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5 毫秒
1.
以贵州瓮福磷矿a层矿为研究对象,借助XRD、显微镜等对原矿性质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矿石磨矿矿浆质量分数和磨矿细度试验,确定合适的磨矿矿浆质量分数为75%、磨矿细度为-0.075 mm质量分数占80%。利用单因素条件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合适的正浮选捕收剂WF-03用量为1.8 kg/t,调整剂Na_(2)CO_(3)和抑制剂Na_(2)SiO_(3)用量分别为3 kg/t和4 kg/t,矿浆pH为10;合适的反浮选捕收剂WF-01用量为2 kg/t,矿浆pH为4。在试验确定的条件下进行正反浮选开路试验,获得了P_(2)O_(5)品位为31.54%、MgO质量分数为0.86%、SiO_(2)质量分数为10.83%、R_(2)O_(3)质量分数为3.52%、P_(2)O_(5)回收率为80.91%的磷精矿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型捕收剂,采用单一反浮选的方法对沙特某低品位胶磷矿进行浮选试验,考察了磨矿细度、浮选时间、抑制剂和捕收剂用量对精矿P2O5品位和P2O5回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原矿P2O5品位为19.60%,磨矿细度-0.074 mm占60%,浮选时间1.5 min,抑制剂用量11.09 kg/t,捕收剂用量1.0 kg/t时,可以获得P2O5品位32.23%、P2O5回收率86.86%的磷精矿.  相似文献   

3.
以高镁磷尾矿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段磨矿正浮选工艺对磷尾矿进行再选试验,考察了磨矿细度,抑制剂、捕收剂、煤油用量对浮选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200目占60.85%,抑制剂硫酸用量为10kg/t、捕收剂TS用量为1200g/t、辅助捕收剂煤油用量为200g/t的条件下,MgO有较好的浮选效果,最终获得品位为21.71%,回收率为78.55%的镁精矿。  相似文献   

4.
《云南化工》2017,(1):26-29
云南某中低品位磷矿,含镁低、硅高,风化程度较深。采用捕收性能强,选择性能高的磷矿正浮选脱硅常温捕收剂HH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一粗一扫正浮选闭路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小于74μm粒级质量分数为90%,抑制剂水玻璃用量为9.0 kg/t,捕收剂用量为1.7 kg/t的条件下,可获得磷精矿P_2O_5品位为29.26%,MgO质量分数为0.83%,精矿产率为65.62%,P_2O_5回收率为89.05%的浮选试验指标。  相似文献   

5.
采用开路粗选正浮选流程对湖北黄梅磷矿进行了单因素浮选试验。最终确定粗选工艺条件:磨矿细度为粒径≤0.074 mm颗粒占71.17%左右、调整剂碳酸钠用量为1.5 kg/t、抑制剂硅酸钠用量为0.75 kg/t、捕收剂FZ-011用量为0.7 kg/t,获得精矿w(P2O5)25.28%、P2O5回收率82.22%的选矿指标,有利于下一步闭路浮选工艺流程的确定。  相似文献   

6.
针对贵州织金含稀土高镁中低品位胶磷矿,采用自制脱镁捕收剂AB进行了反浮选脱镁富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2精反浮选闭路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mm质量分数占84.68%、抑制剂硫酸用量为18kg/t、捕收剂AB用量为900g/t的条件下,获得了P2O5品位为32.70%、P2O5回收率为82.59%、MgO质量分数为1.39%、MgO脱除率为91.62%、REO品位为0.137%、REO回收率为94.53%的精矿指标。试验结果可为该类含稀土磷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工艺条件对贵州某中低品位磷矿石浮选的影响,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磨矿细度、抑制剂和捕收剂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矿细度为-0.074mm占77.18%时,采用一粗一精的反浮选工艺流程,在粗选H_2SO_4和捕收剂FAS用量分别为10kg/t和1.6kg/t,精选H_2SO_4和捕收剂FAS用量分别为3.33kg/t和0.4kg/t,表面活性剂BMH-2用量为捕收剂用量的15%的条件下,对于P_2O_5品位为24.05%、MgO品位为6.11%的原矿,获得的磷精矿P_2O_5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31.36%和92.59%,MgO品位0.97%,达到了酸法加工磷矿石中的一等品(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贵州某中低品位钙镁质胶磷矿的特点,对其进行了选磷降镁的反浮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1精反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0.074mm占75.80%,抑制剂硫酸用量为14kg/t,捕收剂用量为800g/t,浮选温度为常温的条件下,获得了P_2O_5品位为33.62%、MgO质量分数为0.91%、P_2O_5回收率为85.93%、MgO脱除率为90.78%的磷精矿,实现了胶磷矿与白云石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9.
采用实验室型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我国西南地区某难选硅-钙质胶磷矿进行了柱式正反浮选工艺研究.以XM-10作为正浮捕收剂,水玻璃作为硅酸盐矿物抑制剂和矿浆分散剂,以硫磷混酸作为磷矿物抑制剂,PA-64作为碳酸盐矿物捕收剂,考察了磨矿细度、药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正反浮选工艺可以得到精矿P2O5品位29.92%、MgO质量分数0.73%、磷回收率85.97%的浮选指标,简化了胶磷矿浮选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0.
对河北某低品位钒钛磁铁矿选铁尾矿进行了磷矿物浮选试验,系统研究了抑制剂、调整剂和捕收剂的用量。在磨矿细度-200目为40%时,经过一次粗选、两次精选、两次扫选的浮选闭路试验,可以获得品位为34.98%,回收率为91.78%的磷精矿。  相似文献   

