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改善超临界机组的协调控制品质,研究了基于动态模糊神经网络(DFNN)的机组负荷与主汽压特性逆模型建模方法,借助火电机组全范围仿真机获取的仿真数据进行离线建模。以上述模型为基础,提出一种模型离线训练与在线校正相结合的协调系统DFNN逆控制方案,编制了实时控制算法。通过与仿真机进行实时双向数据交换,开展了详细的协调控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采用DFNN逆控制,机组在大幅变工况下负荷与主汽压响应的快速性与机组原PID控制相比有较为显著的提高,有效改善了机组的协调控制品质。  相似文献   

2.
火电单元机组为一复杂多变量对象,给水流量与机组负荷-机前压力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利用能量及质量守恒定律,从锅炉侧和汽轮机侧分别分析给水流量影响机组负荷和机前压力的机理,建立给水流量-锅炉燃料量-汽轮机调门开度与机组负荷-机前压力之间的三入二出动态模型。模型以微分方程形式给出,主要参数均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便于工程实用。并针对一实际机组,根据其设计数据确定模型参数。通过构建控制系统仿真发现,机跟炉和炉跟机控制方式均不能有效消除给水流量波动对机组负荷及机前压力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特殊情况下火电机组协调控制系统需采用"机跟炉"控制方式维持主汽压等关键参数的稳定。研究一种利用机组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直接求取控制器参数的方法。对模型进行工作点线性化,结合"机跟炉"控制系统框图,推导出汽轮机侧控制回路闭环条件下锅炉燃料量对发电功率的开环传递函数,对其进行化简可计算锅炉侧控制器参数,并可直观地显示出被控对象参数与控制器参数之间的变化规律。针对一330 MW机组进行调试,故障情况下协调控制系统由"炉跟机"切换到"机跟炉"模式,蒸汽压力迅速保持稳定且发电负荷没发生大的扰动,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参数具有足够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针对1 000MW超超临界机组,分析了燃水比、过剩空气系数等影响汽温波动的因素以及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正常运行和RB工况时燃料、给水和总风量关系,提出了简单、有效的RB过程汽温控制策略,给出了送、引风机实际RB过程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机组负荷、主汽压力等机组参数的变化结果.大唐潮州电厂4号机组应用及试验结果表明,该RB控制策略对过程汽温、汽压等参数控制效果良好,对同类机组RB过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大延迟、大惯性特性,提出了在电网CPS评价体系下循环流化床机组的协调控制方法。首先是从电网性能评价指标CPS出发,分析CPS指标中区域控制误差ACE的形成特点;然后根据循环流化床机组的运行特性,揭示循环流化床机组实现源网双赢炉机网协调控制的可行性;接下来设计基于锅炉能量状态的开关控制器和基于CPS标准的最优控制器,实现炉机网的协调控制;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文中提出的控制方法不仅更好地满足了电网对于机组的考核要求,而且兼顾了锅炉整体能量状态改善了主汽压的控制,达到了循环流化床机组和电网双赢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一个分布参数、非线性、时变、大滞后、多变量紧密耦合的被控对象,常规控制方法难以取得理想的控制效果。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数学模型,提出采用模糊控制和广义预测控制相结合的新控制思路。针对床温和主汽压的强耦合,设计了基于广义预测控制的指导系统,实现了床温和主汽压的解耦协调控制。该控制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控制中的难点问题,取得了满意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7.
对某1100 MW机组由主蒸汽温度过低而导致汽轮机跳闸的事故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机组升负荷与锅炉转态过程中,负荷的增加与燃料量的增加不相协调,同时,锅炉的热偏差导致两侧主汽温的偏差过大。根据运行调试经验,提出了该机组负荷增加与燃料量相协调的参照参数,重新进行空气动力场试验及调整、优化制粉系统运行以减少锅炉热偏差等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机跟炉"协调控制机组负荷响应过程存在迟延和惯性,而凝结水节流参与火电机组负荷调节,能够利用机组蓄热提高负荷响应速率。但凝结水节流受限于除氧器水位,只能解决变负荷初期的响应,最终的负荷响应仍需要锅炉侧燃烧率的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凝结水节流参与机组负荷调节双重控制方案,并通过仿真实验对比机组分别在凝结水节流双重控制方式和"机跟炉"协调控制方式下变负荷过程中的负荷响应情况和机前压力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凝结水节流参与机组负荷调节双重控制方案能够利用机组蓄热,提高机组变负荷过程中响应速率,并维持机组主要参数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电网要求火电机组优化协调控制系统提高发电负荷响应能力,而锅炉侧控制器参数整定是协调控制系统调试的重点和难点。利用亚临界机组简化非线性动态模型,针对DEB控制方案,推导出机侧闭环炉侧开环状态下燃料量对DEB热量信号的传递函数,并提出依据此传递函数直接计算锅炉侧PID控制器参数的方法。仿真实验证明,应用该方法进行参数整定的DEB控制系统,抗AGC指令扰动、燃料量扰动能力及鲁棒性明显优于典型炉跟机协调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0.
针对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启动系统及储水罐水位控制的基本原理进行了简要分析,并通过介绍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储水罐水位控制方法和手段,阐明了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启动过程中储水罐水位控制原理与方法,带循环泵的启动系统由于能适应频繁启动、增减负荷速度快等优点,随着带该系统的大容量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商业应用增多,理解该系统的控制工艺和运行方法具有明显的应用价值,能为即将投产超超临界机组运行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 Banach 代数中的行列式理论.给出了具有单位元的迹 Banach 代数具有行列式的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对引起加工质量故障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加工中心加工质量故障分析的与/或故障树,提出了隐加工质量故障(FMQF)的概念和由·FMQF 找出制造系统故障的决策树方法.本文在模糊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隐加工质量故障识别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控制图的变化进行设备状态估计.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可用于柔性制造系统隐加工质量故障预测和预报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3.
发展了立方准晶材料的断裂理论 .通过应用Fourier分析和对偶积分方程理论 ,得到了立方准晶材料Ⅲ型裂纹问题的精确解析解 ,并由此确定了位移与应力场 ,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 .结果表明 ,应力强度因子与材料常数无关 ,而应变能释放率依赖于所有的材料常数 .这些为研究此新固体材料的变形和断裂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  相似文献   

