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以红花椒、青花椒、藤椒的干花椒果皮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70%甲醇粗提物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并采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氯仿、乙酸乙酯、正己烷)对70%甲醇粗提物进行萃取,将粗提物划分为3个极性组分,选用ABTS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以及还原能力对粗提物和各萃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红花椒70%甲醇粗提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青花椒乙酸乙酯萃取物的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EC50=44.56g/m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EC50=60.32g/mL),还原力(样品浓度为1.5mg/mL时吸光度为1.029)最佳,呈现出和阳性对照相当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厚朴籽抗氧化成分,测定厚朴籽90%乙醇粗提物及其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萃取物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onic acid),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同时测定其总酚及总黄酮含量。结果发现,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最高,含量依次为(253.64±7.25)和(179.11±0.61)mg/g。厚朴籽乙醇粗提物和萃取物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显著(P<0.05)高于阳性对照BHT,其IC50仅为(29.33±2.31)μg/mL;乙酸乙酯萃取物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与VC相当,IC50分别(30.33±1.53)和(31.67±3.06)μg/mL;厚朴籽乙醇粗提物和萃取物对铁离子的还原能力较低,均显著(P<0.05)低于阳性对照VC和BHT。相关性显示,厚朴籽三种体外抗氧化活性均与总酚和总黄酮极显著相关(P<0.01)。以上结果表明,乙酸乙酯可以富集厚朴籽酚类物质,为下一步厚朴籽抗氧化物质分离奠定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甜荞和苦荞籽中多酚存在形式与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荞麦籽粒在多酚物质分布、存在形式和抗氧化活性上的差异。方法:以甜荞、苦荞的麸皮和内粉为试材,分别测定其中自由态多酚(free phenolics)、结合态多酚(bound phenolics)、黄酮及芦丁的含量,并利用ABTS+·、DPPH·清除实验及抑制β-胡萝卜素氧化模型分别考察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各样品中总酚、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苦荞麸粉>苦荞粉>甜荞麸>甜荞粉,各样品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苦荞麸的总酚与总黄酮含量分别为2433.98mgGAeq/100gDW、3306.60mgRutineq/100gDW,苦荞中芦丁含量远高于甜荞,其中苦荞粉、麸中芦丁含量分别是甜荞对应部位的183~275和136~207倍,但同种荞麦麸、粉间芦丁含量无显著差异。其次,荞麦多酚主要以自由酚形式存在,苦荞粉与甜荞粉自由酚占总酚比例分别为96%、93%,苦荞麸与甜荞麸自由酚占总酚比例分别为95%、88%。此外,荞麦抗氧化能力与多酚含量之间呈线性相关(P>0.90),且苦荞麦麸抗氧化活性最强。结论:荞麦麸多酚含量明显高于荞麦粉,且主要以自由酚形式存在,它们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优质的功能性食品资源,尤其是苦荞麸。  相似文献   

4.
研究祁白术甲醇粗提物及其不同极性萃取相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抑菌活性,考察总酚、总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相关性,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醇提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祁白术不同极性萃取相(正己烷相、二氯甲烷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抑菌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分别为(139.45±0.19)mg TA/g和(21.28±2.28)mg QE/g。乙酸乙酯相表现出最强的还原能力[(38.95±1.66)mg VC/g]、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302.42±7.51)mg VC/g]、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51.61±2.59)mg VC/g]。祁白术的总酚、总黄酮含量均与还原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甲醇粗提物及正己烷相、二氯甲烷相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正己烷相的抑菌活性最为显著,其对4种受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mg/mL。GC-MS分析了醇提物的主要化学成分,共鉴定出18种化合物,以酚、醇、烯、酮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成分有3,3'-二氨基-4,4'-二羟基联苯(33.47%)、β-桉叶醇(28.33%)、β-愈创木烯(5.91%)、3,3,5,6,7-五甲基-1-茚满酮(4.70%)等。  相似文献   

