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以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为主体,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考察了不同的进水COD/N比值对生活污水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进水的COD不同,但是出水COD均低于30 mg/L,平均去除率高于90.05%,说明COD的去除与进水COD/N无关。而对于总氮的去除则表现出很大的波动性,COD/N比为10时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64.20%,出水浓度为19.87 mg/L。其他3种进水的总氮去除率分别只有51.94%、43.22%、37.39%。因此,不同COD/N比的进水对脱氮效果影响较大,并且去除率随着碳氮比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脱氮性能,采用ASBR联合脉冲进水SBR(脉冲SBR)处理高氨氮实际垃圾渗滤液。ASBR的水力停留时间为2d;中间水箱调节脉冲SBR的进水C/N(3~5)和NH4+-N浓度;脉冲SBR采用3次等量进水模式,运行周期分为4个缺氧段和3个好氧段,不投加外碳源,缺氧4利用污泥内碳源进行反硝化。结果表明,串联运行时期(157d)系统获得了高效的脱氮性能。ASBR进水COD为7 338~10 445mg.L-1,去除率在83%以上;脉冲SBR进水NH4+-N浓度分4个阶段逐步提高至912.0±41.7mg.L-1,总氮(TN)去除率在90%以上,出水总氮小于40mg.L-1;系统COD和总氮去除率分别在87%和97%以上。单个缺氧4进程内的内源反硝化速率(DNR)会由快变慢,而其平均理论内源反硝化速率(TDNRm)达到了1.531mgN.h-1.gMLVSS-1。在不使用物化预处理和不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实现了对渗滤液的深度脱氮。  相似文献   

