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变电站直流系统为断路器控制、保护装置、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以及事故照明、交流不间断电源提供直流供电电源,其正常运行是保证变电站二次设备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在电力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直流系统经常出现接地现象影响着设备的正常运行。众所周知,变电站直流系统出现两点接地会造成断路器误动和拒动。下面具体分析变电站直流系统接地现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燕玉梅 《电器评介》2013,(22):49-49
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十分重要的电源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电源,为电力系统的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故照明等提供可靠稳定的不间断电源,还为断路器的分、合闸提供操作电源。直流系统的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决定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的分析与查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变电站直流系统,用作继电保护、自动装置、事故信号、事故照明和主设备操作控制、事故信号等电源,是电力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保障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对直流系统可靠性的要求很高。  相似文献   

4.
由蓄电池、充电设备、直流动力及控制馈电网络等组成了发电厂、变电站的直流电源系统。直流系统以浮充方式运行,充电设备给全站控制、信号等系统提供正常电源,并给蓄电池浮充充电。正常运行时,为断路器提供合闸电源,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通讯等提供直流电源;故障时,在厂站配电电源中断情况下,直流系统为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断路器跳闸合闸、事故照明提供安全可靠的直流电源。在直流回路中,熔断器、空气开关是直流系统各出线的过流和短路故障的保护元件,可作为馈线回路供电网络断开和隔离之用,如果选型、配置不当,可能导致失去…  相似文献   

5.
发电厂、变电站的直流系统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直流电源网络,所接设备多,母线、小母线层层分布,回路纵横交错,客观上增大了查找直流接地故障的难度。直流电源系统又是对发电厂、变电站十分重要的电源系统,为控制回路、信号回路、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微机监控装置及事故照明等提供可靠稳定的不间断电源,它还  相似文献   

6.
《电源世界》2005,(1):19-19
电力电源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发电厂、变电站以及通信电源中,是保证自动控制与保护、动力、仪器仪表、信号、通信、事故照明等的核心,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电网的稳定运行和设备安全。传统的电力电源集中监控系统主要采用单片机来实现对各信号采集、控制、通信等,而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则是采用DSP控制器的新型集中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7.
变电站直流系统是变电站内所有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二次控制回路、断路器分合闸机构、事故照明等设备的工作电源,并保证在交流失电状态下不间断的供电。由于变电站直流系统对变电站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变电站的心脏。因此,直流系统发生故障将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产生重大影响。变电站直流系统主要由蓄电  相似文献   

8.
直流系统是一种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设备,其是为信号设备、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应急电源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服务的,直流系统是35kV-110kV变电站正常运行的核心部分。直流系统是单独的一个电源,如果在与外部的交流电联系中断时,应能够充分保证蓄电池能够继续工作,不至于直流电源中断,影响变电设备运行。本次论文以35kV-110kV的变电站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对直流系统进行论述,同时在论文中笔者也对直流系统运行监视、异常运行处理及接地故障、蓄电池的充放电维护进行了相应分析。  相似文献   

9.
晋东南1 000 kV变电站直流系统配置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立  盛志宇 《电网技术》2009,33(10):58-62
直流系统是为变电站内二次设备提供可靠电源的重要设备,其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变电站乃至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特高压变电站与超高压站相比有直流负荷容量大、二次设备布置分散和直流系统供电距离长的特点。根据晋东南1 000 kV变电站具体情况对直流系统配置方案进行了论证,并通过对多个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得出了全站配置2套直流系统为最佳方案的结论,并已在工程中实施,获得了较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正直流系统是应用于水力、火力发电厂,各类变电站和其它使用直流设备的用户,为给信号设备、保护、自动装置、事故照明、应急电源及断路器分、合闸操作提供直流电源的电源设备。直流系统是一个独立的电源,它不受发电机、厂用电及系统运行方式的影响,并在外部交流电中断的情况下,保证由后备电源—蓄电池继续提供直流电源的重要设备。直流屏的可靠性、安全性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于电力工程的建设,直流电源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证直流系统  相似文献   

