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提升水驱油藏生产潜力,G 94416井区开展了室内岩心注气(CO2)驱替试验研究。长岩心注气(CO2)驱替试验相对于短岩心注气(CO2)驱替试验能更准确反映渗流参数,所以室内试验进行了长岩心注水驱替和注气(CO2)水交替驱替方式下驱油效率的对比。试验验证了注入CO2气体可降低原油界面张力,增强原油流动性并有效补充地层能量。而长岩心驱替试验数值模拟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根据实验数据,对相对渗透率曲线、毛管压力曲线等数据进行修正,为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提供符合实际的基本渗流特征参数。在完成G 94416井油藏流体相态拟合之后,利用多组分模型软件对长岩心气水交替驱替实验数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拟合效果。  相似文献   

2.
KKY-X52挥发性油藏的储层物性为低孔低渗,平均孔隙度为12.08%,平均渗透率为13.52×10-3μm2。经过十多年的开采,目前该油藏存在地层压力低,原油脱气明显,采出程度低,剩余储量大等问题。为了研究该油藏注气、注水驱可行性,在室内进行了长岩心驱替实验,得到了不同方案下(原始地层压力下注烃类气、CO2驱,目前地层压力下注水、注烃类气、注CO2驱,压力恢复至20 MPa下注烃类气、CO2驱)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此外,利用细管实验确定了烃类气和CO2驱替的最小混相压力,这些关键参数对研究都有很大帮助。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从目前地层压力11.4 MPa注CO2提压到20 MPa焖井12小时后,采收率提高了19.46%,注烃类气提高了10.69%。研究结果表明注CO2和注烃类气提压开发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对现场提高采收率实施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郭平  徐阳  牛保伦  章杨  李婷 《特种油气藏》2012,19(2):104-106,140,141
低渗透油藏中CO2驱较难实现混相,而非混相驱驱替效率较低。为实现高效率非混相驱油,以胜利油田高89区块油藏为对象,研究了CO2近混相驱技术可行性及提高采收率机理。通过PVT实验和细管实验,确定了油藏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通过不同相态下的岩心驱替实验,研究了相态变化对CO2驱替效率的影响;通过油藏数值模拟分析了CO2近混相驱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近混相驱与混相驱相似,同样具有溶解、抽提等作用,对于较难实现混相驱的低渗透油藏,近混相驱同样可以达到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沙一下区块油藏为对象,研究了CO2混相驱技术可行性及提高采收率,通过PVT实验和细管模拟实验,确定了油藏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18.41 MPa,原油采收率达90.01%。实验结果表明,注气驱达到混相压力后,注入压力对驱油效率影响不大,而在混相压力以下的近混相区,注入压力对驱油效率影响非常大。通过长岩心驱替模拟实验,对比了水驱和CO2驱替效率,结果表明CO2混相驱提高采收率达40.8%。  相似文献   

