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者应用不同抗原含量的提纯乙型脑炎疫苗,在8~10岁小学儿童中进行了反应观察。第1针接种后未发现明显的局部反应,全身反应以接种5μg 疫苗者最低,但均较常规苗为高。第2针接种后,局部及全身反应与常规疫苗没有显著差异。作者结合免疫效果观察结果认为,接种5μg 提纯苗反应轻微并能产生高滴度抗体,可进一步扩大使用。  相似文献   

2.
首次应用国产20L Cellcul-20A型反应器和CT-2微载体Vero细胞培养乙型脑炎病毒。病毒液经福马林灭活后,澄清、浓缩、差速离心和除菌过滤,试制提纯乙型脑炎疫苗,抗原效价提高10倍以上,并建立提纯疫苗的检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应用柱层析法纯化Vero细胞乙型脑炎疫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浓缩Vero细胞乙脑疫苗经SepharoseCL-6B柱层析可去除大部分杂蛋白,再经SphacrylS-500HR层析可进一步去除比病毒大的杂质及残余小分子量杂蛋白。经两步凝胶过滤层析纯化后,疫苗总蛋白含量减少约99%,抗原比活性提高87~165倍,抗原回收率达30%~50%,残余牛血清和残余细胞DNA均符合WHO有关规程要求,提纯疫苗的效力达到或超过中国地鼠肾灭活乙脑疫苗和日本提纯鼠脑拔苗的参考苗。  相似文献   

4.
应用截留分子量10万的超滤系统,将地鼠肾细胞乙型脑炎疫苗浓缩10~20倍,再以差速离心法提纯。所得提纯乙脑疫苗免疫原性及抗原效价均比原制苗明显提高,达到日本提纯苗的水平。经人体接种反应和效果观察表明,提纯苗反应轻微,血凝抗体4倍增长率占100%,GMT258.9,与常规苗相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疫苗制品中Vero细胞残余蛋白含量检测方法。方法制备Vero细胞蛋白抗原参考品,免疫家兔,提纯抗体作为包被抗体并以酶标记,建立酶联免疫检测系统。用Vero细胞蛋白抗原参考品绘制定量标准曲线,并对各项指标进行验证。结果提纯后抗体纯度达90%以上,抗体效价为1∶64,Westernblot分析显示,提纯抗体与Vero细胞蛋白抗原参考品中绝大部分蛋白成分均能特异性结合。确定最佳抗体包被浓度为10μg/ml,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1000。Vero细胞蛋白抗原参考品定量范围为12.5~800.0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7,该方法特异性、精密度及准确度良好。将试剂于4、25和37℃分别放置3周,检测同一定量参考品和样品中Vero细胞蛋白抗原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已建立了用ELISA检测疫苗制品中Vero细胞残余蛋白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浓缩Vero细胞乙脑疫苗经SepharoseCL-6B柱层析可去除大部分杂蛋白,再经SphacrylS-500HR层析可进一步去除比病毒大的杂质及残余小分子量杂蛋白。经两步凝胶过滤层析化后,疫苗总蛋白含量减少约99%,抗的比活怀提高87-165倍,抗原回收率达30-50%,残余牛血清和残余细胞DNA均符合WHO有关规程要求,提纯疫苗的效力达到或超过中国地鼠肾灭惭脑疫苗和日本提纯鼠脑疫苗的参考苗。  相似文献   

7.
皮卡狂犬病疫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灭活提纯狂犬病疫苗(IPRV)加皮卡佐剂,与单纯使用IPRV相比,可使半数有效抗原量降至原来的1/5~1/10.显著提高抗狂犬病毒IgG和中和抗体滴度;促进诱生IL-2,促进免疫细胞增殖,提高细胞免疫;显著降低感染狂犬病毒野毒株小白鼠的死亡率,具有抗血清样和疫苗的双重效果;皮卡IPRV能通过小白鼠脑内注射的安全性检查和腹腔注射的毒性检查。  相似文献   

8.
新型联合疫苗──疫苗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有可能进一步改进现有疫苗和发展新疫苗。全球“儿童疫苗计划”(Children’sVaccineInitiative)提出了研究开发理想儿童疫苗的目标。理想的儿童疫苗应是在出生后接种一剂即可预防多种疾病。疫苗需具有以下特点:能有效地预防严重危害儿童生命的多种疾病;采用多种抗原成分联合,接种一次或二次,而不是多次;耐热、稳定,反应原性低,接近100%有效;在发展中国家可生产;安全、有效、接种方便和价廉,可为社会接受。一、联合疫苗发展简史联合疫苗已有五十多年历史。最早使用的是伤寒、副伤寒甲乙联合疫苗和伤寒…  相似文献   

