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触件是电连接器的核心元件,其结构及尺寸直接影响到电连接器的电气连接及可靠性。本文通过对斜开槽插孔制造过程中出现的分离力异常的问题分析,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彭宇 《机电元件》2005,25(2):44-45
电连接器接触对的可靠接触是通过保证接触对之间的正压力来实现的,而接触件间的正压力很难检测。因此,生产上常用保证阳接触件(或阴接触件)与标准孔(或针)的分离力来间接保证正压力。通过对常见的圆柱侧开槽和直开槽插孔在生产中出现的影响分离力的原因分析,介绍了分离力控制的常见方法,同时也提出了仍存在的问题,期待与有关专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需要针对电连接器的接触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本文提出了片簧接触件分离力的一种简单计算方法,建立了接触件的参数化有限元模型,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对接触件的插拔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接触件插拔过程中的接触压力、分离力和应力分布情况,并进行了强度校核。通过对电连接器接触件有限元模型的参数化仿真、数值计算和优化设计,得到提高接触件可靠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雷广宇 《机电元件》2015,35(3):16-20
电连接器主要用于实现电信号的传输,该功能的实现是通过接触件之间的弹性接触来实现的,而接触件弹性接触的可靠性是通过接触件的分离力来进行表征。本文主要阐述连接器冠簧插孔分离力的计算与影响因素,并通过三维模型对插孔合件分离力进行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5.
接触可靠性是电连接器的一项关键指标,为了提高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针对电连接器冠簧接触件,进行结构力学分析与接触电阻、单脚分离力的计算。接触电阻和插拔力是影响接触可靠性的重要因素,通过测试插拔过程中的接触电阻、插入力和分离力随插拔次数的变化情况来分析冠簧接触件的接触件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叶宇  王庆霞 《机电元件》2021,41(1):7-10
本文介绍了方形弹性插孔的设计过程,对接触件的分离力进行仿真分析,由仿真结果、产品结构、及工艺过程得出了影响连接器接触件分离力的因素,提出了方形插孔分离力的控制的措施途径.  相似文献   

7.
分离力是保证连接器电性能的重要参数,也是一种较为直观、便捷的测试方法。同时快速、准确的分离力测试方法及工具也是连接器可靠性的保障必不可少的。本文较为详细的介绍了一种可以快速检测多芯数连接器全部接触件的一次性测试工装的设计结构及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插拔磨损会引起电连接器接触件接触表面的微观形貌变化,降低其接触性能与可靠性。针对接触件的结构特点,设计了试验电路并进行了插拔试验。试验结果证明:①在单次插拔过程中,插入力、分离力呈现类似“阶跃方波”变化特点;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加,插拔力值缓慢增大;300次插拔后,插拔力值基本稳定,但其波动明显增加;②随着插拔次数的增加,接触电阻值缓慢增加,但波动范围逐渐增大,呈现出不稳定趋势;③连接器插孔和插针的主要磨损形式不同,插孔为犁削磨损,插针为粘着磨损。结果表明:插拔磨损过程对电连接器的接触性能影响并不仅仅体现在接触电阻的提高,其所造成的各接触件接触电阻值在较大范围波动的现象,可能会导致在其他接触件可靠接触的同时,其中某一对接触件的接触电阻过高,为电连接器的可靠接触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9.
接触电阻和插拔力等特性参数是电连接器接触件稳定与可靠的重要指标。设计了一种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可实时监测接触件在不同插拔速度、插拔位移和同轴度条件下的接触电阻、插拔力和插孔形变。最后,以某接触件为例试验测试并分析了插拔速度对插拔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特性与接触电阻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ABAQUS的电连接器接触件插拔力与接触电阻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完成了摩擦系数、过盈量和线簧数对插拔特性的影响分析,进而应用热电耦合仿真技术实现了接触电阻的仿真。所得的结论可为电连接器接触件的设计提供依据,并为接触件的磨损分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针对长期贮存后的航天电连接器进行尘土污染对连接器电接触可靠性影响的研究,通过对长期贮存连接器的接触电阻、分离力检测和连接器内部及电接触表面尘土颗粒成分、分布密度、颗粒度的微观检测统计分析,发现连接器接触电阻随贮存时间增加而增加,不仅与分离力降低有关而且与尘土污染相关。尘土颗粒不仅在连接器的生产、装配、贮存等过程中进入连接器内部,而且在触点电镀过程中就沉积在镀层内。长期贮存环境中,尘土污染结合触点弹性材料的应力松弛、大气腐蚀等作用对连接器的电接触特性产生了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2.
航天用电连接器的接触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奋为 《机电元件》1999,19(4):8-13
接触可靠性是保证航天用电连接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文章结合近年来在检验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多起航天用电连续器接触失效实例,在阐明其失效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电连接器接触可靠性的各种因素,并对目前分离力等接触可靠性检查方法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3.
矩形自浮动电连接器是一款空间环境特殊用途连接器,其需要实现的特殊性能指标包括长寿命(至少6000次)、轻插拔力、真空冷焊、极限高低温插拔(-110℃~125℃)等。本文论述了开展矩形自浮动电连接器研制过程中针对接触件的选型、计算、仿真及试验验证几个方面的内容,提出了一种新型鹰爪(EAGLE GRIP)接触件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接触件分离力计算公式由于考虑的因素较少,因而精度较低。本文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和响应面法,建立接触件分离力与接触件结构参数的关系函数,从而可以快速计算接触件分离力,并通过实验论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用于计算开槽接触片式连接器在主接触槽入口处的接触压力,讨论了导向槽对该力影响。导向槽用于引导导线进入主接触槽。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作了对比,考虑到分析采用了许多近似方法,比较的结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DIN Connector DIN连接器 通常指参照德国标准化协会和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制订的 DIN 41612标准而设计的连接器。DIN连接器包括多种连接器系列,是分别具有64和96位的二件式印制板连接器形式。用于焊接的接触件引出脚中心间距为2.54mm或5.08mm。DIP双列直插式封装(组件) DIP为Dual In-LinePackage的缩写。Dead Face安全面 此术语用于表达在连接器未插配时,为保护接触件而采用的各种保护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在连接器的插配端头处采用一只盖子,以使连接器在未插配连接的分离状态下自动地掩护接触  相似文献   

17.
冠簧接触件作为电连接器常用的接触件形式之一,其高寿命应用场景中能否保持稳定、可靠接触是评估应用此接触形式的电连接器性能好坏的核心指标。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影响冠簧接触对寿命的主要因素,并通过对一款典型冠簧接触对的优化设计及试验验证得出:插针镀层、冠簧长度、冠簧压缩量是影响常规冠簧接触对寿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通过对目前电连接器中常用的四种结构接触件的设计结构和制造工艺进行分析和探讨,介绍了提高各种接触件的使用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和工艺上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接触件适用的连接器类型,并提供了不同接触件的材料选择及接触压力和受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接触件是军用电连接器的关键核心零件,其设计与制作工艺水平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本文在分析我国军用电连接器接触件生产应用现状和与发达国家差距基础上,论述了我国军用电连接器接触件技术集成创新的必要性。並提出了建立接触件技术集成创新生产基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磊  陈雁 《机电元件》2012,32(5):50-53
小型化和轻量化是矩形连接器发展的主要趋势,接触件间距为1.27mm的微矩形(Micro-D)电连接器在航天器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解决了型号对电连接器的轻量化需求.但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微矩形电连接器均属于接触件不可拆卸类别的电连接器.近年来,国外厂家陆续开发了用于航天器的接触件可拆卸的微矩形电连接器.本文对这些新产品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其应用特性,并提出了国内开发此类产品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