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8月9日,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穿黄退水洞工程顺利实现贯通,为南水北调中线如期实现通水目标提供了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工程退水洞位于穿黄隧洞下游。通过退水洞穿越邙山将穿黄隧洞进口与黄河连通,主要作用是在穿黄隧洞检修期间,将总干渠多余水量排往黄河,同时兼有向黄河补水作用。  相似文献   

2.
穿黄隧洞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一直备受瞩目,其中安全监测是穿黄隧洞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观测工程结构安全的具体手段。文章通过对穿黄隧洞安全监测系统的建立以及对自正式通水后半年内的观测数据进行初步分析,揭示了穿黄隧洞渗漏量、渗透水压力、混凝土应力应变和接缝开和度的变化范围和规律,为同类型输水隧洞的安全监测设计和实施提供一定的借鉴。从安全监测数据分析,自南水北调中线通水运行以来穿黄隧洞目前处于正常稳定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穿黄工程隧洞内衬超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穿黄工程为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控制性工程、标志性工程和咽喉工程。工程隧洞内衬为后张法预应力环锚混凝土,与本工程类似的小浪底排沙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厚度为65 cm,广西天生桥引水隧洞预应力混凝土衬砌厚度为70 cm,而本工程混凝土衬砌厚度仅为45 cm。根据穿黄工程隧洞内衬的实际情况,分析总结了超薄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4.
温世亿  张辛  马瑞  李合生 《人民长江》2016,47(10):96-99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穿越黄河的关键性工程,其中穿黄隧洞工程技术难度最大。穿黄隧洞采用双层衬砌结构,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其在多变的水土压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直接关系到穿黄隧洞的运行安全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正常供水。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为工具,获取了穿黄隧洞过水面的三维信息,采用自主研发的"隧道形变检测/监测系统"对隧洞进行形变检测,并建立了穿黄隧洞三维数字仿真管理系统。将测绘技术应用于穿黄隧洞的运行管理,可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2月22日,南水北调中线穿越黄河工程两条隧洞开始充水试验,将对穿黄工程隧洞结构的安全性能、衬砌受力和防渗、排水情况及混凝土质量等在充水状态下进行检验。穿黄工程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以西约30 km的孤柏嘴,于2005年9月27日开工建设,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投资较大、施工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穿越江河水利工程。两条隧洞内径为7 m,长为4 250 m,其中有3 450 m位于黄河河床下。穿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II-B标穿黄隧洞长度为4 250 m。2010年4月,过河段隧洞胜利贯通,开始内衬施工。内衬施工是穿黄隧洞转序阶段的攻坚战役,具有作业面狭窄,施工工艺复杂,内衬混凝土工作量大、工期紧、施工强度高等难点。对比分析了穿黄工程内衬混凝土浇筑在投标阶段和技施阶段的方案选择,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南水北调工程穿黄隧洞衬砌施工期及运行期有可能对衬砌垫层渗透性造成影响的几个因素如压力、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析出物、气泡含量等进行试验研究。认为水中过高的气泡含量是造成土工织物淤堵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可减少衬砌垫层淤堵的复合土工材料的结构形式。该种新型的复合土工膜已在南水北调工程穿黄隧洞现场试验模型中得到成功运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8.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标志性输水建筑物,其水面环境与水质安全十分重要。穿黄隧洞进出口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漂浮物中有机质的腐败变质会严重危害水质安全,水面漂浮物及时清理成为日常管理的主要工作。针对传统长杆网打捞难度大、操作危险系数高、效率低等缺点,考虑穿黄隧洞工程进口安全栅前汇水区漂浮物种类多、体积大、集中的特点,研制、安装了自动打捞拦污栅;穿黄隧洞工程出口平台作为对外交流和展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形象的窗口,与水面落差大,增设了浮排设施,作为日常清理和应急处置水污染突发事件的操作平台,兼具安全和美化环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春节期间,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工地上机声隆隆。这里的中外施工人员认真操纵管片拼装机,把一块块管片镶砌在穿黄洞壁上。他们在距地面41米以下的隧洞中,过了一个有意义的新年。据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穿黄工程建设管理部的同志介绍,穿黄遂洞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咽喉工程,由于施工工期紧、任务重,今年春节将有近千名建设者放弃与亲人团聚,奋战在国家重点工程工地上。  相似文献   

