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大豆油酸化油为原料,经磺化、皂化等单元反应合成了α-磺酸基油酸皂浮选捕收剂,用于四川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的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该捕收剂实现了胶磷矿与白云石的有效分离,入选原矿P2O5品位23.80%,MgO质量分数6.54%;获得磷精矿P2O5品位33.88%,回收率85.37%,MgO含量1.50%.  相似文献   

2.
以油酸和改性油酸为胶磷矿捕收剂,研究了改性前、后油酸的物化性能及浮选特性。物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后油酸因引入过氧羟基,酸值和临界胶团溶度均增大,溶解分散性提高;碘值不变,分子中CC双键没有遭到破坏。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改性油酸耐低温性有了显著改善,温度由55℃降低到15℃,磷精矿品位和回收率仅分别降低1.48%和2.98%,可实现常温正浮选;改性油酸的捕收性和选择性明显提高,精矿产率相同时,捕收剂用量减少45.86%,精矿品位相同时,回收率提升值为5%~8%。浮选动力学研究表明:改性油酸的浮选速度常数和最大回收率分别提高了29.45%和8.17%,具有更快的浮选速率和对磷灰石更好的回收效果。  相似文献   

3.
丰宁招兵沟低品位磷矿特点为中高品位磁铁矿、低品位磷矿共生.通过对磷矿的浮选研究,对选铁尾矿增加了磷矿回收,选用日用化工常规的表面活性剂AE,作为低温捕收剂的增效剂,矿浆不加温、加碱,浮选药剂制度简单,以极低品位磷资源入选而获得极高品位和高回收率磷精矿.  相似文献   

4.
一种磷矿低温浮选捕收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一种自制的磷矿浮选捕收剂在低温(13~15℃)条件下的浮选效果,同时做了加温(28~30℃)条件下的对比试验.在低温条件下精矿的品位达到30.40%,回收率达到81.36%;在加温条件下精矿的品位达到30.55%,回收率达到82.37%,由此可知这种捕收剂受温度影响不大,能在不加温的条件下用于冬天生产.  相似文献   

5.
胶磷矿浮选过程选择性差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矿物组分尤其镁离子的溶解,造成矿物表面性质相互转化和捕收剂皂盐在矿物表面无选择性沉积. 通过控制浮选条件和药剂制度,尽可能避免捕收剂和溶解组份在矿物表面无选择性吸附或沉积,是选择性调控胶磷矿浮选性质的重要手段. 此外,采用机柱联合浮选装置来改善胶磷矿的浮选分离环境,对提高其浮选效率也非常重要. 实验表明:对原矿含五氧化二磷22.16%、氧化镁3.15%、二氧化硅25.41%的湖北远安磷矿石,通过采取以上改进措施,采用简单的单一浮选工艺,可获得磷精矿五氧化二磷品位>30%、回收率>80%和氧化镁品位1%左右的分选指标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一种自制的磷矿浮选捕收剂在低温(13~15℃)条件下的浮选效果,同时做了加温(28-30℃)条件卡的对比试验.在低温条件下精矿的品位达到30.40%,回收率达到81.36%;在加温条件下精矿的品位达到30.55%,回收率达到82.37%,由此可知这种捕收剂受温度影响不大,能在不加温的条件下用于冬天生产.  相似文献   

7.
以油酸为原料,经酯化、磺化及中和处理制得了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通过考查捕收剂、抑制剂和调整剂用量对其浮选性能的影响,表明其用作磷矿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与油酸钠基本相当,不同的是其选择性更好,抗硬水能力更强,因此可以减少浮选所需的水玻璃和碳酸钠用量.但其捕收能力相对较弱,所需用量较大,浮选泡沫量较多.会对磷矿浮选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针对湖北宜化殷家坪低品位难选硅镁质磷矿,采用阴离子捕收剂MG-7反浮选脱镁—沉降脱泥—阳离子捕收剂T609反浮选脱硅工艺. 在脱硅之前预先脱泥,同时消泡剂TOP和捕收剂T-609搭配使用,解决了阳离子反浮选脱硅过程中泡沫过稳定的难题. 获得品位为33.04%,回收率为69.50%的浮选精矿. 将分离的矿泥并入精矿,混合后精矿品位为30.56%,回收率为78.68%. 相比于传统的正浮选工艺,此工艺不需加温有效地降低了选矿的成本.  相似文献   

