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不溶性氧化淀粉黄原酸酯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二硫化碳为酯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制备了不溶性氧化淀粉黄原酸酯(IOSX)。研究了pH、氧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IOSX羧基含量和硫含量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得出酯化反应条件为:二硫化碳用量31.5%,氢氧化钠用量20%,反应时间2.5 h,反应温度35℃;单因素试验得出氧化反应条件为:pH 9,氧化剂用量14%,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35℃。在较佳反应条件下,IOSX羧基含量为0.345%,硫含量为6.34%。  相似文献   

2.
以天然淀粉为原料,以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在此基础上,以GTA为醚化剂、二硫化碳为酯化剂,制备了阳离子交联淀粉黄原酸酯。实验结果表明:交联淀粉的操作工艺条件影响因素顺序为:氢氧化钠用量环氧氯丙烷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阳离子交联淀粉黄原酸酯的操作工艺条件影响因素顺序为:二硫化碳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氢氧化钠用量,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加入量20 m L,反应温度40℃,二硫化碳加入量5 m L,反应时间2h。含6.0μg/m L Cr6+的模拟废水经阳离子交联淀粉黄原酸酯处理后,其最小吸光度为0.1892,此时Cr6+最大清除率可达62%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研究环氧氯丙烷用量、二硫化碳用量、反应时间、硫酸镁用量等因素对淀粉黄原酸酯吸附银离子能力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对木薯淀粉黄原酸酯吸附性能影响能力大小依次为:环氧氯丙烷>反应时间>二硫化碳>硫酸镁;且最优制备工艺制得木薯淀粉黄原酸酯对银离子吸附率可达97.9%。  相似文献   

4.
以淀粉为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二硫化碳为酯化剂,制备不溶性交联淀粉黄原酸酯。结果表明交联淀粉的最佳操作工艺条件为:玉米淀粉20 g、0.2 g/m L Na OH溶液5.0 m L、环氧氯丙烷4.0 m L、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5 h。交联淀粉黄原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交联淀粉10 g,0.2 g/m L的Na OH溶液20 m L,5 m L CS2,温度50℃,反应时间1.0 h。交联淀粉黄原酸酯净化生活废水试验结果表明:在10 m L生活废水中,投加0.7 g淀粉黄原酸酯时,废水吸光度达到最小;当其他条件一定时,生活废水p H约为7、反应时间为40 min时,吸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5.
以天然淀粉为原料,氢氧化钠为催化剂、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制备交联淀粉,以制备得到的交联淀粉为原料、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醚化剂,采用微波辅助半干法制备交联醚化淀粉,在此基础上,以交联醚化淀粉为原料,二硫化碳为酯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阳离子交联淀粉黄原酸酯。实验结果表明,制备阳离子交联淀粉黄原酸酯的最佳工艺参数为:Na OH的加入量为24 m L,二硫化碳用量7 m L,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2.5 h。  相似文献   

6.
李琛 《西部皮革》2013,(2):38-41
院以废弃木屑为原料,以二硫化碳为黄原酸化剂制备木屑黄原酸酯,经硫酸镁稳定化处理后用于含Cr6+废水的处理。考察了二硫化碳用量、氢氧化钠浓度、黄原酸化时间对含Cr6+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木屑5g,氢氧化钠浓度20%,二硫化碳用量1.5mL,硫酸镁用量1g,黄原酸化反应45min时合成的木屑黄原酸酯对六价铬离子的去除效果最好,处理浓度为50mg/L的含Cr6+废水50min去除率即达到99.8%。  相似文献   

7.
甘蔗渣制备废水处理剂纤维素黄原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蔗渣纤维素经过碱化后,与二硫化碳反应,得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研究了生产蔗渣纤维素黄原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着重探讨了反应过程中氢氧化钠浓度、二硫化碳用量、反应时间等对纤维素黄原酸酯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淀粉黄原酸酯的合成及捕集重金属离子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然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环氧氯丙烷为交联荆制备交联淀粉,然后与CS2在碱性条件下发生黄原酸化反应制备改性淀粉黄原酸酯捕集荆,考察环氧氯丙烷用量、氢氧化钾用量、CS2浓度及反应温度、时间等诸因素对反应过程及产物捕集Cu2+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合成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合成捕集荆的最佳工艺务件为:环氧氯丙烷的用量为1.6 ml,KOH的用量为1.6 g.CS2用量11 ml,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1.5 h.产物的舍硫量可达9.02%,Cu2+去除率可达96.95%.  相似文献   

9.
植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植酸钠为改性剂,对马铃薯淀粉进行了酯化改性。以植酸钠的取代度为指标,确定了植酸淀粉酯制备的最佳条件为:植酸钠用量2%,pH7,淀粉乳浓度30%,反应时间5.5h,反应温度50±5℃。  相似文献   

10.
干法制备木薯磷酸酯淀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木薯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采用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考查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三聚磷酸钠和尿素用量时磷酸酯淀粉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50℃、反应时间1.5h、pH5~6、三聚磷酸钠用量7%~9%、尿素用量2%,取代度和反应效率可分别高达0.075和61.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以冰醋酸和醋酸酐为混合酸,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制备醋酸淀粉。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酸与酸酐的体积比等反应工艺条件不同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出工艺条件为:淀粉20g,醋酸酐33mL,冰乙酸26mL,催化剂对甲苯磺酸0.3g,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2.
交联淀粉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轻度交联淀粉,探讨三偏磷酸钠用量、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交联度(即沉降体积)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化,确定最件工艺条件为:三偏磷酸钠用量为淀粉千质量的1.5%、反应时间1.5h、反应pH10.25、反应温度50℃。  相似文献   

