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光瑾 《热处理》2014,(5):40-46
对取自135型柴油机气缸套的高磷灰铸铁试样进行了中温磷化处理。对磷化表面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磷化膜形态为无规律分布的磷酸盐晶簇。磷化工艺,包括磷化液成分、磷化温度和时间,对磷酸盐晶体的形核、生长、形态及性能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灰铸铁磷化过程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灰铸铁锌钙系磷化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初步确定了磷化膜在灰铸铁基体表面的形核、长大规律.结果表明,磷化膜晶核首先在铁素体—石墨界面等处形成,是一个不均匀形核过程.磷化形核需要孕育期.  相似文献   

3.
6061 铝合金表面无铬稀土镧转化膜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红玲  刘清玲 《表面技术》2013,42(3):42-45,55
利用极化曲线方法,研究了以La(NO3)3.6H2O为促进剂的磷酸盐转化膜的耐蚀性,同时与铬磷化膜及无稀土促进的单纯磷酸盐膜的耐蚀性进行了对比;通过划格法和全浸腐蚀试验,研究了这三种转化膜与有机涂层间的结合力。结果发现:与单纯磷酸盐膜相比,稀土促进生成的磷酸盐膜中的传输阻力增加,耐蚀性明显增强,而与铬磷化膜相比,二者在弱极化区的耐蚀性能相近;稀土促进生成的磷酸盐膜与有涂层间的结合力明显优于铬磷化膜。  相似文献   

4.
灰铸铁磷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灰铸铁经成分不同的中温磷化液处理后,磷化膜层的 结晶形态差别较大.分析认为Zn-Ca系比较适合用于灰铸铁的磷化,所处理的工件色泽呈深灰到黑色,耐蚀性好,溶液稳定,沉渣少.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镁合金表面磷化膜的耐蚀性,在磷酸二氢铵和高锰酸钾组成的磷化液中加入酒石酸钾钠,通过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分别对磷化膜的表面形貌和组成元素进行观察和测试,通过电化学阻抗谱和极化曲线对磷化膜的耐蚀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酒石酸钾钠加入到磷化液中以后,磷化膜表面的微裂纹数量明显减少,表面更加平整、致密,膜电阻和电荷转移阻力明显增大,减少了腐蚀介质渗入到基体的通道,增大了腐蚀性离子的迁移阻力。同时,磷化膜中Mn、O和P等元素含量的增加,磷化膜中含有更多镁的磷酸盐和锰的氧化物,使磷化膜的耐蚀性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磷化成膜过程的电化学行为和稀土对磷化膜生长过程的影响两方面,对6061铝合金表面一种不合铬的复合磷酸盐膜的成膜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极化曲线对其耐蚀性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磷化成膜过程主要分为4个阶段,即基体侵蚀期、晶体初步形成期、基体再溶解和晶体形成期、基体溶解和晶体生长达到平衡期;稀土化合物的引入,提高了磷化...  相似文献   

7.
以磷酸二氢锰、硝酸钙、硝酸钡、钼酸钠等为原料配制锰钙钡系磷化液,对Q235钢铁试片进行常温磷化,磷化后免水洗,自然干燥3 h以上,获得了彩色锰钙钡系磷化膜。分析了磷化膜的形貌和组成,考察了磷化液pH值、磷化温度、磷化时间、磷化量等工艺条件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化液pH值2.3~2.8、磷化温度5~40℃下浸渍磷化8~10 min,可生成连续、致密且颗粒细小的免水洗锰钙钡系磷化膜;磷化膜由Fe,Mn,Ca,Ba的磷酸盐及少量钼酸盐等组成,耐硫酸铜溶液腐蚀时间>85 s,膜质量0.9 g/m2左右,喷涂铁红环氧底漆后的涂层附着力达1级。  相似文献   