3.
由于进水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形成的混合型污水,导致进水有机碳源不足以及还存在好氧池污泥浓度较低等问题,致使系统脱氮除磷效率不高。所以考虑对改良式序列间歇反应器(MSBR)进行以下改进:预缺氧池和厌氧池同时进水,进水量分别为0.2Q、0.8Q;好氧池添加悬浮填料等。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常规MSBR工艺与改进型MSBR工艺对混合型污水有机物、氮、磷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常规MSBR的COD平均去除率为78.82%,改进型MSBR的COD平均去除率为80.35%;常规MSBR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0.51%,改进型MSBR氨氮平均去除率为96.94%;常规MSBR总氮平均去除率为47.12%,改进型MSBR总氮平均去除率为49.45%;常规MSBR总磷平均去除率为51.50%,改进型MSBR总磷平均去除率为71.30%。由此可得出,改进型MSBR工艺提高了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4.
味精工业废水SBR生物脱氮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脱氮要求条件下,选择脱氮型SBR运行模式,采取相应强化脱氮措施,研究味精废水SBR生物脱氮的效果.结果表明:进水阶段采用限制性曝气方式.运行工况为进水曝气8 h、厌氧搅拌1 h、后段曝气1 h、沉淀1 h、排水0.5 h;硝化反应过程pH值宜控制在8左右;硝化阶段、反硝化阶段溶解氧浓度宜分别控制在2.0 mg/L和0.5 mg/L左右;NH3-N污泥负荷宜控制在0.01~0.02 kg/(kg MLSS·d).当进水NH3-N浓度为18.2~269.1 mg/L时,出水浓度为8.0~38.4 mg/L,NH3-N的去除率范围为51.1%~87.7%,出水NH3-N指标能满足GB19431-2004<味精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50 mg/L的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5.
折流板生物膜反应器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折流板生物膜反应器快速启动厌氧氨氧化的可行性,在温度(30±2)℃、DO 0.2~0.5 mg/L、p H 7.6~8.0,平均进水氨氮、亚硝氮负荷分别为0.12和0.18 kg/(m3·d)的条件下,采用低负荷连续进水的方式,启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经83 d的连续运行,启动成功.成功启动后NH_4~+-N、NO_2~--N及TN出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5、1及10 mg/L,NH_4~-+N、NO_2~--N的去除率达95%以上,TN去除率达80%以上,出水氮素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稳定运行阶段,反应器沿程各单元格中NO_2~--N的去除速率逐渐降低,NH_4~+-N的去除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反应器的氮素去除率,在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同步厌氧氨氧化反硝化(SAD)工艺小试.以A/O除磷和亚硝化工艺处理后的生活污水为基质,启动厌氧氨氧化滤柱.反应器启动成功后,基质中投加有机碳源促进反硝化菌生长,启动SAD工艺,研究碳源质量浓度对SAD工艺的影响.由于葡萄糖对厌氧氨氧化菌抑制作用较小,成本较低,作为SAD工艺的有机碳源.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进水分别投加10,20和30 mg/L Glu,SAD工艺耦合效果良好,平均出水总氮质量浓度为9. 16,8. 10和6. 41 mg/L.相较于厌氧氨氧化工艺,SAD工艺出水总氮质量浓度降低了16%~42%,常温条件下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冬季水温为10~12℃,基质中投加30 mg/L Glu,SAD工艺稳定性受到破坏并向反硝化工艺转变,出水氨氮质量浓度由0. 5 mg/L增长至6. 2 mg/L.水温对SAD工艺有较大影响,低温条件下SAD工艺中厌氧氨氧化菌与反硝化菌的竞争中占据劣势,工艺稳定性受到破坏.将基质Glu质量浓度降低到20 mg/L,出水总氮质量浓度为6. 5~8. 5 mg/L,冬季SAD工艺出水氨氮和总氮质量浓度满足北京市地方标准的A类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以低C/N实际污水为研究对象,研究进水分配比对分段进水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以稳态条件下建立的物料平衡方程为基础,分析进水分配比对处理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段进水A~2/O工艺平均出水CODCr和NH3-N质量浓度基本维持为25.6~41.2mg/L和0.35~1.40mg/L,出水水质较稳定;出水TN、TP受进水分配比的影响明显.根据已建立的物料平衡方程分析发现,当进水分配比由6∶3降低至3∶6时,缺氧单元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36.95%升至83.47%,厌氧单元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43.81%降至12.30%,好氧单元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贡献率由19.24%降至4.23%,缺氧单元反硝化成为去除TN的主要途径,TN总体去除率升高9.95%;缺氧单元缺氧聚磷除磷贡献率由5.20%升至13.00%,好氧单元好氧聚磷除磷贡献率由94.80%降低至87.00%,好氧聚磷为去除TP的主要途径,但TP总体去除率降低5.37%.  相似文献   

8.
碳氮比对协同去除COD和含氮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粒径为3~6 mm活性炭颗粒为填料的厌氧污水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葡萄糖为有机碳源,分别考察m(COD)/m(NO_3~--N)为9.71,12.96和16.09时对厌氧同步消化反硝化的影响。结果发现,较高m(COD)/m(NO_3~--N)对COD和NO_3~--N的去除有利,最大去除量分别为465.29 mg/L和30.88 mg/L,去除率分别为87.79%和95.20%;3种不同m(COD)/m(NO_3~--N)对出水中NO_2~--N浓度影响较小,NO_2~--N没有明显积累,出水中NO_2~--N最高为0.55mg/L,表明厌氧消化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低基质质量浓度条件下ANAMMOX生物滤池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低基质质量浓度条件下ANAMMOX生物滤池的脱氮效果.试验结果显示,NH_4~+-N的质量浓度在10~25 mg/L时,厌氧氨氧化滤池具有很高的基质去除率,NH_4~+-N的平均去除率为93.07%,NO_2~--N的平均去除率为82.23%,NO_2~--N与NH_4~+-N适宜的配比值为1.34,生物滤池脱氮高效段的滤池深度为0~60 c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消除排放石化废水的COD、NH4^+-N、TN污染,进行废水的生物脱氮研究,防止富营养化的发生.方法将缺氧好氧工艺应用到摇动床技术中,利用AO摇动床对石化废水的生物脱氮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考察工艺的启动挂膜性能以及硝化液回流比和进水负荷对脱氮效果的影响.表明该工艺在20 d内挂膜完成.在进水的COD质量浓度为400~600 mg/L、NH4^+-N质量浓度为20~40 mg/L、硝化液回流比为2.5和水力停留时间为26.1 h时,出水COD、NH4^+-N和TN质量浓度小于40 mg/L、1.0 mg/L、7.0 mg/L COD去除率、硝化率和反硝化率分别达到90%、95%和70%.随着回流比的增大,总氮去除率也增大.结论AO摇动床对石化废水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脱氮工艺.  相似文献   

