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工业石蜡为主要原料,采用机械搅拌与高速剪切分散乳化机联用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考察了HLB值、乳化剂的选择及其用量对石蜡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经过对多种乳化剂配方进行筛选,当乳化剂为STJ-1复合乳化剂、HLB值为9.9~10.1,以STJ-1复合乳化剂制备的稳定石蜡乳液成膜性、稀释稳定性均比较好。  相似文献   

2.
利用丙烯酸酯优良的成膜性能,对石蜡乳液进行改性,通过物理方法获得石蜡丙烯酸酯复合乳液,探索了乳化剂的HLB值、复配乳化剂比例、搅拌速度、稳定剂无水硫酸镁和可溶性淀粉等条件对丙烯酸酯/石蜡复合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HLB值为10.2,复配乳化剂用量占石蜡的30%,m(水)∶m(石蜡)=3.5∶1,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乳化速度为1 000 r/min的条件下制备的石蜡乳液性能较好;适量稳定剂无水硫酸镁和可溶性淀粉均可提高石蜡乳液的稳定性,其中无水硫酸镁对石蜡乳液的稳定效果要比可溶性淀粉好;丙烯酸酯乳液与石蜡乳液复配后能够促进石蜡乳液的高温稳定性,促进丙烯酸酯乳液的钙离子稳定性、p H稳定性和电解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选用Span-80、Tween-80、平平加O-25和聚乙二醇为工业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石蜡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表面张力、色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最佳工艺条件:HLB值9.99,乳化剂与石蜡的质量比0.32,乳化时间25 min,乳化温度80℃,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68%。在此最佳条件下,可制得表面张力低、分散性和稳定性好,均匀细腻的石蜡乳液,乳化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4.
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选用Span-80、Tween-80、平平加O-25和聚乙二醇为工业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石蜡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表面张力、色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最佳工艺条件:HLB值9.99,乳化剂与石蜡的质量比0.32,乳化时间25 min,乳化温度80℃,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68%。在此最佳条件下,可制得表面张力低、分散性和稳定性好,均匀细腻的石蜡乳液,乳化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5.
以60#全精炼石蜡为原料,乳化剂的加入采用剂在油中加入法制备石蜡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去离子水用量、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为TW-80/SP-80,乳化温度85℃、乳化时间30min、w(去离子水)=68%、搅拌速率1 000r/min、HLB=10.006 7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样品有最佳的乳化效果。  相似文献   

6.
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长军  刘勇  霍丹群  杨眉  法焕宝  傅深娜 《应用化工》2010,39(2):175-178,181
选用Span80、Tween80为石蜡复配乳化剂,采用O-D乳化法与PIT法相结合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水加入方式及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方式及搅拌速度对石蜡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乳化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的HLB为10.5,复合乳化剂的用量(M乳化剂/M石蜡)为30%,乳化水用量(M水/M石蜡)为2.5,乳化时间30 min,乳化温度75℃,搅拌速度1 00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的石蜡乳液,粒径单分散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7.
付雪  朱蠡庆  朱静  杨勇  诸林 《应用化工》2013,42(7):1189-1192
以58#全精炼石蜡为原料,采用复配乳化剂(Tween-60和Span-60)分别溶解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利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建立石蜡乳化的回归方程。通过规划求解确定复配乳化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为9.93,水蜡比为3(w/w),乳化时间为20 min。以表面张力和Zeta电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石蜡乳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HLB值为9.93,水蜡比为3.4,乳化剂含量为9%(w/w),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为30 min时,石蜡乳液的稳定性最好;在石蜡乳液中添加2%(w/w)异戊醇后,乳液的粒径变得更加均匀,乳液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8.
郝家宝  夏茹  苗继斌  田建国 《精细化工》2012,(10):997-1000,1040
以56#半精炼石蜡为黏度调节剂,制备了低熔融黏度的C-5石油树脂水基乳液,系统考察了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的HLB值和用量对石油树脂乳液稳定性、乳液粒径分布、乳液黏度和乳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0%的石蜡可以明显降低石油树脂的熔融黏度,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均匀混合;复合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0.75;最佳用量为16%。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选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98℃、乳化时间20 min、剪切速率5 000 r/min、乳化水与水相的质量比为1∶3,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固体质量分数为40%,稳定性好、粒径小、黏度低的O/W型C-5石油树脂乳液。  相似文献   

9.
采用环氧E-44为原料,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非离子型乳化剂JB-01为复配乳化剂并用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树脂乳液。研究了乳化剂浓度、乳化剂HLB值、相反转温度、搅拌速率对所制备的水性环氧树脂E-44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工艺条件为:乳化剂的质量分数9%,SDS:JB-01=1:13(HLB值约为12),转速600 r/min,反应温度65℃下制备的乳液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0.
以56#半精炼石蜡为粘度调节剂,研究制备低熔融粘度的C-5石油树脂水基乳液,系统考察了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的HLB值和用量对石油树脂乳液稳定性、乳液粒径分布、乳液粘度和乳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30%的石蜡可以明显降低石油树脂的熔融粘度,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均匀混合;复合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0.75;最佳用量为16%。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选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98℃、乳化时间20min、剪切速率5000rpm、乳化水占水相的比例为1/3,该条件下可制得固含量为40%,稳定性好、粒径小、粘度低的O/W型C-5石油树脂乳液。  相似文献   

