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康  曾京  毛冉成 《机械》2023,(2):47-53
本文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重点关注的三模块铰接式有轨电车转向架总体方案进行了设计,首先通过参考现有铰接式车辆的结构,确定了转向架系统的组成并对其关键部分进行了选型,之后建立了三模块铰接式有轨电车动力学模型,在SIMPACK中仿真得到了不同运行工况下车辆的动力学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该三模块铰接式转向架具有良好的直线运行稳定性、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均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研究结果有望对三模块铰接式有轨电车的转向架设计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解决白鹤滩水电站特大型上冠运输难题,阐述专用旋转工装的设计过程及相关验算,并对工装的运用效果加以说明,同时比较了与前期其他运输单位类似工装的优缺点,通过重新设计及运用验证,为今后同类大型设备的山区运输工装的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描述了基于智能主模型的航天器运输工装设计方法,分析了航天器运输工装设计流程,采用多层级骨架实现航天器运输工装的结构控制,采用智能主模型数据接口实现工装建模与分析一体化。在Pro/E平台上开发了航天器运输工装设计系统,将运输工装快速建模与工程分析融合,自动地将结构设计结果推送到分析软件中,实现结构设计到工程分析的自动化和集成化。  相似文献   

4.
针对五模块有轨电车重量分配的调整需要依靠工人们的经验以及调整精度充满不确定性等问题,结合五模块有轨电车自身的结构特点,在技术成熟的四轴车八点调簧算法的基础上设计出适合多模块车辆的调簧算法。在四点、八点和十二点调簧力学模型之间的规律基础上,给出了五模块有轨电车任意n点调簧计算通用模型的推导过程和提出了加垫调簧的优化算法。该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大部分轨道车辆的调簧计算。用几种常见的工程优化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结果表明:相较于遗传算法,粒子算法,退火算法在计算时间,加垫量等方面都优于其他两种算法,最终认为退火算法为最适合五模块有轨电车调簧计算的优化算法。  相似文献   

5.
基于SolidWorks2006为支撑软件,采用VB语言,Access数据库针对气压机工装夹具进行设计.建立了气压机工装夹具设计系统.该系统有工装夹具信息处理模块、三维参数化设计模块、夹具工艺过程模块、夹具性能评价模块、动画演示等功能,具有扩充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我国轨道车辆制造产业的订单式生产模式,决定了制造过程中工装的随单变化性,给产品生产制造带来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给工艺人员带来设计工作量大、重复性劳动多等问题,成为制造工艺中的一个技术难点。在这种产业环境和特殊的生产模式下,相关工装如何更好更快的设计及制作出来,并能够满足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及效率提升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满足产品生产节拍、质量控制,应该形成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的梳理、明确,就需要建立一种整体的工装思路对工艺保证工作进行指导,因此,工装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对制造企业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工装通用化程度低造成了工装设计、制作、使用、维护管理等一系列的问题。由于产品逐渐平台化,同种产品外形和结构极为相似,需要投入大量的工装,对企业的现场装配生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工装设计中推行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对于简化设计工作、消除重复劳动、缩短生产准备周期、提高工装质量水平和降低成本都是有益的,工装的通用化对产品起到了重要作用。液压制动系统主要应用于有轨电车、磁浮车辆领域,液压制动系统具有重量轻、体积小、响应速度快、制动力足够大等诸多特点。该文以中车制动株洲分公司(以下简称株洲分公...  相似文献   

7.
依据有轨电车液压防折弯系统工作原理,基于流量连续性方程和力平衡方程,并详细考虑缓冲阀工作状态判断依据,建立有轨电车液压防折弯系统动态模型,分析液压防折弯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基于液压防折弯系统动态模型,建立考虑液压防折弯系统的四模块单车型独立轮对低地板有轨电车协同仿真动力学模型,研究液压防折弯系统对有轨电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无液压防折弯系统的有轨电车相比,安装液压防折弯系统可使车辆同一单元内前、后模块车体的摇头角趋于一致,同时有效减小车辆最大摇头角及横向偏移量;防折弯系统控制液压缸作用力不同,前车靠近导向轮一侧控制液压缸作用力最大;液压防折弯系统改善车辆曲线通过性能,提高整个车辆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针对飞机零件工艺装备结构相似、细节结构变化大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参数化模块的飞机零件工艺装备变型设计的方法。基于零件的相似性和工艺要求提取飞机零件工装产品族,在产品族内对模块进行划分与组合实现变型设计。基于设计结构矩阵的方法对零件工装进行模块划分,并对划分后的模块进行参数化设计。当有新的工装设计任务时,可以通过比对零件特征以及工艺找到对应产品族,通过产品族内模块选择与组合,并基于参数化修改达到快速变型设计的目的。最后以飞机常用钣金零件翻边成形模具进行实例验证验证。  相似文献   

9.
结合100%低地板有轨电车轮对特点——独立车轮,不存在中心孔,轴桥易变形,无法承受较大的轴向力等特点,详细分析了在通用机床上进行轮对旋修所面临的问题,并且通过采用制作工装、找正装卡、编制程序等多方面手段对旋修问题进行了一一解决。  相似文献   