5.
渤南油田义34块特低渗透油藏二氧化碳混相驱实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注水开发见效难,为了探索合理的开发方式,采用渤南油田义34块特低渗透油藏地层原油,进行了二氧化碳(CO2)混相驱实验研究.通过细管实验确定了CO2驱的最小混相压力,采用长岩心物理模型对完全水驱、完全水驱后持续CO2混相驱及初始持续CO2混相驱3种方式的驱替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最小混相压力为30.76 MPa,在目前地层温度和压力下,3种驱替方式下的最终采收率分别为42.15%,75.0%和69.21%.研究表明,CO2混相驱油可以获得比水驱更高的原油采收率,应尽早在渤南油田义34块油藏开展CO2混相驱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6.
WC54井区CO2吞吐强化采油室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WC54井区地质开发特征,在对目前油井地层流体进行相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CO2注入油藏流体膨胀实验,确定CO2吞吐的驱替机理;通过CO2吞吐长岩心驱替实验,确定CO2吞吐增产原油的程度和时效性,并与WC211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原油物性和注气时期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Weyburn和Midale油藏的Marly/Vuggy层带模拟三次CO2注入,做了一系列的岩心驱替实验.不同渗透率的贝雷岩心沿纵向对剖开.对开的岩心片段拼合起来,分别代表Marly层和Vuggy层.将水(水驱模式)和CO2(三次CO2驱模式)注入双重渗透率岩心的高渗透率部分的底部.岩心驱替结果表明,在三次CO2驱替中,CO2可以达到水驱难以波及到的低渗透率层的顶部.而且对于三次原油采收率的工作压力、注入速度和渗透率差异的反应也是很明显的.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藏CO_2驱替过程中,毛管力作用不确定且常被忽略问题,采用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低渗透油藏中毛管力在CO_2驱油过程中的作用。以CO_2在不同驱油方式下长岩心室内实验为基础,建立了一维CO_2驱油的数值模拟模型,并通过模拟分析毛管压力在CO_2不同驱油方式下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中,毛管力在CO_2不同驱油方式下所起的作用并不一致,驱替过程表现为动力,压力恢复后的驱替过程表现为阻力。因此,为促进低渗油藏合理有效开发,有效地认清毛管力在CO_2驱油中的作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以苏北CS油田阜三段油藏岩心为研究对象,进行CO2驱室内试验研究。PVT恒质膨胀试验表明,注CO2气可使地层原油黏度降低78.3%,体积膨胀系数提高69%;细管试验表明,MMP为26.62 MPa小于地层压力29.888 MPa,能够实现CO2混相驱;对比CO2持续气驱、完全水驱后转CO2驱、水气交替这三种驱替方式,长岩心驱替试验表明,在低渗透小断块油藏早期进行水气交替混相驱可延迟CO2突破时间,最终采收率可达80%以上,较水驱提高34.44%,为现场CO2驱替方式的优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庆油田芳48断块为特低渗透油藏,为高效、经济开采该油藏,选择合理的驱替介质,在模拟油藏条件下,进行了水及CO2、N2、天然气3种气体的长岩心驱油室内物理模拟研究,以确定气体类型对开发特低渗透油藏效果的影响,合理的注入气体。实验结果表明,芳48断块低渗透油藏注水能力低,见水早,含水率上升快。在气驱中,同样条件下,CO2、天然气驱采收率、换油率、注气能力明显高于N2驱,而生产气油比低于N2驱。因此,芳48特低渗透油藏气驱开采应优先选择CO2,其次为天然气。但CO2对设备具有腐蚀作用,选择CO2时,应考虑防腐措施.  相似文献   

