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750kV高压电抗器笼式出线结构均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750 kV变电站内高压电抗器多采用笼式分裂导线与管母连接,该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容易发生严重的电晕放电,既造成功率损耗,又给周围环境带来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因此有必要对高压电抗器出线结构采取一定的防晕措施。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750 kV变电站高压电抗器出线回路进行仿真计算,得出其三维电位及电场强度分布规律,计算笼式出线各分裂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分布情况,分析不同屏蔽环配置对其分布的影响,提出高压电抗器笼式出线结构的屏蔽环配置建议。研究成果有效改善了750 kV高压电抗器笼式出线结构的均压特性,已在甘肃白银750 kV变电站的设计和建设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2.
与6分裂导线相比,750 kV线路采用4分裂导线在工程初期投资降低,在经济性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导线周围电磁环境是否满足要求则需要进行深入研究。运用三维有限元软件,采用谐响应分析方法,考虑了杆塔、金具、绝缘子串等因素和相间影响,仿真计算了750 kV 4分裂耐张塔跳线、导线的表面电场分布,分析了跳线表面场强的影响因素;给出了表面场强较高的4分裂上相跳线的合理优化建议;并计算了750 kV 6分裂耐张塔跳线、导线的表面电场分布,对比分析了4分裂和6分裂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4分裂上相跳线表面最高场强高于外角侧与内角侧的原因是受相间影响;相近条件下,750 kV线路采用6分裂导线时的电磁环境要优于4分裂;4分裂上相跳线选用JL/G3A-900/40型扩径导线后其表面最高场强降至2600V/mm以下。所得研究成果可为后续工程导线型号的选取及跳线的安装布置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第一条750 kV输电线路经过地区海拔高度基本在2 000 m以上,与国外已经运行的750 kV输电工程的运行环境有较大差异。在其线路设计中,导线的电晕特性对导线的选型有重大意义。用分裂导线控制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可以避免大量的电晕损失。通过导线起晕电压试验,研究了导线表面场强计算,获得了高海拔地区750 kV输电工程设计基本参数,其研究成果推动和支撑了西北750 kV输变电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4.
马爱清  赵天成  陈吉 《高压电器》2019,55(3):15-20,28
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提高,变电站内导体周围电晕问题越来越严重。为研究变电站内导体周围起晕情况,文中建立了甘肃某750 kV变电站内导体一跨的整体三维模型,结合有限元仿真软件计算其整体电场分布。然后提取各部位的子模型(如跳线、线夹),对其电场进行更为精确地计算,并提出优化电场分布方案。结果表明:导线表面的电场强度随导线分裂数的增加而下降,采用四分裂导线取代二分裂导线可以降低跳线处表面最大场强,最大电场强度由2 512.54 V/mm六变二金具,外侧线夹表面的电场强度比T型六变二金具外侧线夹表面电场强度下降了1 174.79 V/mm,降幅达到35.36%,可以有效的降低金具发生电晕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了从线路结构上改善750 k V酒泉变电站工程中由于串内导线电晕放电导致噪声增大的情况,通过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输电线路三相线路的计算模型,同时考虑了无限远场,分析了避雷线对输电线路的电场分布的影响,计算了采用不同布置形式的750 k V线路表面的电场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避雷线对输电线路表面的影响不大,同时,导线分裂数目和分裂间距越大,导线表面的最大电场强度值越小;计算内容中,当导线的分裂数目为四分裂、分裂间距为450 mm时,线路表面的场强值达到最小;最后将导线表面场强与全面电晕场强比值进行了计算,验证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计算结果为750 k V变电所导线选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郝阳  贺立斋  张建华  徐光 《电力建设》2011,32(10):23-26
对750 kV变电站同塔双回进出线段线路周围的电磁环境进行了研究.以典型进出线段同塔双回线路为模型,分析了相导线间距离、分裂导线的根数、分裂间距、分裂导线子导线直径、导线对地高度等因素变化对导线表面电场强度、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的影响;提出了改善变电站同塔双回进出线段线路周围电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兰生  张振兴  原永滨 《华东电力》2012,(12):2168-2172
通过有限元法计算了不同分裂导线、截面积、对地高度时分裂导线表面场强。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分裂导线可以有效降低表面场强,从而达到抑制电晕放电的作用。借助皮克的导线电晕起始场强经验公式,得出750 kV输电线路采用6分裂导线比较合理。同理,适当改变导线截面和对地高度也可以降低导线表面场强。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750 kV输变电示范工程官亭变电站为例,论述了750 kV双分裂大截面铝管支撑耐热扩径导线NRLH58GKK-1600架设施工的特点和难点及其关键施工工艺,并对普通导线架设方法和750 kV双分裂大截面铝管支撑耐热扩径导线架设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为今后同类施工提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750kV单回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为了指导我国750kV紧凑型输电工程的环境评价、设计和建设,对750kV单回紧凑型线路的电磁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总结我国对西北交流750kV单回路和同塔双回路电磁环境的研究成果,结合已运行的750kV单回路的电磁环境实测数据,分析了750kV单回路和同塔双回路电磁环境控制指标的适用性,确定了750kV单回路紧凑型线路的电磁环境控制指标。计算了750kV单回紧凑型线路不同导线型式、分裂方式、相间距离下的工频电场和磁场强度、可听噪声和无线电干扰水平。依据相应的电磁环境控制指标,提出了750kV单回紧凑型线路的导线型式、分裂方式和相间距离的建议:750kV单回紧凑型输电线路采用等边倒三角形布置;相间距离取10m;下相导线最低高度为15m;子导线分裂间距为400mm;海拔高度<1500m时采用8×300导线;海拔高度为1500~2500m时采用8×400导线;海拔高度>2500m时采用8×500及以上更大截面导线。  相似文献   

