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是一种新型节能的游梁式抽油机。在理论上,给出了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载荷理论计算公式及扭矩变化规律计算公式,通过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与常规抽油机扭矩曲线及主参数的对比,结合大庆西部外围低渗透油田的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特点,从理论和应用上,分析出了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悬点载荷和扭矩的变化规律,得出了双驴头游梁式抽油机节能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双驴头抽油机针对普通抽油机来说是一种高效率的抽油机机型,但是双驴头抽油机在现场使用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为了提高双驴头抽油机的工作效率,本文利用有限元分析对抽油机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抽机油各项参数符合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3.
常规的抽油机主要是以基杆、游梁、曲柄以及连杆所组成的机构,而双驴头抽油机则是改进了常规四连杆机构抽油机的关键性技术,使之成为变参数的四杆机构抽油机,不仅冲程长、动载荷小、启动速度快、工作起来相对稳定,并且节能效果非常好,与同型号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相比,在能源方面的消耗能够降低20%到30%左右。但是,双驴头抽油机现场使用过程中游梁断裂、支架晃动等方面的问题时常出现。因此,需要对双驴头抽油机主要部件的受力情况进行仔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后驴头和游梁之间相互联结的部分重新设计,之后根据各部件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而有效的解决双驴头抽油机现场使用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 特型双驴头抽油机是以常规抽油机为基础模型,对原四连杆机构进行了技术革新,在常规机的游梁后臂上增加一个具有变径弧形的后驴头,游梁与横梁之间采用柔性连接件进行连接,使之成为具有变参数四连杆机构的抽油机。该抽油机受油井生产状况、抽油机本身工作性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双驴头抽油机是一种新型的游梁式抽油机,双驴头抽油机是在传统抽油机的游梁后部加装后驴头,用驱动绳进行驱动的一种抽油机。双驴头抽油机比传统的游梁式抽油机抽油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由于使用了驱动绳,因此双驴头抽油机的驱动绳更换成为双驴头抽油机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本文对双驴头抽油机驱动绳快速更换装置的研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双驴头抽油机是我国于1996年研究开发的一种新型节能游梁式抽油机。它将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的游梁后臂加装后驴头,用驱动绳来代替连杆的硬连接,以满足变力臂的工作要求。这种抽油机节能效果较好,是目前除常规机外发展最迅速的机型。本文以系统效率和节电率为节能效果的评价指标,对双驴头节能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驴头抽油机平均节电率为13.53%,节能效果好,应为油田新井投产首选机型。  相似文献   