13.
以冰醋酸和醋酸酐为混合酸,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制备醋酸淀粉。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酸与酸酐的体积比等反应工艺条件不同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出工艺条件为淀粉20g,醋酸酐33mL,冰乙酸26mL,催化剂对甲苯磺酸0.3g,反应温度85℃~90℃,反应时间为3h。  相似文献   

14.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丁二酸酐为酯化剂,以水为媒介,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对低取代度淀粉丁二酸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丁二酸酐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pH值对低取代度淀粉丁二酸酯取代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丁二酸酐用量增大,淀粉丁二酸酯取代度随之增加;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pH值对淀粉丁二酸酯取代度的影响曲线呈抛物线形状,存在较佳值,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0 min、反应温度30℃、反应pH值9.0;玉米淀粉经酯化后,其糊化温度降低,糊液透明度提高,糊液黏度增大.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淀粉丁二酸酯的取代度.以水为媒介,制备低取代度淀粉丁二酸酯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交联淀粉黄原酸酯,即不溶性淀粉黄原酸酯(ISX),这里定义为经用交联试剂交联后再黄原酸酯化的淀粉。黄原酸酯化是在强碱(通常是氢氧化钠)存在下进行的,黄原酸基团具有一元酸的性质,因制备时在强碱性介质中,产品呈现以盐的形式,可以用下列通式来表示。  相似文献   

16.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研究磁性固定化酶水解制备微孔淀粉工艺,探讨了固定化酶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液pH对微孔淀粉吸油率的影响,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比较了经游离酶与固定化酶处理后微孔淀粉的孔分布、孔径与孔深。实验结果表明,溶液pH、固定化酶用量对微孔淀粉的制备有较大影响,最佳工艺条件为:固定化酶用量2.0%,反应时间15h,溶液的pH4.5,反应温度35℃,在此工艺条件下,吸油率高达67.52%。在电子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固定化酶制备的微孔淀粉孔分布均匀,孔径大4、均一,孔深适中,这与实验中固定化酶制备的微孔淀粉吸油率明显提高恰好一致。  相似文献   

17.
芭蕉芋氧化淀粉的制备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法考察了淀粉悬浮液浓度、过氧化氢与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芭蕉芋过氧化氢氧化淀粉中羧基含量的影响,并比较了相同氧化剂用量下次氯酸钠、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氧化淀粉的羧基含量和黏度。结果表明,制备芭蕉芋过氧化氢氧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7,淀粉悬浮液浓度46%,过氧化氢12%,硫酸铜0.048%,反应时间3h,反应温度50℃,在此条件下,制备的氧化淀粉羧基含量可达0.92%;次氯酸钠氧化效率高于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低羧基含量时次氯酸钠氧化淀粉的黏度大于过氧化氢和高锰酸钾氧化淀粉。  相似文献   

18.
以荸荠淀粉为原料,以辛烯基琥珀酸酐为酯化剂,湿法制备辛烯基琥珀酸荸荠淀粉酯,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及反应初始淀粉乳浓度对辛烯基琥珀酸荸荠淀粉酯的取代度和反应效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方法,以取代度和反应效率为衡量指标,确定辛烯基琥珀酸荸荠淀粉酯最佳制备工艺。采用最优组合工艺条件制备改性淀粉酯,并与原荸荠淀粉进行理化性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以取代度为衡量指标,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优化组合1)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 h,pH 8.0,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5%,初始淀粉乳浓度40%。该条件下产品取代度为0.022 8,反应效率为59.14%。以反应效率为衡量指标,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优化组合2)为: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 h,pH 8.0,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2%,初始淀粉乳浓度40%。该条件下产品取代度为0.011 4,反应效率为73.75%。理化性质试验结果表明,与天然淀粉相比,优化组合1、优化组合2酯化改性淀粉的透明度,吸水率吸油率、抗老化性、抗凝沉性、冻融稳定性等理化性质均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种不同方式预先对淀粉进行活化,然后以活化淀粉为原料,以柠檬酸为酯化剂制备柠檬酸淀粉酯。探讨了活化方式、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对淀粉酯化取代度的影响。对淀粉柠檬酸酯的糊化透明度及乳化效果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胰酶活化对淀粉酯化效果影响较显著。柠檬酸淀粉酯的最佳合成条件是:淀粉柠檬酸质量比2∶1,催化剂为淀粉质量的3%,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70℃时,制备的淀粉酯取代度为0.412。随着淀粉酯取代度增大,淀粉糊透明度升高,乳液稳定性先升高后稍有回落。  相似文献   

20.
柠檬酸酯淀粉是一种具有抗性作用酯化变性淀粉,在国外广泛应用于面包、饼干及其它食品中,以改善食品品质。该研究以玉米淀粉为原料,采用酯化变性方法,在干法条件下制备高取代度柠檬酸酯淀粉,探讨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柠檬酸浓度对淀粉酯化过程影响;并获得高取代度柠檬酸酯淀粉最佳实验条件为:反应时间7.4h、反应温度140℃、pH为2.51、柠檬酸浓度为43.16%,样品最高取代度可达0.17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