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文东高压低渗油藏注水开发中层间矛盾突出,水驱动用程度差异大、构造复杂,局部区域注采井网不完善、井况损坏严重,储量控制程度不断降低、二三类储层动用程度低的问题,采用油藏工程方法与数值模拟技术相结合对剩余油分布进行精细刻画,明确了剩余油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文东高压低渗油藏剩余油潜力较大,剩余油主要为断层遮挡、层间干扰、注采不完善三种类型,但不同区块剩余油类型有所不同。根据剩余油研究成果,在矿场实践过程中利用各种精细工艺配套技术,并结合精细注采管理,实施了各类注采调整挖潜措施,提高了文东高压低渗油藏水驱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文明寨油田明十四块油藏经历近30年开发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运用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油藏动态资料,重构地下认识体系,重建适合剩余油分布的注采井网.以注采井组为基本分析研究单元,实施单砂体,最小自然段注水,对二三类层实施重组,提高层间水驱动用状况,建立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系统,实现了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3.
面对层间非均质性严重的老油田,其注水开发存在层间干扰严重、一类层水淹快、二三类层动用程度低的现状,我们立足精细油藏与剩余油研究,以井况恢复为前提,完善适应二、三类层开发的注采井网,培养高效注采井组,以高压分注、4″套、分层压裂等工艺技术为支撑,建立有效的二、三类层开发的驱替体系,最大限度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通过文X块沙三中油藏的运用,取得了好的效果,总结了提高老油田二三类层水驱动用程度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胡十二块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目前开发面临着高含水、低采出的问题,通过老区油藏构造小断层粗细解释、等深线加密挖潜局部剩余油,数值模拟法对小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行小层储量动用状况调查。科学的应用封堵、填砂、分注、调剖等配套工艺技术,优化调整注水剖面,改善层间水驱状况,动用二三类储层。对大液量电泵井,封堵主力出水层,从平面上改变水驱方向,同时挖掘层间潜力,降低无效液量。  相似文献   

5.
陇东侏罗系油藏处于"双高"开发阶段,套破井多,注采井网不完善,水驱状况差;剩余油分布零散,稳产难度大。本次研究采取多种手段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1多油层叠合区纵向上原主力层动用程度高,未动用的非主力层剩余油富集;2注水开发的层状、块状油藏剩余油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边部低渗区、注水滞留区;纵向上主要分布油藏内部未水驱的微构造高部位;3边底水油藏剩余油分布受底水影响大,纵向上分布在油层顶部及构造高部位,平面上分布在隔层发育区、套破井连片区及边部未动用区;4分部范围小、厚度薄、数量多的小油砂体,由于注采井不完善,油层动用差剩余油富集。确定油田稳产确定潜力区,并开展不同时期不同油藏优化稳产技术研究,解决制约老油田稳产的矛盾与问题,提高对油藏的控制能力与储量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6.
胡十二块属于严重非均质油藏,目前开发面临着高含水、低采出的问题,通过老区油藏构造小断层精细解释、等深线加密挖潜局部剩余油,数值模拟法对小层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进行小层储量动用状况调查。科学的应用封堵、填砂、分注、调剖等配套工艺技术,优化调整注水剖面,改善层间水驱状况,动用二三类储层。对大液量电泵井,封堵主力出水层,从平面上改变水驱方向,同时挖掘层间潜力,降低无效液量。  相似文献   

