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同伴营养教育模式对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和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年级不同专业24个班共89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从同伴教育组中选择同伴教育者60人,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营养教育,由同伴教育者向同班级、宿舍同学宣传营养知识和营养态度、行为的纠正。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和24 h回顾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共发放KAP调查问卷892份,回收问卷855份,有效问卷823份,回收率和合格率分别为95.9%、96.3%。同伴教育组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膳食营养状况中蛋白质、钙元素和维生素C摄入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营养教育模式可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使饮食行为和膳食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同伴教育模式在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安阳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膳食调查,了解大学生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状况,为开展大学生膳食营养教育和指导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大学生膳食结构与“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07年发布)相比,谷类摄入量偏高,而畜禽肉类、水果、蔬菜类、奶类及奶制品摄入量偏低.膳食结构因不同性别而存在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安阳工学院学生营养状况欠佳,应重视营养教育与宣传,提高在校大学生营养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调查四川某综合性大学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与体质数据,分析大学生营养KAP、体质情况及其之间的关系,为高校健康教育、普及营养知识和改善学生体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制KAP调查问卷,对该校1 2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体育老师的协助下获得学生体质测试成绩。所收集数据按年级、性别、文理分组进行分析,用Excel软件录入和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学生的营养KAP得分、体质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掌握情况和饮食行为较差。性别和专业是影响大学生营养KAP得分的主要因素,差异得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学生之间营养知识与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显著(P0.05),高年级优于低年级。女学生消瘦比例与男同学超重比例较高,消瘦与超重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较低。营养知识得分与BMI呈负相关,饮食行为与BMI呈正相关。营养知识、饮食行为与体质测试成绩呈正相关。结论:四川在校大学生营养知识较为缺乏,消瘦和超重是影响大学生身体体质的不良因素,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专业系统营养教学,加强身体锻炼。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西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幼儿营养膳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城市和农村家长之间的差异。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广西崇左市扶绥县学龄前儿童家长对幼儿营养膳食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得分,并通过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城市家长的KAP得分高于农村家长,受教育程度对家长的KAP得分具有显著影响。结论:广西学龄前儿童家长在幼儿营养膳食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得分不高,仍需加强营养宣教和膳食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会计专业大学生223名,通过KAP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膳食营养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并愿意从事膳食营养的推广与指导工作。相比而言,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更全面的膳食营养基础知识,但知识的积累与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还不强。结论:大学生还需对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进一步的认识,应制定并落实大学生膳食营养教育计划,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膳食营养指导的动手能力培训,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并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阳市高校大学生的营养KAP状况,对高校学生开展膳食营养指导与教育以及科学医学干预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分层随机整群抽取了383名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KAP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贵阳市大部分大学生对营养知识不够了解,膳食行为存在不合理不科学的现象,但大学生的营养态度比较积极,愿意去了解更多的营养知识和接受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学校开设有关营养知识的课程对学生提高营养知识是很有效的,非医学生更加希望学校开设营养方面的课程。结论:高校应制定并落实有效的大学生营养教育计划,采取多种措施对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宣传和饮食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护理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膳食营养所存在的问题。对于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进行了有关饮食、营养等方面的调查。在此调查的基础之上,发现在校大学生所存在的一些共性的问题,其中比较主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普遍相关的营养知识缺乏,饮食习惯不科学。在这篇文章之中提出了提高大学生膳食营养水平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党瑞  李沛  次松 《食品安全导刊》2023,(32):124-127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的营养认知现状、营养素摄入现状、健康状况,为指导大学生构建健康的膳食结构、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分层抽样方法抽选研究样本,采用24 h膳食回顾分析法和体质指数分析法剖析大学生的营养KAP(知识、态度、行为)得分情况及营养素摄入状况。结果:大学生KAP得分普遍处于中等水平,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 <0.001),汉族得分高于藏族(P <0.001);男生的体质指数未达标率明显高于女生(P <0.001)。结论:西藏大学生存在营养认知缺乏问题,部分微量元素摄入不足,健康状况有待提高。相关人员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大学生水果膳食和消费现状,本文以地方高校在校大学生为对象,调查分析大学生对水果营养的认知水平和水果消费的基本行为特征。调查表明,在校大学生能够认识到水果营养的重要性,但其对水果营养价值认知与其消费行为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多数在校大学生没有固定的水果消费习惯,水果消费量较低,平均每天约有100g,不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摄入量的一半。