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6 毫秒
1.
某金矿石浸渣浮选精矿预氧化及氰化提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某金矿石氰化尾渣浮选精矿难浸,在<37μm占99.5%的磨矿细度下氰化浸出24h,金的浸出率仅有3.95%。采用常温常压碱性强化预氧化工艺处理后,金的浸出回收率提高到85.85%,炭吸附率99.62%。  相似文献   

2.
马晶  任金菊 《黄金》2008,29(4):38-41
对某碳质微细粒金矿石研究采用预处理—氰化炭浸工艺,降低了矿石中碳质矿物活性,抑制了碳质矿物对已溶金吸附,使金浸出率达88.49%,活性炭对金的吸附率为99.71%。预处理—氰化炭浸金浸出率比直接氰化炭浸金浸出率提高5%以上。  相似文献   

3.
简永军  陈玉明  彭晓 《黄金》2016,(10):67-70
针对陕西某含碳高砷微细粒难处理金矿矿石性质,进行了提金工艺探索。试验结果表明:相比化学预处理—氰化浸出、氧化预处理—氰化浸出工艺,次氯酸钠浸金工艺可获得较为理想的回收指标;采用次氯酸钠二段浸出,金总浸出率可达到77.04%。  相似文献   

4.
石吉友  赵喜民 《黄金》2014,(4):67-69
针对某高硫高碳双重难处理金矿石,采用常规浮选法、全泥氰化炭浆法和全泥氰化炭浸法进行处理,金浸出率均很低。最终,通过采用钝化—全泥氰化炭浸工艺处理该矿石,获得了较好指标,金浸出率达到82.83%。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碳质微细粒金矿石高碳、低硫、金嵌布粒度微细等性质,进行了原矿全泥氰化浸出、强化浸金、预处理—氰化炭浸、单一浮选及浮选—焙烧—氰化炭浸等选冶工艺探索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矿浮选碳—高碳含金产品焙烧—焙砂与浮尾合并氰化炭浸工艺可获得较好试验效果,在最佳试验条件下,金浸出率达80%以上;有机碳烧失量越大,金浸出率越高,说明碳质对金的浸出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6.
刘西分  常红 《黄金》2016,(1):52-55
甘肃某金矿矿石中金矿物嵌布粒度微细,属于典型的高砷高碳难处理类卡林型金矿。对该矿石采用单一浮选工艺进行处理时,金回收率仅为21.37%;直接全泥氰化时,金浸出率仅为34.62%。根据矿石的性质及探索试验结果分析,确定采用浮选碳金精矿—碱浸预处理—氰化炭浸工艺进行处理。通过优先浮选可浮性较好的碳,消除碳对氰化浸出"劫金"的影响;利用高浓度氢氧化钠对砷黄铁矿及硫化矿进行化学分解,打开包裹金;再利用氰化炭浸工艺浸出回收金。该工艺在1 000 t/d炭浸厂应用时,可以获得金品位130.21 g/t、回收率12.18%的碳金精矿,尾矿氰化炭浸金作业浸出率72.16%,原矿金综合回收率达到74.34%;这对中国西部类卡林型金矿的生产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根据青海某金矿矿床深部原生矿石性质,对其进行了选冶工艺流程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采用浮选—金精矿焙烧—氰化炭浸工艺提金较为适宜。在磨矿细度-200目占70%的条件下,得到产率8.50%,金品位43.07 g/t,金回收率86.27%的金精矿;金精矿焙烧—氰化浸出提取金,金的作业浸出率大于85%。  相似文献   

8.
某含砷难浸金精矿常温常压强化碱浸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物理与化学综合分离方法,利用边磨边浸工艺及其主体设备-塔式磨浸机,对含砷难浸金精矿进行超细磨,然后在常温常压下,利用强化预处理搅拌槽进行强化碱浸预处理,从而脱砷脱硫或使金与硫化物充分解离,再进行氰化,可达到高效提金的目的。这一新工艺用于预处理产于杨树地区的含砷难浸金精矿,在97.38%~35.56μm的磨矿细度,矿浆浓度40%和环境温度13~15℃条件下,强化碱浸12h后,砷转化率92.1%,S氧化率70.2%,金的氰化浸出率从预处理前的17.5%提高到98.0%,金的炭吸附率99.3%,锌粉置换率99.5%,排放尾液含蚌0.43mg/L,如按30t/d规律核算,预处理成本为310元,预处理设备投资为180万元。该试验结果表明,这一新工艺可以高效地回收难浸金精矿中的金,且工艺简单、流程短,投资小,对环境友好。  相似文献   

