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高效环保型废旧轮胎裂解设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德治  姜莉莉  周鑫 《橡胶工业》2013,60(8):493-496
介绍高效环保型废旧轮胎裂解的工艺流程及工作原理。裂解设备主要由废旧轮胎裂解系统、储油控制系统、油气分离系统、固体回收系统和尾气处理系统组成。废旧轮胎在热解炉中裂解,由PLC控制裂解产生的裂解油和热解气燃烧加热。裂解反应后裂解系统可自动退出裂解炭和钢丝供循环利用。通过裂解,提高了对废旧轮胎的综合利用率,实现了对废旧轮胎的高效环保循环再利用。  相似文献   

2.
蒋家羚  刘宝庆  刘小龙 《现代化工》2003,23(Z1):215-217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轮胎裂解设备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节能、环保、适应性强的新型裂解塔.该塔以裂解产生的干气为热源,能灵活、方便地调节炉内温度和料块停留时间,实现轮胎料块的充分裂解.同时讨论了裂解温度、压力及裂解反应时间等操作参数的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废旧橡胶裂解方式及其工艺设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志华  马涛  周云杰 《橡胶工业》2014,61(5):316-319
简介废旧橡胶的裂解方法和相应的裂解设备。目前废旧橡胶的裂解方法是热裂解和微波裂解。与热裂解相比,微波裂解可以降低裂解温度,有效控制裂解产物的成分,提高裂解产物的质量。微波裂解设备既可节能,又可环保,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杨木快速裂解过程机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将现代化学分析领域中重要的分析手段-裂解气相色谱法应用于对杨木 快速裂解过程机理的研究。通过系统考察裂解温度400-800℃、裂解挥发性产物停留时间0.6-4s。升温速率改变对杨木快速裂解气、液、固产物以及气相组分产率分布的影响,研究杨木快速裂解过程的反应机理,分析获得最大产油率的工艺操作条件。结果表明,杨木裂解过程中主要存在着生成焦油和生成焦炭两个反应的竞争和一个焦油二次裂化的连串反应,裂解温度、挥发性产物停留时间、升温速率决定着哪一种反应占据主要,从而得到安全不同的产物分布。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二氯乙烷裂解制氯乙烯过程的数学模型,进行了裂解过程的模拟研究;为实现生产操作条件的优化,考察了操作参数对裂解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不仅可以计算沿裂解反应管的物料分布,能同时得到裂解管壁温度分布、管内物流温度分布及压力分布等,可作为设计、操作分析及优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热解和气化过程中焦油裂解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在热解、气化过程中关于焦油裂解的研究,讨论了温度、压力、气氛、停留时间和加热速率对焦油裂解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氧化钙对焦油裂解的影响,并对不同催化剂的催化剂活性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用T-JUMP/FTIR技术研究了模拟燃烧条件下RDX的热裂解过程.通过分析裂解产物随时间的分布规律及温度与压力对裂解过程的影响,提出了RDX可能的快速热裂解机理及影响快速热裂解机理的因素.结果表明,RDX裂解气相产物主要有CO2、N2O、NO2、HNCO、NO、CO和HCN,且在不同的测试条件下产物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变化:在600℃、0.1~0.4 MPa条件下,裂解5 s以内的NO2与NCN含量比随压力的升高而下降;HCN与N2O含量比随压力的提高而增大;在0.1 MPa压力条件下,随着温度的升高,HCN与N2O的含量比趋向于增大.RDX快速热裂解的初期存在两个竞争反应,即C-N和N-N键的断链竞争反应;提高温度和在0.1~0.4 MPa压力范围内提高压力对生成HCN的N-N键断裂反应有利.  相似文献   

8.
在热解和气化过程中产生的焦油 ,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分析了煤热解和气化过程中温度、停留时间、压力、气氛、粒径以及床料等对焦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产生的影响 .同时 ,对比了不同催化剂的催化能力 .采用石灰石为催化剂 ,在 1 MW热态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 ,研究焦油和煤气成分在循环煤气作气化剂时不同钙硫比工况下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 ,石灰石的加入降低了焦油产率 ,提高了煤气产率 ,改善了煤气质量 .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裂解炉、急冷器换热器及真空系统等关键设备及其工艺进行优化改造,探讨出β-蒎烯的最佳裂解操作条件:温度512℃(仪表显示温度)、压力-0.096±0.005 MPa、物料流量60±5 kg/h。在此条件下:月桂烯的选择性≥85%;月桂烯含量≥81%;吨产物裂解耗电(含真空泵用电)≤350 kw。  相似文献   

10.
左杰  张涛 《天津化工》2011,25(5):29-31
以裂解C9中双环戊二烯含量较多的馏分为原料,与裂解C9切出的轻组分按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热聚合得到热聚石油树脂。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不同原料配比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聚合温度、压力、反应时间等工艺条件,制得软化点大于130℃,色度7以下的高品质石油树脂。  相似文献   

