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盾构隧道进出洞地基加固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锦樘  朱志宗  汤国斌 《山西建筑》2009,35(23):356-358
通过对上海市某地铁盾构进洞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措施的研究,说明目前盾构进出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的地基加固措施进行一定的比较和分析,指出了进洞土体为砂土时应注意的问题及相应的补救措施,并进一步提出了采用高压旋喷作为地基加固手段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周明辉 《建筑施工》2012,34(8):843-845
土体冻结法是盾构进出洞较为常用的加固方法。以上海某地铁工程施工在盾构进洞时发生的洞门渗漏和排险为实例,简述土体冻结加固状态下盾构进洞的风险控制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措施有效并能及时地控制盾构下沉,因此,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盾构进出洞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事故多发阶段,应加强各种地质条件下盾构进出洞施工技术的研究。对盾构施工中所遇到的具有普遍性的三类岩土条件下盾构进出洞土体的加固方式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盾构进出洞过程中主要控制技术措施。研究表明:对于软土地区,盾构隧道端头采用最多的是水泥土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或注浆)的加固方式,当受地面环境限制时,可采用冻结法进行加固;在砂层中,主要采用地层加固+降水的加固方式;遇到全断面岩石地层时,无需进行地基加固,可采用分层注浆的施工方案;对于特殊地层,需采取较为特殊的加固方式。  相似文献   

4.
盾构出洞、进洞加固施工是大型泥水平衡盾构进出洞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结合上海翔殷路隧道工程施工,阐述了冻结法加固、深层搅拌桩+高压旋喷法加固在翔殷路隧道盾构出洞、进洞加固施工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MJS工法在上海12号线盾构进出洞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南京西路站~陕西南路站区间盾构进洞口地基加固土体距离轨道交通1号线隧道边缘最近距离仅为4米左右,竖向距离约为19米,土体以上又密布上水管、雨污水管等管线,给盾构推进、进洞施工带来了极大风险。管线改移代价大,1号线地铁隧道又是不可移动构筑物,加固位置又是淮海路繁华十字路口,为避免洞口加固施工对周边环境特别是轨道交通1号线正常运营的影响,保护周边管线安全,保障正常商业活动、居民生活和交通,本工程采用了全方位高压喷射工法(MJS工法)对进洞口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这是MJS工法在软土地区盾构进出洞位置的第一次成功尝试,为今后的相关施工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盾构在进出洞时,需要采取土体稳定措施,确保土体具有良好的均匀性、自立性、止水性。杭州地铁1号线下沙西站~下沙中心站工程,采用高压旋喷桩对盾构进出洞洞门土体进行了加固。通过选用合适的材料和配合比,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浆液压力、气压、浆液流量及旋喷提升速度和转速等指标,保证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以上海轨道交通15号线19标段上海西站站—铜川路站盾构区间上行线盾构进洞为例,对盾构机在承压富水砂层中的进洞工艺进行研究与分析。通过进洞端头井地基加固、止水密封装置安装、打设环箍等一系列工艺,保证了盾构进洞时的止水效果,确保了盾构顺利进洞。其研究结果为后续类似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常盛 《建筑施工》2014,(8):999-1000
盾构法隧道区间掘进施工过程中,端头加固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隧道施工盾构进出洞的成败.以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部分区段盾构进出洞为例,介绍了砂层地质下的加固措施,并针对盾构进出洞期间碰到的问题及采取的处理措施进行分析.所述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可供相关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盾构施工中安全隐患较大的是盾构机进洞和出洞阶段,进洞时刀盘在切削时将给前方土体形成一定的压力,如果上方的土压过大可能会造成地面的坍塌。出洞时出洞口的土体经过盾构机扰动后,土体的自稳性将下降,且在盾构机出洞时,盾构机头处背压突然变化,很容易造成密封破坏,引发坍塌事故。为满足西气东输二线长江盾构穿越3.08m泥水平衡盾构机出洞需要,必须对盾构出洞口土体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优化轨道交通隧道进出洞土体加固方案,精确安制盾构机发射系统,严格检查和控制大型泥水盾构施工,加强信息化管理,密切关注盾构姿态和对隧道轴线的控制,确保了盾构严格按照设计轴线推进和顺利准确进洞。  相似文献   

11.
