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中通过对三元复合驱注入指标、采出指标驱油效果等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与聚合物驱进行了详细对比。对比认为,注入三元体系后,注入压力大幅度升高,上升幅度大于聚驱;视吸水指数大幅度下降,比采液指数和综合含水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均大于聚合物驱;采油速度、采油强度、增油倍数和提高采收率值均高于聚合物驱。本项研究对认识三元复合驱的注采指标变化趋势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3个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区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注采特征和见效特征。结果表明,弱碱三元复合驱具有较强的注采能力和采油速度高得到了明显改善。在注入方案基本相同,井距相近的条件下,地质条件存在差异是弱碱三元复合驱表现出不同动态变化特征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比吸入指数下降幅度23%-33%,比产液指数下降幅度31%-42%,含水率下降幅度16%-20%,提高采收率20%以上。相近且较好的地质条件下,比吸入指数下降幅度25%左右,比产液指数下降幅度低于35%,含水率下降幅度20%左右,可取得提高采收率25%以上的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庆油田北二西试验区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现场试验中暴露出采出水沉降和过滤除油效果差,过滤后回注采出水含油量严重超标的问题。为确定该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O/W型原油乳状液的主要稳定机制,采用显微观测、光散射、重力沉降、离心沉降和膜过滤等试验手段对该试验区综合采出水和4口典型油井采出水进行了结构和油水分离特性测试,确定该试验区综合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含有约40mg/L粒径为0.08~1μm的亚微米油滴,这些油滴粒径小,聚并和浮升能力差,难以通过沉降和过滤工艺有效去除,是造成该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除油困难的主要原因;北二西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中亚微米尺度油滴的主要来源为注入液与油藏中原油接触形成的增溶有原油的膨胀胶束,在采油、集油和采出液处理过程中当混合流体水相中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到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下时,膨胀胶束发生崩溃,释放出其中增溶的原油,形成粒径细小的油滴。  相似文献   

4.
大庆油田北二西试验区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弱碱体系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和采出水中含有大量难以浮升和聚并的微米和亚微米尺度油滴,造成该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沉降和过滤除油效果差,过滤后回注采出水含油量严重超标。为解决北二西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除油困难的问题,研制了可促进小油滴与大油滴之间聚并的非离子型油水分离剂SP1013。通过在北二西试验区地面回掺热水中投加SP1013,在集油管道中利用SP1013的聚并作用和流场中的油滴碰撞机会实现大油滴对小油滴的捕获和兼并,在保障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油水分离效果的前提下,显著改善了采出水的油水分离特性。北二西试验区三元复合驱采出液水相表活剂含量为56~60mg/L、聚合物含量为1168~1264mg/L、pH值为8.2~8.6,按试验区产液量计的油水分离剂SP1013加药量为70mg/L的条件下,处理后回注采出水含油量可降低到20mg/L的含聚合物采出水回注高渗透率油藏的含油量控制指标以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喇嘛甸油田三元复合驱的试验情况,采取了大量的综合调整措施,其中压裂措施效果较好。本文从压裂后生产动态变化和对油层改造等方面,概括总结了三元复合驱初期的压裂效果,并通过对试验区油井压裂后的实际生产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科学统筹地得出了能够取得较好压裂效果的油层参数范围,确定了喇嘛甸三元复合驱压裂前的合理地层压力界限,系统的分析了注采关系对压裂效果的影响程度,进而为以后试验区压裂改造措施提供宝贵的技术支持,并对喇嘛甸油田其它区块实施压裂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三元复合驱技术可以大幅度的提高采收率,但由于碱的加入,当碱性化学剂注入地层后与地层水发生溶解、混合和离子交换等多种反应进而生成沉淀,造成结垢,影响生产时率。本文通过对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区结垢井的特征进行分析,初步得出了弱碱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结垢规律,为三元复合驱采出井的结垢预防和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强碱三元复合驱按照注入过程中动态特征分为前置聚驱、三元主段塞前期、三元主段塞后期、三元副段塞、后续水驱五个阶段。随着试验区三元复合驱工业化推广应用,压裂改造需求也逐年增多,根据三元区块不同注入阶段的动态特点及开发需求,采用不同压裂增产增注工艺,并个性化设计施工规模和参数,通过分析评价压裂效果,为强碱三元复合驱优选优化压裂工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强碱三元复合驱可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20个百分点以上,但在开发后期注采能力下降,开发效果变差。本文通过深入研究注入井近井地带堵塞物组分构成,结合油水井开发过程中的测试资料及取心井资料,明确了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期注采能力下降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期聚合物吸附捕集作用增强,储层堵塞严重,同时受三元体系对储层破坏影响,油藏多孔介质内结垢现象明显,造成储层流动阻力增加,渗流能力下降,动用状况持续变差,严重影响开发效果。为了进一步挖掘三元后期剩余油潜力,探索低成本、绿色、环保的增产增注技术,开展了Gas frac缓燃增产增注试验,在明确Gas frac缓燃增产增注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分析开发过程中的油层动用状况和剩余油潜力,确定了选井选层原则,优化了施工工艺设计,试验取得较好效果。2口注入井平均注入压力下降了0.9MPa,有效期达到了100d以上;3口采出井产液量增加了30.3%,含水下降1.79个百分点,累计增油70.1t,增产增注效果明显。为探索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期增产增注技术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复合清水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高,去除困难,造成处理后回注采出水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严重超标。为此,研制了由pH调节剂、混凝剂和助凝剂构成的复合清水剂CF1001、CF1002和CF1003。CF系列复合清水剂在大庆油田北三西试验区一口中心井和杏二中试验站三元复合驱采出水处理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处理后采出水的含油量和悬浮固体含量分别低于水驱采出水回注高渗透率油藏的含油量(20mg/L)和悬浮固体含量(10mg/L)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挖潜聚驱后剩余油,根据萨南地区油层较均质、连通好、水洗程度高的特点,开展16注25采的聚驱后缔合聚合物强碱三元复合驱矿场试验。针对聚驱后剩余油分布特点,以注采参数匹配、液流转向为调整重点,配合分层、堵水等有效措施进行综合调整,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动态特征表现为:注入压力上升、渗流阻力增大,部分井剖面得到有效改善,采出井见到增油降水效果。试验区综合含水由试验初期98.9%下降至94.7%,降低4.2个百分点,累计增油30769t。  相似文献   

