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1 前言 在气缸套行业中,大部分生产厂家使用的无心磨床是本溪第二机床厂和险峰机床厂生产的M1083和M1083A。 在加工薄壁气缸套中,磨削外圆是比较精细的一道工序。干式气缸套壁薄,磨削过程中容易变形,进刀速度较慢,生产效率低。气缸套外圆极易出现腰鼓形,存在一定的锥度,直接影响气缸套的外观质量。此外,干式气缸套又不能用常规量具检测,需要购置专用量具。 设计本夹具的目的主要是磨削薄壁气缸套外圆时,加强工件的刚性,提高加工效率,减小工  相似文献   

2.
我厂每年为朝柴配套生产的6102B等各种干式气缸套年产量达80多万只。(见图1)随着柴油机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对干式气虹套的加工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干式气缸套在机械加工中较难达到的技术要求之一,就是支承肩下端面对气缸套外径的跳动,而检测跳动就更为困难。因为干式气缸套壁厚较薄(只有1~3mm),放在V型铁上检测,将气缸套转动一周,测量误差很大。虽然我们在生产中采用了各种检测手段,但都不太理想,因此我们采用了模拟干式气缸套装于发动机缸体内的办法,设计了新的气缸套支承肩跳动测量器,使变形的干式气缸套复圆,从而实现了定位基准,设计基准和检测基准的统一,在这种情况下检测支承肩  相似文献   

3.
作者介绍一种通过改变薄壁气缸套支承形式,再用常规量具来测量薄壁气缸套内外径的方法。并对由量具和支承的作用力所引起的变形量进行了分析和计算。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我国缸套行业生产中对缸套外径的测量一般都用传统的外径千分尺,此法对湿式缸套可行,对薄壁干式缸套尚不完全适用,尤其缸径在Φ100以上且壁厚约2mm的干式缸套,因其径向刚性很差,虽然外径千分尺测量压力仅仅几牛顿,缸套仍产生弹性变形,不同部位的测量变形量约10—40 μm不等,几乎无法判读。(用内径量缸表测这类缸套内径时亦然,约胀10—40 μm不等。)由于干式汽缸套外径尺寸为测量截面内任意两相垂直测量尺寸的算术平均值,若缸套呈椭圆形则所测值就更加不准了。用比较法测量外径的周长来测量外径,便是一种新途径。 目前国外有些缸套生产厂家已采用比较法测周长,然后换算为直径。并可通过壁厚测量,计算出它的内孔直径。国外牵引钢丝的动力一般为气动。钢丝的轴向拉力为250~300牛顿。我们吸取国外先进技术,于86年底至87年7月研制成一台手动薄壁缸套外径检测仪,见,  相似文献   

5.
我厂每年为朝柴配套生产的6102B、6105等各种干式气缸套达86万只(见图1),随着柴油机向中大功率方向发展,对柴油机干式气缸套的加工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干式气缸套在机械加工中最难达到的技术要求,就是支承肩下端面对气缸套外径的跳动以及内、外圆的壁厚差和形位公差要求。以前我厂通常采用弹簧套筒夹具和液性塑料夹具装夹加工,由于弹性弹簧套筒存在着制造精度难以保证的问题,从而造  相似文献   

6.
在气缸套行业里,以我厂为代表的采用随行套夹具加工干式薄壁成品气缸套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由于随行套夹具制造成本高,寿命短,操作不方便的局限,因而不易进行大规模生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加工干式薄壁气缸套专用精镗孔液体塑料夹具。 如图所示,该夹具主要由夹具体1,滑柱3、连结体4、支承衬套6、限位垫块8、上薄壁套9、下薄壁套10及液体塑料11组成。上、下薄壁套9和10经液氮冷冻后装入夹具体1,其常温过盈量为0.16~0.18mm。支承衬套6上开一轴向短键槽,位于中部,用以按装限位垫块8,槽宽为限位垫块的宽度a与夹紧时支承衬套圆周最大位移量2π·△r之和,其中△r为支承衬套内孔工作半径与所夹最小工件外圆半径之差,且△r≤0.04mm,否则易损坏夹具。  相似文献   

7.
1概述 薄壁气缸套其壁厚通常为1~2mm,轻而壁薄,自然状态下极易变形,这就给测量其几何尺寸带来极大困难。国内以前曾采用线段法测量,即用钢丝围绕其外径一周,测出钢丝的长度,再换算出直径,这种测量方法一是检测效率低,二是测量精度低,不能满足质量检测精度的要求。也曾采用直接测量法测量,即将缸套平放在测量平板上,用百分表直接接触到缸套被测表面上,由于表的测量力的作用及缸套本身自重的变形,测量结果失真,误差大,重复精度只能控制在0.03mm以内,同样不能满足检测精度的要求。为此,我们和有关量仪厂家共同开发研制了用气动测量原理测量薄壁气缸套内、外径的测量装置,该装置的开发成功,为国内同行业首创,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1 概述 在干式气缸套的生产,测量过程中,由于气缸套壁薄容易变形,退刀槽宽度窄,槽底直径尺寸精度高,常规量具不能使用,专用卡规测不准。为了保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满足其多品种和批量生产的需要,我公司设计制造了干式气缸套槽底及支承肩外圆尺寸检查仪,较好地解决了生产,测量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9.
论述气缸套平台网纹表面的优越性能,介绍了干式气缸套平台珩磨加工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在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标准化研究所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5083—91《内燃机干式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1991年9月第一版》中,对内燃机干式铸铁气缸套的术语定义为:“内燃机的冷却液不直接与气缸套的外圆表面相接触的气缸套。”该标准适用于气缸套直径小于或等于150mm的往复活塞式内燃机干式铸铁气缸套(以下简称气缸套),其气缸套的内圆直径(不留镗量)和外圆直径的尺寸公差应符合GB1800规定的IT7级。  相似文献   