7.
对于井网已经固定的水驱油藏,长期开发之后流线已经固定,注入水的波及受到限制,不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在营6单元井网方式和剩余油分布规律发控制因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和油藏工程方法,建立营6断块油臧类型条件,不同产注结构、不同砂体分布形态、不同储层物性、不同的剩余油分布形态、不同流体性质组合下的最佳配产配注模型,制定配产配注模型的技术政策界限和开发技术界限,最大限度的提高单砂体的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改善开发效果,建立配产配注系统优化模型,广泛进行现场应用,并总结现场应用效果,最大化提高储量动用和水驱波及体积,对指导该类油藏挖潜剩余油,提高油藏水驱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明寨油田是极复杂断块油田,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期。近年来,以精细地质研究为切入点,深化二三级断层,实现储量的最大动用;在低序级断层认识的基础上,完善小断块的注采井网,实现块块动用;在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基础上,精细调整挖潜,实现层层动用;加强动态监测,实现层内挖潜;加强动态管理,控制含水上升率等手段,实现了水驱动用程度、水驱采收率逐年增加,采收率达到39.56%,开发效果得到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9.
针对明一块油藏层间差异大,事故井多,剩余油分布零散的问题,开展了精细构造研究、储层评价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搞清了60个小层层间、平面的动用状况,选择和配套应用了提高薄差层动用程度集成配套工艺技术。以深化构造、储层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为基础,利用现有井点,以注采井组为单元精细调整注采关系,优选潜力层,减少注采厚度,优选集成配套的工艺技术,逐步形成适应剩余油分布特点的注采井网,强化差层动用、提高区块水驱储量和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对于注水开发的非均质复杂断块油田,剩余油的研究和挖潜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前提。本文通过对桥口油田水驱动用状况和剩余油分析,在储层分类基础上,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及分布类型,采取了不同的挖潜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同类非均质复杂断块油藏提高水驱动用程度的研究及开发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文79断块区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剩余油分布研究,结合构造形态和储层性质,有目的地挖潜剩余油,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完善注采井网,以提高采收率。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含油井段270m,共划分8个砂组50个小层,层间渗透率差异在3~20倍,多砂组合注合采、层间动用程度差异大,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面对层间矛盾突出、主力层普遍水淹严重、次主力层动用程度相对较低等问题,通过细化研究不同沉积微相砂体的展布特征,优化油藏注水结构,采取分层分级深度水驱工作,实现层间剩余油有效挖潜,提高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明六块为文明寨油田最复杂、最破碎的断块,由于老区注采井段长,层间矛盾进一步加剧;新扩边区层系单一,含水大幅度上升,2007年自然递减达到25.89%,含水上升率2.78%,油藏开发效果明显变差。2008年在深化油藏认识的基础上,以提高层间动用为目标,在构造复杂区、井网损坏区以及同一套层系内、砂组、小层间寻找剩余油潜力,应用集成配套工艺技术实现层间转移,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改善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高含水开发后期存在开发对策不适应、层间矛盾突出的问题,开展复杂断块油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潜力再认识研究,在现有层系控制下,主力层恢复井网、有效提液,二三类层重组井网、精细注水,有效动用潜力层,改善多油层非均质油藏后期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探讨严重层内非均质油藏改善开发效果的途径 ,应用油藏描述技术研究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 ,分析开发潜力及剩余油分布特征 ,针对沙二上 2 3油藏大厚层内泥质条带多、厚度大、水驱动用不均的状况 ,采取以层内调剖堵水为主 ,结合配套的注采工艺技术来提高大厚层内的水驱波及体积 ,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方案实施效果显著 ,注采剖面改善 ,水驱动用程度提高 ,水驱采收率增加  相似文献   

16.
濮城油田目前油层面临水淹程度高、剩余油分布零散等问题.由于层间非均质的差异,二三类差层水驱动用程度低,致使油田总体采收率低,只有32.69%.与国内同类油田相比,濮城油田开发水平较低.如何提高注水开发水平成为当前濮城油田面临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三年来的精细注水实践,我厂逐步形成了适合濮城油田开发特点的精细注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明寨极复杂断块油田注水开发后期,针对层间矛盾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适应剩余油分布等问题,明确以提高层间调整为主的开发思路,提高井网对剩余油控制程度为目标,在构造复杂区、井网损坏区以及同一套层系内、砂组、小层间寻找剩余油潜力,利用老井,重建差层井网,实现井网最优,同时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实现层间转移,提高二三类层动用程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高含水期持续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针对沙二下油藏构造复杂的特点进行油藏精细描述和油藏数值模拟 ,得出剩余油分布规律 ,应用多项技术充分挖潜剩余油 ;完善注采井网 ,解决层间矛盾 ,恢复水驱控制储量 ,提高开发效果。对生产油层多、层间矛盾突出的油藏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喇嘛甸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低产低效井井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2007年底水驱共有产量小于2吨的低产低效井395口,这些井制约着油田开发后期的经济效益以及全油田产量的顺利完成。本文在油层精细描述和储层内部结构界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油层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特征、动用程度,加强措施井选井选层方法研究,并通过补孔、压裂等增产措施挖潜油层剩余油,提高储层动用程度,达到了综合治理低产能恢复上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定边边底水油藏侧钻更新、调整加密的进一步深入,油藏砂体展布、油层分布及剩余油分布等油藏地质特征逐步清晰明朗,为进一步加强剩余油挖潜力度,提高储量的动用程度,2006年已经在A19、A20、定609三个区块实施了9口加密调整井,提高了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和采油速度;在措施的实施过程中,针对油井所处的部位,油层厚度及油层与底水的接触关系,我们摸索并制定了边底水油藏措施改造技术政策,选择适合油藏特点的措施方式和规模以及相应的工艺技术,以使措施效果得到较好的发挥,而尽量避免连通底水。必须考虑措施井在油藏所处部位、射孔段位置及完善程度、油层与底水的接触关系、剩余油层厚度及油水界面抬升状况等;对于休罗系注水开发油藏,由于受储层结构和沉积韵律的影响,往往油层底部水洗程度高,顶部剩余油相对富集,应通过开展周期性注水、脉冲注水有效利用垂向渗流,提高剩余油的动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