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二次纳米自组装法制备纳米氧化铝和纳米氧化锆粉体,采取混捏挤条法和压片法分别制备纳米氧化锆体相催化剂。采用BET、SEM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考察了2种制备方法对催化剂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废氧化铝催化剂制高纯超细氧化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废弃的氧化铝催化剂为原料,优化生产工艺,制备高纯硫酸铝铵,经热分解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扫描电镜等对产品结构进行表征,产品化学纯度高,粉体中心粒径在0.1~0.3um,与ZV-AO-21及同类法国进口粉料相当。  相似文献   

3.
纳米氧化铝因其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耐热性好、比表面积大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陶瓷材料、复合材料、航空航天、环境保护、催化剂及其载体等领域。通过固相法、气相法、液相法对纳米α-Al2O3和γ-Al2O3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技术特点;评述了氧化铝粉体制备的新方法 ;并对氧化铝在陶瓷材料、催化剂及其载体、环境保护、新能源等方面的应用作了简要分析。最后对氧化铝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抗水合氧化铝载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氧化铝系载体用于含水或有水生成的催化过程时,均会发生再水合现象,从而造成催化剂强度的下降,并导致其比表面积大幅下降,使催化剂不可逆失活。镁铝尖晶石的抗水合性远高于氧化铝系载体,是一种很好的催化剂载体。综述了氧化铝系载体的再水合现象、改进载体抗水合性能的方法以及镁铝尖晶石粉体和载体的制备方法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油酸对氧化铝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研究了表面改性工艺对氧化铝粉沫表面特性及粉体制备的浆料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粉体表面覆盖由碳氢长链组成的非极性有机表层结构,消除粉体间的硬团聚,制备出固相体积分数达55vol%的氧化铝浆料.  相似文献   

6.
等离子体法制备特种超细氧化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种超细氧化铝近年来在各个工业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在国内外市场发展很快。本语言根据氧化铝水合物及铝盐等在受热情况下的相变关系,介绍了特种氧化铝的各种制备方法及传统方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先进的等离子体技术制备特种超细氧化铝粉体材料的方法及优势。  相似文献   

7.
球形氧化铝粉体是氧化铝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其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与不规则氧化铝粉体相比,球形氧化铝粉体的形貌和尺寸能极大地提高其产品的使用性能。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探讨了制备球形氧化铝粉体的方法,但缺少文献系统性地比较不同含铝原料适用的制备方法和优缺点。本文从不同的含铝原料出发,对已有文献进行总结分析,发现不同的含铝原料决定了不同的制备方法,从而决定了工业化的难易程度,其中无规则氧化铝是球形氧化铝粉体工业化并实现量产的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8.
工业氧化铝粉及其品质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军  浦雪琴 《江苏陶瓷》1998,31(1):26-29
简要介绍了工业氧化铝粉的制备方法、技术条件及相关的检验标准 ;对目前常用的5种α -氧化铝粉的产品性能进行了较全面的检测 ,通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对比 ,提出改进工业氧化铝粉体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选用不同规格的氧化铝粉体,通过挤条、浸渍的方式,制备了一系列的Ni-Mo/Al2O3煤焦油加氢精制催化剂。通过氮气物理吸附、XRD等表征方式考察了催化剂的孔结构性质、活性金属在氧化铝表面的分布情况,同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在煤焦油加氢过程中的加氢能力。研究发现,氧化铝载体的性质对活性金属在其表面的分散性能有一定的影响,进一步对其在煤焦油加氢过程中的精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铝溶胶、γ-氧化铝制备技术及3861-Ⅰ催化剂通过中石化鉴定低纯铝制备铝溶胶和油柱成型制备y一氧化铝技术和3861-I催化剂及其工业应用,最近在北京通过了由中石化发展部组织的技术鉴定.3861-I催化剂是由中国石化总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制,抚顺石油三...  相似文献   

11.
针对光固化氧化铝陶瓷3D打印过程中的浆料粘度及制件性能,通过旋转粘度计测量得到不同分散剂及氧化铝粉体级配条件下的陶瓷浆料的粘度,优化了分散剂的选择及氧化铝粉体级配;通过对光固化3D打印、脱脂和烧结氧化铝陶瓷样件的弯曲强度和收缩率、致密度测试,得到了粉体级配前后不同固相含量氧化铝的抗弯曲性能、收缩率及致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光固化氧化铝陶瓷3D打印浆料制备过程,选择PMA25作为其分散剂,选择10μm(60wt%)+5μm(10wt%)+2μm(30wt%)的粉体级配的氧化铝粉体,可以有效降低浆料粘度.同时,通过选择不同粒径的氧化铝陶瓷粉体,可以减小粉体之间的间隙,增加了粉体之间的有效粘接面积,使得氧化铝粉体之间的粘接更加牢固,陶瓷制件的抗弯曲性能更好、致密度更高.  相似文献   