5.
采用NaNO_2-Al(NO_3)_3法、Folin-Ciocalteu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压力处理后苦荞中多酚、黄酮与芦丁的含量,用DPPH自由基法、ABTS+·法、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评价其抗氧化能力,并分析酚、黄酮、芦丁含量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静压处理能显著提高苦荞游离态和总多酚、黄酮、芦丁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ABTS+·清除能力,降低总抗氧化能力(P0.01)。随处理压力的增强,酚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均呈下降趋势;苦荞中多酚、黄酮、芦丁含量变化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清除能力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1或0.05),与总抗氧化能力的相关性较差。高静压技术是释放苦荞多酚类植物活性成分的一种有效加工方式。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 本实验对巫山茶多酚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使用70%乙醇提取巫山茶得到巫山茶粗提物,再依次使用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巫山茶粗提物得到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4个萃取相,分别测定各萃取相的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选取总酚含量最高且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的萃取相通过HP-20大孔树脂进行富集,测定富集后的巫山茶多酚提取物总酚含量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 乙酸乙酯相的总酚含量最高,为378.1mg/g;巫山茶粗提物及其不同萃取相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乙酸乙酯相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ABTS+?、? OH的IC50值分别为0.63mg/mL、0.46mg/mL和2.35mg/mL;将乙酸乙酯相通过HP-20大孔树脂富集后得到的巫山茶多酚提取物总酚含量为637.5mg/g,总酚含量显著提高(p <0.05),DPPH?、ABTS+?、?OH的IC50值分别为0.26mg/mL、0.16mg/mL和1.05mg/mL,体外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强(p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巫山茶粗提物及各萃取相、富集后的总酚含量与其体外抗氧化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巫山茶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可考虑对其进行多酚成分分析和抗氧化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7.
杨梅枝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PPH法、ABTS法和Rancimat法评价杨梅枝各分级相提取物清除自由基及抗山茶油氧化能力,分析其总酚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杨梅枝乙酸乙酯相提取物的总酚含量最高,为714.60 mg/g,具有最强的清除自由基及抗山茶油氧化能力,其清除DPPH·能力为(1 907.51±6.40)mgTEAC/g,清除ABTS·~+能力为(1 575.90±11.76)mg TEAC/g,均显著强于阳性对照芦丁,抗山茶油氧化能力显著强于阳性对照VE.各相提取物总酚含量与其清除DPPH·和ABTS·+能力呈显著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 0和0.978 8.  相似文献   

8.
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ABTS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清除法、还原力测定法和螯合力测定法六种抗氧化模型对藏茜草95%乙醇提取物以及石油醚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等4个不同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同时分析抗氧化活性与总酚和总黄酮含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水提部位外,藏茜草其它4个极性部位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和总黄酮含量呈显著相关。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也最强,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分别为(232.03±1.74)mg芦丁当量/g提取物和(173.53±1.75)mg没食子酸当量/g提取物,其清除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0.06±0.01、0.17±0.01、(0.24±0.02)mg/m L和(1.75±0.23)μg/m L,对金属离子螯合力的EC50为(0.11±0.01)mg/m L。藏茜草的乙酸乙酯极性部位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是天然抗氧化活性化合物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9.
以甲醇、95%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三氯甲烷等不同极性的溶剂对半枝莲进行初步提取,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法、福林-酚法、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法(DPPH法)、铁离子还原法(FRAP法)分别测定粗提物的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自由基清除能力、总还原力大小。结果显示,以甲醇为溶剂的超声提取物总酚含量最高,为104.39mg/g提取物。采用多种溶剂对半枝莲甲醇超声粗提物进行顺序萃取,其中乙醚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高,总黄酮、总酚含量分别为11.210、105.392mg/g萃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EC50)为0.15mg(以甲醇粗提物质量计),总抗氧化值0.468、2.072mmol。结合HPLC分析可知,采用不同极性溶剂对甲醇超声粗提物进行萃取,可对其抗氧化活性物质进行初步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10.
不结球白菜体外抗氧化活性部位的筛选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羟自由基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ABTS+·清除法四个抗氧化指标对不结球白菜的5个不同极性部位石油醚相、氯仿相、乙酸乙酯相、正丁醇相和水相的抗氧化能力进行评价,同时考察了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与抗氧化能力的关系,并对活性最强部位进行了脂质抗氧化研究。结果表明,除水相外,不结球白菜其他4个极性部位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能力。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与各部位的抗氧化能力具有显著相关性。乙酸乙酯相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ABTS+·的EC50值分别为(0.64±0.05)、(1.17±0.12)、(1.02±0.15)、(0.78±0.07)mg/m L;乙酸乙酯相的抗氧化能力最高,其总酚的含量为(151.32±1.87)mg GAE/g DW,总黄酮含量为(32.97±0.56)mg rutin/g DW;10 mg/m L的乙酸乙酯相对H2O2诱导红细胞氧化的抑制率达到62.11%,对H2O2诱导小鼠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率为51.26%。实验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乙酸乙酯相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是天然抗氧化活性物质的良好来源。  相似文献   

