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虚拟装配系统中装配信息数据的集成和虚拟装配系统中各个模块之间信息交互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XML Schema技术表达装配信息的装配数据模型,介绍了XML Schema技术特性,并且描述了这种装配信息数据模型的结构框架及其特点。最后基于XML Schema技术,利用UG/Open API二次开发工具以及VS2010/MFC软件开发工具联合开发了一个煤矿机械虚拟装配系统,通过行星齿轮结构装配部件在该煤矿机械虚拟装配系统中应用的实例,验证了该技术的良好特性及其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商品化CAD系统与虚拟装配系统之间装配信息的转换问题,根据CAD系统中装配信息的表达形式,提出了一种获取装配信息的算法,实现了Pro/E中装配信息的自动提取,并依据Pro/E中装配信息的数据结构和虚拟装配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虚拟装配系统的装配数据结构,较好解决了Pro/E与虚拟装配系统之间的装配信息集成问题,提高了虚拟装配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面向虚拟装配的装配信息自动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商品化CAD系统与虚拟装配系统之间装配信息的转换问题,根据CAD系统中装配信息的表达形式,提出了一种获取装配信息的算法,实现了Pro/E中装配信息的自动提取,并依据Pro/E中装配信息的数据结构和虚拟装配系统的功能要求,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虚拟装配系统的装配数据结构,较好解决了Pro/E与虚拟装配系统之间的装配信息集成问题,提高了虚拟装配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基于网络协同设计的面向装配信息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为面向装配设计服务的网络协同设计体系结构和网络环境下面向装配设计的建模体系,该结构集产品协同设计、装配设计、装配规划、装配系统设计于一体。建立装配关系矩阵、装配信息矩阵、装配信息链表,给出了详细的协同机制和算法。该数据结构能方便地进行数据的插入、查询和编辑等工作,产品设计和装配规划能够在网络协同设计中和面向装配设计系统中同步地、智能地和完整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面向离散型装配的过程和数据集成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车间中装配的数据管理与过程管理脱节的现状,在分析了离散型装配企业的装配过程和装配数据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过程互动模型的装配过程和数据集成管理方法,通过在装配数据和现场装配活动间建立动态的映射关系,有效地描述了装配过程和装配数据之间的互动行为.给出了基于数据-过程互动模型的理论结构和数据结构,并将该方法开发的原型系统应用到工厂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6.
集成的装配工艺文件管理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造业的全球化、信息化要求装配工艺过程能够基于Internet共享工艺信息。本文首先制定了一套装配工艺文件标记语言APFML作为装配工艺的数据结构标准。APFML利用Schema结构定义标记集和XSL显示模板建立装配工艺的信息模型,与工艺数据一起通过Internet在系统之间传递。然后在分析装配工艺文件处理流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Internet集成的装配工艺文件管理平台。该平台使用APFML语言,采用浏览器 /服务器体系结构,是一种面向计算机集成制造和网络化分布制造的快速而低成本的装配工艺信息交换平台。  相似文献   

7.
三维机械零件图的形成及装配过程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某种典型的机床主轴部件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部件中零件模型形成的数据结构及算法,部件三维图形的装配过程,提出了基本虚拟圆柱、分层模型及零件结构的装配数据结构及算法,并简介了所开发的仿真软件。  相似文献   

8.
微器件装配系统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微装配技术是实现组合结构的微机械电子学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两种典型的可以实现不同功能的微器件装配系统以及设计微器件装配系统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基于STEP标准的BOM数据结构表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BOM的研究对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及效果的重要性,结合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CIMS应用示范工程的实际需要,研究如何通过STEP标准的部分实体来描述BOM数据结构。介绍了表达BOM数据结构所需引用的两个STEP集成资源构件,产品定义模式和产品结构模式,然后通过一个机械装配产品的范例来详细阐述了基于STEP标准描述和表达BOM数据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LabVIEW的圆锥滚子轴承装配高在线自动检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中介绍了研制的一种圆锥滚子轴承装配高在线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由机械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机械装置依据装配高测量原理,自动完成被测工件的粗定位和精定位;控制系统由PLC完成工作过程控制,由工控机实现装配高检测和数据处理,工控机软件是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软件开发系统完成。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测量精度为文中,测量效率为16 s/套。该装配高测量系统精度高、测量速度快、实现了无人在线检测,满足圆锥滚子轴承自动装配线中装配高自动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SMT焊点形态理论与SMT焊点虚拟成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SMT焊点形态理论和焊点虚拟成形技术基本概念的基础上,论述了该技术在SMT元器件结构设计、SMT产品组装工艺设计和组装质量检测等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及方法。  相似文献   

