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3 毫秒
1.
以分离自酱油曲中对氯氰菊酯有较强耐受性和较高降解能力的米曲霉J-3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环境条件对其产生降解酶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其产氯氰菊酯降解酶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固体培养基装载量为15 g/250 mL锥形瓶、初始pH为6.5、氯氰菊酯含量为100μg/g、米曲霉J-3孢子悬液接种量为15%(V/m,浓度为107个/mL)、32.5℃培养120 h时,产生的氯氰菊酯降解酶活力达到27.42 U/mL。  相似文献   

2.
3-苯氧基苯甲酸是绝大多数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降解中间产物。以对3-苯氧基苯甲酸具有较强耐受性和较高降解能力的米曲霉M-4为实验菌株,考察了不同培养条件对该菌株产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活力的影响,并且分析了该降解酶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当15 g固体培养基的初始pH为6.5、3-苯氧基苯甲酸浓度为150μg/g、接种量为2.25 mL(孢子悬浮液浓度约为107cfu/mL)时,30℃培养120 h,提取得到的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活力最高,为53.42 U;该降解酶作用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0和30℃,酶的稳定pH和稳定温度范围分别为5.5~7.0和5~30℃。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丛毛红曲霉工程菌TI-25 高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MK)的发酵工艺,以菌株TI-25 作为研究对象,以MK 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固态发酵方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设计,探究丛毛红曲霉工程菌TI-25 高产MK 的最佳发酵工艺。结果表明:发酵瓶装米量、初始加水量和发酵变温时间均会显著影响发酵产物的MK 产量,而发酵时间、种子液培养基初始pH 值和种子液接种量对发酵产物的MK 产量的影响较小。因此,选取发酵瓶装米量、初始加水量、发酵变温时间3 个因素进行响应面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菌株TI-25 固态发酵产MK 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发酵瓶装米量20 g/350 mL,初始加水量32.38 mL,30 ℃培养3 d 后,变温为28 ℃继续培养12 d,种子液接种量10%,种子液培养基初始pH4.5,在此条件下发酵培养,发酵产物红曲米中的MK 产量高达635.12 mg/kg。  相似文献   

4.
采用Plackett-Burman法考察了环境因素对产酸克雷伯氏菌降解氯氰菊酯的影响,并筛选出影响其降解效果的主要因素,即pH、温度和接种量。在此基础上,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其降解条件进行了优化。验证结果显示,当培养基中氯氰菊酯含量为200mg/L、pH为6.8、接种量(种子液OD6001.000)为5.8%(v/v)、250mL锥形瓶装液量为30mL、33℃培养120h时,产酸克雷伯氏菌对氯氰菊酯的降解率达到84.67%。  相似文献   

5.
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的发酵丁艺进行了研究.首先,考察了培养基装量、接种量以及培养基初始pH值等因素对红曲霉JR液体发酵产红曲色素色阶的影响,结果表明30mL/250mL三角瓶的培养基装量5%~20%的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7.0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合成;此外,对红曲霉爪摇瓶分批发酵与摇瓶分批补料发酵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摇瓶分批补料培养所得的最大菌体干重和红曲色素色阶分别为44.57g/L和350.7U/mL,均显著高于摇瓶分批培养下的25.59g/L和160.83U/mL.  相似文献   

6.
采用Plackett-Burman法考察了K2HPO4、KH2PC4、MgSO4·7H2O、(NH4)2SO4、3-苯氧基苯甲酸浓度和初始pH、装液量及接种量8个因素对产酸克雷伯氏菌生成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影响,并利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中(NH4)2SO4浓度、培养基装液量和接种量对菌体产生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当培养基中K2HPO4浓度为2.0g/L、KH2PO4浓度为0.5g/L、MgSO4·7H2O浓度为0.2g/L、(NH4)2SO4浓度为0.9g/L、3-苯氧基苯甲酸浓度为200mg/L、初始pH为7.2、250mL锥形瓶装液量为56.6mL、接种量(种子液OD600为1.000)为5.9%(v/v)时,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活力可达25.72U/mL.  相似文献   

7.
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甚至消除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产品的免疫反应性,此研究利用响应面法对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降解大豆致敏原的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对影响米曲霉固态发酵豆粕降解大豆致敏原的几个因素(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培养基初始pH、料水比)进行了单因素研究,确定了对结果有较大影响的料水比、发酵温度和培养基初始pH这三个因素。其后利用Box-Behnken设计,确定了固态发酵的最佳条件,即当料水比为1:1.21(g/mL)、发酵温度29.8℃、pH为6.63时,得到理论最低致敏原降解率为99.15%。最后,经验证实验,最佳条件下实际平均致敏原降解率为99.02%。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差0.13%,说明该方程与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酯化红曲霉菌液态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曲霉为原始菌株,经分离筛选获得1株产酯能力较高的红曲霉菌,并对其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液态发酵培养红曲霉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可溶性淀粉70g/L,黄豆饼粉10g/L,酵母浸膏10g/L,MgSO41g/L,NaNO32 g/L,NaH2PO4 1 g/L;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初始pH值为4.5,接种量16%,装液量100mL/300mL,发酵时间为6d,红曲霉的酯化力达0.4678g/100mL。  相似文献   

9.
对红曲霉产红曲色素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0 g/L,硝酸钠15 g/L,硫酸锌0.05 g/L和硫酸锰0.05 g/L,培养基初始pH=3,装液量为30 mL/250 mL,培养时间为120 h.在此条件下,红曲霉发酵产红曲色素的色价达到16.91 U/mL.  相似文献   