水果价格、质量和便利性是影响大学生水果消费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校大学生的膳食调查及营养状况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膳食调查了解在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选取247名在校大学生,用食物频率问卷法(FFQ)进行膳食结构调查,并采用称重法(WFR)对其中的85名学生进行膳食营养调查.结果表明93.4%的学生膳食结构较差.受试者的膳食摄入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建议的摄入量比较,果蔬、豆制品、水产品和奶类的摄入不足,直接导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缺乏.因此应充分重视当代大学生的食物消费及膳食结构对其健康状况产生的影响,积极倡导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营养缺陷,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并经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月饮食消费不同的学生饮食态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上课其他膳食知识来源于书刊报纸的饮食态度最高,从别人口中的饮食态度最低。上过膳食课的学生营养知识总分较未上过膳食课的学生营养知识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较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但对营养的态度积极,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知识教育,不良饮食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对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膳食营养状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称重法(WFR)调查187名学生维持7日的膳食情况。通过记录学生一日三餐所摄入主副食的种类和重量,采用营养配餐和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大学生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大都存在不合理之处。结论调整饮食结构,合理膳食是解决学生营养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长江大学在校大学生的膳食结构和营养状况,应用7d、24h个人进食量回顾调查法,对1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为期1周的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参试男女大学生平均每人每日热能摄入量达标率分别为63.5%和70.6%;蛋白质摄入量男女生达标人数比分别为54.17%和64%;脂肪摄入超标较严重,男女生超标人数比分别为62.5%和71.42%;矿物质中铁、锌元素摄入充足,钙元素摄入严重不足;维生素中B族维生素和Vc摄入不足;奶类、蛋类、蔬菜类食物摄入明显不足。由此可以认为,长江大学在校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太合理,营养状况欠佳,需采取多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的宣传和饮食观念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摄取营养和热能的主要方式为家庭日常膳食,家庭环境在影响幼儿膳食营养摄取方面,不仅有膳食本身结构的因素,也包括父母营养KAP(知识、态度、行为)、家庭收入、家庭规模、家庭进餐环境、父母饮食习惯、家庭烹饪方式等影响。因此,家长需要不断提高对幼儿膳食营养的认知程度,确保每天幼儿能够充足地摄取营养,以便确保幼儿身体健康以及提升  相似文献   

15.
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引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问卷方式,以湖南、湖北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规律,但对营养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建议高校加强食育体系建设、强化食堂的专业建设和管理等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广东省某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关于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高职院校的食品类专业所有在校大学生,对其营养标签的KAP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834名大学生,营养标签知识得分4.9±1.1分,及格率48.9%,女生、二年级学生、城市户籍学生、月生活费较高的学生得分较高(P0.05),他们对某些重要的营养标签知识答对率较低,主要是通过上课、专业书籍获得知识,仍有26.7%人未获得相关知识,他们希望从网络、专业书中获得知识。营养标签态度得分8.8±2.4分,56.3%认为很有必要在食品包装上标识营养标签。对于营养标签的使用,只有9.3%表示每次都会查看、23.1%经常查看,关注的内容主要是"能量"、"脂肪",营养标签使用行为得分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生、二年级学生、知识得分越高,行为得分就越高。结论:高职院校食品专业学生营养标签知识得分不高,不能很好地利用营养标签指导健康,应强化高职学生特别是男生、低年级学生的营养标签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目的:调查珠海社区常住居民的营养KAP(知识(K)、态度(A)、行为(P))、食物消费、膳食结构及营养需求。方法:随机选取珠海市社区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食物频率问卷调查法,调查居民营养KAP、膳食结构和相关疾病状况。结果:15.82%以上的居民饮食不规律;60%以上居民对粗粮、豆制品、鱼虾类海产品以及奶类制品的摄入量不足,超过2/3社区居民作息时间不足,经常熬夜。改善以上三方面不足,加  相似文献   

18.
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现状,为开展营养教育及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657名在校大学生,以问卷的方式调查他们的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结果: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平均得分为10.48、13.58、11.00;医学类学生营养知识得分较高,显著高于文史类学生,营养态度各类学生均较好,但饮食行为均存在一定问题。大多数学生希望获得更多的营养知识、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行为。结论:针对佳木斯大学学生营养现状,需要从多方面开展营养知识宣传、教育,达到均衡营养、合理膳食,以促进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专业学生在日常理论学习之余还需要进行一定强度和频率的运动技能学习和训练,合理的膳食营养对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运动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但是目前针对体育专业学生进行运动营养KAP的相关研究尚未可见。基于此,本文以重庆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营养KAP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营养KAP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重庆市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运动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健康意识,形成正确的营养观。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更加关注。目前,大学生营养知识较欠缺、膳食也不够合理,本文分析了大学生膳食营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善大学生膳食营养的建议,以便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安排膳食。大学生膳食营养与健康研究的意义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素质的提高,人们对食物营养与健康更加关注。食物中蕴含着各种营养,营养是维持人体生命、保证人体身心健康的物质基础。膳食指的是日常进用的饭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