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别古庄油田京11断块已经进入高含水期、产量递减较快、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的开发现状,以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为基础,优选了与储集层岩性、物性及渗流特征相关的宏观、微观参数,应用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储集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各开发时期油田的含水特征,分3个开发阶段(开发初期、中期、后期),选用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不同含水期流动单元的三维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流动单元的变化,并结合开发后期剩余油饱和度的计算对剩余油分布进行了预测。研究表明:在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与储集层流动单元类型关系密切,在开发后期,工区3、4类流动单元储集层是剩余油分布的相对富集区域。图8表1参15  相似文献   

2.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层流动单元指的是连通体内具有相似岩性和物性特征的储集单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则表现为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岩性和物性的差异性。因此,利用表征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油水运动规律以及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在马岭油田中一区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剩余油分布的研究。首先选择马岭油田中一区的4口井作为关键井,利用4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提取了流动层带指标和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参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参照油田实际开发情况,确定了该区主力油层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定义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根据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对延安组的延9^2+3、延10^1、延10^2、延10^3和延10^4等5个油层组进行了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预测,并结合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对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和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区储集性能好,虽然开发程度高,但仍然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含水油田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方法--以双河油田为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统方法,确定了流动单元分类与划分的参数。对双河油田V下油组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定量研究。对于取心井,利用岩心的物理分析资料,参照油田开发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聚类分析和流动分层指标方法,将其划分为4种流动单元类型,并分析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的流动分层指标的分布范围。对于非取心井,利用取心井聚类分析的结果,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类型的判别函数,从而达到了定量研究流动单元类型及其井间分布的目的。生产实践证实,运用这种研究思路划分流动单元的结果与生产实际吻合程度高,说明了这种研究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陆相储集层流动单元定量研究新方法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37  
对已开发油田,准确预测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合理制定开发调整方案的关键,是对油气藏的认识要符合地下地质情况.储集层流动单元是一个横向和垂向上连续的储集带,为地下流体渗流的基本单元,它综合反映了储集层的岩性、物性及微观孔喉特征.因此提出,从取心井入手,通过优选参数,建立流动单元的原模型,应用聚类和判别分析,建立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对非取心井进行流动单元划分;进而引入地质统计学方法,应用序贯指示模拟进行井间流动单元的预测.应用该方法,将高尚堡油田高3102断块的主力小层流动单元划分为A、B、C3类,现场生产动态资料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划分结果对储集层分类评价、寻找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剩余油富集区、调整开发井网和提高采收率均达到了目的.图3表1参3(彭仕宓摘)  相似文献   

5.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的特点,提出了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通过对取心井参数优选,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流动单元的井间预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以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北区沙三中油藏为例,应用流动单元方法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在流动单元划分中选取了孔隙度、渗透率、粒度均值、泥质含量及流动层指数5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将储层划分为A、B、C3类流动单元,优选出截断高斯模拟方法对流动单元进行了井间预测.研究表明,剩余油主要富集在正韵律储层中、上部的B、C类流动单元区;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物性相对差的B、C类流动单元区及以A、B类流动单元为主的断层附近的无井控制区域.用此方法预测的剩余油富集区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应用效果分析表明,用流动单元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区八道湾组砾岩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的特点,提出了砾岩油藏流动单元定量划分方法。通过对取心井参数优选,采用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为4 种类型,建立了各类流动单元的数学判别函数进行判别分析,对非取心井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并应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了流动单元三维地质模型,更加准确地反映了地下流体的流动特征,为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油田后期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二中西八道湾组湿地扇相砾岩储层岩性粗和非均质强等特点,综合各种地质、测井、化验分析及开发动态资料,优选出影响流体渗流的6项特征参数,将砾岩储层划分为E,G,M,P等4种流动单元类型.根据储层岩性、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了分类评价.通过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平面图叠合分析,总结了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分布特点.E类流动单元储集渗流能力最好,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注入水易形成高渗通道,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饱和度低;G类流动单元储集渗流能力次之,分布面积大,为中等-弱水淹,剩余油相对富集,是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9.
流动单元四维动态演化仿真模型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流动单元是油气储集最小宏观地质单元,应用室内岩心样品不同注入体积倍数驱替实验、不同开发阶段完钻井的测井参数评价及大量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分析了不同成因流动单元在水驱开发过程中储层宏观物性参数的演化规律,进而建立各类参数的数学演化模式,找出其相应物性参数的变化因子.并借助工作站三维地质建模软件Earthvision,在原始三维地质属性参数模型研究的基础上,加载物性参数变化因子,并经数据处理和结果提取,形成各类流动单元随开发过程的四维动态系列演化仿真模型,揭示和预测了不同开发阶段流动单元内部油水运动特点及剩余油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下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物性和储集能力都较好的流动单元大部分位于心滩沉积微相中部,部分分布于心滩微相顶底部;河道沉积是控制物性较好流动单元的主要沉积微相之一。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通过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可能分布。  相似文献   