14.
对近年来非织造布滤料的研究进展做了简要综述,介绍了内部结构的研究及表征、过滤性能及其影响因素、过滤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指出进一步发展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前高师物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人才需求存在的问题,结合调查情况,提出了高师物理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实践教学环节方面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6.
17.
鞋面织物染整是纺织工业中一个特殊分支,公司通过采用先进染色技术和工艺,可以从源头上达到节能和减少废水产生量的效果,废水产生后经过处理达标排放,部分经深度处理后回用。公司经长期实践后已经达到吨织物染整用水125m~3/t_(产品),吨织物排放废水79.2 m~3/t_(产品),水回用率达37.8%,吨产品蒸汽耗量从9t/t_(产品)下降到7 t/t_(产品),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面向对象的 NBO(node-block-object)超媒体数据模型.该模型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将多媒体信息和链接功能封装于一体,成功地实现了交叉链接和双向链接,大大增强了系统的灵活性,并实现了超媒体系统中的前、后向双向查找功能.在链接关系上,还实现了条件约束,从而大大方便了时间相关媒体信息的处理和多种媒体对象相互协作的操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一类高度非线性摩擦特性影响下的控制系统的定位控制问题 .针对负载扭矩变化而造成摩擦特性的变化 ,采用PID控制和摩擦补偿控制对阀控液压马达控制系统的定位控制进行实验对比分析 .实验结果表明 ,常规比例控制由于受摩擦的影响产生较大的稳态误差 ,而积分控制的引入可减小稳态误差 ,但却引起系统产生极限环振荡和较长的调节时间 ;简单的定摩擦补偿在恒定的负载扭矩下可以有效地减小稳态误差 ,但是当负载扭矩大范围变化时 ,稳态定位精度将大大降低 ;基于误差和误差变化的动态摩擦补偿 ,在负载扭矩大范围变化的条件下均获得了高精度的定位控制 .  相似文献   

20.
Microbial oceanography is an emerging discipline resulted from the interaction,cross-fertil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life science and ocean science.Microbial oceanography integrates the principles of marine microbiology,microbial ecology and oceanography to study the role of microorganisms in the biogeochemical dynamics of natural marine ecosystems.The application of genomics tools to study marine microbes is resulting in rapid advancements in microbial oceanography that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in glob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