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某含铜金矿石氨氰柱浸提金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某碳酸盐型含铜金矿开展了氨氰柱浸试验研究,分别研究了入柱粒度、不同氨氰比、滴淋强度和不同液体配制滴淋液返回滴淋等因素对柱浸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控制-20 mm粒级入柱,有效氨氰比为2∶1以及滴淋强度为5~10 L/m2·h时,Au的浸出率为82.06%,Cu的浸出率为7.85%,NaCN耗量由原来的15 kg/t矿降低到4.24 kg/t矿,NH4HCO3耗量为35.33 kg/t矿。同时,当采用含Cu贫液补加药剂返回滴淋时,Cu浸出效果为采用清水时的21%,Cu的浸出受到进一步抑制,而Au的浸出未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氨氰浸出法处理某碳酸盐型难选冶含铜金矿。结果表明,控制给矿粒度-0.074mm占95%、石灰用量4.0kg/t、硫酸铵用量8.0~9.0kg/t、氰化钠总用量0.5~0.7kg/t、滚瓶氰化浸出52~72h,然后在活性炭密度10g/L吸附20~24h,进行12次循环试验,平均金浸出率86.0%,最终载金炭铜金比约2.0,金吸附率近100%,不存在铜、TDS逐渐累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氨氰法从铜金精矿热压酸浸渣中提金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氨氰法浸取含铜热压酸浸渣进行了工艺试验研究,详细地考查了各操作条件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在矿浆浓度40%,NaCN用量8.0 kg/t,NH4HCO3 用量75k g/t,氰化时间16 h的条件下氰化,金、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8.3%、82.7%。  相似文献   

4.
对某难处理金矿热压氧化渣进行炭浸氰化试验,考察pH、调浆时间、底炭浓度、氰化钠初始浓度、浸出时间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佳条件下,氰化钠的消耗仅为0.27~0.29kg/t,金浸出率为95.34%:底炭浓度60kg/t、氧化钙用量35kg/t、氰化钠初始浓度1.5kg/t、调浆时间2h、室温浸出2~4h。难处理金矿经过热压氧化预处理后炭浸法提金,具有浸出反应动力学快,浸出率高,氰化钠消耗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氨性硫代硫酸盐体系中,碳质金矿中金的浸出行为,考察了硫代硫酸钠和氨水浓度,硫酸铜、硫酸铵用量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证明:含碳质金矿中的金可被硫代硫酸盐溶液有效浸出。金的浸出率从氰化法的21. 22 %提高到90 %以上。实验证实活性炭不能有效吸附浸出液中的Au(S2O3)3-2络离子,这一独特性能可能使氨性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成为碳质金矿中金的最有前途的回收方法。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含铜氧化金矿开展高氰高碱综合回收金铜试验。结果表明,在矿石细度-0.074mm占93.54%、氰化钠浓度1000mg/L、矿浆浓度40.00%、浸出时间48h、炭用量10g/L的条件下,金浸出率为89.67%,炭金品位313.20g/t,铜品位1304.48g/t。炭浸贫液通过酸化法脱铜回收氰根,氰根回收率超过99%,同时铜以品位超过60%铜精矿回收。  相似文献   

7.
邹来昌 《黄金》2014,(4):58-61
针对某含铜金矿石进行了氨氰法浸金及浸出贵液脱铜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浸渣金品位0.38 g/t,浸出贵液金、铜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27 mg/L、61.94 mg/L,渣计金浸出率为89.44%;采用双氧水除铜,铜沉淀率为85.85%,氧化沉淀渣铜品位超过50%,可以铜精矿出售。  相似文献   

8.
对某含铜金精矿进行了热压预氧化—氰化综合回收金铜试验,探讨热压预氧化阶段矿石粒度、时间、温度、氧化分压和液固比对铜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矿石粒度-44μm占85%、时间2.0h、温度210℃、氧分压0.8 MPa和液固比4∶1的条件下,铜浸出率为98.92%。预氧化渣在矿浆浓度为33%、pH=10~11和氰化钠浓度1‰的条件下浸出24h,金浸出率由常规氰化浸出的48.65%提高到98.41%,氰化钠耗量由常规氰化浸出的33.27kg/t下降至1.67kg/t。实现了金、铜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9.
提高高硫金精矿金的氰化浸出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光  于永江 《黄金》2004,25(9):31-33
在研究分析高硫金精矿金的氰化浸出率偏低的原因基础上,对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的工艺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提高矿样的磨矿细度和浸出液中氰化钠的浓度以及加入SDM助浸剂,均可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在试样磨矿细度为-400目含量大于95%、浸出液中氰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5%条件下,加入一定量的SDM助浸剂(10kg/t),可提高金的氰化浸出率1%~2%。  相似文献   

10.
紫金山金矿是中国第一大金矿,属于低品位氧化金矿,随着开采标高的降低,金矿中的铜含量不断升高,给金矿堆浸、炭吸附和载金炭解吸—电积等工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详细考查了紫金山金矿的生产工艺,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含铜金矿堆浸过程中铜的行为,并对生产工艺参数优化提出了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工艺参数,尽量降低浸出液中的游离氰化物浓度,减少铜矿物的浸出,并增加喷淋液中铜氰络合物转化为氰化亚铜的量,降低含铜浸出堆浸—炭吸附体系的铜浓度,从而减小铜对金浸出和吸附的影响,降低氰化钠的用量,这对紫金山金矿堆浸和炭吸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宏志  陈雯  朱云  沈强华 《黄金》2013,(8):56-59
针对金矿石中,金与硫化矿物伴生的特点,将金矿矿石充分细磨后,采用强化措施进行全泥氰化浸出。然而,硫化矿物在一定程度上溶于氰化物溶液,产生的可溶性硫化物将阻碍金的氰化浸出。为减少硫化矿物对金氰化浸出的影响,采用鼓空气的方法对矿浆进行预处理。同时,在氰化浸出过程中,通过对磨矿细度、溶解氧、硝酸铅以及氰化钠质量分数的控制,优化了金浸出效果。最终,在减少氰化物消耗量的前提下,金浸出率提高到95.4%。  相似文献   