9.
我国磷矿资源以钙硅质难选沉积磷块岩矿石为主,含磷矿物与杂质矿物紧密共生,胶磷矿以“胶态”非晶质集合体存在,单体难以解离,磨矿细度高,产生的细粒表面积大,表面能高,致使药剂消耗量大,选择性差,严重影响磷精矿质量. 以晋宁高硅胶磷矿为研究对象,添加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F-08进行正浮选和反浮选试验. 正浮选粗选中,磨矿细度为-0.038 mm 81.11%时,碳酸钠用量为4 kg/t,水玻璃3 kg/t,油酸钠1.125 kg/t时,添加30 g/t F-08,磷精矿五氧化二磷品位从23.99%提高到24.54%,回收率从80.80%提高到85.30%;反浮选粗选中,六偏磷酸钠用量为2 kg/t,十二胺1 kg/t时,添加40 g/t F-08,磷精矿五氧化二磷品位从21.50%提高到22.95%,回收率从65.32%提高到70.48%. 通过zeta电位测定、沉降实验及激光粒度分析测定,F-08的添加可促进捕收剂吸附,沉降速度增大,同时可增大硅酸盐矿物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10.
北方某低品位磷矿选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某低品位磷矿的性质特点,采用Dy-P新型磷捕收剂以及组合调整剂和抑制剂,在常温下对该磷矿进行了选矿试验,实验室闭路试验可获得磷精矿品位P2O5达36.88%,回收率达92.69%.结果表明:Dy-P新型磷捕收剂对该磷矿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受温度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对碳酸盐脉石胶磷矿浮选捕收剂深度氧化脂肪酸MG-2的浮选性能与作用机理和NaOL进行了对比。纯矿物试验表明,MG-2的耐低温性更好,捕收力更强。实际矿物浮选中,MG-2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单一正浮选闭路试验指标为:精矿的P2O5含量29.36%,尾矿P2O5含量为4.70%,P2O5总回收率达到了88.49%,取得了较好指标。通过吸附量测试、CMC值测试和红外光谱测试,研究了温度和药剂浓度对MG-2在矿物表面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MG-2在胶磷矿表面主要为牢固的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2.
Flotation performance of a de-slimed (-150 + 53 μm)Jordanian siliceous phosphate was evaluated in a batch laboratory flotation column 100 cm high and 5 cm inside diameter. The collector used during anionic flotation was sodium oleate while an amine acetate (AEROMINE 3100C) was used for cationic flotation. Flotation comparison at different collector dosage,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nd frother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the maximum difference in performance between cationic and anionic flotation was obtained with these flotation parameters: 30 × 10 6 (mg/L) frother concentration, 250 g/tcollector concentration, and 3.4 cm/s superficial gas velocity. At these operating conditions amine (cationic) flotation gave 7% higher flotation recovery, a 6% cleaner concentrate grade, and was 6% more efficient at removing silica.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选用了七种捕收剂在单泡管中和浮选机中研究了红柱石的浮选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油酸钠是红柱石的最佳捕收剂。同时采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油酸钠在红柱石表面的吸附产物,从而对油酸钠与红柱石表面的作用机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云南会泽高镁中低品位磷矿的氧化镁的含量,提高五氧化二磷的品位,采用全硫酸一粗一扫的单一反浮选工艺对云南会泽高镁中低品位磷矿进行了试验.