小、清洁和净度成绩好等显著特点。试制的生丝各项技术指标均达5A级标准.  相似文献   

11.
技术问答     
问:怎样的原料茧才能并庄?答:原料茧并庄的目的,一是为了搭配生丝纤度,二是为了扩大茧批,便于生产。但并不是所有的原料茧都可以擅意并庄,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茧色:被并庄口的茧色,要基本相近,最大也不能超过半级茧色,否则会产生丝色不匀和夹花丝。(2)茧丝纤度:庄口间茧丝纤度差距大,以致生丝纤度偏差增大。所以被并庄口间的茧丝纤度差距,按生丝等级不同应有不同要求。一般掌握的并庄茧丝纤度差距为:4A不超过0.12旦;3A不超过0.3旦;2A不超过0.4旦。  相似文献   

12.
杨志兴 《丝绸》1994,(10):21-25
分析了随机添绪,比例配茧,塔形配茧三种配茧方式对生丝纤度偏差影响的程序和趋势。提出了配茧方式对生丝纤度差的影响随着分层数的增加,程度逐渐降低,速度趋势向减缓,降低的程度和减缓的趋势与粒间茧丝纤度及分布的趋同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方哲来  林为 《丝绸》1989,(11):37-38
对同一批蚕茧(同庄口、同季节、同品种)而言,一般茧幅大的茧丝纤度粗,茧幅小的茧丝纤度细。因此,定粒缫丝过程中,上车原料茧平均茧幅的波动会引起生丝纤度的波动,甚至会造成纤度出格;同时,这种波动还会增大生丝的离散程度(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X—R控制图,就如何对间接反映上车原料茧平均茧幅变化的特性值卡盘粒数进行控制和分析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影响生丝条价偏差的大小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原料条件,工艺设计合理与否,缫丝操作及配茧方法等。为了提高生丝产品质量,适应修订后的桑蚕丝质量标准,缫制出国内外市场满意的优质生丝,更好地为毛主席的革命外交路线服务,笔者从茧丝纤度开差与生丝条份偏差的关系,茧丝初终纤度率与生丝偏差的关系,及蚕茧分型与否,配茧符合率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提供研讨。  相似文献   

15.
桑蚕茧不同干燥工艺对茧丝质量及品质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2019,(12)
为探究不同干燥工艺对蚕茧质量和品质的影响,制定蚕茧加工领域亟需的蚕茧干燥技术与蚕丝品质评价技术规程,对供试的桑蚕鲜茧采用不同干燥工艺处理,比较鲜茧、半干茧、干茧及过干茧4个试验组的蚕茧与茧丝质量指标,即解舒率、茧丝纤度、清洁、洁净、万米吊糙次数及生丝表面观察和红外分析,评价不同试验组的蚕茧与茧丝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鲜茧缫丝可提高解舒率,减少万米吊糙次数,但鲜茧生丝的表面丝胶颗粒更加明显,恰当的烘茧工艺处理更有助于补正茧质,提高生丝品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围绕着定粒生丝纤度偏差的设计管理问题,选择了一个庄口的生产用茧(一九七九年平望六庄混春),对这个庄口的茧丝纤度特性、定粒生丝纤度特性,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17.
沈振秋 《丝绸》2003,(5):51-51
外地采购的干茧原料大多茧质混杂,给自动缫批绪管理和纤度控制带来一定的难度。由于混庄不匀或茧质混杂,茧丝纤度差距过大,在缫丝时发生绪下茧粒数的频繁变化,而操作人员根据批绪的平均粒数多少而不断调节纤度集体链条长短来纠正粒数,造成生丝纤度的不稳定。 笔者认为,对原料混杂的茧质进行纤度控制,必须真正认识自动缫纤度管理的原理:采用短杠杆纤度感知器,根据摩擦力F与生丝纤度S成正相关的理论,按细限纤度感知的原则设计,即根据力矩平衡原理,在不考虑摩擦力矩的条件下,感知器正确的感知条件为:∑M(F)≤0因此,只要感知系统处于正常状…  相似文献   

18.
生丝是由多根茧丝纤维合并胶着缫制而成。由于受蚕茧品种特性、缫制技术设备、工艺条件以及定粒配茧等等因素的影响,使丝条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粗细及组织形态发生差异。生丝均匀检验就是在一定的照明等条件下,用目力观察生丝的粗细变化,并鉴别其均匀变化程度的一种方法。造成生丝均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纤度变化,其次是丝质特性及组织形态差异,即透明度、偏平程度等因素也会影响均匀。由于纤度变化是造成生丝均匀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在一般正常情况下,用适当幅度的  相似文献   

19.
以所选育的家蚕皮斑双限性品种“K32×丁22”F1杂交种为材料,研究了雌蚕茧、雄蚕茧在茧质及丝质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雄蚕茧比雌蚕茧茧幅均整,茧层率高,粒茧丝长长,茧丝净度优、纤度细、纤度偏差小。利用雌雄茧间的这种差异,对雌雄蚕茧分别缫丝利用,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行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茧幅整齐率是描述茧形大小整齐程度的一个工艺参数,它与生丝均方差无直接联系,而是通过茧丝纤度特征与生丝均方差发生关系。茧丝纤度特征与生丝均方差关系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茧丝纤度和生丝纤度的变化都是连续的,即每一个微小长度都有一个纤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