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膨化型黑玉米香酥片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玉米粉为主要原料,经糊化、老化、干燥及油炸膨化等工艺,将其制作成膨化型黑玉米香酥片。产品配方为黑玉米粉l00%,面粉30%,马铃薯淀粉70%,木薯淀粉4%,调味料5%。  相似文献   

2.
大红枣酸牛奶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红枣酸牛奶是将红枣泥添加到酸牛奶中而制得的一款即保留酸牛奶的营养和口感,又兼备红枣的营养和口感的新型酸奶。以鲜牛奶和红枣泥为主要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1:1混合)为发酵剂,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出最佳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大红枣酸牛奶的最佳制作工艺条件为:红枣泥:5%;白砂糖:13%;口感淀粉:0.2%;稳定剂258-C:0.15%。  相似文献   

3.
凝固型混合果汁酸牛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时西瓜、橘子混合果汁酸牛奶的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果汁杀菌方式及果汁种类、配比与接种量的对比试验,并时研制出的酸牛奶成品进行了质量检测.结果表明,西瓜汁与橘子汁的加入量分别占总配料量的4%,接种量为20%时能获得色,香、味、形均优于普通酸牛奶和单一果汁酸牛奶的混合果汁酸牛奶.  相似文献   

4.
饮料型马铃薯酸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马铃薯酸奶的加工工艺和最佳配方。实验结果表明:热烫时间为3min,质后颗粒直径≤3μm;最佳发酵工艺为:接种量2-4%,发酵时间4h,培养温度41-43℃;最佳配方条件为:马铃薯20-30%,牛乳10-15%,蔗糖1.5-2%,酸性CMC0.2%,魔芋精粉0.2%。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马铃薯的利用率,丰富虾片品种,改善虾片品质,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对制作马铃薯虾片的添加剂用量及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马铃薯虾片的最佳添加剂用量为小苏打0.6%;CMC-Na0.6%;明矾0.5%:蔗糖酯0.6%。最佳工艺条件为老化时间24h;半成品中水分含量9%;油炸温度190~200℃。  相似文献   

6.
赴德国荷兰考察乳品工艺与设备工作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赴德国荷兰考察乳品工艺与设备工作报告1液体奶的生产这次考察中我们见到的液体仍有普通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淡炼乳、婴儿配方奶和各种果味酸牛奶,其中包括一种对制型果味酸牛奶。普通巴氏杀菌奶也就是我们说的消毒奶,一般都采用75℃、15s的灭菌,在4℃下...  相似文献   

7.
低糖奶式马铃薯果酱的加工工艺及配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速马铃薯的消费,本文对低糖奶式马铃薯果酱的工艺与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马铃薯去皮用17.7%碱液、90℃、浸泡60sec或13.3%碱液、90℃、浸泡150sec的处理效果较好;果桨适宜的配方为:马铃薯泥150g、奶粉17.5g、砂糖84g、菠萝浆15g及适量的柠檬酸(调pH至4)、碘盐、增稠剂和增香剂,水为前三者总重量的10%。  相似文献   

8.
为加速马铃薯的消费,本文对低糖奶式马铃薯果酱的工艺与配方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马铃薯去皮用17.7%,碱液,90℃,浸泡60sec或13.3%碱液,90℃浸泡150sec的处理效果较好;果桨适宜的配方为:马铃薯泥150g,奶粉17.5g,砂糖84g,菠萝浆15g及适量的柠檬酸(调pH至4)碘盐,增稠剂和增香剂,水为前三者总重量的10%。  相似文献   

9.
大豆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在以大豆磨制成豆奶并添加乳酸菌发酵制作大豆酸奶的研制过程中,对大豆豆腥味的去除、豆奶浓度、配方及发酵条件等一系列涉及大豆酸奶质量的因素作了研究,找到了最佳工艺条件,使制成的大豆酸奶在酸度、质构及风味方面均可与酸牛奶相媲美。此外,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物可制成一系列不同风味的大豆酸奶。  相似文献   

10.
1.先买1瓶酸牛奶作为菌种,1瓶酸牛奶可接种5瓶鲜奶。2.将所用的空奶瓶煮沸消毒,冷后使用。3.将鲜奶加热煮沸1~2min,在煮沸过程中加8%至10%的白糖,经煮沸杀菌的牛奶,冷却到40℃~43℃就进行接种。4.把买回的1瓶酸牛奶,分别倒入5个消毒后的空奶瓶内,后立即将消毒的鲜奶倒入5个奶瓶中,并加以搅拌,后加盖。  相似文献   

11.
鲜甘薯浸提液酸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鲜甘薯浸提液为主要配料的活性酸奶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甘薯浸提液与鲜牛奶按一定比例配合,经过乳酸菌发酵,可制成品质良好,成本低廉的活性酸奶。通过L9(34)正交实验优化,确定甘薯浸提液酸奶加工工艺为:甘薯浸提液与鲜牛奶体积比为1∶3,蔗糖添加量6.5%,乳酸菌接种量1.5%,发酵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2.
采用紫薯和葛根作为复合添加物,接种乳酸菌发酵制备酸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考察紫薯浆、葛根汁与复原奶配比、白 砂糖添加量、发酵时间和发酵温度对酸奶品质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紫薯葛根酸奶的发酵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 体系、羟基自由基清除体系评价其抗氧化活性。 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工艺为紫薯浆∶葛根汁∶复原奶配比=10∶10∶80(V/V),白砂糖添加 量7%,发酵时间8 h,发酵温度41 ℃。 在此最佳条件下,所制得的紫薯葛根酸奶感官评分为94分,呈淡紫色,酸甜可口,细腻柔和,具有 发酵酸乳和紫薯复合香味,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7.5 mg/mL,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10 mg/mL,其抗氧化活性比复原奶酸奶高。  相似文献   