11.
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处理模拟含盐废水,利用醋酸钠作为碳源,当DO为0.3-0.5 mg/L、温度为35±1℃、pH为7.5-8.5时,考察NaCl和KCl两种盐度对SBR工艺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BR反应器中无盐度添加的废水时,通过30 d的驯化,活性污泥系统氨氮去除率稳定在90%以上;SBR反应器中添加NaCl和KCl含盐废水,当NaCl盐度增加至15 g/L时,出水氨氮高于10mg/L;当KCl盐度增加至20 g/L时,出水氨氮低于5 mg/L。当NaCl盐度为10 g/L时,SBR反应器达到90%以上的氨氮去除率所需的驯化时间为3 d,相同KCl盐度下SBR反应器达到90%以上的氨氮去除率需要2 d的驯化时间。  相似文献   

12.
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段进水工艺处理城市废水实现深度脱氮(TN〈5 mg.L-1)研究中,采用SBR反应器,分别以甲醇或葡萄糖为碳源研究了反硝化过程中亚硝酸盐(NO2--N)的积累情况、pH和ORP变化规律及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2种碳源系统、不同碳氮比(C/N)条件下反硝化过程均出现明显的NO2--N积累。相同C/N下,在NO2--N积累阶段,葡萄糖碳源系统的NO2--N积累浓度明显大于甲醇碳源,但2种碳源的NO3--N还原速率均大于NO2--N还原速率,且随C/N增加NO2--N的积累浓度逐渐增加,积累时间逐渐缩短。而高C/N下葡萄糖碳源的NO3--N还原速率及NO2--N积累浓度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此外,pH和ORP变化规律可很好地表征反硝化过程中NO2--N积累的特征点,通过pH和ORP曲线的第2个拐点可指示反硝化过程的"真正"结束。  相似文献   

13.
借助序批式反应器(SBR),通过采用厌氧/好氧/缺氧(AOA)的运行方式来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结果表明:AOA-SBR系统运行稳定后,磷酸盐和总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97.77%和88.89%;对运行时间优化得到最佳运行工况为厌氧(含进水)1.5,h,好氧2.5,h,缺氧3,h,静置沉淀1,h以及排水闲置0.5,h.缺氧段外碳源浓度及投加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一次性投加优势明显,最佳投加浓度为60,g/L NaAc.  相似文献   

14.
在SBR反应器中利用游离氨(freeammonia,FA)、游离亚硝酸(freenitrousacid,FNA)对NOB(nitriteoxidizingbacteria,NOB)选择性抑制并耦合实时控制策略处理晚期垃圾渗滤液,成功实现持久稳定的短程生物脱氮,并研究了不同碳氮比及初始PH值对短程生物脱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FA和FNA对NOB的选择性抑制,在线检测反应中PH、DO和ORP数值,利用出现的“氨谷”、“ORP平台”“亚硝酸盐膝”等特征点作为运行操作控制时间点,准确得知反应进程,及时开始下一步操作,获得稳定短程生物脱氮。进水NH4+-N浓度为108~177.3mg/L(平均值为138.7mg/L)时,亚硝积累率一直稳定达90%左右,乙酸钠为碳源时最佳C、N质量比为3,相对于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的反硝化速率的平均值达到19.8mg·g-1·h-1NOx--N,出水NH3+-N、NO2--N、NO3--N、TN分别小于6、2、1和30mg/L;初始PH值为8.5时,反硝化速率最大,pH介于7.5~8.5间,反硝化速率差异小于7.3%.  相似文献   