11.
我厂加工的干式铸铁气缸套,内孔的尺寸是在M4216老式珩磨机上加工的。操作时,必须提前把干式铸铁气缸套压入随行套里,珩磨时靠油缸压紧随行套。测量工件时,必须松开夹紧,把随行套从夹具里拿出来测量。加工一个工件得反复把随行套从夹具里拿出来好几次测量,很麻烦。这种操作方法满足不了生产的需要,而且气缸套的壁厚差也往往达不到工艺要求。为此我们设计了可移动夹具珩磨气缸套,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件的尺寸精度也达到了工艺要求,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新发布实施的JB/T5083—2005《内燃机干式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和JB/T10406—2004《内燃机激光淬火气缸套技术条件》两项新标准。其中,JB/T10406—2004《内燃机激光淬火气缸套技术条件》是首次发布,JB/T5083—2005《内燃机干式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则是对1991年版本的修订。  相似文献   

13.
干式气缸套的国家机械行业标准术语为:“内燃机的冷却液不直接与气缸套的外圆表面相接触的气缸套”。就我国气缸套行业厂家来说,所生产出的干式气缸套的材质多为铸铁材质,且壁厚一般只有1.4~3.5毫米。干式气缸套按其装配方式又可分为压配式和滑配式两种,而滑配式装配的干式气缸套,国家机械行业标准(JB5083—91《内燃机干式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制定出其内圆直径和外圆直径的尺寸公差应符合GB1800规定的IT7级;气缸套的壁厚公差:  相似文献   

14.
我厂生产干式薄壁气缸套(如图1所示)已有十二年的历史.十余年来,一直沿用把自由状态下的缸套置于V型铁上来检测支承启下端面对外国中心线的跳动值,因而误差大.为提高检测准确度,我们设计了一种薄壁套支承肩端面跳动测量器. 如图2所示,该测量器主要由V-型铁1、底板2、定位档板3、模拟套4、支撑块5及杠杆表6组成.模拟套选用与缸套相同的材料,以防缸套划伤.为使测量间隙尽可能小,把模拟套的轴向定位端选在检测端的另一侧.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薄壁气缸套即干式气缸套,壁厚为1.5~3mm,作为内燃机配件发展的一种趋势,有其明显的优势,但由于壁薄横截面积小,与湿式厚壁气缸套相比,在加工过程中,抵拉变形能力差,造成壁厚差要求很难保证。 2 影响壁厚差精度的因素及分析 以前我厂在精车外圆工序采用传统工装夹具,双涨胎塑料芯轴加衬套,简图如下(图1)  相似文献   

16.
斯太尔WD615系列发动机采用干式气缸套.2mm厚的薄壁气缸套可以轻易地从缸孔中取出或者放入.活塞为铝铸件,顶部有偏置的"ω"形烧燃室及避阀坑,第一道环槽镶有隔热圈,活塞销孔向曲轴旋转的方向偏1 mm,顶岸有18道细槽,以防咬伤.裙部涂覆2~3微米厚的石墨层,以改善磨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薄壁深冲拉延镀铬气缸套的成型、加工、设计要求及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设计、装配方面对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干式气缸套装配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分析了发动机干式气缸套在什么条件下应采用的相应配合。并且根据国产发动机厂商的具体条件,推荐了装配方式。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 “掉头”是薄壁气缸套主要破坏形式之一,严重影响主机的可靠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与缸套、缸体及装配有关。薄壁气缸套壁厚一般只有1.5~2.5mm,凸肩越程槽外更薄,是气缸套结构上的弱点,在采用成形刀控制越程槽R,百分表测量槽深的情况下,“掉头”现象仍有发生,经检查发现,断面有显微裂纹,我们进一步分析认为与珩磨夹具结构有关。 2传统珩磨夹具  相似文献   

20.
在气缸套的检验过程中,大多数缸套生产厂都采用千分尺测量缸套外径。由于气缸套的产量不断增加,测量时千分尺的使用频率也不断增加,平均日达几千次之多,故易使千分尺产生磨损,出现凹心现象,非专业检修人员很难发现,且长期使用千分尺,易使操作者产生疲劳,且操作不方便,从而导致测量失准。 针对上述事实,我们设计了一种符合缸套外圆测量要求的直读式外圆尺寸专用测量器。 1检具的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