12.
化学法制备ZA复合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溶胶-凝胶法和共沉淀法两种化学方法制备了氧化铝-氧化锆复合粉体,并对其进行表征: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粉体粒径及粒度分布,X射线衍射仪(XRD)进行矿物相组成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微观下氧化铝与氧化锆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粉体相对于共沉淀法制备的粉体粒度较细,四方相氧化锆含量高,而且氧化铝和氧化锆分散较均匀.  相似文献   

13.
一、高纯超细氧化铝粉体的制备技术氧化铝粉体制备方法通常可分为机械粉碎法(物理方法)和转化生成法(化学方法)两大类。1.机械粉碎法(物理方法)机械粉碎法是通过研磨机械力作用来粉碎含氧化铝物料而得到其粉体。常见的机械粉碎方法有滚动球磨、振动球磨、行星磨、行星振动磨、气流粉碎磨、搅拌磨及离心式冲击磨等。机械粉碎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产量大的优点。近几年发展的超细粉碎机,如气流粉碎磨.相对粉碎的细度高,可制得10μm 至1μm  相似文献   

14.
以无机铝盐为先驱体,六次甲基四胺为催化剂,采用溶剂-凝胶法制备了纳米氧化铝粉体,将纳米氧化铝粉体应用于薄胎厚釉青瓷瓷胎中,研究了粉体对青瓷瓷胎的增强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干凝胶在980℃基本上转变成α-Al2O3,1250℃可与瓷土中SiO2形成增量莫来石,使薄胎在烧成冷却过程中抗厚釉拉裂性能得到提高,胎釉热膨胀系数的失配使釉面形成开片,修饰美化了青瓷。  相似文献   

15.
超细氧化铝粉体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地介绍了超细氧化铝粉体制备工艺,将各种工艺技术按干法和湿法分类,并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硫酸铝铵热解、碳酸铝铵热解及无机铝盐溶胶-凝胶法等制备超细氧化铝粉体工艺的优缺点,最后介绍了超细氧化铝粉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载体氧化铝的性能对B207型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分布、催化剂内表面的利用率及使用寿命等性能影响较大。研究了氧化铝的制备方法,确定了氧化铝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采用0.8~1.0 mol/L的碱性沉淀剂,在较低的沉淀温度及中性至弱酸性的条件下沉淀,且沉淀后减少老化时间,有利于提高载体氧化铝的中孔比例。采用自制的催化剂载体制备的B207型催化剂的中孔比例为54%~62%,同时具有良好的转化率、选择性及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以异丙醚与无水氯化铝为原料,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制备出氧化铝凝胶,经干燥和高温煅烧后得到具有介孔结构的γ-氧化铝粉体。通过XRD、SEM以及BET研究了氧化铝粉体的物相、形貌以及孔径分布。结果表明,采用非水解溶胶—凝胶法可以制备出γ-Al2O3氧化铝粉体,粉体平均粒径在90 nm左右,平均孔径为23.4 nm,孔容为0.92 cm3/g,比表面积为145.7 m2/g。  相似文献   

18.
采用沉淀法引入超声波技术制备了镍/氧化铝油脂加氢催化剂,将其应用于蓖麻油加氢反应中,考察了超声波输出功率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声波输出频率为80 W条件下,催化剂加氢性能最佳。采用激光粒度仪测定催化剂的粒度分布,采用BET法测定催化剂比表面积、孔结构。结果表明,引入超声波技术制备镍/氧化铝油脂加氢催化剂,可以使催化剂的粒度减小、比表面积增大,这是催化剂活性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以沉淀法来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实验考察了反应体系的浓度、pH值、反应方式、氧化铝前驱体煅烧温度、分散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因素,最终制备出了中位径为3.76 nm的抗硬团聚氧化铝粉体。以中位径为3μm和10μm的α-Al_2O_3粉体以1∶1的比例混合作为支撑体骨料,采用干压成型工艺制备出了平均孔径为0.5μm氧化铝陶瓷膜支撑体。继而以中位径为3μm的α-Al_2O_3为骨料,粘度为3000 mPa·S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预聚液为预混液,使用刮涂法将过渡层浆料在支撑体上进行涂膜,再经过固化、烧结,制备出了平均孔径为280 nm的过渡层。将制备的纳米氧化铝粉体作为分离层骨料,制备出了平均孔径为70 nm的非对称结构的陶瓷超滤膜。所制备的陶瓷超滤膜对湖水的UV_(254)去除率达到64.75%,对TOC去除率达到77.30%,对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9.21%。  相似文献   

20.
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NH4)2CO3为沉淀剂,并采用一种高分子分散剂,研制出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铝粉体的新工艺。制备出球形纳米氧化铝粉体,在800℃煅烧得到的颗粒尺寸为5-6nm,在1100℃煅烧得到的颗粒尺寸约为8nm。研究了沉淀pH、溶液浓度、煅烧温度和分散剂用量对纳米氧化铝粉体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