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冀中地区廊固凹陷4个小断块为研究对象,阐述纵向异常压力环境及其对天然气的影响情况,对异常压力的成因与分布特征、天然气所处的异常压力环境及天然气分布聚集规律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异常压力环境对天然气分布聚集规律有着重要影响,天然气聚集与产出规律对勘探开发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对川西坳陷异常地层压力的研究一直存在不同观点,本文认为,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机理具有3种基本类型,即单相流的异常地层压力(时间变化的函数)、常规圈闭条件下两相流的异常地层压力(与时间变化无关但其分布具有局限性)以及致密储层条件下两相流的异常地层压力(与时间因素无关且表现为区域性特点)。川西坳陷三叠系和侏罗系地层严重致密化,生烃过程对地层增压作用具有重要影响,现今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流体在储层孔隙中的流动方式以及由此所产生的能量交换,取决于致密储层条件对已形成高异常地层压力的封闭保存过程,因此川西坳陷现今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在原始动力类型上具有多因素复合性,研究表明,异常地层压力分布与天然气聚集之间具有复杂关系,高异常地层压力往往是天然气分布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永安镇断裂带气藏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利 《特种油气藏》2006,13(2):29-32
东营凹陷永安镇断裂带天然气藏为石油伴生气经多次运移分异聚集形成的次生气藏,其成藏因素较为复杂。为了总结天然气成藏规律,指导下步天然气勘探开发工作,对天然气成藏条件与成藏主要控制因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充足的气源条件提供了天然气成藏的物质基础;多套储盖组合良好的配置关系构成了天然气成藏的重要地质要素;断裂作用不仅控制圈闭的形成,还为油气运移提供了运移通道和油气藏遮挡簪件;温度和压力条件控制了天然气的分异。埋深小于2000m有利于天然气分异、聚集形成气顶气藏和纯气藏。天然气藏分布由洼陷中心到边缘呈现油藏-气顶气藏-纯气藏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王尉  赵路子  罗冰  刘冉  李亚  赵立可  裴森奇  胡涛 《石油学报》2021,42(11):1437-1445
川西地区二叠系火山岩天然气藏发育较高的异常压力,异常压力的成因和天然气成藏的动力学过程较复杂,目前对研究区异常高压的演化过程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影响规律仍认识不清。通过分析川西地区二叠系实测地层压力、测井响应资料和包裹体捕获压力,明确了异常高压的成因和演化过程。基于不同成藏期次形成的烃类包裹体中的含油流体包裹体颗粒(GOI)丰度,分析了地层压力演化与天然气成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岩的生-排烃作用和火山岩内部的原油裂解对异常高压的发育具有重要的贡献;储层内共发育3类包裹体,其形成对应3期大规模油气聚集,即二叠纪末期(距今256~251 Ma)形成碳质沥青包裹体、晚三叠世(距今230~208 Ma)形成油-水包裹体、侏罗纪中-晚期(距今175~152 Ma)形成气-水包裹体。在多期油气聚集过程中,古地层压力系数和烃类包裹体的GOI丰度逐渐升高,表明地层压力的变化为天然气大规模充注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压力封存箱与天然气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沉积埋藏史、成烃史、地热史和烃类包裹体分析、地层剥蚀厚度、沉积速度等资料,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普遍低压异常、储层致密、构造简单、含气层分散、天然气聚集受封存箱控制的特点,对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异常压力分布规律、压力成因及演化历史的研究认为,该区上古生界具备压力封存箱发育的地质环境。压力封存箱区域分布的特点是上古生界为一个高低压相间共存的复杂压力封存箱型含气系统,储层属异常低压-常压,泥岩仍保持幅度不等的高压。压力封存箱的形状、内幕结构、箱内砂泥岩的配置关系控制了箱内天然气藏的分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泥岩曲线压实特征的研究,结合气藏的分布,探讨陕北斜坡东部上古生界过剩压力对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区上古生界泥岩普遍存在着的异常过剩压力,其主要分布在本溪组-石千峰组下部地层,且在上石盒子组达到最大过剩压力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陕北斜坡东部上古生界过剩压力与气藏的关系,认为研究区的泥岩地层普遍存在的过剩压力为烃类的运移提供了动力;异常高压产生的微裂缝和渗透性的厚层砂体是烃类运移的主要通道;天然气向上运移的主要障碍来自上覆盖层(上石盒子组)的毛细管力和异常压力以及因物性发生变化带来的联合封闭;异常压力幅度最大处构成纵向封闭边界,造成天然气主要在本溪组、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盒8)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83,自引:14,他引:69  
与正常压力环境相比,在相同条件下,异常高压烃源层中有机质的成熟度和产气率明显偏低,而产油率较高。有证据表明,高压产生的微裂缝不仅是烃类垂向运移的重要通道,而且明显改善了储集层的储集性能。高压泥岩对断层和不同相态烃类的封盖作用是天然气聚集和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分析异常高压系统中温度与压力的关系,结合实例阐述了异常高压对油气形成、运移、聚集、封盖、成藏和颁上的作用与影响,并从理论上探讨了异常高压对成藏作用的机理和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8.