11.
ECU硬件在环用涡轮增压共轨柴油机模型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平台,开发了应用于电控单元(ECU)硬件在环测试的涡轮增压共轨柴油机模型。该模型包括进气系统模块,共轨燃油系统模块,扭矩计算模块,负载自动控制模块,冷却系统模块,发动机配置及信号转换模块和控制面板。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6DE柴油机为原型,利用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校准。校准后的模型对发动机关键参数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吻合,满足控制系统开发对模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构造模拟实验是构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曾取得一系列理论上和实践上的重要成果,但对于褶皱的模拟实验仍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对褶皱的模拟是目前需要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桩西潜山是济阳坳陷内典型的褶皱型潜山,本次研究在充分认识桩西潜山形成的边界条件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各个时代地层岩性特征,对实验材料进行了严格、精确的配方,以相似理论为指导,首次采用物理模拟实验的方法,模拟了济阳坳陷内构造最为复杂的褶皱型潜山-桩西潜山的形成过程。通过4个阶段的模拟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与理论分析取得了较好的拟合结果,成功解决了复杂潜山演化过程中理论研究的多解性问题,为褶皱的物理模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断块油藏地质特点及开发特征,利用填砂管设计了注采耦合物理模拟实验,考察了弹性能量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进一步揭示了其提高采收率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憋压阶段,砂管里储备的弹性能量仍能够使油流动并驱出,提高波及面积,提高采出程度19.48%,每次注采循环的注入倍数为0.038 PV,含水下降漏斗宽度为0.027 2 PV。实验结果为制定相关的开发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0.02mm厚度的聚乙烯薄膜为约束物,进行了半径0.5m的半球形乙炔/空气气云爆炸实验。结果表明,在100mJ弱点火条件下,乙炔的爆炸界限(乙炔的质量分数)由1.5%~82.2%缩小到5.3%~17.8%,乙炔的最危险质量分数为13.3%。建立了描述可燃气云爆炸的数学模型,并采用SIMPLE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了不同燃料质量分数的爆炸超压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相比较,最大相对偏差为10.11%。对甲烷/空气、乙烯/空气、乙炔/空气等气云爆炸威力进行了预测,当处于最危险质量分数时,大体积的3种气云爆炸均可造成建筑物的损坏,而随着质量分数偏离最危险质量分数,破坏能力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5.
影响超声成像效果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换能器的工作频率及类型、测量距离、扫描间隔,仪器偏心及倾斜、目的层的波阻抗差异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序地影响声波的传播,最终影响成像效果。针对这些影响因素研制了一套超声成像多维扫描系统,在实验室进行了大量的声成像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换能器频率的选择必须在成像分辨率和泥浆适应性之间进行折中,相同尺寸和频率的曲面型换能器比平面型换能器成像效果明显要好;采样间距越小,扫描速度越慢,其超声成像分辨率越高;应通过实验建立各种典型地质特征的声波成像解释图版,为实际应用提供参考和对比,通过对图像进行滤波、平衡、增强等处理以及根据超声换能器的声波辐射特征对图像进行高分辨率精细处理,以改进和提高信号的处理质量,实验分析结果有助于改进井下超声换能器的设计,提高井下成像仪器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6.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andstone mechanical compaction and its physical property evolution during compaction processes,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n sandstone mechanical compaction were carried out with a self-designed diagenetic simulation system. The experimental materials were modern sedimen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th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show a binary function 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porosity and mean size as well as sorting. With increasing overburden pressure during mechanical compaction, the evolution of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can be divided into rapid compaction at an early stage and slow compaction at a late stage, and the dividing pressure value of the two stages is about 12 MPa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pth is about 600 m. In the slow compaction stage, there is a good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osity and overburden pressure, while a good power function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permeability and overburden pressure. There is also a good expon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size on sandstone mechanical compac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slow compaction st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sorting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rapid compaction stage. Abnormally high pressure effectively inhibits sandstone mechanical compaction, and its control on sandstone mechanical compaction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particle size and sorting. The influence of burial time on sandstone mechanical compaction is mainly in the slow compaction stage, and the porosity reduction caused by compaction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average particle size.  相似文献   

17.
SZ36-1油藏出砂对渗透率影响及出砂规律实验模拟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油井出砂给油田生产带来消极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层渗透率,从而提高油井产能。为深入认识适度出砂提高油井产能机理并为现场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通过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出砂对储集层渗透率的影响和出砂规律。以渤海SZ36—1油藏砂样为研究对象,进行砾石充填和金属筛网防砂实验,分析不同完井方式下压差、出砂与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蚯蚓洞及其网络形成情况。实验结论是:适度出砂开采时宜采用筛管或割缝管完井方式;出砂提高了地层渗透率并形成蚯蚓洞网络,能提高油井产能;压力扰动对出砂有显著影响,出砂量与产油量相互依存,随着砂粒不断采出,原油产量不断增加。图5参8  相似文献   

18.
利用电磁有限元软件Ansoft Maxwell对驱动电压下的自动变速器电磁阀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开启过程的动态特性曲线.通过相应的动态测试试验,得到电磁阀开启过程的电流变化曲线.分析模拟计算和试验结果可以得出数值仿真结果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9.
20.
长岩心流动实验评价酸液酸化效果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长岩心流动实验,结合酸化前后岩石抗压强度分析,对比评价了常规土酸(12%HC1 3%HF)和新研制的有机缓速酸体系对大庆外围东部葡萄花油层高含长石储层岩心的酸化效果,表明有机缓速酸体系具有一定的缓速能力,能够处理地层深部伤害;将长岩心酸化流动模拟实验与岩石抗压强度实验相结合,可优选酸液类型、浓度和用量,有利于提高砂岩基质酸化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