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蔡英明  张兴英 《石油化工》2007,36(6):579-583
采用石油醚为连续相、失水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Tween80)为复合乳化剂、正己醇为助乳化剂,建立了丙烯酰胺(AM)和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反相微乳液体系。使用Zeta电位/粒度/相对分子质量分析仪对该体系的形成及聚合过程中乳胶粒子粒径及其分布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达到微乳液状态时,体系主要由10~100nm的单体微珠及少量粒径小于10nm的胶束组成;随聚合过程的进行,胶束消失,乳胶粒子体积增大。乳胶粒子体积的增大主要是通过扩散和碰撞两种机理完成的。最佳的复合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为8.045,复合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33%,助乳化剂在油相中的质量分数为1.6%。在此条件下达到微乳液状态时的水相增容体积最大。  相似文献   

2.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和丙烯酰胺(AM)为单体,Span-80和Tween-60为复合乳化剂,液体石蜡为连续相,采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下,制备了AM/DMDAAC阳离子型共聚物P(AM-DMDAAC)。结果表明,在40℃下,运用HLB值法得出复合乳化剂HLB值在8.27~9.34时,能形成清亮透明稳定可聚合的微乳液体系。从反相微乳液聚合的机理出发,优化反应条件,阳离子度(质量分数)为29%的共聚物特性粘数可达1.812 4 L/g。  相似文献   

3.
《石油化工》2015,44(5):607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过硫酸钠/亚硫酸钠为引发剂,失水山梨醇油酸酯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为乳化剂,合成滑溜水压裂液用乳液型降阻剂;考察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及产物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和13C NMR等方法对产物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产物为P(AM-AA-AMPS),黏均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107。实验结果表明,合成降阻剂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25℃、乳化剂用量3%(w)(基于乳液的质量)、引发剂用量0.025%(w)(基于单体的总质量),在此条件下单体转化率可达99.9%,乳液黏度为650 m Pa s,乳液固含量为35%(w);在清水中加入0.10%(w)的降阻剂,降阻率达到61.5%,剪切5 min时降阻率仅降至60.6%,且具有良好的抗剪切能力。  相似文献   

4.
疏水缔合AM/AMPS/MJ-18三元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十八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铰(MJ-18)为原料,合成了疏水缔合AM/AMPS/MJ-18三元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乳液稳定性、单体转化率、共聚物特性粘数及抗盐性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25℃,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剂加量(以水相质量计)0.15%,Span-80/Tween-80复配乳化剂加量(以油相质量计)6%,油水体积比1:1,体系pH值7~9,单体总加量(以水相质量计)50%,其中疏水单体MJ-18含量0.6%。  相似文献   

