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业内同行在金属材料拉伸试验过程中,对如何正确理解、执行GB/T 228.1-2010试验方法存在不同看法的现状,《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组织业内专家和技术人员就不同的观点分多期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并联合宝钢等21家实验室于2014年4-6月进行了一次不同控制方式的拉伸比对验证试验。笔者结合该次比对验证试验结果和相关讨论情况,以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下次本版标准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线切割加工方式制备的拉伸试样进行拉伸试验,得到的强度低于铣削加工的拉伸试样的强度,通过对比试验说明了线切割加工方式对强度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GB/T 228.1-2010中对线切割加工方式制备拉伸试样没有明确的加工余量规定,建议在GB/T 228.1-2010中给出线切割加工方式制备拉伸试样的加工余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1个实验室采用均匀性良好无时效薄板拉伸标样按约定的5种方法进行拉伸验证试验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明确的结论,并根据得出的结论分析了GB/T 228.1-2010中的一些不合理的规定,最后给出了关于GB/T 228.1-2010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拉伸试验中,关于如何执行GB/T 228.1-2010中的"方法 A",如何计算考虑试验机系统的柔度后估算的横梁位移速率,在理解和贯彻GB/T 228.1-2010过程中存在不同的看法,为此围绕该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及探讨,以保证测试技术的统一性与一致性,更好地贯彻执行GB/T 228.1-2010中的"方法 A"。  相似文献   

5.
<正>为了早日能够就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达成共识,《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组织相关行业专家,成立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验证试验工作组,并于2014年4月2日在上海材料研究所召开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验证试验启动会"。目前,所有参与该次验证  相似文献   

6.
<正>为了早日能够就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达成共识,《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组织相关行业专家,成立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验证试验工作组,并先后与2014年4月2日和2014年5月19日在上海召开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验证试验启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在拉伸试验中,试验速率对材料屈服性能表现出规律性的影响。我国历次拉伸试验标准(GB/T 228)有关试验速率的理论规定都是以应变速率为标准,但在实际操作中又都是以等效的应力速率为标准;而在新标准GB/T 228.1-2010中,则从理论规定到实际操作均实现了以应变速率为标准的方法。另外还讨论了拉伸试验速率的控制方法,以及试验速率控制与试验设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8月27-29日,由上海材料研究所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分会主办、《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承办的"金属材料室温拉伸验证试验结果研讨暨技术交流会"在上海材料研究所召开。此次会议的目的主要是为全国广大拉伸试验工作者搭建一个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针对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同时向社会公布《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前期组织举办的金属材料室温拉伸验证试验的结果。来自全国业内40多家企业、机构以及9家国内外知名试验机厂商的近100名嘉宾出席了此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为完善GB/T 228.1标准,对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标准ISO 6892-1:2019存在的争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GB/T 228.1-2010的修订建议。结果表明:ISO 6892-1:2019仍然存在2009版和2016版标准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分别为给方法B贴上"应力速率控制的试验速率"标签和依据不真实的试验条件得到的数据推荐应变控制方法和方法A。建议恢复GB/T 228.1-2010草案中的方法C,既可以避免方法B试验结果再现性差的缺点,又可以克服方法A测量结果偏低、效率低及可行性差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GB/T 228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的深入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从事金属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的实际工作经验,对我国标准的编制提出了三点合理化建议。指出了GB/T228.1-2010中方法 A与方法B关于拉伸速率的规定不一致的问题。同时建议对拉伸试验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方法进行修订,以增强其可操作性。最后建议对有色金属拉伸试验开展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标准再次修订时增加针对有色金属拉伸试验速率的规定。  相似文献   

11.
<正>针对目前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在试验速率等方面存在争议的问题,《理化检验-物理分册》编辑部从2013年上半年开始策划组织了系列专题报道,邀请了该领域的钢铁研究总院、宝钢、天津钢管、武钢、鞍钢等企业专家,以及国内主要试验机制造企业和代理国外试验机产品经销企业的技术人员,就不同的观点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引起了整个行业人员的思考和争鸣。  相似文献   

