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针对大庆油田一类油层开展的强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虽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但开采过程中,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影响了采收率的提高。本文对试验区注采能力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针对注入速度这方面因素,从理论公式计算推导和现场实际动态分析入手,剖析了注入速度大小与三元复合驱后期注采能力的关系,确定三元复合驱合理注入速度范围,为今后三元试验区及工业化区块注入参数的合理调整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萨尔图油田二类弱碱三元复合驱区块整体以三类储层发育为主,Ⅲ、Ⅳ类井组居多,与其它二类油层区块相比具有小层数多、河道砂钻遇率低、薄差层厚度比例大、控制程度低等特点。区块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采出井油层发育差、井组连通关系不好、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注不进的情况,影响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针对这类问题,本文以一个井组为实例深入研究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Ⅳ类井组的综合调整方法,主要在注入端和采出端采取压裂措施,增强了油层渗流能力,提高了这类井组的注入和生产能力,为更大幅度提高薄差层三元复合驱采收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文中通过对三元复合驱注入指标、采出指标驱油效果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聚合物驱进行了详细对比。对比认为,注入三元体系后,注入压力大幅度升高,上升幅度大于聚驱;视吸水指数大幅度下降,比采液指数和综合含水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均大于聚合物驱;采油速度、采油强度、增油倍数和提高采收率值均高于聚合物驱。本项研究对认识三元复合驱的注采指标变化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大庆油田原油的酸值很低,所以应用三元复合驱的效果不理想,但如果先注微生物,再用现有的三元配方(大庆自行研制)驱替,提高采收率幅度平均在29%(OOIP),比单独三元复合体系驱油采收率增加99,6左右,为了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提出了微生物与三元复合驱结合的开发思路。在注入微生物发酵液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通气量,使菌种提高原油酸值的同时,改变原油流变性。研究表明,进行茵种作用后原油的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原油对三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降低,流变性变好,作用后原油酸值较未作用时提高20倍以上。应用微生物与三元复合驱结合的方法既能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又降低了三元复合驱的成本,所以对于低酸值油藏,被认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强碱三元复合驱配注系统、采出系统及集输系统结垢严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探索三元复合驱地面防垢新技术。为解决地面系统结垢问题提供思路,对三元复合驱推广应用,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室内结合三类油层特点对两种低分聚合物P1、P2及两种低分抗盐聚合物P3、P4配制的三元复合体系的增粘特性、界面活性、注入能力及驱油效果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是可行的,特别是P4聚合物三元体系具有较好的注入能力和驱油效果,采收率在水驱基础上提高21%。  相似文献   

7.
三元复合驱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提高采收率可达20个百分点以上。三元复合驱配制系统是实现复合驱配注的地面工艺。三元复合驱配注系统的能耗点较多,通过对能耗点分析,确定影响能耗的关键环节。依据能耗关键环节的关键因素,从工艺方面入手,对工艺进行优化,以降低系统能耗,节约运行成本。从而实现配注系统的低耗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广泛应用,指碱剂、表面活性剂、聚合物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注入液注入地层。相对于热水驱及一、二元三元复合驱,三元复合驱能更好的降低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扩大波及体积,因此具有更好的开采效果。通过三维井网模型实验,与热水驱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宏观和微观角度下的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机理。  相似文献   

9.
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技术经过近20年的技术攻关,于2014年正式步入工业化应用阶段。现场应用表明三元复合驱较水驱提高采收率20%,较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0%,是目前大庆油田持续有效开发的主体技术。随着大庆油田进入开采后期,三元复合驱在二类油层中的应用逐渐广泛。本文从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的运移规律、三元组分在二类油层中高效利用研究、三元复合驱分层注采及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开发实例4个方面对三元复合驱技术进入工业化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三元复合驱技术应用于二类油层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大庆油田喇嘛甸区块的三元复合驱多段塞注入开发现状,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改变一元(聚合物)、二元(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两种不同类型前置段塞中聚合物浓度,研究了不同前置段塞对多段塞注入三元复合驱整体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置段塞中聚合物浓度增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出口端最低含水率逐渐降低;聚表二元前置段塞对采收率的提高程度优于单一聚合物前置段塞。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庆油田喇嘛甸区块的三元复合驱多段塞注入开发现状,进行了室内物理模拟实验。通过改变一元(聚合物)、二元(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两种不同类型前置段塞中聚合物浓度,研究了不同前置段塞对多段塞注入三元复合驱整体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前置段塞中聚合物浓度增加,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幅度越大,出口端最低含水率逐渐降低;聚表二元前置段塞对采收率的提高程度优于单一聚合物前置段塞。  相似文献   