10.
750 kV及以上交流变电站的软、硬导体选择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投资及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选择合适的软、硬导体也可以降低乃至避免变电站内导体、导线产生电晕及高频的电晕噪声,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精品工程。依托在建的沙洲750 kV变电站内软、硬导体选择及电晕校核,提出了750 kV变电站内软、硬导体新的电晕校核方法,并针对实际的软导线进行了相关技术经济比较,从而得到最适合沙洲750 kV变电站的软、硬导体型式。  相似文献   

11.
750 kV及以上交流变电站的软、硬导体选择直接关系到变电站的投资及安全稳定运行。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选择合适的软、硬导体也可以降低乃至避免变电站内导体、导线产生电晕及高频的电晕噪声,从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精品工程。依托在建的沙洲750 kV变电站内软、硬导体选择及电晕校核,提出了 750 kV变电站内软、硬导体新的电晕校核方法,并针对实际的软导线进行了相关技术经济比较,从而得到最适合沙洲750 kV变电站的软、硬导体型式。  相似文献   

12.
1000 kV变电站中导线连接方式多样,其表面电场分布由于邻近效应而极不均匀,导线表面易发生电晕放电,尤其在高海拔地区,导线起晕电压将降低。为了防治导线表面电晕,优化变电站电磁环境,必须选择合理的导线型式。提出了一种数值计算和有限元仿真为主、电晕模拟试验为辅的变电导线选型方法,研究提出了导线表面场强控制值,计算获得了采用不同选型方案时导线表面工作场强与临界场强之比Em/Ec、可听噪声L50值与电场分布,给出了4000 m海拔特高压变电站导线选型方案并通过了电晕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导线表面场强控制值推荐取值为1.84 kV/mm;若4000 m海拔特高压变电站仍采用常规4分裂导线,则其站内Em/Ec和可听噪声L50值将分别增大50.0%和23.7%,导线表面电晕严重。采用该推荐选型方案时,站内Em/Ec和可听噪声L50值分别为0.79和60.29 dB,导线表面最大场强为1.67 kV/mm,...  相似文献   

13.
高压输电线路参数对计及电晕放电的电场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廷华  王亚伟  段基梅  张剑  张艳 《高压电器》2011,47(6):77-82,86
在传统模拟电荷法的基础上,建立了高压输电线路地面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其中在计算中考虑了计及电晕放电的影响.以750 kV水平排列和紧凑型线路为例,计算了导线表面系数、线路的子导线半径、相间距、导线对地高度、分裂导线数目、分裂间距等对工频电场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减小电晕放电对地面电场影响的几种方式中以适当增加导线的表面...  相似文献   

14.
结合特高压电晕笼试验,得到了750 kV 输电线路所采用的4种6分裂导线无线电干扰激发函数曲线;实测证明针对6分裂导线电晕笼实测得到的激发函数比CISPR推荐的公式计算激发函数更为准确,并就如何利用激发函数计算无线电干扰给出了说明。  相似文献   

15.
750 kV配电装置导体选型是超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导体本身及电晕产生的可听噪声是选择超高压导体类型及分裂形式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计算分裂导线以及管母的表面场强,并预测可听噪声,对750 kV配电装置的导体及分裂形式进行优化,使导体在满足电气和机械性能的前提下有效地降低可听噪声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0,自引:9,他引:20  
分析了我国第一个750kV电压等级输变电示范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难点,研究了变电站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注、750kV室外配电装置门型钢管构架吊装、750kV全封闭式组合电器、750kV变压器(电抗器)安装的施工方法,以及输电线路施工中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式、全方位不等高斜柱式基础施工方法、铁塔组立、钢铝混合新型抱杆的研制、六分裂导线展放、扩径导线展放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施工技术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为西北750kV骨干网架和国家百万伏级输电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分裂间距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输电线路的导线表面电场,进而对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地面电场、自然功率,乃至线路走廊宽度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750 kV输电线路为例,计算和分析了分裂间距对输电线路的可听噪声、无线电干扰、地面电场、自然功率,线路走廊宽度的影响,并对750 kV输电线路分裂间距的合理取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750kV变电站的750kV导线采用2×JLHN58K-1600选型方案时电晕效应裕度较小,通过对2×JLHN58K-1600、4×LGKK-600和4×LGJ-800/100共3种导线选型方案的载流量、热稳定性、无线电干扰值、可听噪声的A计权声级、经济性和安装复杂性进行比较分析,给出750 kV变电站导线选型方案的推荐意见。  相似文献   

19.
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设计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是我国第1个750kV超高压输变电工程,并且具有高海拔、重污秽、多风沙的环境特点,工程设计难度大。重点介绍了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的主要设计特点:750kV线路工程采用地质遥感技术和海拉瓦选线技术优化路径方案,采用了六分裂导线、扩径导线、大吨位绝缘子、刚性跳线和高强钢杆塔等先进技术;750kV变电工程中合理确定空气间隙,选用安全可靠、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简化GIS设备,采用计算机监控系统和设备状态在线检测装置提高变电站自动化水平,钢管格构式变电构架结构新颖。750kV输变电示范工程是我国自主设计完成的,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国内第1个750kV电压等级输变电示范工程施工的特点和难点,研究了变电站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浇注、750kV室外配电装置门型钢管构架吊装、750kV全封闭式组合电器、750kV变压器(电抗器)安装的施工方法,以及输电线路施工中的湿陷性黄土处理方式、全方位不等高斜柱式基础施工方法、铁塔组立、钢铝混合新型抱杆的研制、6分裂导线展放、扩径导线展放等问题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这些施工技术和方法的实际应用情况,为西北750kV骨干网架和国家百万伏级输电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