7.
系统效率实现率是衡量采油系统能力和效率的重要指考核指标,提高系统效率实现率是油田生产中的重要内容。双驴头抽油机由于其节能、低冲次、系统效率高等优点成为油田重要的采油机械,因此提高双驴头抽油机系统效率实现率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分析某油田双驴头抽油机的生产状况,总结其影响系统效率实现率的各种因素,为油田提高双驴头抽油机的系统效率实现率提供若干建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油田广泛使用游梁式抽油机CYJY14-6-89HF,本文对其关键部位支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及应力测试,找到其应力分布特点,提出优化方案。并建立机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该方案进行校验,根据校验结果,可以看出优化后结构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耐受性更强。本文利用Solidworks、ANSYS Workbench、Hyperworks等应用软件,从根本上提高抽油机的设计水平,实现了抽油机系统的多学科、多目标分析和优化。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理解双驴头抽油机的工作特性,以8型机为研究对象,通过编程计算分析,对比了常规机和双驴头机的运动特性、负载特性和扭矩特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双驴头抽油机具有低冲击性、动载荷小、扭矩波动小、平衡块轻及匹配电机功率小等特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油田开采的深入,采油井的井深不断加深,为了更好的提高油田的采油效率,采油双驴头抽油机代替传统的抽油机进行工作,随着抽油机吨位的增加,抽油机的支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更好的使抽油机发挥作用,利用有限元分析进行抽油机支架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硬质夹层三明治结构复合材料预制体自动化缝合问题,根据改进Tufting缝合工艺,确定缝合头机构、缝合头工作条件设计参数;对缝合头的缝合机构进行图解简化分析,获得参数初始值以及边界值;基于机械系统动力学(ADAMS)自动分析软件建立缝合机构参数化虚拟样机,以最大压力角最小值为目标函数求解缝合头最终参数,并对求解所得参数进行仿真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基于ADAMS参数化设计方法提升了硬质夹层三明治结构预制体缝合头参数的计算效率及精度;仿真结果表明缝合头缝合过程稳定,可减少缝合过程中因加速度突变产生的冲击导致缝合线断纱的现象,满足工作设计要求;可为后续工程样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全电动注塑机肘杆式合模机构,将混合驱动理论引进合模机构中,参考现有注塑机合模机构,设计出以常规电机和伺服电机为驱动源的二自由度混合驱动式合模机构;然后利用ADAMS(机械系统动力学自动分析)软件对虚拟样机的开合模过程进行运动学仿真;并针对样机进行坐标参数化、设计研究分析,确定结构中各参数的灵敏度;最后以关键参数为设计变量,对动模板的速度曲线进行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将混合驱动理论引入到全电动注塑机合模机构中具有可行性,并为全电动注塑机的大型化、超高速化和低成本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驴头是抽油机生产中的重要组件,它的作用是保证抽油时光杆始终对准井口的中心位置。驴头由于在上下冲程过程中要承受着较大的载荷,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驴头与游梁的连接处不可避免的会产生间隙,日常工作中都是采用驴头销子进行紧固,但还是会有微小缝隙存在。现在生产用抽油机都是八型、十型,抽油机型号越大,驴头所承受的井下抽油杆柱及液柱重量就越大,导致抽油机驴头因有间隙而发生震动的可能性就越大。特别是北方寒冷的冬季,因昼夜温差较大,使抽油设备会产生冻裂,或是热胀冷缩等现象,更会加剧抽油设备事故的发生。因此,治理好抽油机驴头间隙至关重要,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通过紧固器来紧固驴头,以此达到处长抽油机使用寿命,平稳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王萍 《辽宁化工》2013,(10):1258-1260
机采系统能耗是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耗能单元之一,机采系统效率的大小直接影响到油田开发的效果,直接影响油田的经济效益。以提高地面系统效率为目标,以抽油机为主要研究对象来分析提高效率的途径,通过分析得出,双驴头抽油机相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其性能优越,运行平稳,是实现节能、高效的优选机型,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5.
根据油田数字化建设的需要,抽油机生产商设计开发了系列数字化抽油机。平衡调节装置是数字化抽油机的重要部件。本文提出了一种直接根据实测示功图来对抽油机平衡配重位置进行调整的方法,以此实现抽油机的平衡节能。由已知油井实测示功图,假定平衡配重力矩,推导悬点载荷与电动机输出功率的关系式,预测数字化抽油机驴头在基于实测示功图的载荷作用下的电机输出功率曲线,得出平衡半径的调整量,分析、判断和计算数字化抽油机平衡配重的调整方向与调整量,准确调节平衡。  相似文献   

16.
游梁式抽油机是目前油田开发中的一种重要的稠油设备,驴头需要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来承载括液柱和抽油杆柱等,在实际生产中,驴头开裂严重时可能导致驴头掉落,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某抽油机,对驴头进行相关检测和应力分析,来归纳总结导致驴头开裂的原因,并针对此原因探讨合理的应对和预防措施,以此保障抽油机的安全运行,保障抽油机井的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总体上论述了虚拟样机在机械设计中应用,主要说明在机械工程领域应用虚拟样机技术的相关概念、相关技术及基于虚拟样机开发机械产品的流程。强调了在机械工程中虚拟样机技术的研究范围主要是机械系统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核心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分析技术进行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和运动学分析;并通过物理样机与虚拟样机的比较,说明在机械工程中应用虚拟样机技术是今后机械产品开发的主流。  相似文献   

18.
针对游梁式抽油机驴头开裂进行了应力测试、壁厚测量和对中测量等,通过数据分析得出游梁式抽油机驴头开裂的原因,提出了防止驴头开裂的建议,为下一步游梁式抽油机的改进或维修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抽油机作为我国当前油田的主要采油设备,其动力性能的优劣性直接影响到石油的开采效果,对动力性能的研究分析,进而选择最优的目标函数,从而提高抽油机开采效率。通过对抽油机系统动力性能影响的主要因素包扩有悬点加速度、扭矩因素、平衡方式、均方根扭矩等进行分析阐述,比较不同目标函数的优化结果进行分析对比,为抽油机机构优化设计方面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PCX系列细碎机的控制方法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中国水泥》2003,(12):55-56
在对细碎机的研制中,作者提出建立一个“可控制型”的优化设计系统。通过对变量群的研究,对细碎机的各重要参数及结构等离散点作为二级目标函数进行数学描述,通过大量的数据采集、分析,建立目标函数的模型群,运用计算机虚拟样机技术,建立一个虚拟平台,这样破碎具有不同物理机械性能的物料且有不同细碎产品要求的PCX系列细碎机首先在计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