11.
选择芽用特性优良的绿豆、大豆品种各3个,小扁豆和蚕豆品种各2个,进行萌发过程中功能性成分研究。食用豆之间总酚含量变化趋势存在一定差异,而总黄酮含量和总抗氧化力的变化趋势总体一致。不同食用豆萌发5d后总酚含量的变化范围为5.08—11.25mg/g,总黄酮的变化范围为1.79—7.31mg/g,总抗氧化力变化范围为15.2%—39.5%;综合评价S11、M24、F2适合开发为高抗氧化芽菜优异品种。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对6个不同品种的蓝莓酒的总酚、总类黄酮、原花青素、总花色苷和总抗氧化能力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的总酚、总类黄酮、原花青素、总花色苷和总抗氧化能力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存在显著差异(p<0.05);蓝莓酒总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类黄酮、原花青素和总花色苷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性的相关性(p<0.01),其中与原花青素的相关性最强,达到0.898.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2009年和2010年中粮华夏长城葡萄酿酒有限公司昌黎地区五个特定小产区赤霞珠为研究材料,综合考虑各小产区的不同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两大类因素,研究该地区赤霞珠主要理化指标总糖、总酸、单宁、总酚、色度、花色苷的变化规律,为优化葡萄田间管理、筛选优质葡萄产区提供参考,为葡萄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也为酿制具有产区特色葡萄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对6个不同品种的桑椹酒的总酚、总类黄酮、原花青素、总花色苷及桑椹酒中主要的两种花色苷(矢车菊-3-氧-芸香糖苷和矢车菊-3-氧-葡萄糖苷)的总抗氧化能力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总酚、总类黄酮、原花青素、总花色苷、矢车菊-3-氧-葡萄糖苷、矢车菊-3-氧-芸香糖苷和总抗氧化能力变幅和变异系数较大,存在显著差异(P<0.05);桑椹酒总抗氧化能力与总酚、总类黄酮、原花青素、总花色苷及矢车菊-3-氧-葡萄糖苷和矢车菊-3-氧-芸香糖苷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性,其中与总酚的相关性最强,达到0.917 2.  相似文献   

15.
以矮丛红豆越橘为研究对象,用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后,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评价乙醇粗提取物和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总酚、总黄酮、总花色苷、齐墩果酸含量及体外抗氧化能力(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自由基(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清除能力)。红豆越橘粗提取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均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较强,乙酸乙酯萃取物具有最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半抑制浓度(50%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为0.27 mg/m L)与ABTS+·清除能力(IC_(50)为0.05 mg/m L)。不同溶剂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具有较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窖泥是生产白酒的关键材料,窖泥的成分复杂,主要有醇类、酸类、醛类、酯类、酚类及芳香族化合物等。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窖泥中总酸、总酯和总醛的快速连续测定方法,该方法所得3种物质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分别为1.81%、1.13%、0.887%,稳定性试验RSD值分别为1.35%、1.22%、0.96%,加标回收率平均值分别为98.10%、98.16%和98.69%。结果表明,该方法适合窖泥中总酸、总酯和总醛的测定,对白酒的窖泥发酵生产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白酒中总酸、总酯、总醛含量的常规连续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连续分析技术常规测定白酒中总酸、总酯和总醛的含量,方法简便、快速、高效,且互不干扰,所获结果与国标法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碳浸渍条件对葡萄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的二氧化碳浸渍时间、温度、压力对浸渍中葡萄的成分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总酸随时间的变化无一定规律性,随温度、压力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总糖随时间、温度、压力的变化整体上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总酚随浸渍时间增加呈增加趋势,但随温度、压力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上述结果可为葡萄二氧化碳发酵工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华南地区广泛种植的十种大豆作为研究对象,大豆制粉后测定了其总酚、总黄酮、异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DPPH、FRAP、ORAC),并对生物活性成分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基因型显著影响其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品种间的总酚含量为3.18~4.47 mg GAE/g,其中品种HC5与HC6具有最高和最低含量;总黄酮含量为0.27~0.39 mg CE/g,其中HC3与HC2具有最高和最低含量;总异黄酮含量为720.24~1285.47μg/g,其中HX3和HC6具有最高和最低含量;对于DPPH和FRAP值,HX1和GXD2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值,而品种HX5与HX9的ORAC值分别最高与最低。DPPH、FRAP与TPC、TFC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而ORAC与异黄酮含量之间显著负相关。综合比较发现HC5、HX1、HX9等具有较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HX1、HX5等的抗氧化活性相对较好,是生产优质大豆食品的原料。  相似文献   

20.
研究发现,红曲酯化霉能代谢出促进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等合成的酯化酶,将红曲酯化霉菌种制成酶制剂或制成曲,选取5个传统白酒酿酒窖池作为试验窖池,附近的3个窖池作为对比窖池,分别按照0.5%、1%、2%用量比例添加红曲霉。窖池经发酵蒸馏后,对基酒样品进行理化和色谱分析。实验表明,按1%比例投入酿酒生产,在传统工艺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提高出酒率1.5%,提高曲酒中总酸总酯的含量13.2%,使酒清香突出,酒体协调丰满爽净,产品质量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