12.
为充分地发挥三元复合体系中聚合物扩大波及体积的作用,同时使具有高效洗油能力的碱/表活剂二元体系更多的进入到中、低渗透层,改善三元复合驱注入过程中注入压力高、注采能力下降幅度大、分层吸入量差异大、化学剂成本高等问题,为探索提高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的有效途经,提出了碱/表活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的方式,并于2008年开展主力油层碱/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交替注入现场试验,研究交替注入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三元复合体系乳化程度对驱油效率的影响,采用不同乳化程度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结果表明:乳化程度高的三元体系在高渗透率岩心(1200×10~(-3)μm~2)中,不但注采能力较强,而且在注入压力较低的情况下,提高采收率较高;而对于渗透率较低的岩心(300×10~(-3)μm~2),采用乳化程度高的体系,会导致注入压力过高,采收率提高幅度较低。乳化程度并非越高越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只有当乳化程度与油层物性匹配,乳化体系的分散油滴直径与岩心的孔喉半径的比值在一个合理的范围(6-8)时,才可得到较高的提高采收率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更有效的防治弱碱三元复合驱存在的注入端结垢现象,研究了弱碱三元复合驱注入端的结垢特点,分析了注入端不同部位的垢样成分,检测了注入水质中各重要元素的组分,分析了碳酸盐垢样与配注工艺垢样,通过确定低压三元与高压二元配注工艺所产生的垢样主要化学组分,并进一步结合相关工艺流程,深入了解结垢特点,寻找结垢规律,可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相关清垢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强碱三元复合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但在开发后期注采能力下降,开发效果变差。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注入井近井地带堵塞物组分构成,结合油水井开发过程中的测试资料及取心井资料,明确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期注采能力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期聚合物吸附捕集作用增强,储层堵塞严重,同时受三元体系对储层破坏影响,油藏多孔介质内结垢现象明显,造成储层流动阻力增加,渗流能力下降,动用状况持续变差,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挖掘三元后期剩余油潜力,探索低成本、绿色、环保的增产增注技术,开展了Gas frac缓燃增产增注试验,在明确Gas frac缓燃增产增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开发过程中的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潜力,确定了选井选层原则,优化了施工工艺设计,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口注入井平均注入压力下降了0.9MPa,有效期达到了100d以上;3口采出井产液量增加了30.3%,含水下降1.79个百分点,累计增油70.1t,增产增注效果明显。为探索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期增产增注技术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BEX二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是油田首次在二类油层开展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试验。2005年11月开展空白水驱,2008年10月,在水驱采出程度45.30%、综合含水98.45%的基础上开展三元复合驱,目前处于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阶段,中心井区已经取得阶段提高采收率24.43%,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28.0%。通过该试验进一步研究弱碱三元复合驱的注采状况和措施效果,结果表明: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在油田北部开发区二类油层提高采收率技术是可行的;弱碱三元复合驱效果明显优于聚合物驱;个性化设计和及时的措施调整保证了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以3个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注采特征和见效特征。结果表明,弱碱三元复合驱具有较强的注采能力和采油速度高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注入方案基本相同,井距相近的条件下,地质条件存在差异是弱碱三元复合驱表现出不同动态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比吸入指数下降幅度23%-33%,比产液指数下降幅度31%-42%,含水率下降幅度16%-20%,提高采收率20%以上。相近且较好的地质条件下,比吸入指数下降幅度25%左右,比产液指数下降幅度低于35%,含水率下降幅度20%左右,可取得提高采收率25%以上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萨北开发区北二西一类油层聚驱后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是大庆油田开展的首个化学驱后弱碱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以验证弱碱三元体系在一类油层聚驱后的适应性,形成适合一类油层聚驱后的弱碱体系三元驱开发配套技术。试验目前处于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注入阶段,通过精细地质解剖、明确剩余油分布、生产动态分析及精细过程管理,开展了规模分注、体系优化及油水井个性化跟踪调整等工作,取得聚驱后再提高采收率10.76%的好效果。本文在分析试验效果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区分类采油井见效特征,明确了一类油层聚驱后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9.
三元复合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三元复合驱技术为油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但是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不稳定,注入地层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推移,会形成沉淀,使三元溶液的驱油效果减弱。地层水中的高矿化度也影响三元液的驱油效率。三元复合驱能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三元体系能与原油之间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同时具有一定的体系粘度,从而提高驱替液的驱油效率和洗油率。因此,本文就碱和盐含量对三元溶液性能的影响进行反复分析,找到其中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三元复合驱注入体系由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组成,通过三种驱替剂的协同效应,提高了驱油效率,是油田高含水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措施,在三元驱油体系注入地层的过程中,碱性的化学剂注入地层后,受地层温度、压力、离子组成和注入体系的pH值等因素的影响,油井出现严重的结垢现象,影响机采井正常生产,本文通过对三元复合驱腐蚀结垢机理的分析,对三元复合驱防腐防垢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