莺-琼盆地泥岩压实演化与油气运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泥岩压实演化特征与油气运移的关系入手,依据声波时差以及流体压力资料,剖析和探讨本区泥岩压实演化与油气初次运移的规律,指出低压过剩区带或静水压力区带是油气运移聚集的方向和富集区,异常高压带所形成的压力封闭是本区天然气藏形成的重要条件,而异常高压带在泥岩压实过程中释放和消失以及烃类生成作用的膨胀力,则是油气初次运移聚集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ҹ�ˮ������Ȼ����Դ������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水溶性天然气属非常规能源,在全世界广泛分布。据现有资料,按封闭程度,成因,地层压力和埋藏深度对我国水溶性天然气进行分类,第四系水溶性天然气是仅含甲烷的生物成因气,而第三系多为次生的,论述了浅层生物成因气,正常压力下的水生天然气,中深层水溶性天然气和异常高下水溶性天然气的特征与分布,正常压力下的水溶性天然气,中深层水溶性天然气和异常高压下水生天然气的特征与分布。分别采用容积法和类比法,估算出我国水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塔巴庙地区储层压力的分布特征,建立了研究区泥岩压实曲线,并对影响和控制该区储层压力的主要因素和机理进行了探讨,对“欠压实”剩余压力、生气增压、抬升引起的降压进行了定量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晚三叠-早白垩世末“欠压实”作用和晚侏罗-早白垩世末烃源岩大量生烃作用使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形成异常高压;晚白垩系构造抬升降压,使得现今储层为正常-低异常压力。同时证实了“欠压实”对天然气有压力封盖作用,天然气都分布在最大“欠压实”幅度以下的储层当中。烃源岩生气高峰为晚侏罗-早白垩世末,但天然气大规模运移是在晚白垩世,方向以沿过剩压力梯度降低较快的方向(太原-山西组至下石盒子组)垂向运移,通道主要为裂缝,运移的动力主要为异常高压。由于储层致密,聚集成藏能量有限,造成天然气充注不足、气水分异不好、含气饱和度低。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完井技术是一项新技术,可以实现从钻井到完井全过程储层无外来流体的伤害,它可将储层伤害减小到最低程度。近几年四川石油管理局经过攻关,研究形成了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完井技术。文章介绍了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完井的实施条件,利用欠平衡钻井数值模拟软件对井内压力分布规律、环空速度分布、环空岩屑浓度分布及井口回压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地层出液对天然气钻井的影响,分析了天然气排量与井底压力的关系,介绍了天然气欠平衡钻井注入参数的确定、循环流程及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完井技术措施。应用该套技术,在井浅2井、平落19井和白浅111H井进行了现场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完井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利用欠平衡钻井数值模拟软件对井内压力分布规律、环空速度分布、环空岩屑浓度分布及井口回压 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地层出液对天然气钻井的影响,介绍了天然气排量与井底压力的关系、天然气欠平衡 钻井注入参数的确定、天然气钻井完井技术措施和天然气欠平衡钻井完井的条件。应用该套技术,在井浅2井、平 落19井和白浅111H井等进行了现场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研究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机理及作用类型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阶段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具生烃能力但不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不存在阶段性;而既具生烃能力又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可分为抑制浓度封闭和替代浓度封闭2个阶段。此研究不仅可以预测其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能力的演化,而且可以研究其封闭扩散相天然气的有效性。然后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登二段和青山口组2套泥质岩盖层为例,通过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特征与沙河子组气源岩大量排气期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认识到它们在该区天然气聚集与保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徐家围子地区K1 sh +yc~K1 d2 成藏系统成藏条件的基础上 ,指出该系统具高温、高压、高矿化度的特征。分析了该区天然气成藏主要控制因素为盖源匹配关系、盖层分布、不整合和古隆起。盖源匹配关系控制天然气分布及聚集数量。盖层分布控制天然气聚集的场所。不整合控制着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古隆起控制着天然气的聚集  相似文献   

15.