12.
快速安装互联技术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设备内部的线缆互联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在设备维护性、可靠性方面已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该技术的主要缺点是:体积重量大、生产效率低、可靠性和维护性差.文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电子设备内部信号互联的新技术:无线缆信号互联技术,首先对传统的线缆互联技术进行了分析,然后对无线缆信号互联技术的结构进行了阐述,通过印制线代替现有的电缆,采用印制母板和快速电连接器实现电子设备内部信号的快速安装互联,可克服传统线缆连接技术的不足;并对无线缆互联技术结构和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了介绍.该技术的研究将极大提高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并可提高电子设备的可靠性,有利于缩小电子设备的体积和重量,从而实现雷达电子设备的小型化.该技术将在民品、军品等电子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似文献   

13.
鉴于目前铁路车辆制造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受限于车间底层数据采集技术,以铁路客车总装生产线为应用背景,提出了RFID、无线传感网及以太网等信息技术组成的3层网络监控系统,并分析了各层的作用。同时研究了车间数据采集所涉及到的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车辆制造动态信息的实时采集。在此基础上利用C#开发了车间数据采集系统,采用Flex、JSP与Java技术设计了基于B/S架构的Web应用程序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稳定可靠,能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4.
由于传统的螺栓拧紧方法不能满足裂解加工要求,本文开发研究了裂解连杆螺栓装配机床并进行了仿真试验。介绍了螺栓拧紧机床的基本结构和自动螺栓装配过程,建立了该机床的虚拟样机模型,对装配螺栓过程进行了动态仿真;进行了机床的扭矩/转角试验,确定了某轿车连杆的螺栓拧紧工艺参数为20N.m+95°,采用该工艺能满足该连杆的螺栓装配要求;最后,讨论了定扭矩装配螺栓工序可能出现的质量缺陷,并提出了相应缺陷的解决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螺栓能准确穿入到连杆螺栓孔内并装配到连杆上。扭矩/转角试验表明,根据螺栓在装配过程中的伸长变形量可判断螺栓装配的轴向力是否符合要求,进而可确定连杆的定扭矩装配工艺。该项研究对螺栓拧紧机床的工程设计和裂解连杆工艺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济南第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J1VMC系列加工中心滚动导轨的原装配工艺进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装配工艺方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Pro/E环境下的自动装配技术。以轨道车辆车下设备的装配为例,利用数据库技术和Pro/TOOLKIT开发工具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Pro/E环境下的自动装配。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地制定适合柔性焊装线的车间生产计划以及掌握计划执行的实时数据信息,提出了一种面向柔性焊装线的计划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产品结构、工艺数据以及车间生产能力数据,通过多数据耦合机制,制定柔性焊装线的生产计划,并通过OPC、N-Ring环网总线等技术,构建实时数据采集与信息交互平台,实现车间计划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为现场操作工提供实时的工作状况信息,同时也为上层ERP生产任务的制定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深孔珩磨刀具CAD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应用VisualBasic编程技术,在AutoCAD环境下的深孔珩磨刀具CAD系统的开发过程,实现了深孔珩磨刀具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及其零件图与装配图的自动生成。  相似文献   

19.
针对计算机辅助创新(Computer-aided innovation,CAI)技术提出的创新概念方案不能顺利地输出给CAD系统的问题,从分析具备产品的功能信息及结构信息的CAD装配结构模型入手,通过建立产品装配结构的信息模型图,分析并确定装配模型存在的问题和冲突,然后应用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技术驱动的知识工程(Knowledge based engineering,KBE)及语义处理技术集成的创新技术进行解决,进而驱动产品结构设计,创新性地解决装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形成从构思创新方案产生-形成知识-驱动结构设计的有机创新过程,初步实现了概念设计与详细设计的集成。进而建立了计算机辅助创新(CAI)技术驱动的产品概念设计和详细设计的集成过程模型,通过无磨损蝶阀产品的创新案例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落料冲孔复合模具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零件的工艺分析。改进了工艺方案。用一套复合模完成落料冲孔工序,阐述了垫圈冲裁复合模具的整体结构特点及工作过程,应注意的问题和装配工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