盾构施工扰动与地层移动及其智能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城市地铁区间隧道盾构掘进中对土体的施工扰动及引起地层移动和地表变形沉降的力学机理 ,概括了施工扰动影响的主导因素。结合上海市地铁 2号线的工程实践 ,采用了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对地表沉降进行了预测 ,经与现场实测值作对比分析 ,论证了上述软科学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
邱凡  俞建娟  胡宇龙 《山西建筑》2014,(26):171-173
结合杭州地铁5号线创意路站—蒋村站区间盾构法隧道投标方案,分析了斜交隧道施工过程中,上下侧隧道施工先后顺序对隧道结构受力的影响,阐述了斜交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表土体沉降的规律,论述了隧道间净距变化对隧道衬砌受力状态的影响,并通过对隧道周边加固体的数值模拟论证了注浆加固对隧道施工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胡承军 《建筑技术》2009,40(2):136-137
在软土基坑施工过程中,由于地铁盾构进出洞以及为了保护基坑周围建筑物等原因,常常会进行坑外加固。坑外加固能提高土体强度,也会对基坑变形产生影响。结合上海地铁某车站端头井加固的工程实例,分析坑外加固对基坑变形造成的不利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减少坑外加固影响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联络通道作为地铁隧道重要的附属设施,联通左右两条隧道,在地铁正常运营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地铁隧道工程中,联络通道施工的顺利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进度。文章介绍了某软弱地层中联络通道施工的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要点,提出了"地下连续墙+搅拌桩"的土体加固方式。工程实践表明,采用"地下连续墙+搅拌桩"的土体加固方式,结合盾构机通过土体加固区的合理操作,有效地控制了沉降和变形,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联络通道施工是盾构隧道施工中的事故多发阶段,选择合理的土体加固方式提高周边土体的稳定性是保证联络通道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联络通道常见的施工方法和加固方式,并针对南宁市富水圆砾地层特性,结合南宁地铁2号线三苏区间联络通道的施工,对适应该地层的盾构隧道联络通道加固工法进行比选分析,最终采用地下连续墙加膏浆注浆技术进行预加固处理。通过对加固后的地层沉降变形、地下水位和联络通道净空收敛等实测数据的分析,验证了地下连续墙加膏浆注浆对圆砾地层注浆加固的可靠性,为今后富水圆砾地层盾构隧道联络通道施工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线叠交盾构施工引起土体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上海地铁十一号线徐家汇站至上海体育馆站施工区间隧道四线叠交的复杂穿越形式,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模拟了多线叠交盾构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利用单元生死技术和重复设定单元属性等方法实现土体卸荷、盾构推进、管片拼装以及注浆硬化等动态施工过程,针对多线叠交盾构施工穿越既有隧道区域所引起的地层变形进行了分析,将得出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最大值的位置与盾构机顶推面位置有一定关系;当两线隧道穿越完成后,地表沉降的最大值位置与单线隧道穿越引起的最大值位置相比会发生一定量的偏移。研究成果可以为多线叠交盾构隧道施工区域保护技术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盾构出洞冻结法加固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冻结法作为盾构进出洞土体加固的一种可靠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以上海复兴东路隧道盾构出洞加固工程为例,介绍加固方案、冻土帷幕设计、冻结系统设计和施工工艺供设计、施工和研究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地铁线路互相重叠穿越,如何预测并控制隧道所在地层的变形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依托南宁地铁1、2号线在朝阳广场站形成的四线叠交隧道工程,旨在探讨四线叠交这种复杂空间关系下隧道盾构施工的变形规律,进而提出有效措施控制地基变形。基于对水文地质情况及隧道情况的研究,借鉴成都、武汉等地工程情况,提出采用上下洞夹层土体洞内加固、结构加强、螺栓加强以及下洞临时支撑相结合的加固措施来控制地基变形,通过数值模拟验算加固效果,并与现场监测数据作对比,结果表明,加固后地层沉降显著减小,地表沉降满足变形控制要求,隧道变形大大减小。本文的研究成果保证了该重叠段隧道施工的安全,也能为今后类似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地铁的发展及其盾构施工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康能 《山西建筑》2010,36(10):322-323
简要介绍了地铁的发展,针对地铁工程修建过程中盾构施工引起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阐述了盾构施工的地表变形机理,介绍了地层移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地面沉降的预计方法,以确保地铁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地铁隧道施工诱发的土体沉降以及临近地下构筑物变形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施工安全控制和风险评估中较为关心的一类施工问题。目前,针对该领域地层沉降的简化理论研究还仅仅针对自由位移场,没有考虑临近既有构筑物的遮拦效应影响。依托上海在建地铁施工工程实践,采用简化理论方法、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以及现场监测方法,分析考虑运营隧道遮拦效应影响的土压平衡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沉降规律,并与自由位移场条件下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进行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地铁盾构复杂叠交穿越引起的临近地铁隧道的变形规律。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简化理论方法和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遮拦叠交效应下地铁盾构掘进引起的地层沉降变形;临近既有建(构)筑物施工,盾构施工引起的周围土体沉降较大程度地受到遮拦效应影响,与自由位移场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对比存在较大差别。最后,结合盾构施工监测数据,提出复杂遮拦叠交效应下的盾构叠交施工变形控制技术措施。成果可为合理制定施工场地存在复杂建(构)筑物工况条件的地铁隧道开挖对周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