5.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和高阳离子度的聚丙烯酰胺(P(AM-DAC);考察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的种类,乳化剂、引发剂、AM和阳离子单体DAC用量,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P(AM-DAC)的特性黏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含脂肪醇聚氧乙烯醚(MOA)-3/MOA-9复合乳化剂的乳液体系稳定性最好,偶氮二异丁基脒盐酸盐(V-50)的引发效果最好。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MOA-3/MOA-9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基于反应体系的总质量)和HLB值分别为4.8%和8.6、AM和DAC的总质量分数为40%(基于反应体系的总质量)、V-50质量分数为0.09%(基于单体的总质量)、DAC摩尔分数55%(基于单体总的物质的量)。在最佳合成条件下合成的P(AM-DAC)的特性黏数最大(1378.7 mL/g),对含聚污水的絮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Span-80和Tween-80作为复合乳化剂,用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交联P(AM-AAAMPS)微球。分别采用红外光谱仪进行结构表征,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形貌,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微球粒度,光学显微镜观察微球在水中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海上油田在应用聚合物驱油技术时,现有聚合物在海水中黏度低、不易溶解,不能满足海洋平台在线配制驱替液的要求。为此,以丙烯酰胺(AM)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N,N-二乙基丙磺酸盐(DEPS)为共聚单体,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新型两性离子共聚物(AM/DEPS)。通过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分析了共聚物(AM/DEPS)的结构,结果表明,该共聚物分子链中含有丙烯酰胺、DEPS链节,两性离子单体DEPS被引入到了共聚物分子链中。考察了单体DEPS摩尔分数、乳化剂、引发剂、反应温度等对共聚物特性黏数的影响,确定最佳共聚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30℃,引发剂用量0.08%,乳化剂与油相质量比1:8,单体DEPS摩尔分数2.5%。共聚物(AM/DEPS)的抗盐增黏性及溶解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共聚合物乳液在海水中可快速溶解,且具有优异的抗盐增黏效应,能满足海洋平台上用海水直接在线配制驱替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高耐盐水膨体CH-6的合成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酰胺(AM)和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高耐盐水膨体CH-6,并加入填充剂钠土以改善其性质。较佳合成条件为:总单体中AMPS的摩尔分数10%,总单体质量分数25%,交联剂用量(与总单体物质的量比)0.03%,引发剂质量分数0.1%,钠土质量分数1%。在120℃,矿化度为60 g/L的条件下,CH-6具有较高的吸水膨胀倍数和凝胶强度。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丙烯酸十八酯(ODA)为疏水单体,与丙烯酰胺(AM)、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丙烯酸(AA)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得长脂链改性疏水缔合聚丙烯酰胺(PAMBA),研究了共聚反应中各种因素的影响,以黏度为指标确定合理的聚合工艺条件,并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和透射电镜对聚合物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AMBA的最佳合成配方为ODA用量(占总单体质量)0.6%、AMPS用量20%、AA用量10%、引发剂KPS用量0.3%。在常温、剪切速率170 s-1下,由最佳配方得到的质量分数为0.2%的PAMBA溶液黏度为56.2mPa·s,PAMBA在水溶液中存在强烈的分子间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丙烯酰胺水分散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段明  刘长坤  付秀峰 《石油化工》2007,36(10):1006-1011
以丙烯酰胺为单体,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聚丙烯酰胺(PAM)水分散体。以PAM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水分散体稳定性为指标,考察了分散介质类型、分散剂种类、引发剂种类及用量、单体含量、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和搅拌转速等因素对聚合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分散介质类型和分散剂种类是影响PAM水分散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选择乙醇-水为分散介质、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乙醇-水为分散介质(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丙烯酰胺的质量分数为30%、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用量为单体质量的0.3%、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搅拌转速200r/min、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8h。在此条件下,可制得相对分子质量较高且稳定性较好的PAM水分散体。  相似文献   

11.
采用改进的溶胶一凝胶法制备钛锆(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并用X射线衍射和N2吸附对样品进行表征。随着钛锆摩尔比的不同,复合载体具有不同的晶型结构,且实验证明对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小型连续固定床反应器上对TiO2-ZrO2复合载体负载Pt-Pd催化剂上进行加氢脱芳活性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性能优异,有较强的抗硫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中拐地区T2k2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应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地区克拉玛依上亚组(T2k2)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根据微相相序叠加样式与界面特征,共识别出12个短期基准面旋回;在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的基础上,共识别出3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1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发育的特征.依据等时地层对比法则对研究区中期基准面旋回进行连井对比,建立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在等时地层格架下对砂体进行对比,提高了砂体对比的精度,并通过分析确定层序格架内的砂体发育特征与基准面旋回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3.
对催化剂LaNiO3掺Cu改性,获得一系列新的催化剂LaCuxNi1-xOy(x=0,0.05,0.1,0.2,0.3,0.4,0.5,0.6,0.7,0.8,1)。以LaCuxNi1-xOy为催化剂催化分解C2H2制备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的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掺Cu催化剂制备的碳纳米管比未掺Cu催化剂LaNiO3制备的碳纳米管管径更小更均匀。催化剂组成对碳纳米管的产率也有显著影响,当Cu的含量在0.05~0.2之间时。碳纳米管的产率最高,约为17g/g.cat。催化剂的最佳组成为:LaCu0.2Ni0.8Oy。  相似文献   