9.
某含砷金精矿含毒砂矿物较多,砷质量分数达6.12%.该精矿直接用氰化炭浆工艺处理时,金的浸出率为58.36%;经助浸剂预处理6~8h后,氰化过程中加入防膜剂及活化剂SmD,金的氰化速度加快,浸出率可达到91.2%,同时浸出时间缩短8~10h.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采用生物预氧化—氰化炭浸工艺从广西某高砷高硫难处理金精矿中提取金,考察了矿浆浓度、体系pH、氧化时间、溶氧量对金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生物预氧化—氰化炭浸工艺,金浸出率由直接氰化浸出时的16.35%提高到77.78%,浸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水氯化法处理废载金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奇 《有色矿冶》2005,21(2):21-23
研究了用水氯法处理废载金碳的一种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焚烧—氯化—还原过程从废载金碳中回收金是可行的。采用本工艺,金的回收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复杂难处理金精矿预处理对比试验结果,对其金回收率最高的加压氧化预处理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其液固比、时间、反应温度和氧气分压等因素进行条件试验,得出最佳的酸浸预处理参数为矿浆液固比4∶1、酸浸时间2 h;加压氧化最佳参数为矿浆液固比4∶1、加压氧化时间4 h、反应温度200℃~220℃、氧气分压0.6~0.8 MPa。在最佳条件下,该难处理金精矿可获得97.15%的金回收率。加压氧化预处理工艺技术的研究对中国难处理金矿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健 《黄金》2021,42(1):64-67
针对某含砷金精矿,进行了催化压力氧化—氰化提金工艺研究,考察了亚硝酸钠用量、氧化温度、硫酸用量、氧分压等对催化压力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亚硝酸钠用量50 kg/t,硫酸用量135 kg/t,氧化温度200℃,氧分压0.6 MPa,氧化时间2.0 h的最佳条件下,金浸出率为97.65%;催化压力氧化过程中金溶解率为24.25%;酸性氧化液采用活性炭吸附,金吸附率达到99.51%。该工艺可有效处理含砷金精矿,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催化氧化酸浸(COAL)新工艺开发及产业化的情况,该工艺可以在100 ℃及0.4 MPa氧分压条件下对含砷金矿进行处理,金和银的回收率都可达到92%~96%。较低的工业压力和温度使设备简单、易于开工,基建投资和维修操作费用均较传统加压浸出工艺明显降低。在小型试验基础上,开发出100 m3加压浸出反应釜,并在招远金矿建成了100 t/d的工业试验及生产厂,工业试验证实金和银回收率分别为 93%~95%和 92%~96%,与小型试验结果一致。在操作参数及设备形式调整后,本工艺亦可适用于高砷高碳金精矿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原矿成分复杂,全泥氰化炭浆工艺吸附后载金炭泥质重,银、铜、钙、铁等杂质品位高,高温高压解吸电解载金炭生产中解吸电解循环管道易结垢堵塞,金、银解吸率偏低,解吸时间长,金泥难冶炼等问题,进行了解吸电解工艺试验研究与生产实践。结果表明:在高铜、铁、钙载金炭高温高压解吸电解生产过程中,采用氢氧化钠质量分数2%,氰化钠质量分数0.25%,除垢剂0.2%的组合解吸药剂配液制度,解吸电解温度控制:一段125℃恒温5h,最高温度控制155℃,解吸流量控制在2.25倍炭床体积,贫炭酸洗率控制80%,可解决解吸管道易堵塞难题,解吸电解流量得到稳定保障,管道筛网拆换频次由原来的一天一拆换提高到15天一拆换;金解吸率由83.83%提高到87.15%,银解吸率由95.41%提高到98.37%;解吸电解时间由每柱19.15h缩短至16.67h。加快氰化金银吸附速率,氰化尾槽金银浓度实现科学控制,提升金、银综合回收率。  相似文献   

16.
许晓阳 《黄金》2020,41(4):50-53
贵州某卡林型难处理金矿石高硫高砷,且有机碳含量高,金主要嵌布于硫化物中,采用常规氰化工艺,金浸出率仅为10%。针对该矿石性质,采用加压氧化-氰化工艺进行处理,小型试验金浸出率提高至94.0%以上。在小型试验基础上进行中试连续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220℃,矿浆浓度16.4%~19.0%,氧分压0.6~0.8 MPa,停留时间45~60 min时,硫氧化率>95.0%,且不论氧化液是否返回,金浸出率平均可达94.0%以上。  相似文献   

17.
对某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渣进行炭浸氰化试验,考察pH、调浆时间、底炭浓度、氰化钠初始浓度、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氰化钠的消耗仅为0.27~0.29kg/t,金浸出率为95.34%:底炭浓度60kg/t、氧化钙用量35kg/t、氰化钠初始浓度1.5kg/t、调浆时间2h、室温浸出2~4h。难处理金矿经过热压氧化预处理后炭浸法提金,具有浸出反应动力学快,浸出率高,氰化钠消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含碳金矿石浮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仁鸽  张永东 《黄金》2012,33(6):47-49
原矿含固体碳,且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试验采用优先浮选碳,尾矿浮选金工艺流程,较好地回收了碳中金,使金浮选总回收率达到90.63%,取得了理想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19.
为了回收某石英脉型金矿中的金,在粗磨条件下进行了尼尔森选矿机选矿试验研究。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矿中金矿物的赋存状态及嵌布特性,并结合现场生产中全浮选尾矿中粗粒自然金流失严重的现状,提出了使用尼尔森离心机为主的“重-浮”联合工艺取代原有的全浮选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在扩大重力倍数为60G、给矿速度为3 kg/min、反向冲洗水压为0.04 MPa、流态化水水量试验为3 kg/min的条件下,尼尔森离心机可实现在粗磨条件下预先回收粗粒自然金矿物。工业试验指标表明,“重-浮”联合工艺相比于单一浮选工艺所获得金精矿中金总回收率提高了19%。  相似文献   

20.
对某毒砂金矿进行了硫氰酸盐氨性体系氧压提取金的探索试验,考察了反应温度、Cu2+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氨水浓度、氧分压和硫氰酸铵浓度等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优化条件下金浸出率为61.7%,即硫氰酸铵浓度3mol/L,液固比5∶1,反应温度150℃,浸出时间6h,搅拌速度750r/min,氨水浓度4.64mo/L,铜加入量1.5g/L。而经400℃焙烧预处理后金浸出率达到8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