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中性脂为指标对小球藻油脂的提取试剂进行筛选,并运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实验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确定小球藻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油脂的脂肪酸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球藻油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试剂乙醇正己烷(1∶2),料液比1∶40,超声温度60℃,超声时间52 min,在此条件下提取率达到7.54%。小球藻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分别为51.93%、1.6%和46.47%。并且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中长链脂肪酸(C16-C20),符合生物柴油的理想分子结构。采用响应面法确定的提取条件合理,可用于小球藻油脂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无患子籽油分析与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患子籽油,分析其种仁含油率高达40.7%,全果压榨出的油脂含油酸和亚油酸高达62.5%。无患子籽油脂肪酸的碳链长度为C16-C22,其中C16-C20的脂肪酸占98.2%,无患子籽油作为生物柴油原料油十分理想。通过研究各种无患子籽油提取工艺寻找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直接浸出、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三种方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藻粉中提取油脂.选择了三种方法各自的最适提取剂,研究了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提取方法对小球藻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提取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4.06%、89.11%和88.66%,所得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无明显差别.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具有工业放大的前景.小球藻油中亚麻酸、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作为功能性油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4.
唐迪  赵婷  邹烨  仰榴青 《食品科学》2012,33(22):286-289
目的: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和脂肪酸组成分析。方法:采用索氏提取法对番荔枝籽中的油脂进行提取,甲酯化后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和鉴定。结果:番荔枝籽油得率为(24.17±1.08)%,番荔枝籽油脂中含有16种脂肪酸,主要的脂肪酸为油酸(42.91%)、亚油酸(38.53%)、2,6,10,14-四甲基十五烷酸(15.43%)、十八碳三烯酸(1.33%)、花生油酸(1.27%)和十七烷酸(0.52%)等,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82.77%以上。结论:番荔枝油脂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5.
响应面法优化酵母油脂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应用响应面法优化黏红酵母油脂提取的工艺.通过Plackett-Burmen试验筛选出对油脂得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再用Box-Behnken试验优化这4个因素的水平.按最优工艺提取,实际油脂质量分数为(50.21 ±1.39)%,提高了26.19%.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得到的油脂进行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结果显示该菌株产生的油脂主要由油酸(C18∶1)、软脂酸(C16∶0)、亚油酸(C18∶2)、硬脂酸(C18∶0)和棕榈油酸(C16∶1)组成,其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近似,因此可以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罗非鱼内脏作为原料,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SE)、超声提取法(UE)及高压脉冲电场提取法(PEFE)从鱼内脏中提取油脂,运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鉴定不同提取方法下油脂中脂肪酸成分及相对含量。从罗非鱼内脏油脂提取率、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等方面对3种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罗非鱼内脏油脂提取率差别不大。PEFE获取的脂肪酸种类及相对含量均高于SE和UE法。PEFE法提取的油脂具备单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高,n-6与n-3系列脂肪酸比例小的特点。研究为罗非鱼内脏油脂的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芜菁子为原料,通过微波提取和索氏提取芜菁子油脂,并研究2种方法提取的芜菁子油脂的脂肪酸和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当微波功率204 W、料液比1∶9(g/mL)、提取时间16 min时,微波提取的芜菁子油脂(BSO-M)的得率为29.92%。BSO-M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7.17%,索氏提取的芜菁子油脂(BSO-S)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98.58%;BSO-M的降糖能力明显高于BSO-S,而BSO-S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7株不同的小球藻中筛选到1株油脂产率较高的普通小球藻C.vulgaris No.1,研究了含氮量不同的培养基对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的影响,并用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高氮培养基有利于C vulgaris No.1的生长,生物量达到1.231 g/L.高氮培养基中的油脂产率最高,达到0.255 g/L,为低氮培养基中的油脂产率的2倍;SE培养基中C.vulgaris No.1的油脂积累也高于低氮培养基.气相色谱分析小球藻主要含十六碳脂肪酸和十八碳脂肪酸,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80%左右,脂肪酸组成与植物油相似,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9.
因皮状丝孢酵母是一株高产油脂酵母,对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产油脂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盐酸水解、菊粉酶水解及菊粉酶添加量对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产油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酶解菊粉的方法优于酸解,当菊粉酶添加量为80U/50mL发酵液时,皮状丝孢酵母生物量和油脂含量最高,分别达到13.49g/L和5.26g/L,油脂得率达到39%。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产的油脂中脂肪酸成分以含16和18个碳原子的长链脂肪酸为主,其中80.5%以上是C16:0、C18:1和C18:2,尤其是C18:1(53.1%)。因此,皮状丝孢酵母发酵菊粉生产的油脂可作制备生物柴油的替代原料。  相似文献   