11.
固体切片石蜡乳液制备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固体切片石蜡为原料,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利用HLB值理论,以复配型乳化剂制得O/D型加水转化为O/W型石蜡乳液,可降低固体石蜡用量,增加乳化水用量,减少生产成本。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以及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在乳化剂用量为乳液总量的8.6%,乳化时间90 min,乳化温度控制在80±5℃,搅拌速度1500 r/min的反应条件下,可制备出稳定的固体切片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12.
影响高固含量石蜡乳液颗粒度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8#石蜡为原料,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为乳化剂,考察了乳化剂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等工艺条件对石蜡乳液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蜡乳化剂适宜的HLB值约为9.3,乳化剂的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对乳液的粒度均有影响.w(乳化剂)=7%,乳化温度85℃~90℃,乳化时间40 min,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下采用剂在油中法,制得了平均粒度为1.3 μm,折光率为1.42,固含量约为50%的石蜡乳液,乳液外观为均匀、细腻的乳白色液体.  相似文献   

13.
以高速分散器为乳化设备,58#工业级全精炼石蜡为原料制备了石蜡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组成及其HLB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转速和乳化时间等因素对石蜡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乳化工艺条件为:以Span80,K12和助乳化剂A为复配乳化剂,其HLB值为11,乳化剂用量为7%,乳化温度为85℃,转速为2×2 800 r/min,乳化时间为1min.  相似文献   

14.
非离子石蜡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Span-80、Tween-80和硬脂酸为52^#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剂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水用量等因素对石蜡乳化的影响;确定了适宜乳化工艺条件:HLB值为10.385、乳化剂用量为乳液质量的9.80%、乳化温度为75℃、乳化时间为55min和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71.11%。在该条件下可制得稳定的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15.
在20℃下,研究了复配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含量、HLB值、甲醇含量、乳化时间及转速等对甲醇柴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复配乳化剂及助乳化剂的含量、HLB值和转速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乳化时间的延长,稳定性先升高后趋于基本稳定。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大,乳液的稳定性逐渐降低。实验得到的适宜操作参数:乳化时间为2 min、转速为5×2 800 r·min-1、HLB值为4.5、乳化剂及助乳化剂质量分数均为3%、甲醇质量分数为15%。测得Sauter平均直径D=13μm。  相似文献   

16.
李小月  李磊 《广州化工》2015,(5):101-103
以煤油为连续相介质,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合乳化剂,采用电动搅拌器制备了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以50℃和20℃下乳液静置稳定性为考察指标,分别研究了转速、乳化时间、油水体积比、乳化剂含量、复合乳化剂HLB值、单体浓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乳化条件:转速2000 rpm,乳化时间30 min,油水体积比1.2∶1,乳化剂含量6%,复合乳化剂的HLB值为6.0,单体浓度15%。  相似文献   

17.
以撞击流-旋转填料床为乳化设备,煤油为有机介质,山梨醇酐油酸酯(Span 80)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为复配乳化剂制备了丙烯酰胺反相乳液,研究了超重力因子、撞击速度、油水体积比、乳化剂质量分数、复配乳化剂HLB值以及丙烯酰胺单体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并与搅拌式乳化装置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超重力因子为65.32,撞击速度为12.58 m/s,V(油相)∶V(水相)=1∶1,乳化剂质量占乳液总质量的5%,复配乳化剂HLB值为6.0,丙烯酰胺单体质量占单体水溶液总质量的15%的条件下,所制备乳液平均粒径为664 nm,稳定性系数达0.973;对比研究发现,采用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制备的乳液稳定性好,粒径小,分散均匀,乳化时间短,为连续化制乳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以白油为乳化对象 ,AEO3 、AEO9、TX4 、TX12 为乳化剂 ,在不同的乳化剂配比 (HLB值 )、用量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观察乳液破乳 ,分层的程度和测定乳液显微镜粒径分布 ,发现乳液稳定性随HLB值的变化规律与文Ⅰ相同 ,可用同样的界面模型稳定机理解释。本文还考察了乳化剂用量、超声乳化、乳化剂种类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乳化体系的最佳HLB值随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而上升 ,此现象被解释为粒子粒径小的乳化体系的最佳HLB值更大。  相似文献   

19.
以高速分散器为乳化设备,0#柴油和无水乙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乙醇乳化柴油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的类型、HLB值和用量等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油酸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复配为乳化剂、HLB值为8、乙醇含量小于15%,调整内、外相密度近似相等可提高乳液稳定性,提出密度可以作为配制乙醇乳化柴油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纳米石蜡乳液的制备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乳化(EIP)法,以Span-20、Tween-20为复合乳化剂,其HLB值为10.5、浓度为8%,选择HMHEC/锂皂石为助乳化剂,制得稳定的水包油纳米石蜡乳液.所得纳米石蜡乳液滴为负电性,平均粒径在96~126nm之间,乳液粒径在5个月内无显著变化,具有好的长期稳定性,无机盐对其长期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