10.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7):F0002-F0002
6月22日上午,经过720个日日夜夜、4250m的穿行、掘进,“穿越号”盾构机顺利到达穿黄隧洞进水口,标志着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上游线隧洞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11.
在简要介绍南水北调穿黄隧洞断面结构及锚索布置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该隧洞衬砌施工中采用的有黏结后张法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施工工艺,具体分析了混凝土浇筑、锚索张拉、锚具槽回填、孔道灌浆等工序的施工流程、方案及施工技术。施工实践表明,南水北调穿黄隧洞工程是有黏结后张法环形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在我国大洞径、高水头有压输水隧洞衬砌结构工程中的又一次成功应用,完全满足对预应力控制的条件,各项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隧洞采用深埋式地下超薄预应力混凝土衬砌,钢筋密集,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大,混凝土不易振捣密实。通过对穿黄隧洞预应力混凝土内衬混凝土浇筑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对钢模台车实施改造以及对附着式振动器进行研究,采用科学的施工工艺,解决了穿黄隧洞内衬混凝土浇筑难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隧洞的变形影响因素,系统研究了已有隧洞变形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并通过对比,指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洞变形监测中具有独特优势。总结了穿黄隧洞现阶段使用的变形监测方案,指出,在继续使用已有的接触式检监测方法的基础上,引入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能为穿黄隧洞运行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杨成宏  丁涛 《人民长江》2010,41(17):34-36
穿黄隧洞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性工程,该工程采用双洞平行布置,盾构机单向掘进施工。介绍了穿黄隧洞工程地面控制网测量、竖井联系测量、隧洞内精密导线测量等施工控制测量方案,对贯通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在控制测量和检测过程中采用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从而保证了掘进精度在施工设计允许范围内,实际贯通误差约2 cm。  相似文献   

15.
《四川水力发电》2011,(6):42-42
山东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近日通报,南水北调东线穿黄河隧洞主体工程目前已顺利完工。穿黄河隧洞工程是穿黄河工程中的重中之重,1986年开始勘探试验洞建设,2007年12月底正式开工建设,2010年3月25日穿黄隧洞全线贯通并转入衬砌施工,衬砌施工最后一仓混凝土于今年10月29日凌晨2时40分浇筑完成,标志着穿黄河隧洞主体工程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16.
胡长华  郝长江 《人民长江》2009,40(23):73-74
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工程,穿黄隧洞为大型水工隧洞,采用盾构法在河底软土地层中穿越,所采用的复合衬砌结构型式为首次应用,无论在施工期、隧洞充水检查期,还是在正常运行期,都必须确保工程安全。针对穿黄隧洞的复杂地质条件,根据隧洞输送流量大、断面尺寸大、内水压大的结构特点,工程安全监测设计在隧洞中按多断面、多种监测仪器进行布置,并且实现了自动化监测,以确保工程从建设到运行的各个时期,均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安全性状的演变过程,为分析、评价工程安全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建立的平面二维非恒定水流数学模型,在上游来流为校核洪水,即千年一遇的洪水情况下,就南水北调中线两条初步拟定的线路的穿黄隧洞工程方案对穿黄河段水流流态的影响进行计算,并分析比较。计算结果表明,在该来流情况下,穿黄隧洞工程对河段水流流态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的关键控制性项目,文章浅议了碳纤维布应用背景研究,主要对粘碳纤维布试验、现场应用、缺陷处理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并对应用情况及具体操作进行了说明,旨在通过粘碳纤维布在大型穿黄隧洞复杂工况下的成功应用,抛砖引玉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及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王坚  李俊 《水利水电施工》2007,(2):85-85,63
本文介绍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一期穿黄隧洞预应力钢筋砼衬砌工程1:1仿真试验实施阶段,对预应力锚索制安中的穿索工艺进行革新、改进,使其更加完善,有效地保证现场施工顺利进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穿黄隧洞是即浆实施的南水北调东线输水线路上的关键工程,1986年4月-1988年1月,在设计洞线上成功开挖了一条勘探试验洞,施工中采用超前预注浆形成阻水帷幕,然后在帷幕内开挖成洞。由于长期受地下水的溶蚀作用,1999年8月底探洞水泵房北侧岩壁突然涌水,为确保黄河北大堤安全,同时考虑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将实施,按大洞设计断面在探洞四周进行了灌浆加固处理。形成了穿黄隧洞的阻水帷幕,为今后隧洞的开挖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