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以自己在当时荒凉的瓦尔登湖畔26个月的独居经历勾勒出了一道自然与心灵对话的风景,也渗透着人与自己心灵对话的深层含义.从自然与生活两方面入手,阐释作家如何从物质的外部世界转移到灵魂的内部世界当中召唤自我的生命启迪.  相似文献   

2.
情感化设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都是当今设计领域的热门话题.在此环境下,产品设计是否可以走一种回归的路线;本文就如何利用自然元素,以产品为平台,融合情感化的产品设计,建立产品与用户之间的心灵对话等进行了有益的探寻.  相似文献   

3.
《啊,拓荒者!》是充分体现薇拉·凯瑟清新舒缓创作风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女主人公亚历山德拉在拓荒的过程中理解自然,尊重自然,与自然进行心灵的交流,在成功拓荒土地的同时,也对自我进行了超越,实现了人性与自然世界之本性的相融相合,达到了“生态自我”的生命境界,完成了深层生态学提倡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直接与他人交流、对话的学习是个体完整学习体系的一部分。研究生的学习是一个探求未知世界的创造过程,对话就存在于这一创造性进程的核心。提出研究生学习的对话性,并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论述:研究生本身即宝贵的对话资源;研究生多样学习活动的对话性征;研究生学习目的、学习动机、科研创造等离不开对话。对话学习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习方式,有必要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5.
自我对话是个体与自己发生的出声或不出声的谈话,具有动态多维性,对个体的活动有指导和激励的作用。从效价、内外显、自我决定、解释方向、频率等五个维度阐述了自我对话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岑参青少年时期隐居嵩山读经论禅的生活,对其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使其后来出仕为官常常陷于仕与隐两难的思想矛盾之中。在这种进与退皆不能顺其意的情况下,他便表现出对自然格外的亲近,写了大量极具美感和禅意的写景诗,在山水自然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宁和解悟。  相似文献   

7.
现实主义文学风景大师屠格涅夫运用自己独特的语言描写出了俄罗斯一幅幅优美的风景画,通过各种各样的景物他揭示出人物的心灵和性格,让大自然参与事件,并且还能影响人物,同时由于他把大自然神秘化,所以在他笔下是以自然为本,以人的本性来显示自然的“本性”,这点与我国古代的“意境”美不同。  相似文献   

8.
从三重生命的理论看,世界电影经历了电影创作者追求刺激与娱乐、制造梦幻与慰藉精神、对社会生活的观照与批判及表现个体心灵的生命发展过程。世界电影百年的发展,其实也是生命之流的影像表现。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直接与他人交流、对话的学习是个体完整学习体系的一部分.研究生的学习是一个探求未知世界的创造过程,对话就存在于这一创造性进程的核心.提出研究生学习的对话性,并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论述:研究生本身即宝贵的对话资源;研究生多样学习活动的对话性征;研究生学习目的、学习动机、科研创造等离不开时话.对话学习是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学习方式,有必要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10.
安佳 《饰》2007,(4):4-6
中西绘画自古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总体看来,中国绘画注重表现某种思想内核和心灵状态,让人体察到人与自然之间无声的呼吸以及人类精神脉搏的律动;西方绘画则是注重表现自然对象。之所以不同,从终极意义上讲是中西方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和观念的差异而导致的艺术追求和表现形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对话”式教育是在对“独白”式教育反省的基础上提出的现代教育的实践形态。它在操作层面所遇到的诸如粗浅理解“对话”、教育与生活及人文世界的疏离、传统师生观的思维定势、旧有教学模式与课程内容呈现方式、传统考试制度的统一标准带来的现实困境成为其顺利践行的障碍。“对话”式教育应从深入理解“对话”的含义、回归生活与人文世界、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加大考测能力的力度等方面入手,寻求其实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造景与造境     
研究“造景与造境”的问题,就是研究中国人如何用视觉的方式来表达它的心灵世界,因此本文从建筑、绘画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观察“造景与造境”言说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部分.从本土化的对话思维角度来看,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的精华,大致表现为四种对话关系:创造主体与接受主体的对话关系;创造主体与创造对象的对话关系;文艺传统与现代审美的对话关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对话关系.然而,从今天的全球化的对话思维看,毛泽东的文艺民族化理论有待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的作品除了在表现形式上创造了个性极强、充满神奇色彩的动画形象外,在内容上更多地探讨了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触及了人的心灵。宫崎骏作品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日本人独特的自然审美观,即用心灵去感受自然,崇尚自然,以自然景物来表达人类的情感,追求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于同一宇宙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我校老校区和新校区规划建设的论述,阐述了校园规划如何体现"以人为本"和"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原则".同时尊重场地自然环境,强调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与对话,使整个校园的建筑为园林绿化水系所衬托.并从提高师生教学软硬件条件出发谈对校园规划可持续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思想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生态批评角度,分析了<老人与海>主人公圣地亚哥与自然抗争的过程和结果以及他的言行和心理活动.认为作者海明威通过圣地亚哥的故事表达了自己的生态思想,人类应该以崇敬的心态对待自然,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不能与自然为敌.  相似文献   

17.
造景与造境     
研究"造景与造境"的问题,就是研究中国人如何用视觉的方式来表达它的心灵世界,因此本文从建筑、绘画两个不同的维度来观察"造景与造境"言说方式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
该如何认识客观世界, 把握自我、创造出具有永恒生命力的作品是每一位真诚面对艺术的人共同面临的问题。为了实现自己的审美理想, 马蒂斯刻苦研究自然, 寻求到自然中最真实、最具生命力的本质特征, 用单纯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通过油画造型艺术自身的价值去寻找表现自我的最佳途径, 创造出将自然、自我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和谐、统一的油画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9.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界对其诗歌艺术有着深入的研究,对其游记关注较少。徐志摩的游记独具特色,诗意化的自然观,对自然的率性抒写,营造了诗化的自然情境,给人以心灵的润泽与启悟。  相似文献   

20.
蒂利希"终极关怀"理论及其对宗教对话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以往宗教学说相比,蒂利希的"终极关怀说"更具有概括性和开放性,更易达成学术共识."终极关怀"把宗教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在理论上取得并建立了宗教对话的共同基础,为宗教比较和宗教对话提供了一个终极意义上的平台.积极开展宗教间的对话,有利于各宗教和谐共处,进而推动社会和谐与世界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