15.
以城市二级处理出水为试验原水,通过逐渐提高滤速的方式,对停止运行近5个月的O/A两级生物砂滤池进行重新启动。重点研究了反应器的二次启动速度和启动后的脱氮除碳效果,以及C/N比对该工艺脱氮除碳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英砂表面的生物膜并未死亡,通水运行后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稳定运行期间,系统对CODCr和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5.53%和65.50%,出水CODCr和NH4+-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8.50mg/L和4.12mg/L。当C/N比为5.0时,O/A两级生物砂滤池具有较高的TN脱除效果,TN去除率可达到30%以上,滤池出水TN含量低于15mg/L,均能达到一级A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通过控制曝气量的方式研究了溶解氧对污泥减量系统除磷脱氮过程的影响。发现在低剂量2,4,5-三氯苯酚(TCP)作用下。活性污泥的内源SOUR值增加,SBR系统的低DO状态持续时间增长,周期平均DO降低,形成了有利于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脱氮的低DO环境。综合考虑TCP浓度对污泥减量、除磷脱氮和污泥性能的影响,TCP浓度建议为2mg/L,SBR周期平均DO值控制为2mg/L。与对照系统相比,2mg/LTCP污泥减量系统的曝气量增加了23%,剩余污泥排放量减少34.6%,出水水质与对照系统相当,实现了达标排放。表明低DO控制状态下、辅以排富磷污水除磷方式,TCP系统可以同时获得优异的除磷脱氮和污泥减量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19±1)℃条件下,采用SBR工艺处理低碳氮比实际生活污水,没有外加有机碳源,通过限氧曝气实现了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via nitrite,亚硝酸型SND).试验结果表明,较长污泥龄下(50~66 d),通过控制曝气量使系统溶解氧处于较低水平,好氧末端ρDO2.0 mg/L,平均ρDO≈0.65 mg/L,不仅可在常温条件下实现短程硝化,ρ(NO2--N)/ρ(NOx--N)稳定在95%以上,而且可同时在该好氧硝化系统中获得高效的反硝化效果,稳定运行后,经亚硝酸型SND途径的总氮去除率(ESND)平均为52%,最高可以达到63.1%.试验分析表明,低ρDO水平是实现亚硝酸型SND的关键因素,通过低ρDO影响硝化菌群的构成、反硝化菌的缺氧微环境以及有机物和ρ(NH4+-N)的降解特性,促进了亚硝酸型SND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脱氮除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强化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进行废水处理,实验考察了各阶段运行时间、碳氮比等对化学需氧量、氮磷去除率的影响.确定了强化SBR工艺最佳运行方式为:进水搅拌1 h,曝气5 h,停曝搅拌2 h,沉淀2 h,一个工艺周期为10 h,碳氮比为18.当进水总磷为10 mg/L-1,氨氮为100 mg/L-1时,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85%及78%;与普通SBR工艺相比,强化SBR工艺的氨氮和总磷去除率分别提高约13%及12%.结果表明,强化SBR工艺在进水搅拌阶段使磷得到了充分释放;在停曝搅拌阶段混合液得到了充分的反硝化,提高了脱氮效果,同时由于抑制了聚磷菌释放磷而提高了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19.
SBR和HBR两种反应器中N_2O产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考察不同反应器类型对N_2O产生量的影响.试验采用好氧-缺氧SBR生物反应器和间歇式复合生物反应器HBR(填料填充率:30%,运行方式:瞬间进水—曝气360 min—沉淀40 min—排水20 min),研究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_2O的产生与释放情况,重点考察不同生物反应器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SBR系统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脱氮过程中N_2O主要产生于硝化阶段,不同生物反应器类型对脱氮过程中N_2O产生量有显著影响.SBR生物反应器和HBR生物反应器硝化过程N_2O产生量分别为0.76和1.48 mg/L,SBR生物反应器硝化过程中N_2O产生量远低于HBR生物反应器N_2O产生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