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人们生态意识的觉醒使铁路旅客站的生态化设计受到重视,铁路旅客站的空间生态化设计主要是协调好客站与人、自然,以及城市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本文通过总结特大型高架候车式铁路旅客站的外部和内部空间特征,提出空间生态化设计应遵循高效便捷、健康舒适和文化延续原则,以白云站投标方案为例,研究铁路客站的空间生态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2.
9月18日,上海铁路南站圆形站屋混凝土结构合龙。上海铁路南站站屋工程采用南北贯通、高进低出、高架候车的布置,建筑面积约5万m^2。标高9.9m平台的内环直径为148m、外环直径为261m、宽约56.5m,设有车行下客平台、广厅和商店。9.9m环行道为铁路旅客出发平台,南北下沉式广场为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换乘候车“零换乘”区域。  相似文献   

3.
从全球范围来看,铁路旅客车站的基本人流模式可分为"等候式"和"通过式"。理论上说,"等候式"人流是在列车开行次数较少的情况下,传统的进站候车模式;"通过式"人流是在密集发车状态下,实现随到随走的"公交化"理想模式。因此,现有《铁路旅客车站建筑设计规范》(GB50226—2007)在总则中规定客运专线铁路旅客车站①。人流模式为"通过式",关于高铁站的设计规范均以此为前提。为验证该规定的科学性,进行了相关调研和假设检验,结果显示,对我国高铁站而言,"通过式"人流的假设并不成立,我国高铁站仍应以"等候式"人流为基本设计出发点,现行设计规范亟待更正。  相似文献   

4.
9月18日,上海铁路南站圆形站屋混凝土结构合龙。上海铁路南站站屋工程采用南北贯通、高进低出、高架候车的布置,建筑面积约5万m2。标高9.9m平台的内环直径为148m、外环直径为261m、宽约56.5m,设有车行下客平台、广厅和商店。9.9m环行道为铁路旅客出发平台,南北下沉式广场为铁路轨道交通、公交等换乘候车"零换乘"区域。  相似文献   

5.
正过去的十几年,中国铁路的大发展带来了新一代铁路旅客车站的建设高潮。尤其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动车车次加密,旅客等候时间变短,旅客候车模式由传统的"等候式"向"通过式"转变。候车模式的变化必然带来候车空间的变化,传统的单个、独立、封闭的候车厅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包含候车及多种旅客服务功能的一体化大空间。开敞、开放的大空间成为旅客自由活动的大客厅,也是建筑师进行铁路旅客车站设计的关键。建筑创作构思与立意、空间形态与结构形式、适宜的建造技术,三者形成清晰的逻辑关系,我们称之为"意、形、  相似文献   

6.
论近期我国特大综合型铁路旅客站建筑创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探索了我国近期特大综合型铁路旅客站的特点、建筑设计模式和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7.
建国十一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铁路建设事业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修复和兴建了大量的铁路线,客运量或倍地增加。新建和扩建了许多旅客站。根据我们参加北京新站的建筑设计和对全国二十七个大、中型旅客站所作的调查研究,认为流线组织是旅客站建筑设计中首要的问题。因为在旅客站上,同一时间内有大量的旅客、车辆和行李包裹集散,流线处理得恰当与否,不仅影响旅客的方便、舒适和安全,同时也影响铁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总结了小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的设计原则,并介绍了新建的江都市长途汽车客运东站的基本设计理念,即为普通旅客营造安全、惬意的候车空间氛围。  相似文献   

9.
《钢结构》2008,23(9):103-103
2008年7月10日,福厦铁路厦门新站站房及配套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包括两部分,一是建筑面积109028m^2的主站房、建筑面积为53381m^2的无站台柱雨篷。厦门新站站房建筑设计巧妙体现了闽南民居的“燕尾脊”意象,平面采取高架候车与线下出站的“上进下出”布局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型铁路客站候车空间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我国铁路运输业的发展,铁路客站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作为目前我国大型铁路客站空间组成的主体部分,候车空间的变化显得尤为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候车空间演变的过程和主要影响因素,总结推导出未来我国大型客站候车空间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客站建筑设计提供具有一定前瞻性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熊铁婴 《山西建筑》2011,37(16):18-19
以武昌火车站候车厅为例,分析了其设计特点和评价因子,对其建成后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用后评价,以期对这一时期火车站候车厅的建筑设计特点进行归纳和反思,为火车站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城市综合交通的解决——新成都火车站方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新成都火车站方案设计,介绍火车站的交通流线与客流流线,说明综合交通设计在新型火车站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徐方晨  王敏 《山西建筑》2012,38(16):6-7
简要介绍了石家庄新客站东西广场服务对象及规模,着重阐述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和具体的设计方案,指出未来的新客站广场将结合铁路交通及城市交通等多种功能为一体,既满足广场使用功能需求,同时为旅客营造完善的地面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14.
火车站候车厅的热舒适度是衡量其建筑性能的重要指标,火车站作为大空间建筑其能耗巨大。如何在保证热舒适度的基础上进行被动式建筑节能设计,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空间设计角度出发,通过实际调研发现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应用模拟分析和参数计算方法研究空间感受、热舒适度、建筑能耗三者量化关系,提出基于热舒适度的火车站候车厅节能设计与改造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南京某车站为例,应用Visual ESP-r软件模拟了设计工况下其主要功能区域(候车大厅、进站集散厅)在自然通风情况下的全年动态自然室温状况,并与自然通风条件下的热舒适标准进行了比较,以确定其自然通风时间,研究能否利用自然通风缩短空调使用时间,达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对建筑围护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出了建筑围护结构对自然通风可利用时间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6.
城市核心区火车站改造是我国很多城市面临的问题,通过交通综合体的建设带动周边地域再开发,能够实现火车站与城市核心区这对矛盾体的协调发展。本文以郑州火车站为例,研究了其构建交通综合体的途径及其对周边地区用地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青岛火车站是胶济铁路唯一的尽端式车站,其地下候车室为大跨度(39 m)无柱空间,层高为8.7~13.5 m.消防设计采用了带消防卷盘的室内消火栓和固定消防炮系统,取消了防火分隔水幕,既保证了消防安全,又节省了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18.
新型火车站是集铁路、地铁、公路、公交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为方便旅客近距离换乘,各功能分区均相连和贯通,在北方采暖地区必然形成一个由下而上的热压通道,且由于火车站客流巨大,公共区空间高大,外门开启频繁,此时,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下,会通过外门带入大量的室外冷风。主要针对火车站公共区的冷风渗透,采用CFD模拟计算的方式进行采暖热负荷模拟计算,对直通对开门斗及空气幕的阻隔效果进行了模拟分析,为相近规模及地域的火车站公共区冷风渗透热负荷提供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内铁路站房的体型、规模、功能各不相同,本文结合国内部分铁路站房的现状调查、抗震设计与审查工作,提出了合理确定铁路站房的抗震性能目标、抗震防线、结构体系与关键构件、重要节点及其附属结构构件的抗震措施,是新建铁路站房抗震设防策略的关键。既有车站站房改造工程的抗震设防关键是通过对既有结构进行抗震鉴定、加固设计与安全评估,改善其抗震性能,满足正常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20.
李传成 《江苏建筑》2007,(3):8-10,16
文章对南京铁路旅客站从空间序列、空间布局、特质空间、建筑细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表述南京铁路旅客站设计追求空间和技术的逻辑性,强调旅客体验和空间特质,是脱离了形式符号的追求、表达交通建筑特质空间的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