10.
郭宝禹  郝林  张英  郭昌云  张亚丽 《酿酒》2011,38(2):29-32
以红曲霉为研究材料,用玉米芯固定红曲霉,对载体玉米芯的质量、固定培养时间、固定培养温度、接种量、补充氮源、固定初始pH和半固体培养基的量几个因素进行实验和正交分析,得出固定化红曲霉培养的最佳条件:载体玉米芯的质量为18g,固定培养时间4d,固定培养温度30℃,接种量为18mL孢子悬浮液,以硝酸铵作为氮源,初始pH为4.0,半固体培养基的量27mL,总酯含量可达到33.44mg/100mL。  相似文献   

11.
张梦梅  胡露  赖文  姚开  刘书亮 《食品科学》2016,37(17):139-144
分析10 L发酵罐中地衣芽孢杆菌降解氯氰菊酯的分批培养动力学。以装料系数0.65、体积分数6.25%的接种量、初始pH 7.5、培养温度37 ℃、转速300 r/min为发酵条件,探讨地衣芽孢杆菌B-1分批培养过程中菌体生长、氯氰菊酯降解酯酶合成、底物消耗及氯氰菊酯降解的规律。在Logistic方程、Luedeking-Piret方程、Luedeking-Piret-Like方程及动力学一级模型的基础上进行非线性拟合,建立了菌株B-1菌体生长、氯氰菊酯降解酯酶生成、基质--葡萄糖消耗和氯氰菊酯降解动力学模型。将实验实测值与模型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菌株分批培养过程的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2.
pH值及乳酸菌对米曲霉固态制曲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固态培养条件下,不同的初始pH值及乳酸菌对米曲霉固态制曲过程的影响。以豆粕和麸皮(质量比为55∶45)为原料,1∶0.6的料水比,0.3%~0.5%的接种量接入沪酿3.042米曲霉种曲,33℃下制曲,定时取样测定固体曲的蛋白酶活力及孢子数。结果表明:适当偏酸性的环境有利于成曲蛋白酶的提高,培养基初始pH调节为6.5时米曲霉中性蛋白酶活力获得最大值(4 080±61)U/g干基,较对照组提高33%~37%;添加1.0%~2.0%乳酸菌,也同样起到改善米曲霉制曲过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1 株分离自酱油曲的米曲霉(Asperg i l lus oryzae)M-4为材料,初步研究其降解己烯雌酚(diethylstilbestrol,DES)的特性。米曲霉M-4对DES的降解率与菌体生物量呈正相关,在基础盐培养基(mineralsalt medium,MM)中培养9 d对100 mg/L的DES降解率为93%。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菌株降解DES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所测试的培养温度、初始pH值、底物质量浓度范围内,DES半衰期为1.645~5.295 d。培养温度30 ℃和偏酸性环境有利于其对DES的降解;底物质量浓度越高,其半衰期越长。  相似文献   

14.
红薯茎叶保健醋饮料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小麦粉/红薯茎叶粉混合,加水调浆,经α-淀粉酶液化,曲霉糖化,酵母菌、醋酸菌发酵后,获得红薯茎叶保健醋饮料最适工艺条件:调浆加水量为4倍红薯茎叶、小麦粉/红薯茎叶粉为1∶5,α-淀粉酶添加量为18U/g,糖化剂的最佳添加量为黑曲霉15%、米曲霉10%,酿酒酵母的用量为0.4%,pH 3.5,发酵5d,然后再接种12%的醋酸菌,转速180r/min,温度32℃,起始酒精度为7.0%vol,发酵时间5d的条件下,得到风味独特、柔和的红薯茎叶保健醋饮料。  相似文献   

15.
复合酶法改善大豆分离蛋白起泡性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运用配料试验设计解决了多酶复配的比例优化问题,采用米曲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水解,建立复合酶配合比例与起泡性之间的数学模型。确定最佳比例为:米曲蛋白酶5.68%、胰蛋白酶39.03%、木瓜蛋白酶55.29%;最佳水解条件为:[S]=8%、[E]/[S]=2%、pH=7.0、T=40℃、t=2h。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一株自行分离的米曲霉PRB-1菌株(AP)进行制曲和高盐稀态酱油发酵。结果表明:AP成曲的酸性和中性蛋白酶活力达到398.53 U/g干基和1539.98 U/g干基,较米曲霉3.042(AO)分别提高71.79%和59.93%。AP成曲淀粉酶活力比AO略低。AP成曲含有5个中性蛋白酶组分,2个酸性蛋白酶组分和4个淀粉酶组分。其中,蛋白酶Rf6号和淀粉酶Rf3号活力最大。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AP和AO酱醪总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p H值由中性持续下降至偏酸性。氨基态氮含量持续增加,还原糖含量均呈现先显著上升后缓慢降低的趋势。发酵55d AP头油的氨基态氮含量为0.86 g/100 m L,原料利用率为81.97%,氨基酸生成率为61.37%,较AO均有较高的优势。AP头油的还原糖含量为4.82 g/100 m L,低于AO。成曲的中性蛋白酶活力和发酵酱油的氨基酸生成率呈正相关(p0.05),对其他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太平洋牡蛎水解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 AS3.951接种到太平洋牡蛎(Ostreagigas thunberg)肉匀浆液中发酵培养,利用米曲霉产生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水解牡蛎肉制备牡蛎水解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探索发酵条件对太平洋牡蛎蛋白质回收率和糖原回收率的影响,发现起始pH为7.0时,蛋白质浓度为15%,装液量20%(V/V),140 r/min,30℃发酵48h,蛋白质回收率和糖原回收率最大,分别为85.33%和90.52%。这表明利用米曲霉发酵太平洋牡蛎制备水解液是可行的,并为进一步利用统计学方法提高米曲霉发酵太平洋牡蛎制备高蛋白回收率和糖原回收率水解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