8.
钢板表面状态对磷酸盐保护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晓东  刘昕  张建  张启富 《轧钢》2013,30(6):25-28
为研究钢板表面状态对磷酸盐保护膜的影响,本文对表面光洁、有色差、有“W”压氧3种表面状态的钢板进行了磷化处理,并进行表面形貌观察、磷化膜重测定、耐蚀性实验、扫描电镜及EDS分析。结果表明,钢板磷化后表面形貌受原板表面质量影响很大,有色差的基板在磷化后表面出现亮白条纹;有“W”压氧的基板磷化后表面会形成黑色条纹缺陷。但基板表面状态引起的磷化后表面缺陷基本不影响磷化膜的耐腐蚀性,膜重和粒径满足要求。本文指出,由于磷化膜遗传基板表面状态,要解决磷化后表面形貌缺陷,必须通过改善基板表面质量来消除。  相似文献   

9.
清洁型铁系磷化膜的常温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Q235钢铁试片在以磷酸、钼酸铵等组成的铁系磷化液中常温快速磷化后,自然干燥8h以上,生成了免水洗的彩色磷化膜。用SEM和EDS对磷化膜进行形貌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免水洗的磷化膜由Fe^3+的氧化物、磷酸盐及少量的钼酸盐等组成,膜晶粒尺寸≤3μm,膜连续、致密,膜重约0.8g/m^2,耐3%的NaCl溶液腐蚀约2h以上,喷涂铁红环氧底漆后附着力达1级。  相似文献   

10.
以磷酸和氧化锌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常温锌系磷化液。考察了游离酸度、总酸度及自制CT-1复合促进剂对磷化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IR)对磷化膜的主要成分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适量的自制CT-1促进剂可以提高磷化膜的耐蚀性,膜的成分以缔合型磷酸盐为主。  相似文献   

11.
采用化学转化法在镁锂合金表面制备了外观深灰色、结构均匀致密、耐蚀性能良好的锌锰磷酸盐转化膜,并研究了磷化温度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EDS)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仪对膜层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交流阻抗(EIS)和腐蚀失重实验对磷化膜的耐蚀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锌锰磷化膜主要由Zn、Zn3(PO4)2、MnHPO4、Mn3(PO4)2组成。锌锰磷酸化膜起到了保护镁锂合金的作用,提高了镁锂合金的耐蚀性,当磷化温度为45℃时,磷化膜的腐蚀电流密度最低,腐蚀速率最小,耐蚀性能最好。  相似文献   

12.
Q235钢铁试片在磷酸、氧化锌、硝酸锰、钼酸铵、硝酸钡等组成的钡盐改性锌锰系磷化液中常温快速磷化后,自然干燥3 h以上,生成了免水洗的彩色磷化膜。用SEM和EDS对磷化膜进行形貌和元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免水洗的磷化膜由铁、锌、锰、钡的磷酸盐及少量的钼酸盐等组成,膜晶粒尺寸≤3μm,膜连续、致密,膜重约1.1 g/m2,耐3%的NaCl溶液腐蚀约2.5 h,喷涂铁红环氧底漆后附着力达到一级。  相似文献   

13.
李红玲  陈改荣 《腐蚀与防护》2011,(9):694-696,700
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电流-时间和电位-时间曲线等方法,对6061铝合金表面含Zn、Fe、P、O、Ce而不含铬的复合磷酸盐转化膜的表面形貌、相结构、成分及磷化过程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了稀土的磷化膜表面的块状结晶更加致密,颗粒更小,外观呈浅灰色,其晶粒排列纵横交错;磷化膜的主要成分为磷酸锌和磷...  相似文献   

14.
利用电化学检测技术判定冷轧汽车板磷化膜的质量。利用恒电流/恒电位仪,测试磷化膜在磷酸盐溶液中的开路电位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根据该曲线出现拐点的时间结合生产经验可以判定磷化膜的质量。结果表明,磷化膜质量与曲线上拐点出现时间密切相关,拐点出现越晚,膜质量越好,拐点出现的时间t≤300s时,磷化膜质量差;拐点出现时间700s1 000s时,磷化膜质量很好。  相似文献   