10.
几种风吹楠属植物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索氏提取法对滇南风吹楠、风吹楠和琴叶风吹楠3种风吹楠属植物的油脂含量进行测定,并将油脂样品进行甲酯化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脂肪酸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植物的种仁含油率都在54%以上,属于高含油植物;总脂肪酸中二十碳以下的脂肪酸含量都在99%以上,是比较理想的生物柴油的原料。  相似文献   

11.
以双低油菜籽为原料,在索氏提取器中加入甲醇和油脂萃取剂混合液来实现菜籽油的提取和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试验中考察了5种不同溶剂的浸提效果,以及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醇油摩尔比和催化剂浓度对生物柴油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己烷为最佳浸提溶剂,得出最佳工艺条件为:醇油摩尔比6∶1,催化剂浓度0.8%,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70℃。  相似文献   

12.
用响应面优化超临界提取小球藻中精油的方法。将超临界和索式抽提到的精油用气-质联用分析其中的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最优条件是:压力41 MPa,温度40℃,液固比1.5。此条件下小球藻的提取率为5.3%。超临界流体萃取的油产率略低于索氏提取器。用GC-MS分析两种方法提取的精油中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超临界方法提取的总不饱和脂肪酸为131.85 mg/g,而索式抽提为154.65 mg/g。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鉴定超临界挥发性成分的含量、种类远远低于索式抽提。超临界方法萃取的小球藻精油中乙位紫罗兰酮具有强烈的花香,其感官品质高于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的。  相似文献   

13.
对桂花果实油脂的不同提取方法进行工艺优化。以四季桂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快速溶剂提取、超声辅助和回流3种不同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对桂花果实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利用正交实验进行工艺条件优化,确定最佳的提取方法及工艺参数。运用最优提取方法和工艺条件比较桂花4个品种果实的油脂得率,确定制备桂花果实油脂的最适品种。采用GC-MS分析最适桂花果实品种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不同提取方法下,快速溶剂提取法油脂得率最高,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8 min、提取压力7 MPa、提取温度96℃,在该条件下,桂花果实的油脂得率为29. 8%;桂花4个品种中四季桂品种果实的油脂得率最高; GC-MS分析显示,四季桂果实油脂的脂肪酸组成主要为油酸(43. 16%)、亚油酸(38. 02%)、顺-10-十五碳烯酸(12. 34%)、硬脂酸(3. 32%)。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阴香籽油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及其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结果表明:阴香籽油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溶剂,超声功率105 W、提取时间15 min、料液比(种籽质量与提取溶剂体积比)1∶20,阴香籽油的提取率为58.99%;阴香籽油各项理化性质测定结果,酸值25.42 mg KOH/g、碘值3.85 g I2/l00 g、皂化值282 mg KOH/g、折光率1.450 5;其脂肪酸的主要成分有癸酸(10.38%)、月桂酸(84.21%)、十四碳酸(1.38%)、棕榈酸(0.47%)、油酸(1.48%)、亚油酸(0.91%)、亚麻酸(0.39%)、棕榈油酸(0.012%)、硬脂酸(0.090%)、花生酸(0.046%)等10种脂肪酸组成;脂肪酸的碳链长度在C10~C20之间,其中C12~C20的脂肪酸占89.62%,亚麻酸质量分数为0.39%,小于12%,而且不含十八碳四烯酸;阴香籽油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及质量分数符合制备生物柴油的标准。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阴香籽油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油醇物质的量比1∶6、KOH催化剂1.0%、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60℃,转化率为96.38%,并且测定的阴香籽油生物柴油的各项指标,接近我国0#柴油、GB/T 20828—2007《柴油机燃料调和用生物柴油》,阴香籽油生物柴油是一种安全、绿色的生物能源。  相似文献   