10.
首先对目前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制动分公司承制的城轨空簧附加风缸类型进行归纳总结,然后针对城轨空簧附加风缸在运输工程中存在反位运输的问题,提出了通用的正位运输工装的设计方案,最后通过不同工况下的分析计算,证明工装的强度与稳定性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1.
储能式有轨电车以其技术通用性,成为国内城市普遍采用的区间无触网牵引制式有轨电车系统。首先提出储能式有轨电车续航里程估算系统,并介绍各个组成模块的功能和特点,然后详细介绍基于KNN算法的续航里程估算算法。储能式有轨电车最大续航里程系统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估算列车的最大续航里程,从而使运营人员实时掌握列车的运行状况,并可有效辅助智能充电系统制定对列车进行充电的充电策略。  相似文献   

12.
PCBA分板机的原工装存在不足和加工质量隐患,在分板机原顶针和定位方式的基础上,结合PCBA板的结构特点和分板过程,分别设计了专用和通用工装,因专用工装成本高且生产适应性差,最终聚焦在通用工装的使用及定位技术的研究上。对分板机通用工装的定位方式、定位原理、结构组成、定位精度、有益效果、使用方法等做了介绍,并验证汇总了分板机工装在生产应用中的实际情况。应用螺旋测微原理与活动刻度盘配合可实现定位尺寸的精确调整,目测可调精度为0.01 mm,强力磁铁预紧使顶针和限位块固定的方式与分板机的高速铣削配合可保证定位装夹的安全性。分板机通用工装现应用于多个项目的批量生产,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在分板机工装的设计和应用方面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航天类工装的分类,以及子功能合并和模块划分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基于计算机软件对航天类工装的模块化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设计验证.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可以缩短航天类工装的设计周期,提高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4.
柔性工装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铁路货车产品制造的生产效率.针对人工管理方式的缺陷开发了相应的信息管理及辅助设计系统.将系统分为产品管理、工装管理、使用管理和工装设计四个模块,分析了每个模块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介绍了相应的数据库设计模型及系统实现方法.工装组合设计采用基于实例推理(CBR)技术和交互式相混合的设计方法,确定了详细的设计流程.  相似文献   

15.
汽车行业整车装配逐渐采用模块装配,再整装。整装的工艺流程大致相同,但是模块部分零部件结构难以标准化,它们的工装夹具也必须采用非标设计。汽车座舱模块由于仪表横梁支架不同,需要非标设计。为了缩减工装夹具的成本,做一套能兼容自身车型的工装小车越来越重要。根据仪表横梁支架进行兼容性设计,通过试装验证,进行结构优化,达到方便操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在减轻地铁车辆拖车轮对运输工装重量的同时,提高优化设计的可靠性与稳健性,在轻量化设计中充分考虑尺寸参数的不确定性信息,通过引入6稳健设计理念,将响应面法、轻量化设计、6质量管理、可靠性设计、稳健设计、蒙特卡罗模拟技术相结合,构造了基于6稳健性的地铁车辆拖车轮对运输工装轻量化设计新方法。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工装强度和刚度满足设计要求,重量减少了112.3kg,减重率达49.3%,轻量化效果显著;且与传统的确定性轻量化设计相比,该方法不仅增强了工装的强度和刚度,而且提高了优化设计的可靠性、强度与刚度的稳健性以及重量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论述制造控制系统常用体系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AGV运输子系统的体系结构,并详细阐述了其中的三个主要模块:操作者模块、决策模块和AGV智能体模块。该体系结构有助于充分发挥AGV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8.
设备搬运工装的设计和应用有利于安全、高效地完成工厂易地搬迁任务。装盘机整体搬运很容易导致连接处变形、断裂;卸盘机直接竖直搬运会超过高限,运输时会因晃动而倾覆;两设备都没有合适吊点。通过对设备的结构、尺寸、材料、重量等进行严究分析,设计方案为:1为装盘机设计安装整体搬运工装;2为卸盘机设计安装倒放搬运工装;3工装有加固、支撑的功能,也设计有吊点;4充分利用设备上已有的螺孔或工艺孔加固工装,不对设备进行钻孔等加工。搬运工装设计巧妙、实用,实现了对装盘机的整体搬运,解决了卸盘机难以运输的难题,显著减少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公路运输后牵引电动机两端轴承损伤区域进行检测,分析轴承产生运输损伤的原因。结果表明:传动端轴承压痕发白是由于滚子与滚道面之间反复击蚀,产生了类似抛光的作用;非传动端轴承等间距深褐色压痕是因为在推力载荷下,球与沟道之间的润滑油膜被挤出,同时由于该轴向推力产生的摩擦力矩不足,运输过程中转子往复微量转动,造成球和沟道表面氧化。针对运输损伤原因开发了全新的运输工装,经实际运用证明该工装可有效防止轴承运输损伤。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套应用于B747飞机后缘襟翼喷漆的工装设备。基于CATIA软件进行了结构设计以及运动仿真模拟,通过CATIA有限元分析模块AnalysisSimulation对微调机构相关部件进行了强度校核,以保证工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该工装设备提高了喷漆的自动化程度,有效地减少了喷漆过程中对人力的依赖,显著地节约了工时,对于压缩整个大修工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