11.
在发电厂中,直流系统为控制、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事故照明等提供直流电源,为操作回路提供操作电源。直流系统运行是否稳定、供电是否可靠,对发电厂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电力系统和发电厂(变电站)内的调度通信系统在任何情况下应畅通无阻,这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通信设备的供电电源也必须是可靠的。目前我国电力系统的通信设备种类繁多,对供电方式的要求也各异,有交直流两用的电力载波机,交流或直流的调度电话总机,以及只用直流供电的微波机等。这些设备要求的电压等级也不同,一般为交流220伏,直流24伏、48伏和60伏几  相似文献   

13.
发电厂直流系统是继电保护、控制、信号、计算机监控、事故照明、交流不间断电源等的主要电源,其可靠性是保障发电厂安全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直流系统接地则是直流系统的常见故障。本文主要分析直流系统接地  相似文献   

14.
王腾 《电世界》2014,(9):42-42
直流电源装置为变电站内保护、测量和通信等二次设备提供工作电源,同时在变电站事故状态下提供事故照明等应急电源。直流蓄电池组为直流电源装置的重要设备,正常情况下,必须保证蓄电池组及其充电设备工作的可靠性。直流负荷的变化,可能对直流电源装置,特别是蓄电池组充电设备造成影响。为避免蓄电池组出现过充、欠充等现象,需要对变电站内直流系统负荷,特别是自动化改造后变电站内直流系统负荷的变化进行统计和测量。  相似文献   

15.
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重要枢纽,承担着电力系统电压转化任务,直流电源为变电站电力设备稳定运行的核心,给控制装置、信号、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和事故照明等系统提供电源。选择合理的直流运行方式至关重要,两套馈线屏与三台充电机简称两电三充直流系统,稳定性强,可靠度高,抗风险能力好。两套馈线屏分别接于两段直流母线,供负荷运行。三台充电机为两段直流母线提供可靠工作及备用电源。同时,两段直流母线各自连接一组蓄电池组,保证在充电机失电时,仍然不会造成直流负荷损失。阐述了变电站两电三充直流系统运行维护注意事项及紧急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常建军 《大众用电》2007,(12):22-23
1直流接地及其产生的原因1.1直流接地的概念由于直流电源为带极性的电源,即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交流电源是无极性电源,电力系统交流电源有一个真正的"地",这个地也是电力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概念。为了系统安全,变电站、发电厂所有设备的外壳都会牢牢的接在这个"地",而且希望其阻抗越低越好。如果直流电源系统正极或负极对地间的绝缘电阻值降低至某一整定值,或者低于某一规定值,这时我们称该直流系统有接地故障或有绝缘降低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浅谈变电站直流接地故障点的查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变电站的直流系统是变电站各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给控制、保护、信号、自动装置、交流不停电电源及事故照明等的直流电源,直流系统的正常运行是这些设备可靠远行的基础,直流系统的常见故障就是直流接地,为了不影响其它装置的正常运行,必须迅速、准确地找到接地位置并做出处理,使直流系统恢复正常。文章就常见直流系统接地故障做出了分析,总结了故障点查找的一般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8.
赵光银 《电气时代》1999,(12):12-13
作为直流电源的BZGN—1型直流屏,是根据发电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和反事故措施条例进行设计制造的,因电池放电电流倍率高,且电压变化不大、放电性能好、安装占地面积小及温度适应性强、又无有害气体释放等优点,在110kV及以下等级的变电站和中小型发电厂,以及工矿企业的变配电所被广泛用作高低压配电装置的直流电磁操作机构分合闸,以及控制、信号、继电保护的经常性直流操作电源和事故应急电源。经过多年的运行实践,现将本人发现的一  相似文献   

19.
崔秀梅  李文斌 《山西电力》2010,(6):18-19,23
指出直流系统是变电站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变电站投入运行后,直流系统将不间断地为运行设备提供电源,不能停电。主要介绍了变电站投运前,直流系统需要着重验收的几个关键点,为变电站投产后直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直流电源系统是发电厂、变电所中一个独立的电源系统,在正常运行和事故的情况下,它为发电厂、变电所提供可靠的操作、控制、保护、通信和事故照明等电源.1990年以前,我国电力系统中,因为直流电源系统设备陈旧落后,可靠性差,不能保证发电厂、变电所的安全运行和事故处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引起了电力部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并于1991年成立了由设计、制造、运行等各方组成的“电力部直流电源联合设计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