15.
从总脂含量、脂肪酸甲酯(FAMEs)得率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对4种总脂定量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正己烷-乙酸乙酯提取法、三氯甲烷-甲醇提取法、二甲亚砜(DMSO)-甲醇/正己烷-乙醚分步提取法和正己烷索氏抽提法测定小球藻总脂含量,经过破壁处理,总脂含量分别为32.95%、26.81%、29.60%和25.17%,未经过破壁处理,总脂含量分别为16.30%、17.17%、21.81%和8.72%,两组测定结果差异极显著,表明从厚壁微藻提取总脂必须对藻粉进行破壁处理。4种方法提取总脂的脂肪酸甲酯得率分别为24.20%、26.19%、28.02%和21.23%,除正己烷索氏抽提法得率偏低外,其他3种方法得率相近,均能较完全地提取中性脂。正己烷索氏抽提法抽提1 h不能充分提取总脂。三氯甲烷-甲醇提取法和DMSO-甲醇/正己烷-乙醚分步提取法可以提取鲜藻总脂,而其他两种方法则不能。  相似文献   

16.
南海条浒苔和裂片石莼的油脂提取及其脂肪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海条浒苔和裂片石莼为原料,用索氏提取器进行油脂提取,通过脂肪酸室温甲酯化,应用GC-MS联用技术对提取的油脂成分进行了分析。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醚作溶剂、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6h。得到条浒苔10种脂肪酸成分,其中7种为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45.54%;裂片石莼10种脂肪酸中有6种不饱和脂肪酸,占油脂总量的49.89%。  相似文献   

17.
采用起声波提取山核桃油技术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超声波法提取山核桃油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山核桃油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是油料与溶剂量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影响其次.其最佳提取条件为时间40min、温度50℃、油料与容积量比1:10.经分析测定超声波法提取山核桃油的脂肪酸成分明显多于索氏法,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也明显高于索氏法提取的油脂的脂肪酸.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C18:1)、亚油酸(C18:2)及亚麻酸(C18:3)含量约为92%,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7%.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沙枣籽油组成、含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沙枣籽油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溶剂浸提法、索氏抽提法制取沙枣籽油,经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3种提取方法所获油脂的组成和含量异同。结果:3种方法对沙枣籽油脂肪酸组成、含量和出油率均有较大影响。索氏抽提法的出油率最高(26.81%),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66%;超声提取法出油率(26.69%)居中,与索氏抽提法无显著差异,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7%;溶剂浸提法出油率最低(25.12%),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3.44%。结论: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比之下超声波提取法用时最短,油脂品质最好,更适宜沙枣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9.
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比较不同工艺制取的亚麻籽油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分别以索氏提取法、冷榨法和热榨法制取亚麻籽油,测定亚麻籽油得率、基本理化指标、生育酚含量、脂肪酸组成、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亚麻籽油得率最高,为52.77%,热榨法亚麻籽油得率显著高于冷榨法;冷榨亚麻籽油色泽、脂肪酸组成较佳,α-亚麻酸含量高达54.49%;索氏提取亚麻籽油总生育酚含量最高,为450.79 mg/kg,冷榨和热榨亚麻籽油的总生育酚含量相当;索氏提取和冷、热榨亚麻籽油挥发性成分分别为21、17种和34种,5种为共有成分,其中(E, E)-2,4-庚二烯醛是冷、热榨亚麻籽油的特征风味物质;冷榨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而热榨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二者铁还原力相当,索氏提取亚麻籽油具有较强的铁还原力。综上,不同制油工艺对亚麻籽油的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山核桃油中的脂肪酸GC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GC(气相色谱)分析了索氏法、超声波法、水剂法三种方法提取的安徽宁国产山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的成分及含量.脂肪酸组成中分另q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含量占比例分别为92.11%,92.64%,92%,主要为油酸(C18 : 1)、亚油酸(C18 : 2)及亚麻酸(C18 : 3),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7.8%,7.2%,7.56%,主要为棕榈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