13.
蒋丽  王雪莹 《饮料工业》2011,14(8):24-26
以紫薯和脱脂乳粉为主要原料,制得一种新型的发酵紫薯酸奶。选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3:2的比例组成混合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以感官评价等为考察指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紫薯酸奶发酵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紫薯酸奶发酵最佳工艺参数为:白砂糖添加量7%、发酵温度41℃、发酵时间6h、紫薯添加量6%。在此条件下发酵,得到色泽均匀、组织状态良好、口感细腻、具有保健功能的凝固型紫薯酸奶。  相似文献   

14.
红薯浆的酶解与发酵制备红薯全汁酸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薯浆为原料,通过添加纤维素酶,α-淀粉酶对其进行水解得到红薯浆全汁。结合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酶解工艺,即纤维素酶添加量0.7%、酶解时间3.0h、加水量与薯液比5:1,pH6.5,在此酶解工艺条件下,出汁率可达42%。以红薯乳全汁为原料,接种乳酸菌对其进行发酵制备红薯乳全汁酸奶;以产品酸度、黏度和持水力等理化指标并结合感官评价指标为考察依据,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发酵工艺为:红薯浆与脱脂乳比例5:5,菌种接种量5%、发酵温度37℃、蔗糖添加量4%。在此条件下所得红薯全汁酸奶理化和感官指标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优化燕麦-玫瑰酱-牦牛酸奶酥的制作工艺。方法以牦牛酸奶作为主要原料,燕麦、玫瑰酱、白砂糖、柠檬酸为试验因素,结合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制成牦牛酸奶酥。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4个因素对产品感官评分和硬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燕麦-玫瑰酱-牦牛酸奶酥的制作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燕麦-玫瑰酱-牦牛酸奶酥最佳工艺参数为:燕麦添加量24%,白砂糖添加量14%,玫瑰酱添加量7.7%,柠檬酸添加量0.2%,综合感官评分为81.23分,和最佳工艺理论值相近。结论经过优化条件制作的燕麦-玫瑰酱-牦牛酸奶酥呈米黄色或粉色,质地均匀,软硬度适中,具有牦牛酸奶特有的风味和浓郁的燕麦、玫瑰香味,可为相关的产品加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花粉保健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花粉和鲜牛奶为原料,研制出营养全面、具有玉米花粉风味和乳香的保健型酸奶.对玉米花粉酸奶的配方和加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鲜牛奶与花粉乳的比例为6:1,接种量4%,发酵时间6h,加糖量8%.  相似文献   

17.
田惠  王宇  王海岩 《饮料工业》2013,(11):22-26
杨梅营养功效价值极高,百合也是我国批准的药食兼用的两用植物,以新鲜牛奶、杨梅百合汁为主要原料,进行凝固型酸乳的加工工艺研究,确定了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杨梅百合混合汁添加量为10%(杨梅汁:百合液为1:1)、蔗糖添加量为4%、复合稳定剂CMC0.2%+单甘酯0.1%、发酵剂接种量4%(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为1:1)。所制作的杨梅百合酸乳营养丰富,酸甜适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黑木耳多糖酸奶的生产工艺。方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酶法提取黑木耳多糖,以黑木耳多糖和生牛乳为原料,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为发酵剂,进行黑木耳多糖酸奶最佳工艺的研究,以感官评价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探究黑木耳多糖添加量、接种量及发酵时间对黑木耳多糖酸奶的影响,进一步通过响应面实验对黑木耳多糖酸奶工艺进行优化,并对酸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 确定了黑木耳多糖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 黑木耳多糖添加量0.15%, 接种量3%, 发酵时间4 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生产出的黑木耳多糖酸奶的感官评分达(91.26±0.05)分, 与预测值接近,最终产品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微生物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结论 本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比普通酸奶具有更高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的新型酸奶产品。  相似文献   

19.
猴头汁酸乳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猴头汁酸乳制作工艺及配方进行了研究,试验主要从猴头汁添加量、加糖量和发酵剂接种量等方面,经正交组合确定猴头汁酸乳的发酵最优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猴头汁添加量为10%,加糖量为7%,奶粉添加量为4%,发酵剂(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乳酸链球菌1:1)接种量为3%,可制得质地细腻、风味优良的猴头汁酸乳。  相似文献   

20.
张锋  陈海英  董媛媛  冯兆瑞 《中国酿造》2013,32(10):149-153
研究了凝固型红薯酸奶的发酵生产工艺,旨在开发新型的功能性风味发酵乳。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红薯浆的添加量为10%,蜂蜜用量7%,稳定剂用量0.15%,发酵剂用量0.10%,发酵温度43℃,发酵时间5h,后熟时间20h,获得酸奶产品品质最佳。红薯酸奶成品色泽乳白稍呈浅黄色,组织状态均匀,具有发酵乳香味和红薯风味,其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