12.
从试样尺寸、试验设备、试验速率、结果表示方法及修约等方面对ASTM E8/E8M-16a与GB/T 228.1-2010之间存在的技术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两标准之间的差异,并对GB/T 228.1-2010提出了修订建议。结果表明:两个标准在具体规定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在进行试验时要熟知相关规定;对GB/T 228.1-2010拉伸试验关键技术问题给出了关于拉伸试样平行长度部分对称性、原始横截面积以及断后横截面积测量方法的修订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讨论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中的拉伸试验结果不确定度评定过程,对GB/T228.1-2010不确定度评定实例中的试样数量、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的不确定度、原始横截面积的不确定度、拉伸试验速率引入的不确定度、规定塑性延伸强度的不确定度、断后伸长率及断面收缩率的不确定度等提出了个人的观点,最后给出了单个拉伸试样的不确定度评定实例。该方法对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的不确定度评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不同拉伸试验方法对拉伸试验速率的规定,指出了GB/T 228.1-2010中规定的拉伸试验速率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际试验过程中应变速率eLe控制的试验和考虑试验系统柔度下平行长度估计的应变速率eLc控制的试验其实际操作可行性都较差。通过对多套试验系统柔度的测试及试验过程中应变速率变化的分析,证明了在钢铁材料拉伸试验中,用应变速率控制和用不考虑试验系统柔度的横梁位移速率控制测得的屈服性能可以达到同等不确定度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试验前要求、拉伸试验机数据采样频率、试样表面粗糙度、试样原始横截面积测定、比例试样原始标距的计算修约、试验速率和控制方式、上下屈服强度的判定以及数值修约等方面对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新、旧国家标准(GB/T 228.1-2010和GB/T 228-2002)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着重对新标准中的部分修订内容进行探讨分析,旨在加深质检部门、企业及相关部门对新标准的理解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满足GB/T 228.1-2010中方法 A对拉伸速率的要求,阐述了应变控制、应力控制和位移控制三种控制方式对金属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种考虑了系统柔度的准应变速率控制方法,即用准应变全程位移自动控制间接实现对试样的应变速率控制。采用准应变速率控制方法时,无论测试何种金属材料、何种尺寸试样,试验人员仅需输入试样尺寸和估计的弹性模量,由程序自动计算出系统柔度和各阶段拉伸速率,即可对整个试验过程进行自动控制,使不同试验机得出的试验结果真正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从拉伸试验机控制角度出发,分析了GB/T 228.1-2010的试验速率要求这一最核心的技术变动的原因,从试验理论和实际实施的角度对方法 A和方法B进行了评价,进而得出上述试验控制方法对试验设备的要求,为金属材料试验室合理地选择试验方法及试验设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GB/T 32498-2016《金属基复合材料拉伸试验室温试验方法》提出的背景和意义,并将其与GB/T 228.1-2010《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该标准针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特点,在标准的适用范围、试样类型、试验方法、试验速率及试验结果的处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最后,采用该标准中的应变速率进行了验证试验,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推广GB/T 32498-2016。  相似文献   

19.
在拉伸试验中,作为试验机生产厂家如何贯彻新国标GB/T 228.1-2010中的"方法A",国产试验机是否能真正实现全程应变控制,如何在估算试验机系统的柔度后计算横梁位移速率。针对这些方面,对应变速率控制这一概念和新标准的各项术语进行了归纳和阐述。并结合自主研制的电子万能试验机对传感器-通道频带宽度、有效采样点、试验机柔度等进行了实际测定,通过对实测数据和曲线的分析和比对,论证了该电子万能试验机能够满足GB/T 228.1-2010"方法A"规定的应变速率控制要求,完全可以做到全程应变速率控制。  相似文献   

20.
对GB/T 228.1-2010中的各种试验方法进行了详细解读,对试验方法实施过程中容易引起误解的地方进行了诠释,同时介绍了如何实施新标准规定的各种试验方法,以及MTS试验机实施方法 A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