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章以体育建筑的设计实践为背景,分析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创作过程中与地域性的关联。在地域主义的基础之上,从生态、人文、形态等多个视角研究体育建筑的地域性实践,梳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中的表达手段、理念和方式。最后归纳总结了表皮材料在体育建筑的地域性表达中的选材手法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当代高层建筑表皮设计整合了形式、功能、结构、节能等需求,逐渐向双层表皮、可变表皮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总结了高层建筑发展过程中表皮功能与形态发展所经历的"形式层面的表皮""结构层面的表皮""节能层面的表皮"几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形态高层建筑表皮的功能、美学与生态特征,探讨了高层建筑表皮设计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随着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推广、幕墙体系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化预制装配的共同作用,建筑表皮的形式得到了解放,并向着独立、多元化发展,不少建筑师也越来越关注表皮设计。同时,由于近年来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建筑表皮的内容在生态节能中得到了进一步扩充。本文以解构主义代表建筑师蓝天组合为例,以生态节能技术在建筑表皮上的应用为切入点,介绍多种新型能源建筑表皮的形式与特点,并探讨和分析节能技术在表皮设计上应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前高铁建筑表皮与光伏一体化设计在形态上过于单一,限制了高铁建筑形式表达和更大生态节能效益的实现。基于对高铁建筑形态特征的分析,和对当前光伏组件性能的总结,探讨了在高铁建筑屋面、立面和构件系统中,创新光伏组件类型选择和集成模式的可行性。发现:①通过优化光伏组件类型的选择,可以将光伏组件转变成高铁建筑形式表达的积极要素;②随着光伏组件性能的提升,相关集成设计可以突破当前集中于屋面系统的现状,拓展到高铁立面、构件系统中。研究为进一步丰富高铁建筑表皮形式,扩大建筑光伏一体化应用规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4个案例建筑的表皮体化现象,将其归纳为侧重于解决不同生态问题的4种表达方式。旨在梳理生态技术和形式创作在建筑表皮中的运用和规律,从而引发我国建筑师对当代建筑表皮体化趋向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建筑表皮的生态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钢  李保峰  龚斌 《新建筑》2008,(2):14-19
由建筑仿生学所引发的表皮概念,其原初含意在于运用可变化部分来适应气候以节约能源。因而后续的深化与扩展性研究,都必须以此为核心。从生态的角度来考量建筑的表皮,需要在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来阐释蕴含于建筑表皮之中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建筑设计与其它的艺术门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建筑表皮无疑是表现各种概念艺术重要载体。本文通过对不同艺术形式与建筑表皮之间联系性的不断探索,总结归纳出诸如:波普艺术、极少主义、数字媒体艺术在建筑表皮设计表达领域的方式和内容,分析出各种概念艺术与当前建筑表皮表现的各种结合方式,以期为当前建筑表皮设计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板尺度     
《建筑创作》2013,(11):128-137
生态表皮的构成研究 关于如何将“生态表皮”设置在外立面上,以及在百叶、阳台、玻璃附近由于气流速度和生态表皮而冷却的空气如何分布和移动,通过阳台空间模型解析进行了反复研究。另外关于百叶间间距的问题,也对多种方案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建筑人居环境表皮形态实现建筑与周边人居环境和谐统一。其中包括地方材料的应用,现代表皮的几种主要形态及现代极少主义思潮对表皮形态的影响;建筑人居环境表皮借助现代科技的支持而出现的变异与创新。在数字化技术这个新平台上,建筑人居环境表皮功能与形式的多样化;表皮演进历程的必然性与基本动因,从而展示了当代建筑人居环境表皮的设计理念及应用样式的演进脉络。通过对建筑人居环境表皮的概念内涵、色彩表现方式、数字化技术、演进内在动因的分析,希望对建筑人居环境表皮生态设计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李愉  江娟 《山西建筑》2009,35(15):39-40
指出高层建筑的表皮在伴随高层建筑历史的演进中,其功能、形式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越来越成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建筑要素,对当今高层建筑表皮在生态方面的趋势进行了探讨,从而为高层建筑表皮的创作提供新的视角和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1.
外呼吸双层通风玻璃幕墙热工性能模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云飞  赵立华  李丽  陈卓伦 《暖通空调》2007,37(1):20-22,115
对某建筑外呼吸双层通风玻璃幕墙内的速度场和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讨论了遮阳设施、空气层宽度等因素对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分析比较了外呼吸双层玻璃幕墙建筑和四种单层玻璃幕墙建筑的供暖空调能耗。结果表明,外呼吸双层通风玻璃幕墙是一种节能的生态建筑围护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2.
张啸 《中外建筑》2009,(5):101-103
本文以建筑表皮为切入点,着重论述了表皮生态设计策略: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保温隔热:低能耗;集成立面;新技术应用:积极适应当地气候。通过理论和案例相结合方式,充分展现了当代建筑表皮生态设计理念及应用,以及生态建筑表皮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建筑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3.
《百年建筑》2006,(4):69-73
对于生态节能的重视使得客户要求对所建项目有最合理的安排,因此在万利总部的项目上,建筑师们希望通过设计,尽可能的表现出他们的创意,可信任度与持久性太阳能板,蒸发冷却,自然通风等技术处理都融入建筑设计之中,双层立面以及竹质与玻璃材质的运用,都体现了生态建筑的设计理念,整个建筑物被提高到5m以上的层面,并设置了不同的入口,这种设计方式不仅为建筑本身带来轻盈的感觉,  相似文献   

