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8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研究了硝态氮对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170细胞生长及胞内组分合成的影响。以硝酸钠为氮源考察不同氮浓度下藻细胞生长、氮消耗及油脂含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氮限制处理时油脂、总糖及蛋白等胞内组分合成差异。结果表明:N.oculata C170在42.5mg/L氮浓度时生长最佳,其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及产率最高,分别为0.59g/L、0.275d-1和50.98mg/(L·d)。油脂含量与氮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氮浓度为12.5mg/L时,油脂含量和产率最高,分别为29.17%和11.40mg/(L·d)。而胞内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随着氮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其中EPA含量由8.06%升高到18.76%。此外藻细胞在限氮培养时,其油脂含量增加至23.07%,为最初含量的2.8倍,同时总糖含量升高了76%左右,叶绿素a和蛋白含量则分别下降了大约29%和24%。高浓度硝态氮有利于N.oculata C170细胞生长及胞内EPA积累,低浓度硝态氮诱导藻细胞油脂积累并与糖类合成、色素和蛋白降解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分别采用直接浸出、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三种方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藻粉中提取油脂.选择了三种方法各自的最适提取剂,研究了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提取方法对小球藻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提取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4.06%、89.11%和88.66%,所得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无明显差别.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具有工业放大的前景.小球藻油中亚麻酸、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作为功能性油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3.
用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处理氨基酸工业废水,实现废水无害化利用。在微型鼓泡式光反应器中,(25±1)℃,pH(6.5±0.5),0.1 vvm空气流速,4 000 lux,16 h:8 h光暗比条件下,分别考察小球藻在体积分数为20%、40%、60%、80%及100%的氨基酸废水中培养生物量变化及TN、TP、COD的去除率。结果表明,体积分数40%氨基酸废水处理效果最好,停留时间3~4 d,藻细胞干重、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31 g/L、0.565 d-1、0.243 g/(L.d);废水中TN、TP及COD的去除率分别为92.0%、98.0%及80.0%,对应去除强度分别为30.7、3.28、133.3mg/(L.d)。利用小球藻可以较彻底的去除氨基酸废水中氮、磷及COD等营养,达到污水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木芙蓉叶的活性成分;运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供试菌种,对木芙蓉叶的不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木芙蓉叶提取物尤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5mm;经二倍稀释法测定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5mg/mL.[结论]木芙蓉叶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浓度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O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91053)的体外抗菌效果.利用二倍稀释法和涂布平板法,确定提取物对两种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绘制杀菌曲线.结果为: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浓度均为0.25 g/mL,8、4、2、1 MIC浓度的木芙蓉叶提取物分别在第6、14、18h能完全杀灭细菌该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浓度均为0.5g/mL,4、2、1 MIC浓度的木芙蓉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更佳,分别能在第6、10、14 h完全杀灭该菌.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明显的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确定一种高效、稳定的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方法,将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31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并将复合诱变方法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进行诱变效率、诱变后高产株发酵特性及遗传稳定性比较。结果显示,该复合诱变正突变率达到32.2%,远高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复合诱变选育得到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其DHA生产能力和DHA含量分别达到7.2g/L和43.2%,比出发菌株分别高35.6%和19.2%;经过5代培养,其发酵指标稳定,遗传稳定性优于单因子诱变获得的菌株。该复合诱变方法是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有效手段,也为其它产多不饱和脂肪酸菌株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小球藻蛋白合成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养模式培养小球藻生产蛋白质。结果为混养时藻细胞更易积累生物量,其比生长速率和产率高达0.526 d-1和0.318mg/(L·d),且其蛋白质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为35.6%和0.097 g/(L·d),自养时蛋白质质量分数却最高为52.1%;3种方式培养小球藻均含18种氨基酸,且必须氨基酸比例均超过总的40.0%;异养和混养方式下各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相似,而与自养时相比,Cys-s、Tyr和Met比例差异显著,Cys-s比例分别高了约78.57%,而Tyr及Met分别低27.59%和33.33%左右。营养方式显著影响小球藻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细胞生长、蛋白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144h,小球藻在无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细胞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50g· L-1、39.50mg· g-1、0.225d-1和0.125g·L-1·d-1,且氮磷利用率高分别为96.4%及93.5%,其消耗效率分别为9.10、0.71mg·L--1d-1,藻蛋白含量也最高为55.0%(W),其生产效率为68.40mg· L-1· d-1;而藻细胞培养在2.5% NaCl浓度下,在96h脯氨酸含量达最高为2.25%(W),最高与最低值之比超过20.0;小球藻培养在含2.5% NaC1培养基中,在144h油脂含量最高达15.5%(W),其生产效率为16.10mg·L-1·d-1.NaCl浓度不仅影响小球藻细胞对氮磷等营养的吸收,而且对生物量、蛋白质、脯氨酸及油脂等细胞组分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影响.藉此,提出了通过改变盐浓度,达到调控小球藻胞内生理代谢组分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牙膏生产过程中微生物污染的途径,探讨了有效检测微生物污染的方法,从而保证了牙膏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小球藻蛋白合成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养模式培养小球藻生产蛋白质。结果为混养时藻细胞更易积累生物量,其比生长速率和产率高达0.526 d-1和0.318mg/(L·d),且其蛋白质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为35.6%和0.097 g/(L·d),自养时蛋白质质量分数却最高为52.1%;3种方式培养小球藻均含18种氨基酸,且必须氨基酸比例均超过总的40.0%;异养和混养方式下各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相似,而与自养时相比,Cys-s、Tyr和Met比例差异显著,Cys-s比例分别高了约78.57%,而Tyr及Met分别低27.59%和33.33%左右。营养方式显著影响小球藻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组成比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