11.
萨尔图油田二类弱碱三元复合驱区块整体以三类储层发育为主,Ⅲ、Ⅳ类井组居多,与其它二类油层区块相比具有小层数多、河道砂钻遇率低、薄差层厚度比例大、控制程度低等特点。区块在开发过程中存在采出井油层发育差、井组连通关系不好、注入井注入压力高注不进的情况,影响了区块整体开发效果。针对这类问题,本文以一个井组为实例深入研究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Ⅳ类井组的综合调整方法,主要在注入端和采出端采取压裂措施,增强了油层渗流能力,提高了这类井组的注入和生产能力,为更大幅度提高薄差层三元复合驱采收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北二西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北二西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区生产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特征,指出影响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针对问题,开展了综合调整的研究工作,总结出改善试验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改善三元体系配方,提高聚驱控制程度,完善井组注采关系,减少平面及层间差异,适时进行动态方案的调整,改善油井受效状况等技术措施,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三元复合驱技术是油田高含水后期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手段,但随着化学剂的不断注入,采出系统出现结垢,造成采出井垢卡,检泵周期大幅度缩短,严重影响生产时率。目前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区主要采取物理清垢,化学防垢两种防垢方法。本文通过对弱碱三元复合驱结垢井的结垢规律进行分析,建立弱碱三元复合驱的结垢判别图版,对不同结垢阶段的清防垢措施方法及防垢剂加药浓度的进行了优化,取得了很好的清防垢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强碱三元复合驱油剂注入,油井见效以后,结垢问题日益突出。本文根据室内模拟实验及现场情况,采用数值拟合方法创建三元复合驱硅结垢预测模型。应用建立的预测模型开发出强碱三元复合驱机采井结垢预测软件,并利用试验区采出液离子数据对软件进行验证。实践证明,该试验区机采井结垢为碳酸盐垢和硅酸盐垢混合物。预测结果与现场检测结果基本一致,证明软件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三元复合驱开发中后期注入井的注入情况、油层动用状况、采出井含水变化、见剂情况、剩余油分布情况及地层压力情况的研究,明确三元复合驱区块开发中后期动态特点;针对该阶段剩余油潜力小、低效循环严重的特点,制定合理控水提效挖潜对策。  相似文献   

16.
三元复合驱油技术是大庆油田在勘探开发后期实行三次采油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由于聚合物、碱、表活剂等化学剂的引入,在提高采收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1],其中随着注入三元及注聚时间的延长推移,注入端注入能力下降问题尤为突出,已成为制约示范区正常供液开采的最大阻碍之一,对三元复合驱扩大应用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从示范区注入质量及注入能力俩方面入手,通过对注采俩端异常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引起示范区注入效果变差的主要原因,为今后油田改善类似现象提供参考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南四区东部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复合驱2013年7月投产,2014年12月注入前置聚合物段塞,是萨南开发区第一个采用该体系的工业化区块。区块油层发育差,平面和纵向上相变频繁,油层非均质性较强。由于区块河道砂钻遇率只有16.6%,为提高弱碱三元驱控制程度,注采井距设计为110m,注聚初期平均单井产液41t,仅为同类油层聚驱的一半水平。因此针对区块油层发育差导致分类井组呈多样性,连通关系复杂,动态反映差异大,均衡调整难度大,以及局部注采部均衡的问题,研究了弱碱三元驱注采参数调整方法,以指导后期同类区块弱碱三元驱开发。  相似文献   

18.
随着A油田三元复合驱试验开展,目前某区块三元复合驱试验已进入含水低值期。本文明确三元复合驱注采井选井选层原则;采取不同的压裂方式,对复合驱长期未受效、产液能力下降、以及吸液能力变差井实施压裂措施,达到促进受效、提高产液能力、改善吸液剖面的效果。同时为其他三元复合驱压裂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强碱三元复合驱配注系统、采出系统及集输系统结垢严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探索三元复合驱地面防垢新技术。为解决地面系统结垢问题提供思路,对三元复合驱推广应用,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实现油田稳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萨北开发区北二西一类油层聚驱后弱碱三元复合驱试验,是大庆油田开展的首个化学驱后弱碱三元复合驱先导性矿场试验,以验证弱碱三元体系在一类油层聚驱后的适应性,形成适合一类油层聚驱后的弱碱体系三元驱开发配套技术。试验目前处于后续聚合物保护段塞注入阶段,通过精细地质解剖、明确剩余油分布、生产动态分析及精细过程管理,开展了规模分注、体系优化及油水井个性化跟踪调整等工作,取得聚驱后再提高采收率10.76%的好效果。本文在分析试验效果基础上,总结出试验区分类采油井见效特征,明确了一类油层聚驱后弱碱三元复合驱开发指标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