11.
以混合C4作乙烯裂解原料,通过GK-Ⅵ型蒸汽裂解炉分别进行了4个不同稀释比(水和物料的质量比)及裂解温度评价试验,并进行未加氢混合C4与加氢混合C4裂解性能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在裂解温度为838℃、反应压力为0.085 MPa、稀释比为0.55的条件下,加氢混合C4三烯收率大于50%,并且经济效益达到最大,为最佳裂解条件。加氢混合C4可以作为原料蒸汽裂解制烯烃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裂解碳九加氢工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乙烯裂解碳九为原料,γ-Al2O3为载体,镍为活性组分(40%)的催化剂A,采用一段加氢,在小型固定床反应器装置上进行实验。实验表明,裂解碳九通过加氢得到了溴价为714.3mgBr/100g的无色透明的溶剂油或高辛烷值汽油调和原料。通过测定油的溴价和吸光度等质量指标,考察了裂解碳九在不同空速、压力和温度下对加氢效果的影响。最终得出加氢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空速0.3h-1,压力0.9MPa,反应温度235℃。  相似文献   

13.
废聚苯乙烯裂解制备低聚苯乙烯及苯乙烯单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废聚苯乙烯为原料,利用裂解法制备低聚苯乙烯及苯乙烯。实验表明,较低裂解温度,一次加料方式有利于低聚苯乙烯的制备;较高裂解温度,连续加料方式有利于苯乙烯的制备;控制反应时间可以控制低聚苯乙烯的分子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热重分析聚烯烃HDPE、PP的单独热裂解特性及HDPE/PP共混热裂解特性,研究了HDPE与PP共混裂解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HDPE和PP为裂解原料,在间歇裂解反应釜中,考查了不同裂解温度、停留时间、起始压力及原料中PP比例对裂解产物收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模拟蒸馏得到裂解产物油各馏分组成分布,采用FT-IR对产物油进行表征,并对轻质组分进行GC-MS分析。最后,采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分析了聚烯烃以及链烷烃的化学键断裂能。结果表明:PP可降低HDPE的裂解温度,PP/HDPE共混裂解过程中存在明显的相互作用。经过正交实验得到:PP比例对混合聚烯烃裂解产油率的影响最为显著;影响轻质馏分收率的因素由主到次依次为:停留时间,裂解温度,PP比例,起始压力。FT-IR、GC-MS分析和理论计算都表明:裂解产物油的主要成分为链烷烃,其中直链烷烃含量较高,所得产物油是良好的乙烯裂解原料。  相似文献   

15.
甲醇制氢反应器的一维模拟及工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温度220-280℃、液空速0.8-2.0h^-1、压力1.3-2.7MPa条件下,于无梯度反应器中测定了ALC-1A型双功能催化剂工业颗粒的宏观反应速率,得到了以速度表示的甲醇裂解重整多重反应的双速率宏观动力学方程。建立了甲醇裂解重整制氢工业管式反应器的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以工业反应器结构尺寸和操作数据为基准计算出计入壁效应及催化剂失活的活性校正因子。考察了不同的原料液配比、系统压力、液空速、壁温及进口温度下甲醇的转化率、氢气的时空产率和床层出口温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降低甲醇在原料液中的含量,提高压力,选择适当的液空速和壁温,将有利于提高反应器的操作性能:单纯提高床层进口温度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许锬  顾正桂  曹宇锋  詹其伟 《化学工程》2011,39(5):94-97,102
概述了裂解C9利用现状,提出以裂解C9为原料,Ni-Cu系催化剂,采用2次深度加氢工艺,在加压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催化加氢.考察了不同压力、温度和空速对裂解C9加氢效果的影响,优化加氢过程条件,为进一步放大研究提供依据.实验表明,在反应压力为5.0 MPa、温度为150℃,空速为0.75 h-1条件下,不饱和组分的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废旧橡胶热裂解炭黑制备工艺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压力、废旧橡胶的粒径及加热速率等,介绍了热裂解炭黑的结构特点、性能及其应用,并对比了热裂解炭黑和商业炭黑的性能差距,指出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张红梅 《轮胎工业》2012,32(6):377-380
研究裂解气相色谱法进行橡胶种类鉴定。裂解条件为:温度650℃,氮气压力95.2kPa。色谱条件为:色谱柱HP-1-413二甲(基)甲硅烷柱30m×0.32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压力60.7kPa,模式不分流进样,载气氮气,采用程序升温。该方法样品用量小、速度快,各特征峰分离效果好,无重叠。  相似文献   

19.
鉴于镀液温度具有时变性、非线性和滞后性等特征,为实现精准监控和实时调节,在常规PID控制器中引入专家控制规则,赋予控制系统自适应、快速响应与实时调节等特性。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镀液温度智能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能够实现对镀液温度的精准监控和实时调节,控制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大型化工企业对各装置仪表待分析样品的温度、压力和流量的实时准确监控,设计了在线温压流监测控制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软件组成和系统的控制方案。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现场数据的时效性,而且有效地减少了人工,降低了现场的维护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