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闫夏娇 《山西水利》2014,(11):14-15
针对代县水稻的实际生产状况,经过试验,研究了薄—浅—湿—晒、控制灌溉、常规灌溉三种灌溉方式对水稻的影响,结果表明:薄—浅—湿—晒处理的各项田间农艺性状指标,除株高外,均优于控制灌溉和常规灌溉,通过节水灌溉试验,为当地水稻灌溉定额的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试验数据表明,寒地稻田覆膜处理比常规灌溉节省泡田定额405m3/hm2减少灌溉定额3600m3/hm2日增地温1.5-2.0℃,在生育期内降雨分布合理的丰水年份,生育期无需灌水。增产稻谷260.5kg/hm2,纯增收60.2元。有明显的节水、增产、抗虫害、抗草荒、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效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江苏省水资源分布不均,引供水能力不足,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现状,阐述了推广水稻节水灌溉的必要性,介绍了江苏省主要推广的水稻浅湿灌溉技术、浅湿调控灌溉技术和水稻控制灌溉技术以及“小区示范—扩大示范—大面积推广—全面推广”的推广模式,总结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推广的效果.通过1998~2000年的推广实践,累计推广水稻节水灌溉面积418.9万hm2;节水超过124.8亿m3;增产粮食25.5亿kg;投入产出比达到1∶103,表明江苏省推广水稻节水灌溉技术达到了节水、增产、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采用小区试验对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从返青期至成熟期,常规灌溉平均每亩用水224.03 m3;控制灌溉平均每亩用水82.88 m3,比常规灌溉每亩节水141.15 m3;节水灌溉平均每亩用水163.29m3,比常规灌溉每亩节水60.74m3;产量方面,控制灌溉的实际产量最高,为670.27kg/亩,比常规灌溉增产6.81%;  相似文献   

5.
施肥与灌溉对黑土区稻田氮素渗漏淋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东北黑土区稻田土壤氮素渗漏规律,在典型黑土区开展了基于农田水平衡的小区试验,分析了不同灌溉方式和施氮水平条件下稻田土壤渗漏水中三氮浓度变化情况,并结合农田水平衡方程计算出了不同水肥条件下的氮素淋失总量。结果表明,渗漏水中铵态氮、硝态氮和总氮浓度与施氮量呈正相关关系,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分别可以减少硝态氮渗漏浓度11.89%和14.15%;常规灌溉方式下每公顷每增加1kg施氮量(折合成纯氮),氮素淋失量增加0.117 5kg,控制灌溉和浅湿灌溉则分别增加0.035 9kg和0.055 7kg;在水稻全生育期,控制灌溉氮素淋失总量最小,平均为4.51kg/hm2,约是常规灌溉的1/3、浅湿灌溉的1/2。综合分析认为,浅湿灌溉是适用性更高的灌溉方式,理论合理施肥量为137.30kg/hm2。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对比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相近外,节水幅度、水的生产效率均明显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灌溉处理。通过连续两年的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不同频率水文年型中比较适宜寒地水稻的节水、低耗、高效的灌溉新技术,对于提水灌溉的水稻作用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7.
通过较长时间小区试验,对水稻3种灌溉方法的产量、用水量、水分生产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水层灌溉与薄露灌溉、习惯灌溉相比,早稻分别增产651,990 kg/hm2,增产率为10.3%、16.5%;晚稻分别增产717,1 175 kg/hm2,增产率为9.9%、17.4%。同时,灌溉水量早稻分别节水830,3 150 m3/hm2,节水率为46%、69%;晚稻分别节水1 410,2 955 m3/hm2,节水率为58%、74%。无水层灌溉早稻、晚稻水分生产率分别为2.67,2.94 kg/m3,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1引进项目的目的和意义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都广泛开展了水稻节水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节水灌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各地通过研究都提出了适宜的节水灌溉技术制度,如浅湿洒灌溉、薄露灌溉、湿润灌溉、间歇灌溉、控制灌溉等.归纳起来,这些节水灌溉技术的共同点都是改变以往田间维持一定水层的传统灌溉模式,而是在某些生育期使田间保持很浅的水层,在另一些生育期田间完全无水层,只使根层土壤含水量保持在饱和含水量的60%~90%.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这些节水灌溉制度可节水30%~50%,节水效果非常显著.同时,还有一定的增…  相似文献   

9.
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就是严格控制田间的水层深度,根据水稻生长各个时期的需水量进行灌水。黑龙江省汤原县汤原灌区通过近4年的研究试验,总结推广了“浅一晒一浅”和“浅一湿一浅”两种节水灌溉模式。以及适合不同灌区的水稻节灌方法。即提水灌区采用死水补灌的方法和自流灌区  相似文献   

10.
讷河县全胜试验站属黑龙江省第三积温带。经过多年的试验、观察得出水稻一生需水量最多时期为拔节、孕穗和抽穗期,灌溉制度不同需水量亦有较大差别。“浅深浅”型田间需水最多,“浅晒浅”次之,“湿润灌”型需水最少。根据水稻各生育期的需水情况,当地气候条件及追肥、施药等田间作业需要采用“浅晒浅”结合的灌溉制度,满足生理需水,进行水层科学管理,促控结合,以实现寒区水稻栽培节水、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