9.
蔗糖垫超速离心法提纯乙型脑炎疫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Vero细胞培养的P3株乙脑灭活病毒,以超滤浓缩和硫酸色精蛋白处理后,40%蔗糖垫层在27500r/min离心6小时,收集沉淀制成提纯乙脑疫苗。其蛋白含量在0.012~0.035mg/ml,稀释8倍后其疫苗效价仍能超过日本提纯鼠脑乙脑疫苗参考标准和我国乙脑疫苗参考标准。Vero细胞残余DNA<100pg/0.5ml,残余牛血清<1μg/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聚乳酸与聚乙二醇共聚物(PELA)包裹Hp超声上清液,制备 Hp口服微球疫苗,探讨共 聚物PELA总相对分子质量r、PEG含量与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ELA共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Mr/Mn)对微球疫 苗体外释药特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复乳法溶剂挥发技术,制备Hp微球疫苗,用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镜观测微球 疫苗的粒径,用紫外光谱分光光度法测定抗原包裹效率与Hp抗原释放量,并在pH7.3、浓度为 0.01mol/L的PBS溶 液中作体外控释实验。结果 Hp微球疫苗抗原包裹效率在75%左右,平均粒径在51μm以下。若PEG量低于 10%,PELA组成对微球疫苗的粒径和抗原包裹效率影响不大。结论 Hp抗原体外释放量与 PELA中PEG的量和 相对分子质量、PELA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成正比,而与PELA的总相对分子质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Vero细胞疫苗中间产品中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的含量变化。方法模拟Vero细胞疫苗生产工艺流程,制备Vero细胞HCP,免疫家兔制备Vero细胞HCP免疫血清,经Protein A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制备纯化的抗Vero细胞HCPIgG,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Vero细胞乙型脑炎疫苗及Vero细胞SARS疫苗各中间产品的蛋白、HCP及病毒抗原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Vero细胞乙型脑炎疫苗和Vero细胞SARS疫苗中间产品中均存在一定量HCP,不同的纯化工艺均可以去除大部分HCP,随着生产工艺的进行,疫苗中间产品中HCP的含量逐渐降低,病毒成分的纯度逐渐增高,但纯化后产品中仍存在少量HCP。结论Vero细胞乙型脑炎疫苗和Vero细胞SARS疫苗均存在一定量HCP。  相似文献   

12.
麻疹乙脑二联活疫苗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麻疹乙脑二联活疫苗对猴体的安全性。方法 应用麻疹乙脑二联活疫苗注射恒河猴 脑内和脊髓,以麻疹和乙脑单价苗作对照,进行临床体征和组织病理学观察以及抗体测定。结果 全部试验猴临 床体征无异常反应,组织病理学检查联苗组大脑皮质和中脑黑质、颈髓仅见轻微炎症反应,病变均<5%,未见神经 细胞坏死现象。麻疹抗体应答较好,乙脑抗体有轻微的升高。结论 麻疹乙脑二联活疫苗的神经毒力与两种单价 苗比较未见增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非动物源性稳定剂,以替代传统的动物源性稳定剂。方法取同一批乙型脑炎灭活疫苗(Vero细胞)原液,分别加入A、B、C、D稳定剂(非动物源性),制备成冻干剂型,分别检测其外观、水分、有效抗原含量和效力等,以传统稳定剂作对照,并考察其稳定性。结果冻干前后,疫苗的有效抗原含量及效力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加入D稳定剂(不含人血白蛋白和明胶)的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于37℃放置6个月,效力降低15.1%;于2~8℃放置2年,效力仍高于参考品。其他检测指标均符合要求。结论D稳定剂可替代传统稳定剂,用于制备冻干乙型脑炎灭活疫苗。  相似文献   

14.
乙型脑炎狗肾细胞14-2PDK-CD株活疫苗于甘肃省武威市(非流行区)45人.接种观察表明,反应轻微,且抗体应答良好.疫苗接种后仅有4.65%的儿童出现低热反应(37.1~37.3℃),48~72小时后消失.儿童接种1针(0.5ml)后其抗体效价≥1∶5者占92.9%、≥1∶10者占42.9%;次年加免1针后,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百分之百上升至≥1∶10,GMT为29.3±1.44。成人接种1针(1.0ml),其抗体效价即上升至≥1∶10.与同时进行的乙型脑炎地鼠肾细胞14-2HK株活疫苗比较,其结果均无明显差异,表明两株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相似。  相似文献   

15.
森林脑炎纯化疫苗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制备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方法 将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地鼠肾单层细胞,收获病毒液,经超滤浓缩、柱层析纯化病毒后配制而成。结果 疫苗兔疫保护力指数均≥1 .0 ×106,杂蛋白去除率≥99%,小牛血清蛋白去除率>99%,所有检测项目全部合格。结论 该纯化工艺制备的森林脑炎纯化疫苗抗原含量高,热稳定性好,免疫原性强,各项检测结果均符合2000年版《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标准。  相似文献   

16.
黄病毒科黄病毒属包括70多种病毒,其中约40多种与人类疾病相关,大部分为虫媒病毒。其中对人类致病的重要病原主要有登革病毒、乙型脑炎病毒、黄热病毒、蜱传脑炎病毒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为黄病毒属病毒疫苗的设计带来了新的策略。本文对当前分子生物学技术如感染性克隆技术在黄病毒属病毒疫苗研制中的应用以及嵌合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