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曹昊  张妹 《华中建筑》2012,30(6):167-170
天井是一种历史久远的建筑语言。在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提倡“开放流动的空间”的今天,带有封闭色彩的天井被忽视了。但是作为一种空间样式,它具有建筑学的经典性和普遍性。该文希望通过对天井的功能和象征意义的剖析,使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重新审视天井强大的适用性和美妙的空间体验。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院落研究:院落建筑虚实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落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形式,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理想。院落建筑的基本构成是“虚与实”。虚:院落中的天井空间。实:围成天井空间的四周建筑。实的建筑构成虚的天井空间,本研究选取中国的院落建筑作为对象,提出院落建筑的“虚实”基本构成论。  相似文献   

3.
郭璇 《华中建筑》2002,20(2):97-98
(2)空间序列的变化 戏台在空间轴线上的位次由禹王宫的“前殿→戏台→后殴”转变为齐安公所的“戏台→看厅(过厅)→大殿”。(图3、9)两公所戏台前的天井也比禹王宫的要宽阔得多(广东公所天井20×12m;齐安公所天井16×7m;禹王宫天井仪为9×3.6m)。  相似文献   

4.
赵帅 《山西建筑》2010,36(29):17-18
介绍了四川天井的形成及作用、特点等,分析了天井的不同用途,对“天井”的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具体实例阐述了“天井”这一形式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成功运用,以期进一步挖掘天井的存在价值,引导现代设计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浅谈传统民居中的天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阐述了天井的源起、天井的界定及天井的檐椽,并着重横向比较分析了传统民居中天井的形式、功能及理念,以期能对今后建筑空间的规划设计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浅述徽州民居的特殊空间──天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天井”的印象和感觉 参观徽州民居,进入大门先见“天井”,这是徽州民居一大特点,由于民居四周为高出木构架的封护墙,开窗很少也很小,故天井主要为通风采光之用。在徽州,天井作为“光庭”而被室内化了。正对着大门朝着天井开放的部分被称为“正堂”或“祖堂”。其它的房间被壁板等遮隔住,无法知道其中情况。除去四角关闭着的房间,在这个四周被高墙所围的“天之井”的底部所展开的狭长形空间,完全是一个从石块和砖头的表面所透出的微微冷气中,在紫烟飘逸的丝丝微风中,在透过窗上的木雕而摇曳着的青冷光线中,在与外界完全…  相似文献   

7.
天井空间是江南传统民居的一大特色。文章试图从种类划分、构成方式、空间特色、生态作用等方面对江南传统民居的天井空间进行研究,并分析天井空间现代化的表达方式及发展趋势,从而启发新的设计思考。  相似文献   

8.
海南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 CFD 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 1:1 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海南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沿线保存了大量极具保护价值的传统乡土民居。天井是该地区传统民居进行微气候调节的重要空间类型之一,具有不同的空间形态模式。为了解天井空间对民居自然通风调节起到的作用,以及天井的不同空间尺度在新民居设计中的应用导向,以海南传统民居为例,从定性与定量两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定性分析采取典型传统民居类型学和热成像分析法,定量分析采用夏季实地测试和CFD软件模拟两种方法,对带天井民居和不带天井的民居进行实地测试对比分析,并对四边围合型天井的不同几何形态和空间尺度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井对建筑能够起到降温、除湿和增强自然通风的作用;南侧朝向的半围合天井更有利于通风,四面围合式天井可通过增大南侧前厅的门窗面积比改善整体风环境;在建筑高度相同时,面宽与进深比为1:1的天井具有最佳的建筑风环境,有助于改善室内外的自然通风状况;当面宽与进深比相同,建筑层高较低时,自然通风效果较好,过高的建筑层高不利于室内通风,宜在南北外墙开上下双层窗解决室内顶部空气不对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作为湿热气候的广州,其传统城市建筑的气候适应性价值需要不断被挖掘。广州竹筒屋作为典型的城市建筑,对夏季湿热气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在建筑防热、自然通风及建筑采光等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尝试通过实测、数字模拟等方法,对竹筒屋的“风口——通道——天井”的自然通风系统作出分析,确定其中天井尺度对建筑的综合通风、防热、采光条件具有核心价值,论证得出天井空间模型尺度的优选范围。  相似文献   

11.
居民行为与住区庭院的场所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人与环境关系的角度,分析了居住庭院场所中的居住行为活动,提出了符合居民行为要求的居住庭院场所的设计建议,以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正确的环境观、生态观,创造人性化的居住庭院场所。  相似文献   

12.
王巍 《山西建筑》2012,38(24):22-24
结合工作实践,阐述了四合院平面布局设计中所遇见的问题,着重探讨了如何在平面设计中将传统的四合院与现代的别墅功能相结合,并解决两者之间所存在的矛盾,从实际角度出发介绍了精确设计四合院的总体平面与单体平面的具体方法,以指导今后四合院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13.
陈建军 《山西建筑》2011,37(35):6-8
从传统民居的空间形态研究入手,将晋北民居单体建筑的"间""架"以及院落的比例、竖向尺度等列入研究范畴,得出规律性结论,以期为晋北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延续与发展,提供基础资料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浅议空中庭园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红 《山西建筑》2007,33(8):45-46
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遵循生态设计原则,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空中庭园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作用,指出空中庭园是一种有效的环保节能空间形式,应在高层建筑设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院落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空间,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是人们亲近自然、创造自然的场所空间,亦是古人"天人合一"建筑观的物化体现;是阶级社会长幼尊卑等级观念的空间折射,亦是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积淀与传承。文章在分析河北省蔚县典型传统民居院落空间组织形式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文化属性与哲学寓意,希望对院落空间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营造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大学庭院空间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分析庭院空间的概念入手,阐述了大学校园与庭院空间的渊源关系,介绍了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大学校园庭院空间环境的设计原则、设计方法,对大学校园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庭院燃气管道、调压箱、室内燃气管道设计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婵 《山西建筑》2012,38(5):26-27
结合国外典型实例,探讨了科教建筑空间环境的塑造方法,分别介绍了科教建筑的功能空间和非功能空间的特点及设计要点,着重阐述了楼梯、走道、中庭及庭院的设计意义,以期指导实践,成功塑造科教建筑个性空间。  相似文献   

19.
书斋是传统私家园林中书房、山斋的统称,而其功能又不止于文艺活动。书斋随着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的人格和艺术体系的发展和完善而变迁,经历了汉魏六朝在私家园林中无特定选址、唐宋作为宅园的中心,以及明清蜷于园内一隅这3个主要演变阶段。至明清,书斋往往自成一处独立的小院,除了书房的基本功能以外,还可以独立承载园主人的日常起居、爱好雅嗜等,是明清文人宇宙观日益狭小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20.
王丽枝 《山西建筑》2008,34(11):56-57
从中国传统民居中的庭院情结分析入手,通过转化的方式将传统庭院要素引入现代住区院落空间中,探寻继承传统庭院文化的具体方法,再现邻里和谐的院落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