12.
温建康  阮仁满 《黄金》1997,18(8):30-34
本文对安徽省某金矿磁黄铁矿型高硫含铜金矿石提高金铜回收率的工艺进行试验研究,采用了重选-浮选-氰化-浮选的联合工艺流程,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新工艺与原工艺相比,氰化钠耗量减少了3kg/t,浮铜捕收剂节省了75%,金铜回收率分别提高了5%和15%,同时综合回收了有价伴生组分硫,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易处理金矿石资源枯竭,含砷、含碳、高硫、超细颗粒金矿石已成为金矿开采的重点,这些难处理金矿通过常规氰化浸金等方法浸出效果差,由于氰化物有剧毒,会危害人体健康,并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非氰化法浸金因具有环保、浸出速率快、效率高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综述了硫代硫酸盐法、甘氨酸法、卤素法、石硫合剂法、碘化焙烧工艺、硫脲浸出法和非水溶液浸金7种非氰浸金方法的浸金原理及其在难处理金矿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讨论了非氰浸金方法存在的浸出剂昂贵、浸出液中金回收困难、浸出体系复杂、浸出剂性质不稳定及消耗量大等问题,并对非氰浸金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The technology to selectively leach gold, silver and base metals from ores, concentrates, and wastes, using an alkaline glycine solution, has initiated significant interest in using the new technology in various environments such as in situ, in-place, dump, heap, and vat and agitated tank leaching. It has been shown that glycine acts synergistically with a number of other lixiviants to lower the net consumption of the other lixiviants while allowing low-cost glycine solution recovery. Glycine is a non-toxic, stable, environmentally benign reagent that is available in bulk industrial quantities. It has the ability to dissolve most copper oxide and sulphide minerals, as well as native copper, whilst not interacting with acid-consuming gangue nor dissolving iron and various or ubiquitous gangue elements. It acts synergistically with small amounts of cyanide to leach gold-copper ores at leach rates higher than either glycine or cyanide on their own, while significantly reducing cyanide consumption and eliminating detoxification requirements. The leaching behaviour of various glycine-based systems will be reviewed, followed by the evaluation of the adsorption of gold onto activated carbon. Where the economics merit it, copper can be easily recovered using solvent extraction or sulphide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15.
为开发利用铁帽型金银矿产资源,对青海某铁帽型金银矿石进行了氰化法浸出试验研究,考察了磨矿细度、浸出时间、矿浆浓度、NaCN用量、石灰用量和醋酸铅用量等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0.074 mm占98.23%,矿浆浓度33.33%,石灰用量10 kg/t,氰化钠用量2.5 kg/t,醋酸铅用量100 g/t以及浸出时间24 h条件下,该矿石中金、银浸出率分别达到93%和83%以上。该研究成果为青海某铁帽型金银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并对同类型矿石资源的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氨氰浸金技术在老柞山金矿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蔡世军  王玲玲 《黄金》2001,22(1):45-47
黑龙江省老柞山金矿采用氨氰浸金技术处理含铜金矿石(含铜0.35%),在工业试验期间,氰化钠节约了115t,金回收率提高了6.38%,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雷力 《黄金》2012,(10):40-43
:对某含铜金矿石进行常规氰化、氨浸-氰化、酸浸-氰化、浮选-氰化等工艺处理,金回收率均较低,且氰化钠耗量高;而采用硫代硫酸盐法对该金矿石进行浸出,金浸出率高达92.64%。  相似文献   

18.
高铜难处理金矿经酸性热压氧化后,铜基本被浸出进入溶液中,消除了铜对氰化过程的影响,而银在热压处理过程中易与生成的黄钾铁矾相结合,生成难处理的银铁矾[AgFe3(SO42(OH)6],在随后的常规氰化试验中,金回收率达99%以上,但银回收率不足10%。针对银回收率低的问题,系统考察了矿浆浓度、NaCN浓度、石灰用量、预处理温度和时间、氰化时间及炭密度等因素对金、银浸出率的影响,进而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85~90 ℃、矿浆浓度为40%、石灰用量为40 kg/t的条件下,对氧化渣进行碱性预处理,随后在NaCN用量为0.10%的条件下浸出8 h,银回收率得到大幅提高(达到85%),金浸出率也保持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加及易处理金矿资源的日益减少, 难处理金矿逐渐成为黄金产业的主要资源来源.为使难处理金矿能够合理、高效地开发利用, 对难处理金矿进行了简要概述和分类, 并阐述其难处理的原因.采用传统的氰化法浸出难处理金矿, 其浸出效果差, 且氰化物有剧毒, 严重污染环境及危害人体健康.为实现难处理金矿的高效、环保浸出, 非氰化法浸出难处理金矿受到广泛关注.重点介绍了硫代硫酸盐法、硫氰酸盐法、硫脲法、多硫化物及石硫合剂法、液氯化法五种非氰浸金方法的浸金原理及在难处理金矿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基于非氰浸金方法存在的浸出体系复杂、浸出剂性质不稳定及消耗量大等问题, 展望了非氰浸金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