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对模锻件切边过程与定位要求的描述,对切边凹模刃口形状与模锻件飞边桥部关系的分析,并基于实践经验,指出对于非平面分模锻件和水平投影轮廓形状复杂的锻件,切边凹模刃口形状不宜完全按(热)锻件分模面轮廓制造,而应针对锻件具体结构作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2.
模锻件小无残余飞边切边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广 《模具工业》1998,(12):31-32
分析了模锻件残余飞边产生的原因,着重介绍了提高模锻件切边质量的小无残余飞边的切边凹模设计及其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开式模锻件均带有毛边,某些带孔锻件还有连皮,通常采用冲切法去除毛边和连皮。切边和冲孔通常在压力机上进行。图1为切边和冲孔的示意图。切边模和冲孔模主要由凸模(冲头)和凹模组成。切边时,锻件放在凹模孔口上,在凸模的推压下,锻件的毛刺被凹模刃口剪切与锻件分离。  相似文献   

4.
通过了解切边模的用途、结构及工作环境,推导切边模的设计方法及切边模主要工作零件(凸、凹模)的设计要点。根据切边模的使用情况,得出切边模热返修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在生产实际应用中,运用上述方法生产出合格的锻件,保证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模具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正> 模锻件切边模分为外切边模和内切边模两种,前者切外飞边,切后飞边套在凸模上。后者切内飞边,锻件套在凸模上。在切边过程中,套在凸模上的飞边或锻件都需要有专门的机构把它们脱卸下来,卸料机构的基本结构形式见图1所示。  相似文献   

6.
赵祯  赵如堂 《锻压技术》2012,37(2):109-111
对于中小型长杆类模锻件,常规工艺必须采用模锻设备和切边设备同时加工。本文采用牵引钩特殊多工位组合模总体结构,实现了单台摩擦压力机对模锻件进行模锻、切边(或弯曲、扭转)这一工艺特性,实现了一模多用。论述了该模具结构的设计特点、模块结构布局及工作过程,模块与模板采用镶嵌式连接,锻模型腔位于模块中间,切边模位于两侧。该模具结构灵活,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效率高。经过生产实践检验,产品质量稳定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程里  龚超 《锻压技术》2008,33(1):24-26
在16 t热模锻锤上锻造一批(150件)直径为Ф550 mm的行车轮时,有近3/4的锻件沿切边带出现开口分模面裂纹,并产生飞边残留及翘曲不平的叠饼状飞边。经过破裂特征分析、锻造工序追溯及模锻件分模面结构分析后发现:由于在始锻时发现模膛存在严重磨损拉痕,即在锤上进行型腔打磨,造成锻造上下模型腔错移,从而导致锻件沿分模面错移,切边宽度过大,切边凹模施加的极大的垂直力和水平力产生的合力致使切边时行车轮沿分模面向内严重撕裂。  相似文献   

8.
模锻件在切边、冲孔工序中引起径向尺寸拉缩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通常的影响因素是连皮厚度、锻件材质,切边冲孔时的温度和速度。而本文阐述模锻件内孔连皮设计位置与锻件尺寸之间的相关性。监据此提出合理设计模锻件内孔连皮位置以减少和防止其径向尺寸在切边、冲孔过程中受拉缩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16t热模锻锤上锻造一批(150件)直径为Φ550mm的行车轮时,有近3/4的锻件沿切边带出现开口分模面裂纹,并产生飞边残留及翘曲不平的叠饼状飞边.经过破裂特征分析、锻造工序追溯及模锻件分模面结构分析后发现:由于在始锻时发现模膛存在严重磨损拉痕,即在锤上进行型腔打磨,造成锻造上下模型腔错移,从而导致锻件沿分模面错移,切边宽度过大,切边凹模施加的极大的垂直力和水平力产生的合力致使切边时行车轮沿分模面向内严重撕裂.  相似文献   

10.
双法兰圆形锻件采用整体凹模的方法锻造,锻件难以出模,为了锻件顺利出模,实现无飞边模锻,设计了该类锻件的轴向对分精锻模具。应用该模具进行双法兰锻件的精锻成形,锻件出模顺利,操作简单,锻件无飞边,后续加工余量小,材料利用率高。  相似文献   

11.
模锻件切边凹模内轮廓尺寸计算810700青海乐都县青海锻造厂杨柳开式模锻生产出的锻件,由于存在连皮和毛边,所以成形后要进行切边冲孔。而切边冲孔工序对锻件的最终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切边质量的优劣与切边模凹模内轮廓尺寸设计是否合理有直接关系。在实际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连杆冲切校正复合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袁文生 《锻压机械》2002,37(2):31-33
通过分析影响连杆锻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提出了切边、冲连皮、校正复合新工艺,设计并研制成功了复合模,对模具结构、设计要点及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13.
史翔 《金属成形工艺》1997,15(6):12-15,23
提出了成组切边模设计的观点,并结合为企业实施成组切边模的实践,介绍了成组切边模设计的步骤、方法和成组切边模标准。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节距190mm链轨节切边、冲孔复合模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设备吨位选择及工艺参数计算等。该模具由模锻成形的热锻件在曲柄压力机的一次工作行程中,完成切边、冲孔2个工序,采用拉杆、U形板、模板和顶出器组成的顶出装置,保证了锻件毛坯切边、冲孔后能够及时与冲头、凹模分离。实际生产证明,该模具设计合理,能够满足锻件质量和批量生产的要求,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减少了冲切步骤,生产效率与设备的利用率均提高了2倍。  相似文献   

15.
直伞齿轮锻件切边模齿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未能实现直伞齿轮锻件切边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原因是未能解决切边模齿形设计问题,从而无法确定线切割轨迹。本文采用齿轮锻件大端齿廓离散点映射和曲线拟合方法,设计切边模齿廓,解决了切边用线切割加工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6.
张永军 《模具工业》1995,(12):11-12
拉伸切边模设计山东莱阳动力机械总厂(26520O)张永军板料经拉伸成形后,其口部一般都出现不平齐的凸耳.常常要进行切边.其切边方式通常采用滚轮式、涨切式或浮动式切边模。但这几种切边方式都需要另外设计一副切边模,且易引起工件断面形状的变化。为此,设计了...  相似文献   

17.
设计切边模时,锻件的“有效高度”是一个起决定性作用的影响因素。它的大小决定了模具间隙的大小、模具材料的选用及其热处理的取舍、要不要退料装置和定位台阶以及锻件切边质量的好坏等。以上就是锤锻件切边模的七个影响因素,其中,“有效高度”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由图1所示,锻件分模线以上的锻件最小厚度h_1,谓之锻件的上剪切高度;锻件分模线以下的锻件最小厚度h_2,谓之锻件的下剪切高度。上、下剪切高度之和H,称为锻件的有效高度(有效剪切高度)。  相似文献   

18.
高精度高寿命锥齿轮锻件切边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原锥齿轮锻件切边模结构不合理、刃口精度差、模块寿命低等问题 ,介绍了一种高精度、高寿命的锥齿轮锻件切边模 ,论述了新型模具设计、制造及模块翻新的方法。与原切边模相比 ,新型模具刃口精度提高3~4级 ,模块寿命提高5倍以上。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影响连杆锻件尺寸精度的因素,提出了切边、冲连皮、校正复合新工艺,设计并研制成功了复合模,对模具结构、设计要点及应用进行了系统阐述。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方形壳拉深件水平切边模的模具结构,阐述了切边凹模需要的动作,设计了凹模结构及导板型面,计算了方形壳拉深件的切边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