14.
L形和一字形双层幕墙平均风压分布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双层通风幕墙的抗风设计需考虑外层幕墙的内、外表面风压以及内层幕墙的外表面风压,其风荷载取值不同于普通单层幕墙,使得其风载取值变得复杂。通过多个不同截面形式的模型进行双层幕墙压力分布风洞试验研究。介绍风洞试验模型的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着重分析一字形双层幕墙和L形双层幕墙的内外层幕墙的平均风压分布。试验结果表明:L形双层幕墙和一字形双层幕墙的平均风压分布有很大的不同。对于一字形双层幕墙,无论是正风压还是负风压,都主要作用在内幕墙上,外幕墙除拐角区域外所承担的风压很小。对于L形双层幕墙,其外幕墙的正风压要比内幕墙的风压大;负风压时,L形双层幕墙的短边区域是外幕墙所承担的风压大于内幕墙,其长边区域则是内幕墙所受的风压要大于外幕墙。  相似文献   

15.
可呼吸的表皮——积极适应气候的“双层皮”幕墙解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汪铮  李保峰  白雪 《华中建筑》2002,20(1):22-27
该文对“双层皮”幕墙的基本概念、主要功能、工作原理、典型类别及造价问题、美学价值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并对相关实例作了简要分析,以求为生态建筑的设计、建设、管理、发展提供一个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6.
王非  梁斌 《城市建筑》2012,(7):113-114
本文从表皮设计的生态内涵到手法分类,系统阐述生态对体育建筑表皮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大连体育中心网球场设计方案,探讨生态概念在实践中的应用和体现,从环境、形象、功能三方面阐述表皮的生态作用,以期对今后体育建筑的表皮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双层幕墙性能化消防设计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双层幕墙所带来的消防安全问题。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火焰和烟气在双幕墙结构中的传播进行了模拟分析,模拟分析针对两种工况,一种是上、下楼层设有窗槛墙的工况;另一种是在通风夹层内上、下楼层之间设置防火挑檐的工况。通过对模拟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有关双层幕墙消防安全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Modern Movement in architecture has resulted in a large number of high-rise buildings with glazed facades which increase the energy load of the buildings. To combat this phenomenon in colder climates, architects have turned to using double skin facades. These facades comprise of: a completely transparent external facade; an internal skin; and an air layer between the two.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double skin facades mostly considers cold and moderate climates. In addition, data collection is normally based on simulations, rather than actual field measurements. In this paper a building with double skin facade was monitored for 2 weeks in summer and 2 weeks in winter in the hot arid climate of Iran, in order to observe the behaviour of the facade both in hot and cold conditions. Additionally,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on the case study building with and without double skin facad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facade.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temperatur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uter skin, the inner skin and the cavity can significantly save heating energy in winter. To reduce the cooling loads in summer it is essential to introduce additional techniques such as night ventila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shading devices for the cavity.  相似文献   

19.
双层皮外墙作为一种革新的外墙体系,具有环境友善的功能和独特的美学效果,本文简述了双层皮外墙的构造组成及功能特点,在探究该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建筑案例对其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双层皮外墙在探求可持续发展的21世纪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功能和美学始终是其类型研究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Double skin facades are defined as two layers of facade separated by an air gap, that varies in its depth creating a solar chimney effect where warm air rises by buoyancy. As a facade technology, its thermal and daylight performance is still under scientific scrutiny. The bulk of research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facade configuration is carried out in moderate clima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