在原矿五氧化二磷的品位为23.71%,最佳磨矿细度为-0.074 mm 88.2%的条件下,以硫酸作为pH调整剂和抑制剂(不需要添加磷酸等其他的抑制剂),以改性的棉籽油脂肪酸皂为捕收剂,进行浮选试验.结果表明:在粗选硫酸用量为10 kg/t,扫选硫酸用量为6 kg/t,捕收剂TSM-2用量分段加药,第一段粗选添加1.2 kg/t,第二段为0.3 kg/t时,获得精矿五氧化二磷品位为30.09%,回收率达到86.53%,氧化锰由原矿的4.55%降至精矿的0.78%,脱镁率为88.13%的较好指标.为云南会泽磷矿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碘值135的棉油脂肪酸作为原料通过合成与复配方法获得一种新型磷矿选矿捕收剂;首先将脂肪酸与酰胺药剂进行酰胺化,然后在合成的药剂中复配一定量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表面活性剂.通过气相色谱分析了该脂肪酸的组成,以贵州磷矿为对象,利用常温浮选试验研究了该捕收剂的选矿特性.试验结果表明,碘值135脂肪酸中油酸、亚油酸含量较高,在碳链结构中双键、三键数目多.经过酰胺化和复配15%的表面活性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提高了脂肪酸对磷酸盐矿物的浮选效果,在常温浮选过程中,降低了捕收剂的用量.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 79.83%,采用常温正反浮选工艺,获得了五氧化二磷为30.12%精矿,产率为71.20%,回收率为92.90%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脂肪酸捕收剂选择性差、常温下分散性和溶解性差的问题,以工业棉籽油酸为原料,经高温高压使脂肪酸的双键水解而引入羟基活性基团,进一步与助剂按比例复配得到一种高效反浮选捕收剂HY.将其用于宜昌某高镁磷矿的浮选试验,经一反一扫简单浮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五氧化二磷品位34.59%,五氧化二磷回收率96.46%,氧化镁品位0.28%的良好浮选选指标,氧化镁脱除率高达95%,各指标优于公开招标各项指标要求,且浮选在常温下进行,药剂用量仅0.84kg/t.表明反选捕收剂HY具有良好的浮选性能,其化学修饰改性改善了捕收剂的常温溶解性同时增强了其对钙离子、镁离子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7.
对五种不同成因磷灰石的浮选行为与表面,溶解速度,油酸钙沉淀和油酸盐吸附量等之间的关系作了系统研究。实验表明,磷灰石的溶解速度,油酸钙沉淀量及充分浮选所需油酸钾浓度都与磷灰石的比表面积有关。 沉积型磷灰石有较大比表面积,在水溶液中溶下较多量ca~(2+)离子,生成较多油酸钙沉淀,充分浮选时需较高油酸钾浓度。 充分浮选时,捕收剂在五种不同磷灰石表面的复盖率看来是相近的,都有油酸钙沉淀生成,这与ca~(2+)离子从磷灰石表面溶下速度及达到一定复盖率时所需的捕收剂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Temperature affects the flotation of quartz in the calcium/sodium oleate(NaOL)system,while there is a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its potential mechanism.Therefore...  相似文献   

19.
磷矿反浮选捕收剂大多数是由天然脂肪酸制成的,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从市场快速、准确地选择磷矿反浮选捕收剂,对浮选实践和浮选研究十分重要.浮选捕收剂的评价有助于掌握捕收剂的浮选性能,了解其在浮选过程中的作用.浮选法是浮选捕收剂的传统评价方法,程序复杂,耗时耗力.提出了一种新的浮选研究方法:燃烧-吸附量评价法,通过燃烧无机的矿石样品来测定其表面吸附的有机捕收剂量,评价磷矿反浮选捕收剂的性能.通过对油酸、硬脂酸和软脂酸这些结构明确且浮选工作者熟悉的脂肪酸的浮选性能和在白云石上的吸附量,建立了一个评价模型,验证燃烧-吸附量评价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选用了油酸钠、M_(50) (石油磺酸钠)、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硫酸钠、氯代烷基吡啶及烷基盐酸铵作为硅线石的捕收剂,通过一系列对纯矿物和天然矿石的浮选试验,从中找出了较适合于硅线石的浮选捕收剂。并通过红外光谱、ζ-电位等手段对油酸钠与硅线石表面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作用形式由浮选介质的 pH 值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