14.
Fenton技术降解HPAM中COD测定干扰的消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测定Fenton降解HPAM中的COD时H2O2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预先测定水样中H2O2浓度而后加以扣除的方法消除对COD测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15.
空气钻井安全监控系统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发举  张卫 《录井工程》2009,20(3):52-55
气体钻井较常规钻井工艺在提高机械钻速、保护储集层、减少或避免井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也面临着井下燃爆等问题。针对目前在用的多数综合录井仪没有适用于气体钻井的软硬件系统,设计了一套空气钻井安全监控系统。现场初步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平稳,气体灵敏度和精度均达到了设计要求.应用该系统在线检测钻井过程中的气体成分,结合综合录井仪输出的信息。可以及时监测井下燃爆等异常现象,为气体钻井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王知彩  张红玲 《石油化工》2006,35(5):483-487
利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SO2-4/ZrO2-TiO2固体酸催化剂(简称SO2-4/ZrO2-TiO2催化剂),考察了SO2-4/ZrO2-TiO2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对苯与1-十二烯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及BET比表面积测定对SO2-4/ZrO2-TiO2催化剂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实验结果表明,SO2-4/ZrO2-TiO2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适当的TiO2含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和浸渍液硫酸溶液的浓度能提高SO2-4/ZrO2-TiO2催化剂的中强酸中心含量,有利于提高直链十二烷基苯(LAB)和2-十二烷基苯(2-LAB)的选择性.优化的SO2-4/ZrO2-TiO2催化剂制备条件为n(Zr)n(Ti)=1.50、焙烧温度500℃、焙烧时间3.0 h、硫酸溶液的浓度2.0 mol/L、室温陈化.在此条件下,1-十二烯的转化率达到99.5%,LAB及2-LAB选择性分别为92.2%和89.3%.  相似文献   

17.
张显梅  刘艳丰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0,39(4):288-289,293,267,268
通过喷雾干燥法制备了MgCl2/SiO2复合载体,并分别采用AlEt3为助催化剂、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NBP)为内给电子体,以甲基环己基二甲氧基硅烷(CHMDMS)为外给电子体制备了丙烯聚合催化剂。通过液相本体聚合的方法研究了该催化体系催化丙烯液相本体聚合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具有活性高、立体定向性好、颗粒形态好、氢调敏感性好等优点,所得的聚丙烯产物复制了催化剂的形态,呈规则的球形。该催化剂可用于丙烯的液相本体+气相组合工艺制备高抗冲聚丙烯,所得丙烯抗冲共聚物的低温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虽然近年来对川东北地区富含H2S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来源开展了广泛研究并积累了丰富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但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和复杂的天然气形成演化条件,天然气成因与来源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并存有争议。川东北地区天然气中H2S含量与烃类组分组成、甲烷、乙烷和CO2碳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表明,飞仙关组—长兴组富含H2S的天然气主要是原油在硫酸盐催化下裂解的产物,可能主要来源于下志留统烃源岩;高含H2S天然气中富集重碳同位素CO2的生成,与天然气中H2S含量的降低有关,是H2S溶蚀储层碳酸盐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经过计算分析比较,特高含硫天然气水化物形成温度比不含硫天然气水化物形成温度高。对特高含硫天然气而言,硫化氢含量越高,对水化物形成温度影响越大,且随压力的降低,硫化氢含量越高对水化物形成温度影响得越大。其中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对水化物形成温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天然气集气工艺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我国天然气集气工艺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主要包括气田超高压集气技术、气液混输技术、高含硫气田集输技术、特种材质选择技术、低温分离技术等,介绍了近年来天然气集气工程勘察设计的新手段,对天然气集气系统风险评估技术进行了重点论述。提出了我国集气工艺及其重点技术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