11.
储层流动单元模式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55,自引:9,他引:46  
李阳 《石油学报》2003,24(3):52-55
依据胜利油区河流和三角洲储层的岩性、物性、微观特征、渗流参数和动态信息,分别将该油区两种储层流动单元分为4类,建立了河流和三角洲流动单元模式.其中,流动单元E的储层物性最好,流动单元G、M为最佳储层和产层,流动单元P的物性最差.在特高含水期,流动单元G、M内剩余油相对富集,宏观剩余油多富集在流动单元接合部位、隔夹层处;对于河流相储层剩余油多在韵律层上部富集;对于三角洲相储层多在韵律层下部富集.微观剩余油形式多样,有孤滴、薄膜、网状、斑状和连片状等5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流动单元研究在北大港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北大港油田港东地区下第三系河流相沉积储层为例,通过精细储层对比、储层结构及渗流屏障的研究,港东地区垂向上细分为118个时间地层单元,平面上划分出2681个含油连通体,并根据各含油连通体储层的空间物性展布及动态分析资料,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细分为9000个流动单元类型;在此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及常规油藏工程方法,逐步量化不同流动单元剩余油的资源潜力,并进一步划分了6类剩余油资源潜力类型。其中,注采井网不完善、垂向上不同流动单元级别动用程度的差异和受渗流屏障遮挡及微构造影响所形成的剩余油资源潜力区,剩余油资源潜力相对集中,是油田今后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储集层流动单元水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正确认识测井响应高含水储集层的规律和特征,对于评价水淹层、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特征十分重要。选取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在储集层条件下进行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流体流动单元内部的电阻率、含水率、相对渗透率与含水(油)饱和度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相似,不同流动单元间这些关系及变化规律则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流动单元不同的水淹特征和含水(油)饱和度特征。应用储集层流动单元概念,可以在同一储集层内划分出水淹级别不同的单元,为水淹层定量精细解释提供可靠参数,还可建立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间的关系,用于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图2表4参8(魏斌摘)  相似文献   

14.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对认识油藏的非均质性、注水开发效果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有效手段。以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油层组为例,选取了渗透率、孔隙度、储层质量指数、标准化孔隙度指数及流动带指数作为研究区流动单元划分的参数,将靖安油田盘古梁长6储层流动单元划分为A、B、C3类,划分结果与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物性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以检查井资料为基础,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建立储层物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及岩性(泥质含量)的测井解释模型,并按厚油层内部存储性和渗流性质的差异,建立起三级流动单元的识别和划分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技术对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进行学习训练,建立起原始含油饱和度、目前含油饱和度和残余油饱和度的测井解释模型,从而实现对厚油层层内剩余油的综合定量解释,为高含水期厚油层层内剩余油挖潜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在码头庄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油水运动规律及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基于储层非均质性的层次性,可分步骤建立流动单元模型。该方法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分析储层层序内部结构与分隔单元,从沉积单元入手,在建立储层建筑结构和砂体连通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码头庄油田储层流动单元的分布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应用流动单元空间分布可定性分析其储量动用状况并预测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