测井地应力分析--以库车坳陷克拉2井气藏解释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测井资料,采用测量法和数值计算法等定量分析构造应力场,发现中国西部山前地区局部构造应力集中带泥岩的测井电阻率比盆地内正常压实泥岩高10~30倍,声波传播速度也相应增大10%~30%,而其中砂岩的储集层孔隙压力皆为异常压力,分析认为这种异常压力为构造应力形成,它与欠压实泥岩内形成异常压力的机理完全不同,并以库车坳陷克拉2井气藏为例,解释了以饱和度为主的气藏储集层参数,探讨了构造中压应力与张应力的分布规律及油气层孔隙发育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指出相对张应力带有利于储集层的发育和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16.
利用声波时差等资料,通过平衡深度法,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151口探井的延长组下组合异常压力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综合探讨该地区异常压力与已发现油藏的分布特征及其油气运移聚集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研究区长7和长8油层组均有异常压力,长7油层组较下部长8油层组普遍高出8~12 MPa的异常压力,二者之间较高的异常压力差是油气向下运移的主要动力.在长8和长7油层组异常压力差低值背景下,该区已发现的大多数油藏分布在异常压力差高值区.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辽中北洼钻井的分析,认为本区东营组二、三段具异常高压,属于同一套异常压力欠压实系统,其分布受沉积相控制。推测下伏沙河街组属于另一套异常高压系统。受2套异常压力系统的控制,纵向上可望形成3个油气聚集带。指出位于欠压实顶附近的油气聚集带为首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8.
付广  苏玉平 《石油物探》2006,45(1):21-24,92
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对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和储存具有控制作用,因此研究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释放次数和深度有助于提高油气藏的预测精度。为此,利用声波时差对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释放次数和深度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形成的机制和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然后利用声波时差资料,根据泥岩破裂与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研究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次数和深度的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古龙凹陷古11井青山口组和嫩一段、嫩二段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释放次数和深度。研究结果表明,古11井青山口组和嫩一段、嫩二段泥岩均经历了3个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过程,形成了扶余、杨大城子和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等油层;目前正处于第4次演化阶段,具有较高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有利于油气在扶余、杨大城子和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的聚集与保存。研究结果与古龙凹陷中部含油气组合的油气成藏条件相符合,表明利用声波时差来研究泥岩异常孔隙流体压力释放次数和深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从地层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局部构造形变、断裂作用等多方面分析了ZJD地区裂缝的成因机理。利用地震资料确立了该区地层层速度与地层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并运用异常孔隙流体压力、地层曲率和相干体等技术对该区裂缝性储层的平面分布规律进行研究,预测了该区主要的裂缝发育区带。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深层气盖层封闭性及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气源充足的条件下,盖层的分布与封闭性能控制着油气的运移、聚集与保存,良好的盖层可以阻滞油气渗流运移并降低天然气的扩散散失,使其在盖层下聚集成藏。与油藏相比,天然气藏对盖层条件要求更高。文章从宏观、微观及时空配置关系等方面对东濮凹陷深层气盖层的特征、封盖能力及有效性进行了分析,认为东濮凹陷深层气盖层主要是沙三段的暗色泥岩及盐岩,盖层品质好、分布广、厚度大;盖层物性封闭能力以好为主,部分为中等;沙三段地层普遍存在的异常压力,对其下伏气藏构成超压封闭;深部盖层本身也是烃源岩,其中的天然气浓度高于下伏储层中的天然气浓度,烃浓度封闭作用明显;盖层初步具有封闭能力对应的封气门限时间大大早于生烃期;盖层的有效性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