15.
在自制的低温锌系磷化液基础上,通过加入镍盐、锰盐和羧基聚合物,并以硝基苊为促进剂,研制出了一种适用于电泳涂装的低锌锰改性常温磷化工艺.用扫描电镜和能谱仪对低锌锰改性磷化膜与普通锌系磷化膜的形貌和组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制备出的磷化膜耐蚀性和耐碱性均优于普通锌系磷化膜;该磷化工艺可在常温下10min内在金属表面形成完整、致密、耐碱性好的磷化膜,它是由Zn3(PO4)2、FeZn2(PO4)2、Mn Zn2(PO4)2组成的椭球状磷酸盐晶体薄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磷化温度对烧结钕铁硼永磁合金表面磷酸盐化学转化(PCC)膜的形成、微观结构和耐蚀性能以及对磁体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磷化温度的升高,转化膜膜重略有增加。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转化膜呈块状结构,晶粒尺寸为5~10 μm。能量色散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表明,转化膜主要由钕磷酸盐水合物、镨磷酸盐水合物和少量铁磷酸盐水合物组成。转化膜中的氧、磷元素主要分布在晶粒表面,铁元素主要集中在晶界处,钕和镨的分布则比较均匀。电化学分析和静态全浸腐蚀试验表明,不同温度下制备的转化膜均可以提高烧结钕铁硼永磁合金的耐蚀性能。在70 ℃下制备的转化膜由于组织结构均匀致密,具有更好的耐蚀性能。磷化处理后,样品的磁性能均有所下降,但是70 ℃下处理的样品性能相对较好。因此,烧结Nd-Fe-B永磁合金的最佳磷化温度为70 ℃。  相似文献   

17.
以磷酸盐、植酸为主要成分,通过化学沉积的方法在镁合金AZ91D表面获得了无铬磷化膜。经SEM分析表明,膜层存在均匀微裂纹,膜厚为6~10μm;中性盐雾试验,磷化样品72h未见腐蚀现象;电化学极化曲线测试,磷化后镁合金的Ecorr比未处理的正移150mV,Jcorr降低了3个数量级,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磷化膜有效地提高了镁合金AZ91D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蔡积庆 《腐蚀与防护》2004,25(9):406-408
为了提高铁、锌和铝等金属及其合金表面的耐蚀性,往往采用含有加速剂的磷化溶液进行磷化处理,以形成耐蚀性的磷酸盐转化膜。磷化溶液中含有的加速剂必须具有良好溶解性,能均匀分布在溶液中,加速剂还必须与溶液中的其它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相兼容,有利于形成性能优良的磷化膜。本文就含有加速剂的磷酸锌磷化溶液和磷化工艺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9.
磷化工艺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金属磷酸盐处理是金属表面的化学处理方法之一,因此磷酸盐膜也是一种化学转化膜。磷酸盐处理(简称磷化)是钢铁表面防护的常用方法。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纺织、船舶、机械制造等工业的不断发展,磷化工艺也相应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应用愈来愈广。在国外有专门研究磷化的公司,如美国的Parker公司和Dkaite公司,英国的Pyrene化学服务公司,西德的Frankurt金属公司,1980年和1987年美国Amchen、Proacts和Parker Chemical公司先后加入德国Henkel公司,组成Parker+Amchen International。  相似文献   

20.
铝合金稀土硝酸盐磷化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电化学测试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硝酸铈对6061 铝合金磷化过程及磷化膜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铈的加入改变了铝合金基体与磷化液之间液固界面间的初始电位;硝酸铈吸附在铝合金表面上形成凝胶,成为磷酸盐晶体形成的良好晶核,磷化晶粒细化,生成较为致密的磷化膜,膜的耐蚀性得到提高。硝酸铈使铝合金达到最高电位的时间缩短,阴极极化电流密度增大,磷化速度加快。硝酸铈在整个铝合金磷化过程中起到了成核和促进的作用。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硝酸盐含量为20 mg/L~4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