11.
某磷块岩矿石的双反浮选试验所采用的工艺是:先以磷酸作调整剂,用W-03作捕收剂反浮选白云石,然后以阳离子捕收剂月桂胺和两性捕收剂T-01浮选硅酸盐矿物,槽中产物为磷精矿。试验取得了精矿含P_2O_5 32.87%,MgO 0.65%和收率80.5%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烷基羟肟酸浮选胶磷矿与白云石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螯合捕收剂——烷基羟肟酸(AH)对胶磷矿与白云石纯矿物的分选性能,揭示了捕收剂用量、pH、浮选温度、Ca2+、Mg2+、Fe3+及HPO42-对浮选性能的影响;羟肟酸实际矿物浮选,获得了P2O5品位31.16%,回收率90.73%,MgO品位1.26%的精矿指标。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清平磷矿矿石特性,因地制宜地提出"矿浆无需加温"、"正浮选无需添加碳酸盐抑制剂"、"反浮选无需添加磷酸"、"反浮选无需添加碳酸盐捕收剂"的"四无"正反浮选工艺.在原矿P2O5 22.22%、MgO 2.91%、磨矿细度-200目93%的条件下,进行连续运转72 h的1 t/d扩大连续性试验,可获得P2O5 30.37%、MgO 0.53%、精矿产率60.71%、回收率82.99%的工艺指标.  相似文献   

14.
以PF-QWS为正浮选捕收剂,HY-2B为反浮选捕收剂,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六偏磷酸钠、磷酸、硫酸为抑制剂,对湖北某中低品位(17.09%)硅钙质磷矿石进行正反浮选工艺研究,在常温( 30℃)条件下,获得了P2O528.31%、MgO 1.91%、回收率82.86%的精矿指标.  相似文献   

15.
对云南某含锡多金属硫化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和选矿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矿石中铅锌品位低,铅、锌矿物相互交代、包裹,嵌布粒度不均匀,采用优先浮铅、再选锌的原则流程,利用铅矿物与锌、硫矿物间可浮性差异较大的特点,采用石灰、亚硫酸钠和硫酸锌抑制锌、硫,以乙基黄药为铅捕收剂优先浮选铅矿物,选铅尾矿用硫酸铜作活化剂活化闪锌矿选锌;锡矿物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等矿物共生关系复杂,且嵌布粒度较细,选锌尾矿经脱硫浮选后采用重磁联合流程回收锡矿物. 通过闭路实验,得到含铅40.92%、银1610.53 g/t、铅回收率81.25%、银回收率77.03%的铅精矿,锌精矿含锌43.23%、回收率为85.92%,硫精矿含硫42.57%,作业回收率为87.65%,锡精矿含锡42.38%,作业回收率为59.29%.  相似文献   

16.
王集磷矿一、三层混合矿石经正-反浮选所得磷精矿,用大峪口所制磷酸分解制重钙,已完成中间试验。产品质量:全P2O546.66%,有效P2O544.97%,水溶性P2O543.64%,游离酸P2O54.70%,含水2.61%。其中P2O5有效率为96.4%,P2O5水溶率93.5%。该工艺技术可行,经济合理,解决了我国中部磷矿做重钙二次矿源不足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沙特某钙质磷矿不脱泥直接浮选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复合捕收剂对沙特某钙质磷矿石进行不经脱泥的直接浮选,一步反浮选后,精矿品位P2O5达32.57%,回收率为92.41%,达到设计要求,克服了原有捕收剂要求原矿脱泥处理后才能浮选的缺点.研究了磨矿细度、捕收剂用量、表面活性剂用量及选矿废水循环利用对浮选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刘开莲 《贵州化工》2012,37(3):9-11
采用浮选法研究了磨矿粒度、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抑制剂用量等因素对高硫煤脱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磨矿粒度-200目占48.48%,捕收剂用量1.4kg/t,起泡剂90g/t,抑制剂1.5g/L,浮选时间5min,浮选温度为室温,可获得较好的脱硫效果,脱硫率达到50%左右。论文的研究为高硫煤的浮选法脱硫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